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八年级历史上(第六单元)全民族抗战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 、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八年级第一学期统编人教版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六单元第18课2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第六单元第 19课3正面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20课4敌后战场的抗战第六单元第21课5抗日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第22课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标题是“中华民 族的抗日战争”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如 下:通过了解九一八事变、东北抗联、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 屠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日本侵华的罪行,认识中国人民十 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认 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 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2(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教学内容分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内容,这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 屈辱史,更
3、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这部侵略 与反抗史中最悲壮激烈、荡气回肠的部分,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 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本单元共有五课,围绕“抗日战争”这一话题展开的。这段历史从“九一八事变” 开始的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开始全民族抗战再到国共两党合作后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最终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 日 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也就是1931一1945年这14年抗 战时期的历史。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主要讲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 事变,掀起局
4、部侵华战争,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 日军很快侵占东北,又将侵略的 魔爪伸向华北,面临日益严峻的形势,北平学生发起一二 九运动。 日军的脚步并未 停止,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 以民族大义为重,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初步形成。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主要讲述1937年7月, 日本发动七七事 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 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8月日本挑起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激发了全国人民的 斗志。1937年12月13日, 日军攻陷南京,并在此地开始了长达
5、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杀, 遇难同胞达三十万人以上,震惊世界。第20课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讲述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抗战,包括“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但进入 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并于1944年在豫湘桂战役中大溃败。第 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讲述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包括“平型关大捷”、3“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第22课抗日 战争的胜利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皖南事变” 、“中国七大” 、“日本投降” 、“ 抗战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在多方努力下,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抗战下, 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
6、布投降,中国终于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 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感悟近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中流砥柱的作用。在学习 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历史学 科的核心素养。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2.知道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理解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抗战期间重大的战役。 4.知道中共七大的内容及抗
7、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5.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6.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精神。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主题内容,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为依据,充分考虑学情,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机的 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能力、方法等解决历史和与历史相关的问题。作业分层设计分层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 A、B、C 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 特例,就是教师对学
8、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一) C 类作业设计这部分作业设计意图是掌握基础的知识,可以称为“俯首皆拾” 。比如 19 课七 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要求学生掌握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这部分内容一般只需要布置练习册中的基础知识巩固联系即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树立起学习信心,锻炼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二) B 类作业设计这一部分作业主要是基础训练外加能力提高,可以称为“伸手摘桃” 。例如 18 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需要学生根据史料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影响;知道 西安事变的背景、影响。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提高题,激发学生向 前学习
9、的动力,挖掘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时空观念等历史学 科核心素养。(三) A 类作业设计这部分作业设计针对学习能力强、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命名“勇攀高峰” ,是在 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展,4以研究性作业为主。例如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中需要掌握以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及应得到的启示。既掌握 知识,又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 国情怀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五、课时作业案例及说明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俯首皆拾一、填空题作业时间:5
10、分钟1.九一八事变爆发:_年9月18日, 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_附近的一段路轨,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_城。影响: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中国人民的_开始了。扩大: 日军相继占领_,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 _国。抗争: 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_,抵抗日寇; 中国共产党派 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 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 _,与日寇战斗。2.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华北危机: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_ ”。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_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一二 九运动:19
11、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_学生高呼“打 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_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 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_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 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_运动新高潮的到来。3.西安事变经过:1936年12月12日,_、杨虎城在西安扣押_,实行“兵谏”, 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_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_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 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_初步形成。【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1.1931 柳条
12、湖 沈阳 局部抗战 东北三省 伪满洲 抗日义勇军 杨靖 宇 东北抗日联军2.张学良 蒋介石联共抗日 国共两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华北自治运动 不抵抗 北平 华北自治 华北 抗日救亡【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5【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伸手摘桃二、单项选择题作业时间:5分钟1.下图是我国近代重大周年历史事件 (部分) 。下列对空缺部分填写完全正确的 是( )A鸦片战争爆发 甲午战争爆发 一二 九运动B金田起义 武昌起义 九一八事变C洋务运动开始 中华民国成立 卢沟桥事变D天津条
13、约签订 黄花岗起义 九一八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B【作业分析】1851年金田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故B正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35年一二 九运动,故A错误;19 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开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卢沟桥事变,故C错误;1858 年天津条约,1911年黄花岗起义,故D错误。【设计意图】该题是对我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时间的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 础,加深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 证、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的素养。2.某校开展纪念一二九运动的大会。下列
14、关于一二九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运动的主力是学生B. 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的企图C. 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D.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评价标准】 B【作业分析】严峻的形势使北平的学生们痛感“华北之大, 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 静的书桌了”。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 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 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等 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 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手无寸铁的青年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这 场爱国救亡运动,
15、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6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选项B关于“一二.九运动”,说法不 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设计意图】该题是对一二.九运动影响的考查,可以帮助学生回忆本课的知识点, 加深理解。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素养。3“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 (补益) 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增强国力 D拥兵自重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A【作业分析】根据“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 (补益) 于国家,为功为罪,
16、一 听国人处置”可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抗日救亡,即逼蒋抗日,他们 并不反蒋,故选A项,排除B项;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张学良和杨虎城是为了逼蒋抗 日,西安事变并不能增强国力,也不是他们要拥兵自重,排除CD项。故选A项。【设计意图】西安事变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通过本题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理 解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不计个人荣辱得失,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大局意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的素养。7勇攀高峰三、材料解析题作业时间:10分钟1. 抗战歌曲揭示民族灾难,批驳投降政策,激扬民族精神,透射出创作者的良知 与情感,
17、激励了国人团结一致、守土抗战的决心。8(1)看一看:上述歌曲反映了哪些抗战历史?(2)想一想:上述抗战歌曲表达了哪一共同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事变等(2) 抗日救亡,收复失地;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增强凝聚力等。【作业分析】 (1) 歌曲松花江上反映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东北军和东北 人民的流亡惨状。歌曲表达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 痛之情。打回老家去1935年, 日本加紧侵略华北,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首歌及时反 映了人民抗日救国,收复失地的心声,喊出了“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 的”这句
18、响亮的口号,在30年代抗日救亡歌曲中备受瞩目。(2)根据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容可知,上述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抗日救亡, 收复失地;抗战歌曲起到的鼓舞人心,激励斗志,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等作用。【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回顾当时的历史,感受中华儿女不畏牺牲, 同 日寇斗争到 底的决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 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时空观念等素养。2.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无疑是我们党 (中国共产党) 一条宝 贵的经验。材料一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份,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自诞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危难。毛泽东后来回忆说“ (我们) 被人家 (蒋
19、介石) 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篮子鸡 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摘自李颖等在救亡图存的奋斗中求索“可爱中国”北京日报 (2013年3月4日)材料二 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 英勇奋战一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 ,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 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三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 “陕变事起曾通电一致对外不图讨伐 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
20、,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其豆之 煎?况汉卿 (张学良) 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 不宜叛逆目之。 ”摘自桂林日报 (1936年12月)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孵小鸡”指的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略转移”指的是什么?途中召开的遵 义会议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 根据材料三,分析“陕变事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中共于变局中开新局, 促成“陕变事起”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4) 综合上述材料思考:百年党史,多少跌宕起伏,几多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 总能绝处逢生、化危为机靠的是什么?【
21、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1) 发动武装起义。9(2) 战略转移:长征。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 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 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 志。(3) 背景:华北危机出现、一二 九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政策的感召。意义: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 靠的是坚强的信念 (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信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作业分析】 (1) 根据材
22、料一“ (我们) 被人家 (蒋介石) 一巴掌打在地上,像 一篮子鸡蛋一样摔在地上,摔烂很多,但没有都打烂,又捡起来,孵小鸡” ,结合所 学可知,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开始发动武装起义来反抗国民党反动派。(2) 战略转移:根据材料二“第五次围剿”“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 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其指的是长征。意义:根据所学知 识,从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 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方面进行回答。(3) 背景:根据材料三中“陕变事起”
23、“1936年12月”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 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从华北危机出现、一二 九运动的开展、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等方面分析其背景。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十年内战基 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等方面进行回答。(4) 结合材料中国民党的屠杀政策、红军长征、西安事变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 从中共靠的是坚强的信念;靠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 念;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等角度进行回 答。【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史料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
24、实证、家国情怀和时空观念 的历史核心素养。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俯首皆拾一、填空题作业时间:5分钟1.七七事变:爆发:_年7月7日, 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 又称“_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壮烈殉国。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_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为主导的_正式建立。3.淞沪会战意义:打破了日本_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04.南京大屠杀背景:_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_。国民政府迁往_, 将其
25、作为战时的陪都。5.南京大屠杀暴行: 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 器的士兵达_万人以上。【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1937 卢沟桥事变 赵登禹 佟麟阁2.国共合作宣言 中国共产党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三4.1937 南京 重庆5.30【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伸手摘桃二、单项选择题作业时间:10 分钟1如图所示材料中两党的宣言 (谈话) 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
26、一三事变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作业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 日, 日军在卢 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借 口一名士兵失踪,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 平城。 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抗,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标志着全 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卢沟桥事变后,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 同领导全民族的抗战,题干材料中两党的宣言出现在卢沟桥事变后,选择答案C。【设计意图】本题通过展示国共两党的宣言 (谈话)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的重 要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 怀、时空观念等素
27、养。1 12.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长征时期 D十年内战时期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依据所学可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臂章加强学生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认识,从而达到夯实基 础的目的,并加强对学生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的培养。3.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 ”淞沪
28、会战 的积极作用在于( )A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D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 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 年11月,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 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因此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粉碎了日本3个 月灭亡中国的迷梦。选项D正确;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 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
29、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项;卢沟桥事变 以后, 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排除C项。故选D。【设计意图】通过国民政府的宣言感受淞沪会战国人抗战之艰难与决心,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并巩固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 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4.“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 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 ”文中描述的是(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西安事变【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C12【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一九三七”“一二一三”“侵华日寇”“三十余万” 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
30、37年12月13 日, 日军攻陷南京。 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 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 人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故选C。【设计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 实证、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勇攀高峰 三、社会实践题作业时间:40 分钟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抗大八分校遗址,开展撰写观后感,设计讲解词等活动。【评价实施主体】师生共同完成【评价标准】要求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史论结合、感由史生、有感而发。对于 表达清晰的学生,使用“解释非常到位” 。对于书写工整的学生使用“书写工整,认 真的品质
31、将祝你成功!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使用“经过不断努力,终于等来了春 暖花开! ”对于思路很新颖的作业,使用思路清晰,有创意,老师很佩服你的做法! ” 等等。【作业分析】写观后感、设计讲解词是对学生历史综合素养和表达能力的考察, 需要学生史论结合、有感而发,是一种较为开放的作业形式, 同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 的写作与创造能力,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因此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做。【设计意图】布置与社会联系的实践性作业,加强知识性作业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让知识在生活的真实场景中得到运用、验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史的兴趣和家国情怀。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俯首皆拾 一、填空题作业时间:5分钟1.台儿庄
32、战役:经过: 1938年3月, 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_取得的最大的一场 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保卫大武汉:经过:_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 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_重创日军。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影响: 日本企图迅速_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 争进入_。3.第三次长沙会战:_年12月, 日军对_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 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
33、,在国内外产生了积13极影响。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_、积极_。1944年初,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_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1.李宗仁 正面战场1938 万家岭 灭亡中国 相持阶段1941 长沙 抗日反共 豫湘桂【作业分析】本部分作业主要是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只要结合教材内容就可 答出正确答案。【设计意图】通过填空题检查预习效果,达到巩固基础知识,明确学习目标,掌 握学习内容。伸手摘桃二、单项选择题作业时间:10分钟1.李宗仁将军曾说: “现在真是天如人愿,让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有个抗日救国的 机会。 ”李宗仁将军践行“救国机会
34、”的最突出表现是( )A转战陕北 B秋收起义 C卢沟桥事变 D台儿庄战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D【作业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李宗仁、救国机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内 容反映的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 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守军把日军阻止 在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此次战役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故D 符合题意;转战陕北、秋收起义、卢沟桥事变与李宗仁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 选D。【设计意图】通过李宗仁将军的话感受他的满腔热血,夯实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 的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2.叶挺将军曾评价:“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
35、关、 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永垂不朽。 ”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B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一场胜仗C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D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D【作业分析】依据题干“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江汉之保障”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重创日军,使日军基层军官损失殆尽。故D符合题 意;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故A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正 面战场最大一场胜仗,故B不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有效地破袭了日军的交通线,故C不 符合题意。故选D。14【设计意图】万家岭大捷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叶挺的评价理解万家 岭大
36、捷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印象,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 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3.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 人取得大捷。此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盟军与日军的首场战役胜利,引 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 捷。 ”此次长沙会战胜利(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彻底地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D彻底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A【作业分析】本题考
37、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 第三次长沙会战爆发,在这次会战中, 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 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 积极影响。题文的“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体现了第三次长沙会战提高了中 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C、D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无关,故选A。【设计意图】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国 总统罗斯福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国际意义。培养学生获取和 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 等素养4.“据统计,国
38、民政府在1938 1940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如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等。这些战役规模大,地域覆盖广,每次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 10万两 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019911人的重大伤亡。 ”材料 主要说明1938 1940年间( )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 【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B【作业分析】依据材料“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了多次大的战役”“ 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251人”反映了国民政府积极抗战,深重打击了日军。B
39、项符合题 意;题干反映的是国民政府、 国民党的积极抗战,并且重创日军,而并没有牵涉到共 产党抗战和国共合作抗战,材料的主旨也不是反映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ACD三项不 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设计意图】通过数据直观感受抗战之艰难与战争的残酷,理解抗战胜利之不易, 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 情怀等素养。5.1944年初,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 失了豫、湘、桂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这与抗战后期国民党的哪一抗战态 度有关( )A反对内战,联共抗日 B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15C攘外
40、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 D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 D【作业分析】依据课本所学,抗日战争后期, 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4年, 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D项符合题意;1936年西安 事变,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提出反对内战,联共抗日,A项不合题意;1937年 9月, 国共第二次合作,坚持抗战到底。B项不合题意;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 提出攘外必先安内,对日寇不抵抗。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
41、、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素养。通过本题理解国民党的抗日态度,激发学生对共产党的 热爱之情。勇攀高峰三、材料解析题作业时间:15分钟材料一: 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 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经此一战之后,几成民族复兴的新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垣残壁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 动以来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忆录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事件发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哪一年的哪次战役中?请结合以上材 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有何重大意义?(2)材料二中图一再现了哪一战役?该战役属于正面战场的哪一
42、会战?该会战对 当时的战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材料二中图二反映了哪一战役胜利后人们的喜悦?该战役与上述战役都是抗 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抗战,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 积极作用。【评价实施主体】教师16【评价标准】 (1)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 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江西万家岭战役。武汉会战。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 底破灭,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 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使抗
43、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 出了重要贡献。【作业分析】 (1) 依据材料一“捷报发出后举国若狂。京(南京)沪沦陷后, 笼罩着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出 自李宗仁回忆 录。可知这次战役发生1937年南京被占领之后,取得胜利,李宗仁参与。由这些特 征结合所学可确定为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2) 依据图一的场面结合所学,可知是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日军; 193
44、8年6月, 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 中国军队共部署约100 万人参战。 日军在空军、海军的协助下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利用大别山、鄱阳湖和长 江两岸有利地形,构建工事,积极抵御。在江西万家岭, 中国军队集中优势兵力,重 创 日军;武汉会战后,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日军的兵力已严 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 依据图三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场景,可知反映的是第三次长 沙会战胜利后人们的喜悦;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国民党正 面战场的抗战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和速战速决的计划, 使抗战进入到了相持阶段,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减轻了二战其他战场 上盟军的压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设计意图】本题以史料为基本依据,考查抗日战争中几大著名战役,既巩固本 课重点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 养。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俯首皆拾一、填空题作业时间:5分钟1.平型关大捷:概况:1937年9月, 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 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个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