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 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B.文章开篇以环珮相击之音来写水声,表现出水声的清脆,令人愉悦;同时也借水声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C.第段写游鱼,先总体写鱼的大体数量和“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接着采用特写镜头写日光鱼影,勾画出 一幅生动活泼的游鱼图。 D.作者善用正面和侧面的描写方法来写景物,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溪流的曲 折蜿蜒。 4.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
2、是自然环境的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 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4分),链接材料 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何者?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 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 仆:对自己的谦称。已:过一会儿。譬如囚拘圆土:好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和景:温暖 的日光。,一、 1.答案 (1)大约 (2)静止不动的样子 (3)忽然 (4)凄清 (每空1分) 解析 “可”属于一词多义,在这里是“大约”的意思。“俶尔”意思是“忽然”。“清”属于一词多 义,在这里是“凄清”之
3、意。 2.答案 (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2)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交错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各2分) 解析 翻译句子要抓关键词语。(1)句中的“下”在这里是方位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向下”;(2)句中的 “犬牙”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可译为“像狗的牙齿”。 3.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D项中“如斗折蛇行,就是采用侧面描写的 方法”错误,此处是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溪流的曲折蜿蜒,是对溪流的正面描写。 4.答案 被贬的境遇,(1分)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无法解脱。(1分)面对小石潭的美 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1分)最
4、终还是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1分) 解析 要结合柳宗元被贬的背景去分析。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水、石、树、鱼,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之情。“链接 材料”中 “譬如囚拘圆土”“然终不得出”等句表现出作者对统治者排挤埋没人才的不满和嘲讽,进一 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压抑和孤凄之感。 知识拓展 创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被贬官后,为排解 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写自己内心的苦闷。他于 此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
5、,后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写 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后的失意孤凄之情。 参考译文 链接材料 我心中烦闷时就出去走走,有时(寻访)到一处幽深的树林或奇妙的石头,能暂时高兴一下子,过 一会就再也高兴不起来了。为什么呢?就好比(一个人)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一遇到温暖的日光,伸展四 肢,也觉得舒服,然而始终不能出去,(他)难道还会长时间感到舒畅吗?,二、(2019吉林,913,10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6、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分),2.下列选项中加
7、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手拈来 3.对“齐师伐我”一事,曹刿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4.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 5.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二、 1.答案 肉食者鄙 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答出任意一个即可,错字不给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积累的能力。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一些成语。有些成语的古义今义不 同,要注意区别。 2.答案 B A.参与/空隙。B.倒下。C.击鼓进军/打击乐
8、器。D.信用/随意。 3.答案 曹刿积极参与,挺身而出,献计献策。“乡人”置之不理,漠然视之。(围绕曹刿“积极”的态度与 “乡人”“消极”的态度回答即可。曹刿与“乡人”的态度各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曹刿和“乡人”的态度可以从文章对其二人的语言描写中 筛选、概括出来。 4.答案 紧张(紧迫)(紧急)(形势危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第二段中的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体现了曹刿说话的简短,反映出战场上战斗形势紧迫,不 允许多说话,以免误了战机。,5.答案 战前要取信于民(或者得民心);战场上要一鼓作气(或者沉住气,不能硬冲硬撞)(或者要善于蓄 士气)(战中把握
9、战机);要细心,胜利当前,要详察敌情再追击。(围绕“取信于民”“把握战机”“详察敌 情”回答,答出三点,每点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通读全文,分析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可以概括要 点:战前要取信于民;战中要把握战机;战后要详察敌情。概括时应注意语言简洁,不偏不倚,切中要旨。,三、(2019吉林,1416,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造白糖 凡闽、广南方经冬老蔗,榨汁入缸,看水花为火色。其花煎至细嫩,如煮羹沸,以手捻试,粘手则信来矣。此 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然后以瓦溜置缸上。其溜上宽下尖,底有一小孔,将草塞住,倾桶中黑沙 于内。待黑沙结定,然后去孔中
10、塞草,用黄泥水淋下。其中黑滓入缸内,溜内尽成白霜。最上一层厚五寸 许,洁白异常,名曰西洋糖。下者稍黄褐。 (节选自天工开物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 粘手则信来矣: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到了。瓦溜:用糖膏重力分离糖蜜以取得砂糖的陶制工具, 类似过滤漏斗。黄泥水:取黄泥水上层溶液,起脱色、除蜜作用。 1.“最上一层厚五寸许”中“许”字在文中的意思是 。(1分)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时尚黄黑色,将桶盛贮,凝成黑沙。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分),三、 1.答案 左右,大约(表示约计的数量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我们可以运用迁移的方法,联系课文核舟记中的“高可二黍
11、 许”一句来理解“许”在本句中的意思。 2.答案 此时(蔗汁)仍然是黄黑色,拿桶盛放,(蔗汁)凝结成黑沙。(“将”释义1分,语句通顺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如本句中“将”是“取、 拿”的意思。 3.答案 时间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判断,本文中有明确表示时 间的词语“此时”“然后”“待”,所以是时间顺序。,参考译文 我国福建和广东南部过了冬的成熟老甘蔗,将榨出的糖汁引入糖缸之中,熬糖时要注意观察蔗汁沸腾时的 水花来控制火候。当熬到水花呈细珠状,好像煮沸的稀糊那样,就用手捻一下,如果粘手就说明火候
12、到了。 这时的糖浆还是黄黑色的,把它盛装在桶里,让它凝结成糖膏。然后把瓦溜放在缸上。这种瓦溜上宽下尖, 底下留有一个小孔,用草将小孔塞住,把桶里的糖膏倒入瓦溜中。等糖膏凝固以后就除去塞在小孔中的草, 用黄泥水从上淋浇下去。其中黑色的糖蜜就会流进缸里,留在瓦溜中的全部是白糖。最上面的一层约有五 寸厚,非常洁白,名叫“西洋糖”。下面一层稍带黄褐色。,四、(2019甘肃兰州A卷,912,17分)阅读出师表选段,回答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 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
13、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 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 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 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东矣!”玄自游学,十 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
14、随已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 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4分) (1)积累迁移法 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 (2)查阅词典法 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未经染 色的生绢;本然的,未加修饰的;真情,后作“愫”;蔬菜、瓜果类食品;一向,平素;预先。 (3)语境推断法 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
15、“客”是 之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屠惧,投以骨,C.乃召见于楼上/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6分),四、 1.答案 (1)完成,结束 询问,质疑 (2) (3)客居 解析 (1)“毕”和“质”都是课内实词,运用积累灵活迁移到课外即可。(2)运用代入法,一一检验,不难选 出答案。(3)结合句意“家中贫困,客居在东莱
16、以耕地为生”作答。 2.答案 B A项,结构助词,的/补足音节,不译。B项,介词,把。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连词,于是/连词, 才。 3.答案 (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既”,给1分)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 (译出大意,给1分;译出关键字“道”,给1分) 解析 翻译文言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如第(1)句中的“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 示成年;“道”是“学说”的意思。第(2)句中“去”是“离开”的意思;“东”,名词用作动词,“传到东方”。,4.答案 第一问: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求学中被老师
17、怠慢。(2分) 第二问:宋濂:到百里外“执经叩问”;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每点1分) 郑玄: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住机会向马融求教。(每点1分) 解析 第一问:“都”字说明需要回答宋濂和郑玄在求师中所遇到的共同的困难,根据甲文中“又患无硕 师名人与游”及“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乙文中“以山东无足问者”及“融 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可知他们二人在求师中都遇到的困难一是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二 是被老师怠慢。第二问:“各自”表明需要分别回答二人克服困难的方法,根据甲文中“尝趋百里外,从 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及“余立侍
18、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 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和乙文中“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及“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筛选概 括即可。,参考译文 乙 郑玄因为在崤山以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就向西入函谷关(求学),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 郡马融为师。马融的学徒有四百多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 郑玄拜在他的门下,三年都没有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才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 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厌倦
19、。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 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长叹一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 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郑玄)家中贫穷,客居在东莱以耕地为 生,跟随他学习的人已达到数百千。,五、(2019四川成都B卷,35,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万里桥记 宋刘光祖 自秦置守,李冰通二渠,为蜀万世利。今万里桥之水,盖秦渠也。其后诸葛孔明用蜀,以公信仁义怀而服之,法 度修明,礼乐几于可复。古今相传,孔明于此送吴使张温,曰:“此水下至扬州万里。”后因以名。或则曰,费 祎聘吴,
20、孔明送之至此,曰:“万里之道,从此始也。”孔明没又千载,桥之遗迹亦粗具,非有所甚壮丽伟观 也。以千载之间,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其说虽殊,名桥之义则一。 厥今天下,兼有吴蜀。朝廷命帅,其远万里。其于此桥,孰不怀古以图今,追孔明之道德勋庸而思仿佛其行 事?侍御赵公之镇蜀也,始至,谒古相祠,即命葺之。每曰:“诸葛公,三代遗才也。用法而人不怨,任政而主不 疑,非天下之至公,其孰能与于此?”今其遗迹所存尚多,而万里桥者乃通吴之故事。前帅沈公常修广之,犹 陋,弗称,且易坏,久将莫支。则命酾水,为五道,梁板悉易以木而屋之。风烟渺然,岸木秀而川景丽。公与客 登此,盖未尝不徘徊而四顾也。兹桥
21、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如公所怀,风景抑末耳。 公命光祖为之记,记其大者而遗其细。若曰桥美名,公又与之为美观,非知公者。知公莫如光祖。,(选自全蜀艺文志卷三十三,有删改) 注 聘:访。勋庸:功绩。仿佛:相仿。酾:疏导。末:非根本的。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孔明没又千载 没:去世 B.其说虽殊 殊:奇特 C.孰不怀古以图今 图:谋划 D.记其大者而遗其细 遗:舍弃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人事更几兴废,而桥独以孔明故,传之亡穷。(3分) (2)兹桥也,过而弗能玩,玩而弗能思者,众矣。(3分) 3.本文题为“万里桥记”,为何
22、多处提到诸葛亮?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五、 1.答案 B “殊”的意思应为“不同”。 2.答案 (1)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留存下来,没有尽头。 (2)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 解析 翻译语句,言文首先要遵照原文意思,做到语意准确,语句通顺。重点词语必须译出,第(1)句中“更” 可译为“经历、变更”,“以”可译为“因为”,“穷”可译为“尽头”;第(2)句中“兹”可译为“这”, “弗”可译为“不”,“玩”可译为“观赏”。 3.答案 万里桥的得名与诸葛亮有关。 诸葛亮曾在此送别吴、蜀的使臣,“万里”出自他之口。 万里
23、桥的修缮与诸葛亮有关。赵公因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功绩而修缮此桥,作者借此记表达对赵公的期 许。 解析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一段介绍的是此桥得名的原因,诸葛亮送别使臣时提到“万里”,“后因以名”; 第二段主要介绍的是赵公修缮此桥是因为仰慕诸葛亮的道德和功绩。无论是得名还是修缮,都与诸葛亮有 关,所以文中多处提到诸葛亮。,参考译文 自从秦国在蜀郡设立郡守,李冰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都江堰工程),为蜀国带来了千秋万世的恩泽。现在 万里桥下的水,原来就是秦国时期的渠水啊。后来诸葛亮治理蜀国,用信用、仁义安抚蜀民从而使蜀民信 服他,修明法律制度,礼乐几乎全部恢复。从古至今都流传着一个说法,孔明曾在此地送别吴
24、国的使者张温, 说:“这水可直到万里之外的扬州。”后来这座桥因此得名。还有一个说法是,费祎出使吴国,孔明送他到 这里,说:“万里的路程,将从这里开始。”孔明已经逝去千百年,而这座桥的遗迹还大致完整,只是没有以前 那么雄伟壮观了。在千年之间,人间世事又经历了多少次兴盛衰亡,而这座桥唯独因为孔明,留存下来,没有 尽头。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特别,但用来说桥的有情义却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的天下,兼有吴蜀两地。朝廷任命将帅,路途遥远。他们到了这里,有谁能不追念古代的事而筹划今天 的事,并以此来追念孔明的道德、功绩而考虑模仿他所做的事呢?侍御赵汝愚镇守蜀地时,才来到这里,就去 拜谒古相祠,且立即命人修缮它。他
25、常常说:“诸葛亮,他的才德可比三代贤人。他运用法度而不遭人怨恨, 执政而不被主上怀疑猜忌,如果不是天下最公正的人,又有谁能做到像他这样?”现在与他有关的遗迹存留 下来的还很多,而万里桥却承载着诸葛亮联通吴国的故事。前帅沈公曾经扩修万里桥,但还是显得简陋,不,符合它的重要意义,而且容易朽坏,时间长了,桥将不能支撑住。赵汝愚命令疏导水道,做了五道分水口,梁板 全部换成木头,而且加盖了屋顶。雾气弥漫悠远,两岸的树木茂盛,河流景色美丽。赵公与客登上此桥,大概 没有不到处走动、四处环顾的吧。这座桥,经过却不能观赏,观赏却不能深思的情形(人),很多啊。就像赵 公所怀念的(追念孔明的道德与功绩),而风景却不
26、是最根本的啊。 赵公让我为他作记,只记下大概的事迹而遗漏了细微的地方。如果只说桥的名字很美,而赵公与桥一起成 为一道美丽的景观,那是不懂赵公啊。懂赵公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我的。,六、(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713,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 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 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
27、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1分)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其一人专心致志 (2)其名为鲲 (3)及其家穿
28、井 (4)其真无马邪 5.与“惟弈秋之为听”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骈死于槽枥之间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何陋之有 D.甚矣,汝之不惠 6.本文结论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1分) 7.把两篇文章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六、 1.答案 D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A、B、C三项中的“是”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这 样”;D项中的“是”为判断动词。 2.答案 B 本题考查辨析通假字的能力。A.“冥”,同“溟”,海。C.“衡”,同“横”,梗塞、不顺。D. “舍”,同“释”,解除、
29、消除。 3.答案 (示例)鹏程万里(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和古诗句的积累能力。与“鹏”有关即可。 4.答案 (1)其中的 (2)它的 (3)他 (4)难道 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词语的能力。“其一人专心致志”的意思是“其中的一人专心致志地学习”, “其”理解为“其中的”。“其名为鲲”的意思是“它的名字叫作鲲”,“其”理解为“它的”。“及其 家穿井”的意思是“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其”理解为“他”。“其真无马邪”的意思是“难道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理解为“难道”,表示反问。 5.答案 C 题干中“惟弈秋之为听”一句是宾语前置句。A.“骈死于槽枥之间”是一个省略句
30、,省略了,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 “琅琊也”,鄂教版写作“琅邪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名之者谁( )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觥筹交错( ) (4)树林阴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分)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 ) A.第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 鲜明。 B
31、.第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 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 好场景。 4.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段,分析作者这样 修改的原因。(4分) 链接材料 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一、 1.答案 (1)命名(或“取名”) (2)寄托 (3)酒杯
32、(4)遮盖(或“遮蔽”) 解析 (1)“名之者谁”中“名”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是“命名”的意思。(2)“得之心而寓之酒 也”的“寓”是古今异义字,“寄托”的意思。(3)“觥筹交错”中“觥”的古今意义相差不大,是“酒 杯”的意思。(4)“树林阴翳”中“翳”用作动词,是“遮盖”的意思。 2.答案 (1)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1分)好的树木生长茂盛,形成浓郁的绿荫。(1分)(或:野花开放而 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一片浓郁。) (2)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1分)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1分)(或:游人知道跟着太 守游玩的乐趣,可是不知道太守自有他所乐的
33、事情。) 解析 (1)注意“芳”(花)、“发”(开放)、“繁阴”(浓密的绿荫)这几个字词的意思。 (2)“乐其乐”中前一个“乐”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其” 是代词,指游人。 3.答案 B “颓然”在这里指醉醺醺倒下的样子,并没有抑郁和苦闷之意。结合文章内容看,这篇文章描,写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 起游赏宴饮的场景,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但其中既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也 在寄情山水的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4.答案 课文“环滁皆山也”一句言简义丰,已经写尽了滁州群山环抱
34、的地理形势;(2分)链接材料中所写 的另外几座山与课文写的琅琊山无关,可以省去。(2分) 解析 题中要求联系第段的内容阐释原因。细读所给的链接材料,材料中具体描写了环绕滁州的四座 山,从文章来看,文章主要写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与其他几座山联系不大,故课文中用“环滁皆山也”显得简 明扼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合理阐述即可。,二、(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712,14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一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鸣三声泪沾
35、裳。” 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三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 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
36、“午非子之子邪?”对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2分)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 遂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 请从吏夜归 D.虽席地不容间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2分)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晋
37、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翻译时必须译出“午”的姓名)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2分) 6.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2分),二、 1.答案 (1)回声 (2)目光短浅 (3)像北斗星 (4)可以 解析 首先注意要结合语境解释词语;其次注意词类活用的问题。例如“斗折蛇行”的“斗”,名词作状 语,翻译成“像北斗星”。 2.C A.白色/未加修饰的。B.于是/终于。C.请求。D.即使/虽然。 3.
38、答案 D。解狐。 解析 A.的。B.代词,指石像。C.代词,指县令这个官职。 4.答案 (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解析 注意“属”“可以”“子”等关键词的翻译。 5.答案 记叙、描写。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先翻译、分析语句,再从常用的表达方式中选择合适的填空。 6.答案 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解析 祁黄羊根据“可为”与“不可为”正确地回答了问题,而不把个人的亲疏恩怨掺进其中。他的这种 唯才是举的品质值得赞扬。 参考译文 四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缺个县令,谁适合担任这官职
39、?”祁黄羊说:“解狐可以胜任。”(晋)平公 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晋)平公(称赞) 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适合担任这官职?”(祁黄羊)回答道: “祁午合适。”(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 (是谁)。”(晋)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三、(2017上海,1113,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
40、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 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 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 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留以为梁( ) (2)乃尽湿之(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C.木
41、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 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3.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第一件: 。 第二件: 。,三、 1.答案 (1)作为、做成 (2)全、都 解析 古文中“以为”一般译作“把当作、作为”,是两个词;“尽”,联系上下文,可以推出“全、 都”之意。 2.答案 答C给4分,答B给1分,答D给1分。 解析 选文首句说“人有馈一木者”,接下来说“木一也”,说明文章围绕这同一根木头而阐发了不同的 观点,据此,A、B选项皆不恰当;“病”可以译作“疾病”“痛恨”“嫌弃”等,联系语境,译作“疾病”,语 句
42、不通顺;根据前文“馈”,可知“木”为别人赠送之物(应为优等、珍贵的物品),译作“痛恨”与之在逻 辑上不相符,而“余”在文中对“木”的两次评价分别为“不堪”“不宜”,故选C最正确。 3.答案 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 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解析 第一件:针对同一根木头如何处置的问题,作者以“余”之言,直接表达了观点,即“物各有宜用”,翻 译成现代汉语即可。第二件:抓住描写炭火不同状态的词语来思考。初,“满炉”“烘人”;后,“尽湿” “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由此可见“僮”处理事情没有把握好尺度与分寸。以此,推导出作者观点。,参考译文 有人赠送(给我)一根木头,家僮说:“留着做屋梁吧。”我说:“太小
43、不能做屋梁。”家僮说:“留着做栋木 吧。”我说:“太大了不合适做栋木。”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一会儿嫌它大,一会儿又嫌它 小。”我说:“小孩子听着,物各有各的用处,难道只有木头是这样的吗?” 另外一天,那个家僮为我生了满炉子炭火取暖。我说:“炭太多了。”于是(家僮)就全弄湿了木炭,只留下 三二火星,欲灭欲明的。我说:“炭太少了。”家僮抱怨:“同一个火炉,(你)一会儿嫌炭多,一会儿嫌炭 少。”我说:“小孩子听着,情况各有不同之处,难道只有火炉是这样的吗?”,四、(2016重庆A卷,912,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4、。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 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答谢中书书( ) (2)晓雾将歇( ) (3)实是欲界之仙都( )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
45、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无失也 失:耽误 B.其将来辞 辞:陈说 C.吾子之讨 讨:处罚 D.子无重寡人之过 重:看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3
4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4.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一、 1.答案 D “子无重寡人之过”意思是“请你不要让我再犯错误”,“重”在这里读chng,是重复的意 思,不读zhng,不能理解为“看重”。所以选D。
47、2.答案 C 文言语句的节奏停顿,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判断,画波浪线部分的意思是“我的罪很重,哪里 敢不服从刑罚而让君王发怒呢?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所以选C。 3.答案 B 原文说的是魏绛杀了扬干的车夫后,晋侯很生气,要杀魏绛,魏绛主动来见晋侯,交给奏事官一 封信,就要用剑自杀,被士鲂、张老劝阻。B选项中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是不当的, 所以选B。 4.答案 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 解析 本句中要注意“事”是侍奉的意思;“辟”是通假字,同“避”,躲避的意思;“刑”是惩罚的意思。 参考译文 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晋
48、侯发怒,对羊舌赤说:“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 是荣耀的事,现在扬干被羞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不逃避惩罚。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 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士鲂、张老劝阻了他。晋侯读他的信,信 上说:“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敬。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 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 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我的罪很重,哪里敢 不服从刑罚而让君王发怒呢?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 爱自己的兄弟。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请你不要让我 再次犯错,拜托你了!” 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二、(2019四川成都A卷,58,12分)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