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七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组织方式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一单元第 1 课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一单元第 2 课3盛唐气象第一单元第 3 课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一单元第 4 课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第一单元第 5 课本单元内容是 2022年春季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 标题是“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隋唐时期: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
2、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3.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 盛唐的社会气象;4.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和中外 文化交流的发展。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隋唐五代十国时期:1.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2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
3、从制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 上的重要地位;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本单元的名称上加上了“五代十国”,赋予历史时代更加准确的称谓;在 本单元的内容要求上突出了“兴亡”概念,体现了历史“鉴古知今”的作用,同时凸 显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教师应根据课程 标准结合学情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讲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历史。
4、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它创建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 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到开元年间,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 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国力达到顶峰。此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盛世景象结束。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国家强盛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教科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中外交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的盛况。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经济上,精耕细作的农耕继续发展,新出现的耕作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
5、车,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丝织技术高超,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 大系统出现新的陶器品种唐三彩;商业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频繁,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文化上,科举制度扩大了知识分子队伍,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与进步。民族交往上,唐朝奉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外交上,开放的外交政策和社会风气,使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 荡不安。第1、2、5课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隋朝的统一与发展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至开元
6、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安史之乱结束了盛世景象。第 3、4 课分别从经济、文化、民族交往与交融和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体现了唐朝前期的繁荣与开放。3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 道理,树立“民本观念”,鉴古知今,体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另一方面,要 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七年级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对初中历史有了初步了解,也培养了兴趣,但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学习主要停留在较浅层次的“事”上,如封建朝代的建立时间、建 立者以及定都在哪里,而对较深层次的“理”,如盛唐文化
7、的传播力、学习力和影 响力,如何评价封建帝王等缺乏深入地认识。总体来说,学生的认识多数停留在感性 认识阶段,缺乏理性分析。同时,七年级古代史的学习,古文史料相对较多,这对七 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学中宜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引导学生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还可举行历史问题辩论会,引导学生 写历史小论文,教学中适当引用古文史料并释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等资 源,尝试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解疑等方式,多措并举,循序渐 进,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困难,克服畏难情绪,提升学习能力。1.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
8、,思 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 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3.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入藏对民族团结的历史贡献。4.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 强盛之间的关系。5.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唐朝衰亡的原因。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在分析课标
9、、教材、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5 个课时 教学中,再通过 5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 时教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为 10 分钟。在课时学习 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素养,整 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是某中学“中国古代文化”展览的节选,其中陈述符合史实的是()4甲骨文都江堰祖冲之大运河最早诞生于夏朝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著有齐民要术 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0、】D【作业分析】目前所知,甲骨文最早诞生于商朝而非夏朝;沟通湘江和漓江的是 秦朝开凿的灵渠不是都江堰;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而非祖冲之;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而大运河贯通南 北,加强了南北交通和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局面。故而 排除A、B、C 三项,选择 D 项。【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温故知新,落实课程标 准中“了解大运河的开通”的要求。2.大运河安徽段现有通济渠泗县段、柳孜运河遗址 2 处遗产区列入 世界遗产 名录。大运河的开始开凿的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中的()公元 6 世纪公元 7 世纪公元
11、 8 世纪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大运河开凿于 605 年,属于公元 7 世纪初,故 C 项正确。【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乡土历史,培育家国 情怀、时空观念。3.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释A隋统一以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B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C科举制的创立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贵族垄断5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灭亡【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科举制的创立,扩大了官
12、吏的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C 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考察历史解释,渗透唯物史观。4.与以下诗文相关的古代选官制度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应该是()“大人世及以为礼。”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等良将怯如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朝为田舍郎,暮登天 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是世袭制,出现于夏朝;是察举制,出现于汉朝;是九品 中正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科举制度,出现于隋朝。所以正确选项是 A。【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考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5.阅读以下材料,从中可以比较出秦朝和隋朝的共
13、同点是()秦朝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隋朝建立后,统一南北,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离的局面。A由分裂走向统一B二世而亡C制度创新D留下泽被后世的工程【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A项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虽然也是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但是在题目所给的材料中没有体现,均可排除。【设计意图】通过比较鉴别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考察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渗透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二、选做题(任选其一)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有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上的“人工巨龙”一撇一捺,一刚一柔,交叉在北京,形成一
14、个大大的“人”字,成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6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1)图 1 中的两条“人工巨龙”A、B 分别代指中国古代哪两大工程?(2)你是同意材料二的观点还是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是认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请回答并说明理由。(3)你了解当今的“南水北调”工程吗?它与该河有哪些关系?【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1)A-长城;B-大运河。(2)同意材料二的观点,理由:修 建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是隋炀帝暴政
15、的表现,客观上促使隋朝走 向灭亡;同意材料三的观点,理由: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南北交通和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尽管修建包括开凿大运河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 程,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客观上促使隋朝走向灭亡,但是大运河贯通南北,加强了 南北交通和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南水北调工程是缓解中国北方水 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 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了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状态,促进了南北方经 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当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的 绝大部分渠道都是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
16、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大运河,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作业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题。第一题要求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读图并注意题目 提示:“交叉在北京”、“古代.工程”,应该难度不大;第二题需要学生具备 一定的诗文理解能力及提炼材料观点能力,回答同意材料二或材料三的观点,或是认 为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均可,需言之成理,论从史出,设计此题意在锻炼学生辩证分 析的能力;第三题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历史与现实不是割裂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大运 河是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启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同时更要关注现实,以史为鉴,古 为今用。本题三小题难度呈梯次分布,故而需要老师介入并指导,师生共同完成。【设计意图】大运河既是历
17、史的,也是现实的,它不仅仅是写在教科书上的历史 知识,更是流经祖国大地正在发挥现实作用的重大水利工程。通过设计此题,学生既 能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还能显示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同时,渗透时空观念、唯物史观,体现历史跨学科教学理念。7.绘制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并与当代中国行政区划图对照,看隋朝大运河主要经过现在哪些省级区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构图比例合理,重要地名标注准确且有古今对照,能写出经过的省 级区域。综合上述要素按 A.优;B.良;C.合格;D.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绘制历史地图对学生的综
18、合能力要求较高,且需要一定时间,故而 将本题设置为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7【设计意图】一是通过绘制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二是通过古 今对照,渗透“家国情怀”教育。8.归纳已学历史中短命而亡的统一王朝,并探究其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结束春秋战国分裂时期;西晋:266316年;结束三国分裂时期;隋朝:581618 年;结束南北朝分裂时期。共同点:不体恤民生引发动乱,加速了王朝衰亡。启示:“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民心者 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可根据题
19、目要求,按:A.优;B.良;C.合格;D.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评定评价指标等级优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科学,语言精辟,言简意赅,表述清晰A良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语言流畅B合格论点明确,论据能证明论点,语言通顺C基本合格论点明确,有相关论据,语言通顺D【作业分析】审题的关键是抓关键词“已学历史中”、“短命而亡”、“统 一王朝”,通过这三点,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探究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是重点,清晰 表达是难点,对于七年级学生虽有一定难度,但能帮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点,构建知 识体系,学会客观解释历史现象。【设计意图】本题属于分析探究题,既考查学生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 生的审题和分析
20、、总结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层次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 度,旨在提升学生“唯物史观”素养,渗透“民本”观念,进行品德教育。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历史学家黄仁宇曾说:“7 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 的一页。”下列史实不能印证其观点的是()A.贞观之治B.贞观遗风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唐太宗统治时期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贞观遗风”,唐玄宗统治时期的“开元盛世”,是唐朝兴盛的重要表现,故 A、B、C 三个选项皆不 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衰亡的重要表现,故选 D。【设计意图】聚焦教学目标:历史课标
21、2011年版要求: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唐 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历史 新课标 2022 年版要求: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此外,本题意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核心素养。2.贞观年间,唐太宗曾告诫太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下列措施最贴近其认知的是()8A.吸取隋朝灭亡教训,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B.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D.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也可运用排除法:B 项主要是为了
22、加强中央集权,C 项更有利于选 拔人才,D 项是武则天当政时期的措施,均可排除,故选 A。【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渗透唯物史观教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以下表格中的史实意在说明唐初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朝中有“房谋杜断”之说。读了骆宾王写的讨伐檄文后,不由惋惜地说:“宰相之过,安失此人”。重用贤能,整顿吏治。A.重视农业B.戒奢从简C.中央集权D.善用人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表格中的史实的共同之处是用人唯才是举,故选D,其它选项皆不符 合题意。【设计意图】通过概括三则材料的共性,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4.下列
23、诗词所述时代按时间排列的顺序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人言强汉,治道夸文景。“光武中兴主,严光避世翁。”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所述时代:是唐玄宗开元盛世,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是西 汉文景之治,是东汉光武中兴。所以选 B。【设计意图】温故知新,体现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及“时空观念”两大核心素养。5.某同学梳理安徽历史沿革(如下表)。与这三个朝代相对应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西周秦唐分属吴国、六国、舒国三个诸侯国。长江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等。分属河南道、淮南道、江南东道,其
24、中河 南道人李敬玄(今安徽亳州人)曾迁吏部 尚书,累迁至中书令。A.郡县制、三省六部制、分封制B.分封制、三省六部制、郡县制C.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D.三省六部制、分封制、郡县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9【作业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朝沿用并完善三省六部制,故选C,其余选项与相应朝代不完全一致,故弃选。但老师在分析此题时要讲明分封 制、郡县制加强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三省六部制则主要是为加强君权。【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历史,培育家国情怀。6.“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谥号文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
25、孝皇帝),葬于昭陵,他就是历史上著名 的唐太宗”。在这段文字中,相继出现了以下称号()A.年号、谥号、庙号B.谥号、年号、庙号C.庙号、谥号、年号D.年号、庙号、谥号【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贞观是年号,文皇帝是谥号,唐太宗是庙号,故选 A。【设计意图】2014年安徽中考历史选择题第一题就考察过类似知识,从结果来看,学生对这这方面知识知之甚少,设计此题就是为了通过考察历史文化常识,让学生彻 底理解这四个历史名词的内涵,并举一反三,鼓励学生自我设问及自主探究。二、选做题(任选其一)7.阅读以下三则史料:征状貌不逾中人,有志胆,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徙,而天子亦为 霁威
26、。议者谓贲、育不能过。尝上冢还,奏曰:“向闻陛下有关南之行,既办而止,何也?”帝曰:“畏卿,遂停耳。”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魏征上尝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翁。”后问为谁,上曰:“魏征每廷辱我。”后退,具朝服立于庭,上惊问其故。后曰:“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上乃悦。帝鉴图说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 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太子言于后曰:“医药备尽而疾不瘳,请奏赦罪人及度人入道,庶获冥福。”后曰:“死生有命,非 智力所移。若为善有福,则吾不为恶;如其不然,妄求何益?赦者,国之大事,不
27、可 数下!”太子不敢奏,私以语房玄龄,玄龄白上,上哀之,欲为之赦,后固止之。资治通鉴 唐纪 长孙皇后请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史料内容及背景,通过小组合作,编排一个课本剧,并尝 试在课堂上表演。【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通过课本剧编排及表演,能体现魏征忠直为国,长孙皇后深明大义,唐太宗从谏如流的品质。综合上述要素按 A.优;B.良;C.合格;D.基本合格 4 个等 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需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写作及表演能力,且有合作探究的 精神。【设计意图】综合培养学生能力,体现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8.“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请设计表格,
28、列举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10【评价标准】史实准确,语言精当,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综合上述要素按 A.优;B.良;C.合格;D.基本合格 4 个等级进行评价。【作业分析】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统治者,作为历史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但也有其历史的局限性。【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辩证分析,渗透唯物史观教育。因需要一定时间,故作 选做处理。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英国史学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认为:“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对照的是那样的鲜明第七 八世纪,中国乃世界上
29、最安定最文明之国家。”下列史实符合其观点的有()唐都越窑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白瓷类雪似银。唐太宗被尊封为“天可汗”藩镇割据唐朝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说明经济繁荣,说明民族和睦,是唐朝衰落的表现之一,说明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共同说明盛唐气象,故选 C。【设计意图】围绕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2.以下图片所展示的农业生产用具按最早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骨耜铁制农具 翻车曲辕犁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骨耜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
30、,铁制农具 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翻车最早出现于东汉时期,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故选 A。【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核心素养,渗透劳动教育。3.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 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体现出唐代()A.皇帝安于享乐B.奢靡之风盛行C.文化兼容并包D.尚武风气流行【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11【作业分析】教材原文: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当时的 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据此,C 是正 确答案。【设计意图】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
31、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 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社会生活异彩纷呈。本题 设计唐太宗增订完成“十部乐”,正好体现了大唐盛世兼容并包的恢弘气度,感受“此 生不悔入华夏”的满腔豪情,增强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感。4.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从左至右分别是()唐诗唐诗杂曲歌辞.杞梁妻【作者】唐 贯休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陇西行【作者】唐 陈陶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A.匈奴、氐族B.氐族、鲜卑C.鲜卑、吐蕃D.匈奴、吐蕃【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秦汉时期,汉族政权主要面临北方匈奴民族的威胁;“贵主和亲”指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
32、赞干布,故选 D。【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两大核心素养;以诗 入题,渗透美育教育。5.安史之乱平息后,颜真卿得知肃宗追封因抗击叛军而壮烈牺牲的颜杲卿父子的圣旨颁诏天下,不由心潮澎湃,写下了 祭侄文稿,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为镇馆 之宝(见下图)。以下在艺术领域与颜真卿不同类的是()颜真卿祭侄文稿A.王羲之B.柳公权C.欧阳询D.吴道子【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题目问的类别,不是时代而是艺术领域,王羲之、柳公权、欧阳 询在艺术领域都是书法名家,而吴道子是著名画家,所以选 D。【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人物按艺术领域分类,提示学生注意审题,渗透美育教育。1
33、26.陈寅恪不仅为大史学家,旧体诗亦卓然大家。他佩服陶渊明、杜甫虽爱好李白 及李义山诗,但不认为是上品。他特别喜欢平民化的诗,故可以得出他最推崇的唐朝 诗人应是()A.白居易B.王勃C.李白D.杜甫【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涌现出大量闻名于世的诗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但各人风格不同,李白的诗充满想象力,杜甫的诗表现历史真实,白居易的诗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妇孺都会吟诵,深受大众 欢迎,由此可知,白居易的诗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据此,A 是正确答案。【设计意图】增强文化自信是坚定“四个自信”中最深层次的自信。诗歌作为 传统文化中的
34、重要一环,需要继承和发扬。本题通过理解唐朝诗人的创作风格,意在 强调要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利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二、选做题7.下面是小明同学撰写的课本剧 大唐帝国 的一个片段,其中有三处错误,请 指出并加以改正。唐朝前期,有位新罗人在参观完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卢沟桥后,来到唐都幽州,发现城市气势恢宏、街道整齐,异常繁华。商店里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 廉,让人流连忘返。在买到心仪的越窑的青花瓷后,他由衷地感慨:大唐果然是繁荣 富庶的帝国啊!错误:_改正:_错误:_改正:_错误:_改正:_【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错误:卢沟桥改正:赵州桥错误:幽州改正:长安错
35、误:青花瓷改正:青瓷【作业分析】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是赵州桥,而卢沟桥是在金世宗统治的大定二十八(1188年)五月,决定修建的,始建于 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 年)三月完工。唐都是长安,幽州在当时只是北方重镇,青花瓷和青瓷不是同一个瓷 器品种,越窑青瓷如冰如玉天下闻名。【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基本知识的考察,培养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能力,本题也 可作为课前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正确反映唐朝外交的佳句是()A.和同为一家B.回鹘衣装回鹘马C.车书本一家D.唐风洋溢奈良城【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13【作业分析】A项描述的是唐朝和
36、吐蕃藏族的民族关系,B 项描述的是唐朝与西 北回鹘族的民族关系,C 项描述的是唐朝与东北靺鞨族的民族关系,均可排除。D 项 描述的是唐朝与日本的中外交流关系,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本题承上启下,上一课盛唐气象包含民族关系的内容,本课 主要是讲唐朝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是七年级学生难以区分的一个难点。唐 朝是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都很活跃的一个朝代,本题以唐朝为例,很好地突破了这一 难点。2.日本平城京与唐朝长安城在整体布局、里坊区划、池塘园林等方面高度相似,在这反映出当时两国()唐朝长安城日本平城京A.建筑水平相当B审美观念一致C.文明交流频繁D文明相互借鉴【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
37、【作业分析】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日本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 法、文字、建筑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平城京与唐 朝长安城在整体布局、里坊区划、池塘园林等方面高度相似,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故 选C。本题的难点在于学生可能混淆选项 C 与选项 D,但是图 1 反映的是日本深受中 华文明的影响,不能体现文明“相互”借鉴,故可排除选项 D。【设计意图】建筑堪称凝固的历史,通过提取布局图中古代建筑本身蕴含的丰富 历史信息,分析其背后隐藏的历史真实。本题意在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核心素养。3.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一项是()选项历史史实历史解
38、释A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B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C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D鉴真东渡堪称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播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故 D 项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培育“历史解释”核心素养。4.“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日交往的是()14A.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九天阊阖开宫殿
39、,万国衣冠拜冕旒【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可运用排除法,B项可补证文成公主入藏,C项可补证开元盛世,D 项虽然可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盛况空前,但未具体到中日交往,故选 A。【设计意图】“文史不分家”,唐朝是中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期,诗歌中蕴含着丰 富的历史信息,可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本题意在通过学科融合,培育“史料实 证”核心素养。5.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 日本“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等传回日本B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C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D大唐西域记记载了高僧玄奘游历过的
40、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A、C、D 三个选项都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可以排除,B选项对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及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史实给予了高度评价,属于历史观点,故选 B。【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辨析,奠定对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核心素养认知的基础。6.某同学为历史小讲堂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可以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唐朝的开元通宝日本的和同开珎A经济繁荣昌盛B中外交通发达C中外文化交流D民族关系交融【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都是唐
41、朝中外文化交流的 表现,故选 C。【设计意图】展示历史图片,意在使历史学习情境更加具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历 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得出历史结论,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两大核心 素养的考查。15二、选做题7.小唐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想编写一本 中国古代外交史,以下是他完成 的部分目录:中国古代外交史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张骞通西域 对西域的管理(1)请你参照第一、三节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二节内容。(2)请你依据本书主题,按照第一章样式续写第二章目录(至少写出两节)。【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丝绸之路(2)第一节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第二节 唐与新 罗的关系;第三节 玄奘西行(
42、至少写出两节)。【作业分析】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外交主要表现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 的开通,两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隋唐时期主要表现为唐与日本、新罗、天竺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对秦汉时期对外关系史的回顾,温故知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 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作业时间:1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诗句反映的史实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杜甫月夜忆舍弟A.秦朝暴政B.黄巢起义C.贞观之治D.安史之乱【评价实施主体】教师16【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诗句的落款杜甫,由此可排除 A(朝代不符)和 C(
43、意思不符),又杜甫生活在公元 8 世纪,而黄巢起义发生在公元 9 世纪,再排除 B,据此,D 是正确答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文史不分家,学生知道 杜甫生活的年代,就不难回答此题。2.“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首领黄巢的诗句。下 列关于唐末农民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B选项不符合黄巢起义的影响,C时间上不符合,D对应的是安史之 乱。A 项为教材中的原文,是正确答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3
44、.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A.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十个政权,总称十国B.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C.统一是五代十国时期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D.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权相对稳定【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B、C、D是教材中的原文,A项错在先后二字(应为同时)且十国 中有一个国家(北汉)位在北方,表述不准确,据此 A 是正确答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4.新唐书:方镇表序记载:“唐自中世以后,收功弭乱,虽常倚镇兵,而其 亡也亦终以此”这反映出唐朝的社会是()A.藩镇割据B.重文轻武C.宰相专权D.劳役繁重【评价实施主体】教
45、师【评价标准】A【作业分析】B是宋朝现象、C和D材料中未体现,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 据局面,据此 A 是正确答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5.下面示意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应该填()唐朝兴衰坐标图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17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其起讫时间是755-763年,A是 西汉王朝,首先排除,B、C 时间上不符合,据此 D 是正确答案。【设计意图】本题意在考查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6.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每当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困苦之时,往往会引发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
46、。以下农民起义爆发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黄巾起义大泽乡起义黄巢起义绿林、赤眉起义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秦末大泽乡起义;西汉末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黄 巾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故 D 符合题意。【设计意图】温故知新,意在考察唯物史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和推动者。二、选做题7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1)安史之乱后,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增大,逐渐形成政权分立局面。【】(2)唐朝后期,起义军在李自成的领导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 权。【】(3)907 年,朱温建立了后周政权,唐朝灭亡
47、。【】(4)与五代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了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总称 十国。【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政权分立”改为“藩镇割据”(2)【】“李自成”改为“黄巢”(3)【】“后周”改为“后梁”(4)【】【作业分析】本大题主要是基本史实的辨误,难度不大,但重在细心,方能准确 答题。【设计意图】本题设计紧扣 2022 年历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 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意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史实,理清历史时序,夯实学习基础。作业时间:3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81.下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柱状图。这一比例变化与下
48、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科举制的创立,改变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被门阀士族垄断的弊 端,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 所占比例逐渐提高,故 D 符合题意。【设计意图】运用条形统计图呈现史料,将历史变化趋势展现得更加直观具体,本题意在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呼应单元教学目标。2.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不符,而遭到批评。下列剧情符 合史实的是()A.曹操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B.隋文帝乘坐龙舟沿大运河巡游C.唐太宗亲自主持殿试D.唐玄宗召见姚
49、崇、宋璟【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建立魏国”是曹操的儿子曹丕;在 位期间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创立殿试制度的是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期间,重用贤 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局面,故符合史实的是 D。【设计意图】本题意在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认 识到生活中要具备最起码的历史常识,要尊重历史,不可随意篡改历史。3.唐代诗人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写到:“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 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该词描述的生产工具是()ABCD【评价实施主体】教师19【评价标准】B【作
50、业分析】A 是唐朝时期的曲辕犁,是用来犁地、翻地的。B是唐朝筒车,是 灌溉工具。C 是宋朝的秧马,是插秧工具。D 是西汉的耧车,是播种工具。根据题干 中“禾苗待我灌醉”的信息,故选择 B 项。【设计意图】本题呈现文字材料及图片,考查唐朝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渗透劳 动教育;选项涉及几个朝代,引导学生梳理史实,进行比较,培育“时空观念”及“历 史解释”核心素养。4.2020年,在日本支援中国抗疫的一批医疗物资包装箱上,写着如下文字:“山 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隋唐时期,中日两国 也曾友好往来,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A.遣唐使来华B.王维、李白与阿倍仲麻吕(中文名晁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