1、1.(2019常德,1617)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5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九重天”在这里代指 。(1分) (2)颈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赏析“横”“拥”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A组 2019年湖南中考题组,答案 (1)皇帝 (2)“横”“拥”分别是横陈、阻塞的意思,云横雪拥,境界雄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贬谪途中大雪阻 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横”与“拥”既写路途艰难,亦写仕途险恶,即景抒情,情悲且壮,委婉含蓄地 表达了自己心系
2、家人的愁苦悲戚的心绪和深感前途渺茫的抑郁与忧思。 解析 (1)“奏”即奏章,朝奏:早晨送呈奏章。奏章是呈给皇帝的,显然,“九重天”是指皇帝。(2)标题中 的“左迁”表示诗人此时遭遇了贬谪,结合语境解读“横”和“拥”的意思,描绘它们在句中表现的画面, 挖掘它们传达的情感。结合颈联中的“家何在”“马不前”可看出诗人此时对家人的牵挂、对前途的迷 茫忧思。,2.(2019郴州,1011)古诗鉴赏(4分)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
3、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2分) 上片: 下片: (2)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请从本词蕴含 的人生哲理或作者表现的情怀作出分析。(2分),答案 (1)上片:写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之间的徘徊与矛盾。 下片:写对月怀人,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与祝愿。 (2)(示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将人事变迁、自然变化融为一体,体现了词人对人生的哲 理性思考,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示例2)全词通过写月下之感,用“此事古难全”“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上片中,“不知天上宫阙”引出对“天上”的想象,以“何 似在人间”收尾,表现词人内心的矛盾(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下片中,词人用“转”“低”“照”写月亮的 移动,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收尾,抒发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2)抓住整首词的情感主旨,选择恰当 的词句,从作者情怀或人生哲理角度分析作答。,3.(2019娄底,151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8分) 送凌十一注归长沙 曾国藩 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
5、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 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4分),答案 (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风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而伤感的气氛,烘托 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 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诗句画面的能力。“落叶”等体现了秋的凄凉萧瑟,从标题送凌十一归长 沙得知这是一首送别诗,景物描写渲染了离别的伤感。(2)本题考查理解诗
6、句含意的能力。在理解字面 意思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层次的含意。最后两句的意思:劝君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从来都是看轻万里 漂泊的。,4.(2019益阳,10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9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
7、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 目。(6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2分) 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绝”之处。(4分) 答案 (1)D (2)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飘摇而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 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劲拔雄伟,写出了塞 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 人以传神
8、的笔墨刻画出神奇的塞外风光,表现了诗人悲凉孤寂的情感。 解析 (1)“都护在燕然”,将官在燕然前线,可见战事紧迫,并非表达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2)本题考查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在理解原句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描述。本题考查学 生赏析诗句的能力。题目规定了赏析角度:语言和表现手法。“烟”除了“直”,还有“孤”的修饰,传达 出诗人此时内心的孤寂;“圆”是此时落日的视觉效果,太阳代表光亮和温度,能给人温暖之感。,5.(2019岳阳,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4分) 九日送别 王之涣(唐)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注 蓟(j
9、)庭,地名。 (1)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2分) (2)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2分) 答案 (1)暂,暂时、暂且。点明和朋友相聚在一起的时间之短,一方面表达了诗人面对与朋友离别的依依 不舍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袒露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2)断蓬,断根的蓬草,飞蓬。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 别,彼此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珍惜,对即将到来 的离别感到悲伤。,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
10、首先解读“暂”在句中的意思,然后联系诗歌主题“离别”鉴赏其 中流露的情感。结合整句分析,“芳”点明了酒之美,触发了诗人情感的波动。(2)问“断蓬”的作用,实则 指明了赏析的角度:修辞。然后从内容和情感上一一剖析。,6.(2019株洲,222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7分) 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唐)刘长卿 悠然倚孤棹,却忆卧中林。 江草将归远,湘山独往深。 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 衡岳千峰乱,禅房何处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上人即高僧;棹为划船工具,代指船;南岳衡山,为五岳之一。 B.首联写道标上人飘然远游之中怀想林中高卧,暗示他即将归
11、去。 C.颔联点出道标上人归去之地,江岸青草如作者的离愁伴他远行。 D.本诗前四句描写景物,后四句感时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 (1)D (2)衡岳苍茫,千峰逶迤,你的禅房何处可寻?写出了道标上人率性飘逸、超凡脱俗的形象,表达 了诗人的依依不舍与向往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后四句表达对道标上人的不舍,并非感时抒怀。(2)本题考查学 生分析诗句含意的能力。从字面上的意思入手,结合全诗,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即可。,7.(2019长沙,1011)古诗阅读(8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
12、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注 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 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楚江:长江。建业:今江苏南京。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海门:长江入海 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浦:近岸的水面。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 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
13、这又显出相对 的静来。 C.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 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 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4分) 答案 (1)BC (2)“漠漠”“冥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汽迷茫和天色昏暗的景象,(1分)渲染出浓浓的离 愁别绪,使感情更加缠绵浓重;(1分)同时也为诗歌增添了音韵美。(2分)
14、解析 (1)A.本诗只是抒发离别伤感之情,没有言及对家乡的思念。D.本诗营造了迷蒙暗淡、沉重伤感的 意境。E.尾联“相送情无限”是直接抒情。(2)根据标题和注释,考生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叠词的使 用,一则能增强朗读语感,二则能将情感表达得更到位。,8.(2019衡阳,910)诗歌鉴赏(4分)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和 两方面 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分) (2)下面选项
15、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 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 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 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 答案 (1)听觉 视觉 (2)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的能力。秋色里军中号角
16、响彻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 色。可见这两句是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描写的。(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能力。“战士们在这样沉重 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理解错误,“声不起”表示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在重重困难之下将 士们毫不气馁,立志“提携玉龙为君死”。,1.(2018衡阳,78)阅读归园田居(其三),完成(1)(2)题。(4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
17、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答案 (1)A (2)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B组 20152018年湖南中考题组,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草盛”和“豆苗稀”的对比,透露了诗人这一天去田间劳作 的原因是杂草丛生,庄稼长势并不喜人。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决然返回家园,心甘情愿地扛起锄头辛勤劳作 的生活追
18、求。A选项中的“灰心丧气”是错误的。 (2)本题考查领会诗人情感的能力。诗歌前六句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结尾处:衣衫被沾 湿并不可惜,只希望不违背我的心意。“愿”就是指代前六句的内容,表达对田园归隐生活的喜爱之情。 挖掘得更深一点,体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知识拓展 把握陶渊明的生平,知人论世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诗人、文学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 隐居。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 等。 中国古代有不少维护人格、保持气节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2.(
19、2018长沙,1011)古诗文阅读。(8分)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 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 南。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 坏人。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下面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到”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 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 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
20、素,本诗在“风”“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 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 C.“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 关切。 D.“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 己的遭遇,感慨万千。 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 叹。 (2)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 (1)DE 方法技巧 诗歌客观题解题四考虑 考虑意象、意境的具体解读是否准确。 考虑古诗词的文学常识表达是否准确
21、。 考虑写作手法辨析是否准确。 考虑主要内容、思想情感是否准确。 (2)因为李白和屈原都是被谗放逐的。(1分,答“被诬陷的”等意思相近的词语均可。)对李白的无比 关怀、思念(怀念);对李白不幸身世(命运)的深切同情;自身内心深处的悲苦。(3分,每一点1分,意思相近便 可。) 解析 (1)D.“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错误,结合注释 可知杜甫没有和李白一起被流放。E.“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的表述是错误的。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道出了自古以来才智之士的共同命运,是对无数历史事实的高度总结。 (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情感的
22、能力。可通过注释得知该诗的写作背景:李白受牵连被流 放,途中遇赦,结合诗题中的“怀”解读诗人着重表达的情感:对李白的思念与牵挂。,3.(2018永州,1213)古代诗歌阅读。(7分) 【甲】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乙】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甲】【乙】两首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诗首联用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送寒之景点明已是寒冬时节。 B.【甲
23、】诗颔联用“遥隔”二字表明作者远离家乡,因山川阻隔,不能归去。 C.【乙】诗首联细写旅途所见之景,点明行船地点,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D.【乙】诗颈联写江上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蕴含时序交替的理趣。 (2)试比较【甲】【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答案 (1)A (2)相同点: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不同点:甲诗怀乡思归,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 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一展宏图。矛盾之下,一片迷茫。乙诗在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的同 时,也借新旧更替之常理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甲诗首联描绘的是秋季之景,而非“寒冬”。
24、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甲诗中,“乡泪客中尽”极言诗人的思乡之情,“迷津欲有问”化用孔 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从政的想法,诗人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 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表达诗人茫茫的愁绪。乙诗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幕还 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表现了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在 抒发诗人思归盼归的乡情的同时又流露出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4.(2018张家界,910)阅读古诗,回答(1)(2)题。(3分) 春山望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
25、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1分) (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2分) 答案 (1)总领全篇,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2)春天的夜晚,捧起澄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 满衣衫。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诗句作用的能力。首联的意思是: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满怀游春逸兴来到山中,山中 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令人倍感赏心悦目,欣慰无比,以至夜幕降临后仍留恋不已,竟而忘返。接下来的颔联、 颈联、尾联就是具体描述此处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流连忘返之态。 (2)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画面
26、的能力。描绘诗句的画面就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加上适当的修饰词。,5.(2018株洲,25)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炉有死灰? (1)诗中“ ”表现了扇子得到珍爱。(不超过四个字)(2分) (2)本诗对你的启示: ; 。(4分),答案 (1)入君怀袖 (2)(示例)要感恩曾经给过自己帮助的人;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有兴盛就有衰败,要用发展、变化的眼 光看待身边的人与事;无须强求,凡事顺其自然;学会换位思考;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自卑。(任选 其二作答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的能力。诗歌四句中,只有第三句,通
27、过动作描写以及回忆性口吻,表现了扇子 曾得到的珍爱。 (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的能力。要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挖掘其深刻含意。全诗大意:不要抱怨恩 宠与情意离开后不再回来,要知道鲜花有开有落,人世间的事情也是这样。当初天气炎热时,人们把你捧在 手中、藏在袖里,何等珍爱?那时你可曾想到被冷落一旁的火炉吗?词中说的是扇子,其实是指一种社会现 象,是在劝导人们:在感到失落与心态失衡时,要理性地、多角度地看待变化。要懂得感恩,但不要希求恩情 永久;事事对自己都好,那是不现实的。要淡看得意与失意。当自己受到恩宠时,不要忘记,在你身边还有正 被冷落的其他人。,6.(2017常德,1617)阅读下面的唐诗
28、,完成(1)(2)题。(5分) 终南别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王维与过故人庄的作者 都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2分) (2)古人用“诗中有画”来评价王维的诗,试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 所状写的画面。(3分),答案 (1)孟浩然 田园(山水田园) (2)(示例)我悠闲自在,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仿佛已 无路可走时,抬眼望去,几朵白云自由自在地从山间渐渐升起。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根据平时积累作答。(2)本题考查理解与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
29、。 描绘诗句展示的画面,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添加恰当的修饰词即可。 知识拓展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诗歌流派,继承并发展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及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人 物有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其中王维成就最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7.(2016益阳,1011)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完成(1)(2)题。(5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浓睡不消残酒”的“浓睡”是 之意,用在这里不但新颖,而且很贴切。(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30、一项是(3分) ( ) A.这首词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惜花伤春的感情。 B.本词通过主仆对话,表现了女主人娴雅聪慧、侍女率直粗心的特点。 C.这首词语言通俗,全篇没用一个典故,而是用口头语写心中事,明白易懂。 D.“绿肥红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儿繁茂、叶儿凋零的景象。 答案 (1)沉睡,酣睡,深睡 (2)D 解析 (1)“浓”强调了睡眠的深度。 (2)“绿”和“红”分别借“叶”和“花”颜色来代指它们,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肥”和“瘦”分别 让“叶”和“花”具备了人的情态特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儿繁茂、花儿凋零的景象。 解题关键 第(1)题,解读“浓”字,“浓”和“浅”
31、相对,意即“深”,用来形容睡的程度,“浓睡”即沉 睡、酣睡、深睡。,8.(2016娄底,1516)古诗赏析。(8分) 使至塞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1)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的尽 头有一股浓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2)表达了作者对被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 (1)展开合理想象,给诗词中的
32、关键词添加修饰词,并添加合乎情理的元素。如“大漠”,可以用更形 象的词语形容并对内容进行拓展,如无边无际、黄沙莽莽、不见草木,如“长河”会有“粼粼波光”,等 等。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汉塞”,像北 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古诗的中心通常还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 出,“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在萧关遇到“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评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描述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 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
33、,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可偏离诗歌的意境、主 题和诗人的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中的关键语句,往往透露出诗人的情感。,9.(2015长沙,1011)古诗文阅读。(8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 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永昼:漫长的白 天。瑞脑:一种香料。金兽:兽形的铜香炉。纱厨:纱帐。东篱:采菊花的地方。暗香:菊花的幽 香。黄花:指菊花。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
34、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 “酒”,被赋予了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 予了 的情感。(4分)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义双关、形神兼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 气之凉,又指词人 的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既写出 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描绘出词人 的形象特点。(4分),答案 (1)愁闷 豪壮 (2)孤独、凄凉 消瘦、憔悴 解析 (1)李词的情感主要是忧伤愁苦,思念丈夫;苏词的情感表现为慷慨激昂。 (2)天气凉,暗示人内心的悲伤、凄凉、孤独、寂寞;瘦,其实是说词人憔悴消瘦。
35、知识拓展 第(1)题,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 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 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 秦观、李清照等。 第(2)题,“寓情于景”是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写作手法,外在 表现是诗词中含有明显的包含着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10.(2015益阳,1011)阅读杜甫春夜喜雨一诗,完成(1)(2)题。(5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
36、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 。(2分)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 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 的江村夜雨图。 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 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 答案 (1)律诗(五言律诗) (2)B 解析 (1)此题考
37、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五言即五字一句。 (2)比喻手法有误,五、六句只是一般的描写。,1.(2019山东潍坊,1314)阅读下面两首辛弃疾的词,回答问题。(6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 作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作者遭弹劾后,闲居上饶带湖时所作。 (1)下面对两首词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南乡子的上阕,词
38、人一问“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二问“多少事”,感慨往事悠悠,英雄往 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B.南乡子的下阕,词人借凭吊千古英雄,表达渴望收复山河、为国效力的思想,也流露出对苟且偷安、,C组 教师专用题组,毫不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C.清平乐的上阕,开头两句写室内所见,后两句写耳中所闻。“自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风吹窗纸的声 音描摹出来,萧瑟破败之状跃然纸上。 D.清平乐的下阕,“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写词人因念念不忘恢复中原而彻夜未眠,眼前现实 使他益思奋勉,不坠壮志。 (2)两首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但在艺术风格上却表现为一豪放一婉约。试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39、。(4分) 答案 (1)D (2)南乡子风格豪放。全词放眼中原大地,思接千古兴亡,境界高远。 清平乐风格婉约。全词着眼细小景事,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淡中蕴含深情。(每点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D项中的“秋宵梦觉”是指秋夜作者从梦中醒来,而非词人彻夜 难眠。(2)本题考查赏析古代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南乡子为豪放词,这种豪放之风是通 过词中出现的神州、滚滚长江水、万兜鍪、曹刘、孙仲谋这种大意象、大境界、大人物所展现出来的。 所以在分析时,要将词中能够表现出豪放特点的这些词句摘出作简要分析。清平乐风格婉约,这种婉约之风通过词中的饥鼠、蝙蝠、松风、急雨、破纸窗
40、等景物来写词人闲居上饶时的生活场景,然后下阕委 婉抒情,抒壮志难酬之情,描写细腻,平实中流露深情。,2.(2019苏州,5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8分)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注 书记: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红粉:这 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
41、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 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鄜(f)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羌村。 答案 (1)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 好友的离情别意。(3分) (2)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2分) (3)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
42、象妻子孤独望月, 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3分),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翩翩”一词形容风度、文采优美的样子。诗的首 句写出友人苏绾的潇洒自得,文采出众。“从戎”指从军。“朔边”指北方边地。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 是作者为赠别友人苏绾从军边地而作。诗人使用先答后设问的曲笔,正因为苏绾翩翩,才被聘为书记。这 样写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同时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与惜别留恋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 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送别诗,“经年”指“多年”“好几年”。诗人想
43、象友人妻子计日而待丈夫 的归来,委婉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地,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友人妻子不忍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 自己盼友人早归的情感。(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 情,采用从对方角度设想的方式,意在从对方的情感生发出自己的情感。不言己思家人,却言家人思己。首 联诗人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也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遥忆鄜州的情思。 既是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是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思念。,3.(2019甘肃兰州A卷,7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5分) 好事近梦中作 秦 观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
44、黄鹂千百。 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 下,了不知南北。 注 该作写于词人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时。夭矫:形容姿态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1)请你想象“花动一山春色”所展现的情景,并将它描写出来。(2分) (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词的上片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词人在山路、小溪深处的真实见闻。 B.词的下片写词人梦中仰观所见云空的变幻和歇息于古藤阴下的心理活动。 C.结尾两句中的“醉”,不仅写卧态,而且也包括词人在梦境中的情态。 D.“了不知南北”表现出与“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般自然平淡超脱的情绪。,答案 (1)(示例)接连绽放的春花,在雨中闪动,
45、装点成一山春色,令人心动。 (突出情景特点,给1分;描写形象,给1分) (2)A 解析 (1)“花动一山春色”妙在“动”字,它将春花与春色有机地融为一体。春花是春天的使者,是春天 代表性的景物,满山鲜花盛开、争奇斗妍,呈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气象万千。山花开得迅速,词人在不知 不觉中突然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花动即心动。(2)“真实见闻”显然是错误的,这首词 标题中的“梦中作”,即表明是梦中的情景。 知识拓展 好事近梦中作是北宋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作者一次梦中之游 的经过。词的上片写梦中雨后出游。沿路山花烂漫,色彩缤纷,一派明媚春光。下片写词人醉酒,梦中仰望
46、碧空,看到“飞云”涌动,如龙蛇飞舞,变幻莫测,不禁为之神往,以至于忘乎所以,进入不知南北、物我两忘 的仙境之中。 “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由动至静,创造了一种无我之境,反映出词人消极出世的思想。古藤浓荫的 覆盖下,词人酣然入睡,置一切于不顾,似乎达到了无我之境,实际上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4.(2019江西,6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4分) 甲春尽 唐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乙春尽 宋郑獬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 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47、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 野间绝少尘埃污,唯有清泉漾白沙。,(1)下列对两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首诗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流露出伤春之感与家国之悲。 B.甲诗首联写诗人因“惜春”而连日喝酒的行为和醉昏昏的状态。 C.乙诗颈联描绘了山回路转、气象万千的景象。 D.甲诗尾联写诗人愧对流莺清晨到西园的厚意,乙诗尾联写诗人喜于山间宜人之景。 (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情感沉挚动人;乙诗重在写景,情寓景中。 B.甲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反衬诗人悲凉情绪。 C.乙诗“春风
48、应怪在天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含蓄风趣。 D.甲诗“地迥难招自古魂”表达的心境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表达的心境有相通之处。 答案 (1)A (2)B 解析 (1)这两首诗确实都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花流水、云雨变幻之景,但是乙诗并未表达家国之悲,而是表 达羁旅之愁和对污浊现实的厌恶。(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反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相反的属性,用 一些事物做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一种表现手法,其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鲜明。甲 诗使用“细”“浮”“别”“断”“孤”等词语描写景物,烘托了诗人的悲凉情绪,并非反衬。,5.(2019湖北黄冈,2527)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念,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注 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