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者培训心得体会2022年5月18日至20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自贡市教体局进行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管理者培训会议。培训期间我们先后聆听了杨银付秘书长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唐江澎教授的新高考背景下新课程实施的行动策略、张卓玉教授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方案的解读与实施要求、傅兴春院长的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教研行为、任学宝主任的课堂转型: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张志勇院长的新高考制度的设计与实践,刘月霞副主任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解读与实施要求,赵世军教师的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策略与实践,以及朱于国主任的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以普
2、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为例等专家们的讲座。这些专家的讲座,有理论有实践案例,有升华有数据支撑,深入浅出,语言风趣幽默。在四川省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本次培训涉及到课程实施策略、生涯规划、考试评价、课程解读、教学教研、教材建设等一系列新高考新课程如何做所面临的问题和操作层面上的做法。可以说,非常实用,启发性和指导性很强。 通过学习,加上我们的认识,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 教师作为新高考新课程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
3、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如任学宝主任在课堂转型:为学习而设计,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所说的,“新高考将以考促教,依靠促学,推动育人方式转变”。因此新教材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新高考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一直影响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课堂自主权”回归问题。实施新高考,实施“选课走班”会让教师有更
4、多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更高,尤其对教师课程开发整合和研究能力要求更高。教师必须做到既专注于书本,又专注于实际,更要专注于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基于个性的发展需求;既要研究本学科领域,又要跨界了解其他学科领域;既能把学生领进学科,又能让学生走出学科;既是教书先生,又是人生导师。这和以往教师的职业常态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人生发展从没有如此的密切相关。这才是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学科育人。教师要改造自己的思想和思维模式,适应新高考和新课程教育教学活动。 二、选课走班是依据中国教育现状、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任学宝主任和刘月霞副主任的讲座,让我们
5、了解了走班制这种模式是为学习而设计的,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确立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上课内容和学习的教室,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的不同到不同的教室上课,需要时自习也会在教学班上。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素养。 选课走班、分层教学思想,实际上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而现阶段的中学课堂教学基本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
6、统一要求进行的,不适宜学生个性发展 。 “走班”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可有的放矢地选择、安排自己的课程结构,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并逐渐找到将来发展的方向。走班制教学的实行,给每一位同学提供了结识更多老师的机会,在领略不同教师教学风格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毕竟走班制给同学们带来了强大的学习资源。 不管是传统教育还是“走班制”教育,最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尊重学生发展,是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培养人才,但一个人的素质、环境等诸多方面均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差异,我们必须要按照他的素质、天赋、爱好和特长来加以实施教育,他的潜在能
7、力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基础,来进行教育。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现在时代的要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的不断创新才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才能适应教育多样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 三、加强教研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是变革课程体系的核心。 只有课程改变,学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层面的课程变革,往往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上教与学层面的探索,自上而下的课程改变往往忽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更是缺失对三级课程的深入整合,没有形成一套校本化的课程体系,做到整合各级课程
8、校本化,让其符合国家层面的要求、符合校情、学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满足未来发展需要,才是课程变革的关键。傅兴春院长的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教研行为为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指明了方向。只有教研组的教师,积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制定适合学情的多元目标多元策略的单元整体教学法,才能给不同基础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学习方式,既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又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去学习,使每名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优化。 另外,课程的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各教研组要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我们不能因为过去的课程过度统一、缺乏弹性而将改革的目标误读成追求课程无限度的弹性和选择性,给予学生课程选择
9、的权力更不能误导成学生所有的选择都必须得到无条件的满足。正如赵世军教师在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策略与实践所说,学生选择课程,是学会规划人生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看待和处理问题的弹性、学会理性接纳现实条件、宽待他人和社会的过程。因此,在强调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中,学校课程的计划性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因为实施这样的课程需要考虑的因素明显增多,计划的作用反而更突出。例如,即使学校资源条件较好,某一门课程的最低开班人数也必须要限制,追求选择性不能不计划成本。因此,学校在提供一门课程给学生选择时一方面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下限,另一方面还要设定合适的人数上限。因为若选某一门课程的人数过多,学校也将难以安排。这样
10、,有选择性的课程不可避免地也要附带一定的限制,具体到某一个特定的学生身上,他就要做好如果第一选择不能得到满足时的选择计划。而作为学校的计划来说,对一门课程选课人数的限制特别是人数上的设定是非常有讲究的,上限设得太高,等于没有进行必要的限制,学生的选择虽然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但学校课程安排面临的困难很大,有可能反而使更多学生的选择受到影响,造成计划性不够、调控力度太弱的结果;而上限设得太低,学生的选择被拒绝的过多,学校课程安排也许容易了,但太多学生的选择没能实现,造成计划性过强、控制过度的结果;而找准“选择性”和“计划性”的平衡点,则正是管理智慧大有用武之地的关键。 结合我校实际,我们认为,为
11、了迎接秋季学期开始的新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当务之急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 一、学校应该尽快成立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在进一步加强深入学习的同时,根据省、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制定我校新高考改革拟行方案。并请专家进行指导修改,交全体老师讨论、学习。以便达到强化新高考改革理念,明确改革方向, 统一思想,做到心中有数。 二、要有计划的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新高一的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应有所考虑,对这些人员的培训要优先,要尽可能多创造交流、学习的机会。走出去,也可以请进来。听专家报告,也可以我们自己组织研讨会,请市、区教研室的专家,结合我校实际,去讨论操作层面上的一些东西。要实现平稳过度,积累经验,学生稳定是前提。同时班主任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有更新观念,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能力,尤其是有一定的生涯规划教育水平。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