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纪录片创作纪录片创作 第二版 第一章第一章 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纪录片的范畴与属性 第一节第一节 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第二节第二节 艺术形态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 第三节第三节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 “纪录片”、“电视纪录片”两个名词是电影电视发展的产物。其实,纪录片本身就是现代电影艺术的母体,在发展过程中才陆续分化出故事片、新闻片、科教片、动画片等类别,纪录片也变成一个电影片种。第一节 从电影母体到电视节目 纪录片是非虚构非表演的影视纪实艺术。然而,电视时代的纪实节目越来越多,何谓纪录片又成了问题。各种相关的主张、理论,见于著述者颇多,却是众说纷纭
2、。第二节 艺术形态内涵与外延 纪录片艺术的影像本性是再现物象(生活)面貌。这种特性来自“照相”特性,即“复制”生活原貌的物质功能照相本体性、照相纪实性。没有现代电学、光学、化学、机械学便没有纪录片和电影电视。第三节 影像本性与社会功能思考与练习题:1.纪录片的属性与范畴。2.纪录片的社会功能。3.纪录片的民族性与国际性。纪录片学派及纪录片学派及创作方法演变创作方法演变 第一节第一节 从原始电影到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北方的纳努克 第二节第二节 苏联苏联“电影眼睛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理论与英国 “纪录电影运纪录电影运动动”第三节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纪录电影三巨匠 第四节第
3、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第五节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 第二章第二章 电影自1895年问世后,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纪录片和新闻片的雏形期,呈现出明显的原始特征。但是,电影发明者却在坚持记录真人真事、确立写实 传统方面打下基础,并为后来的纪录片艺术继承和发扬。第一节 从原始电影到北方的纳努克 20世纪2030年代出现在苏联的“电影眼睛”理论和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是最早形成国际影响的两大纪录电影学派。他们各有自己的艺术主张、理论和丰富实践,都在国际影坛上留下了深远影响。第二节 苏联“电影眼睛”理论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格里尔逊
4、电影小组的实践说明,能把电影用于宣传取决于权力和财力官方或大公司。达到何种效果,电影人虽有相当艺术活动空间,却又受到局限。第三节 形象化文献纪录电影三巨匠一、帕尔洛伦茨坚持形象化文献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加剧了社会矛盾,推动了纪录电影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潮流。二、莱妮里芬施塔尔终生迷恋形象纪实 在20世纪30年代,德国女电影演员、摄影师兼导演莱妮里芬施塔尔以制作纪录片而闻名。在荣获多项表演奖之后,她于1931年创立了自己的莱妮里芬施塔尔制片公司,集企业主、编、导、摄、演和制片人于一身。三、尤里斯伊文思从先锋电影到现实主义 纪录片艺术学派的出现,并不像前文所列那样有序、简单。20世纪2
5、030年代,欧美地区便呈现出多学派并存或接连出现、接连消逝的状态。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两大阵营冷战对峙时期,军事宣传片、战争历史片盛行于各大国。政府支持(或通过国家电影机构)直接把纪录电影用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斗争。第四节 从形象政论到写实学派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纪录片风格的演变与文化个性化、电视传播空前发展有关。少数大专业公司垄断局面被打破,西方自由文化人和小公司成为独立制片的重要力量。第五节 艺术形态风格林立与相互渗透一、关注民族文化的影像人类学 影像人类学又称人类学电影、民族学纪录片,也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纪录影视学派。它的孕育期是此前的十余年。一些欧美国家人类学者尝试用电影记录、研
6、究种族文化。有人把这种研究远溯到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二、政治片参与舆论 为了达到政治宣传的目的,同一题材内容可以产生不同片型,为不同目标服务,但都能激起强烈社会反响。三、匕首投向社会丑恶 市场经济发展中,现代文明掩盖下的丑恶比古代奸商有过之而无不及。对此,纪录片能做些什么?四、自然与野生动物纪录片 “冷战”结束以来,商业片升温的表现之一是自然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制作商业性自然题材纪录片最有影响的国家,美国、法国、西班牙、日本等国也积极行动,所涉题材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对纪录片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五、科技纪录片 科教片是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胜关键是把科
7、普知识和服务人民生活相结合。六、娱乐性纪录片 纪录片被公认为非娱乐性艺术。然而,20世纪下半叶,国际影视界在娱乐性纪录片方面所作的探索也值得一提。思考与练习题:1.主要纪录片学派的基本艺术主张。2.纪录片主要学派的历史作用与局限。第三章第三章 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我国纪录片发展叙略 第一节第一节 影院时期的纪录片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第二节第二节 初期的电视纪录片(初期的电视纪录片(19581978)第三节第三节 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第四节第四节 20世纪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 对中国来说,影视是现代文明,是舶来品。
8、诚如第一章所述,影视艺术的上层建筑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与自己依 附的经济基础相适应。何况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有着数千年连续文化传统的国家,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能力 极强。第一节 影院时期的纪录片 1958年5月1日,我国内地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当天第一个小时的节目就有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到农村去。第二节 初期的电视纪录片 (19581978)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纪录片创作长期存在的选材面窄、手法陈旧、样式单一等问题,在改革开放开始后迅速改观。纪录片的主要用武之地开始转向电视。第三节 改革开放带来纪录片艺术的初步繁荣 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望长城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创作新阶
9、段。望长城(1991年,12集,制片人陈汉元、郭宝详,总编导刘效礼,总摄 影韩金度,编导亦平、魏斌,主持人黄 宗英、焦建成、王益平等)是一次空前成功的探索。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面稳步发展提高一、数量大增 多级办电视,频道激增,创作队伍激增,为纪录片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二、专业性纪录片频道和成批纪录片专栏立足稳定,影响扩大 1993年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电视台的生活空间相继开播,以纪实风格作品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反映小人物命运和市民苦乐的优秀作品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三、视听并重纪实理念与方法普及 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审看新闻片时问道:“能不能让人们在片子里听
10、到老百姓自己说话的声音呢?”国家领导人的期望,纪录片人的奢望,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终于随着物质技术条件和艺术观念的成熟成为现实。四、纪录片佳作屡创收视率记录 在泛娱乐化电视传播激烈竞争中,不时爆出纪录片创收视率新高的新闻。五、传播使命与审美追求的统一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环境有自己的特点,主力军、重点宣传任务、财力和传播渠道,都在主流媒体国家台手中。六、反映现实的力作彰显舆论功能 在影视传播中,纪录片具有新闻与艺术双重属性,也具有两者的多重功能。七、拓宽选材广度,弱项题材趋热 与国际上先进国家比较,我国纪录片的主要差距表现为以低成本社会报道片占多数,题材范围极度狭窄,有的题材品种甚至长期空白。
11、八、辅助性艺术技巧的积极探索 不管是哪种形态的纪录片创作,都会遇到现场拍摄受局限的难题。于是,便出现关于“摆拍”、“补拍”、“重拍”、“创造性处理”、“情景再现”、“三维动画”和“影视剧画面”代替等手法是非的国际性长期争论。九、社会力量参与纪录片发展助推器 世界发达国家电视业的基本形式和经验是把作品制作、传播作为新型产业开发、经营。国营和商营并存竞争发展者也很普遍。十、DV新武器初现锋芒 DV是20年来影视拍摄技术设备的新宠,是继胶片摄影和电子录像之后新一代活动光影造型艺术设备。思考与练习题:1.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的几个阶段,主要经验教训?2.世纪之交前后的中国纪录片主要特色?第四章第四章 纪
12、录片的艺术特性纪录片的艺术特性 第一节第一节 纪实本性与政论性纪实本性与政论性 第二节第二节 纪实本性与真实性纪实本性与真实性 第三节第三节 纪实本性与文献性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把政论特性放在本章第一节谈论,并非人为将其突出,只是因为诸多纪录片概念(定义)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同行常说的“形象化的政论”。第一节 纪实本性与政论性一、真实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 纪录片作者、研究者和观众谈论(或争论)最多的问题莫过于“真实性”了。真实是纪录片的艺术生命,这是普遍的共识。第二节 纪实本性与真实性 二、真实性与真实感 何谓纪录片真实?真人真事的内容就算真实吗?三、真实性与“返璞归真”中国人好用“返璞归
13、真”、“原汁原味”、“原生态”等词语形容真实效果,其实无非“自然”二字:自然得令人可信,令人动容,令人浮想联翩。四、真实性与干预拍摄 如何达到真实?也是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围绕创作方法与真实的关系、作品风格与真实的关系等若干论题展开。五、真实性的相对性 有一点应该肯定:纪录片的真实存在相对性,不存在绝对真实;谈真实不宜附加“绝对”、“完全”这类极端修饰词;更不可妄言“全面反映”、“系统反映”、“深刻反映”之类;尤其不可把某种写实方法、手段如“跟踪纪实采访”绝对化。六、比真实重要的是观点 一部作品总要表达一定观点。观点正确比真实更重要。观点错了,越真实危害越大。七、反造假的现实意义 虚
14、假感是纪录片的常见病,对其深入探讨的意义在于努力预防。一、文献性与文献片 在众多的艺术样式中,“文献纪录片”有着相当显赫的地位。第三节 纪实本性与文献性 二、文献性影像史学 对重要事件的报道同时即是书史;纪录片人肩负记者与史家双重使命。三、客观手法文献性的光彩 客观手法也是一种艺术策略,大大有助于增强文献性。四、时空特定性与文献性 文献性与时空特定性密不可分。不管是什么题材,优秀之作都善于从传播、审美和学术多角度全面审视其价值,并从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的高度揭示其深层内涵,展示其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使作品具有鲜明的特定时代感和特定环境氛围,从而在良好传播、审美效果基础上增强多层次学术价值,避免肤
15、浅、简单地 记录生活现象。五、文献性与历史责任 文献性是纪录片的特性之一,文献片则是主创者认识和运用这一特性的结晶。思考与练习题:1.如何认识纪录片艺术特性?2.如何认识并坚持纪录片真实性?3.区分纪录片文献性与文献纪录片。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第二节第二节 自然美自然美大巧若拙大巧若拙 第三节第三节 和谐美和谐美艺术同化艺术同化 第四节第四节 意境美意境美揭示技巧揭示技巧 第五节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纪录片是不是艺术,有没有审美功能,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认识。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追求自然美是
16、当今的强劲潮流,艺术审美也不例外。这不能不说是广大人民和艺术家对高度发展的“现代文明病”严重侵害自然环境和传统文明的逆反思潮,是一种积极的时尚和进步现象。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一、平实感 平实感来自选材和记录方法两方面,都显现着创作者的审美追求。二、怯矫饰 题材和创作角度是一回事,记录方法和策略是另一回事。就平实感而言,方法起主要作用。平实感是一种写实效果,有其独特营造方法和策略,这就是视听形象纪实的诸多策略和方法。三、艺术真实与艺术真理 自然美是一种美学效果,它既是艺术真实,又直逼艺术真理。纪录片自然美常与客观、真实等范畴关联,却不完全等于客观和真实。四、大巧若拙与大雅若俗 既要自然效果,又
17、要摒弃浮浅纪实,这就是纪录片自然美的特殊性。纪录片自然美是发挥纪实特性妙用艺术技巧和艺术策略的结合,是大巧若拙,大雅若俗。一、艺术手段的综合性 纪录片是综合性影视纪实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的产物。简单者表现为无声片与广播的结合,稍复杂的便是与文学、音乐和美术综合等。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 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 这种互相包容、互为元素的现象并非纪录片所独有。著名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把这种现象称为艺术“互换”、“交叉”、“吞并”,也叫“同化原则”。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 解说词、讲话、音乐、音响等诸声音,是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部分不仅允许相对“残缺”,而且应自觉以其“残缺”营
18、造完美。影视纪实艺术并不排斥造型,并在述事、造型基础上寄情、寓意、寓理。广义而言,没有不讲究摄影造型的纪录片,没有不含情感的纪录片,也没有不寓道理的纪录片。第四节 意境美揭示技巧一、审美不避丑 对立统一的世界本是阴阳合成。丑是一种客观存在,广义而言,丑是生活、事物多面性的一个侧面。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要反映真善美就不能回避假恶丑。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二、揭丑为扬美 同为上层建筑,艺术不能脱离与它同在的伦理和法理基础,更不能与之对抗。作为传播媒介,纪录片被视为与一切丑恶现象作斗争的重要利器。记录自然灾害,诛讨战争罪行,揭露腐败、丑闻的佳作频出,显示着纪录片的品格。三、审美无定势与负效果 接
19、受美学的重要特点在于审美无定势(即情感无定势)。原因是受众个体因年龄、社会地位、所处环境、文化素养、生活经验和心理性情等方面天然的千差万别。思考与练习题:1.纪录片的审美特征有哪些?2.如何理解和谐美与综合手段?3.纪录片对丑内容应如何处理?第六章第六章 选题策划与采访选题策划与采访 第一节第一节 创作的准备创作的准备 第二节第二节 选题策划选题策划题材、责任、兴趣题材、责任、兴趣 第三节第三节 选题策划选题策划内容、方法、样式内容、方法、样式 第四节第四节 形象思维与计划调整形象思维与计划调整 纪录片的前期创作包括选题策划、采访、搜集文字和形象资料、拍摄和录音等多项工作,为后期编辑加工做好各
20、种必要准备。拍摄和录音是最重要的前期创作活动。作品的风格样式,也必须在前期创作中确定和孕育。“创作准备”是一个泛语。它包括长远的基础性准备和特定的专门准备。前者包括思想、理论方面的准备、专业技能的准备及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后者是一个选题的具体创作准备。第一节 创作的准备一、长远基础性准备 这是指职业所需要的思想、理论、职业道德、文化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训练,以及语言的、身体的训练。二、特定的专门性准备 某一选题采访、拍摄前,要做必要的物质准备。比如,下农村、上高原、进 森林、下矿井、出海、出国、上战场等,都需要一定物资、设备等方面的专门准备。选题的孕育、产生经过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构思的、有采访
21、发现的、有上级布置的,但不论哪种,都是生活的昭示和社会的需要。第二节 选题策划题材、责任、兴趣 作品的艺术样式取决于作品题材和创作方法,同时与个人追求有直接关系。因而,策划必须对题材内容、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进行总体考虑。第三节 选题策划内容、方法、样式 因选题与现实脱节而造成的无效劳动并不罕见。创作方案的确定往往是一个必需的过程。为了让作品具有形象性、故事性和情节化,必须经过一定的采访过 程才能最终确定方案。第四节 形象思维与计划调整一、及时修改方案 将策划付诸实施是创作活动的组成部分,却不是完全独立的阶段。先期采访乃至拍摄过程中对创作方案的修改、补充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二、两种思维
22、 纪录片固然经常表现核心人物,但最重要的核心人物却应是主创者编辑、摄影和录音人员。前期创作过程中,主创者需要两种思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三、故事性在前期创作中孕育 选题本身可能不是故事性的,故事性却是前期创作必须重视的话题。纪录片的故事性越来越被重视。以一个人物为中心或以一个事件为主线编织故事的作品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受欢迎。四、故事与细节 故事不拘长短,要讲得生动,必须注重捕捉细节。细节兼有叙事和渲染的双重作用,是故事和主题的血肉肌肤,缺乏细节的故事容易落于平淡、空泛。五、作品形态与艺术手段 作品形态需在前期策划与采访中确定;作品形态也是两种思维的结果。思考与练习题:1.先期创作准备的必要性是
23、什么?2.创作策划与两种思维的关系怎样?第七章第七章 采访与拍摄采访与拍摄 第一节第一节 新闻报道线索的发现新闻报道线索的发现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评论线索的发现新闻评论线索的发现第三节第三节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在纪录片创作中,采访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着物质决定意识的规律。第一节 采访一、先期采访 先期采访与传统采访大体相同,依据选题策划进行:有明确采访对象,包括人物、单位和地区;有具体采访提纲,即采访内容要点;有向采访对象搜集文字和形象材料的计划。二、拍摄采访 对纪录片而言,拍摄、录音才是真正的视听纪实采访。今天常用的跟踪事件过程的即兴拍摄采访,通常不经先期采访,
24、而是在大体确定选题内容范围的基础上,带机拍摄采访。不同的采访方法意味着产生不同风格的作品;不同的采访方法又与不同题材内容有关。纪录片的风格样式良多,基本分属写意主题表现风格和写实客观记录风格两大类。第二节 采访方法与作品风格 围绕纪录片真实性的谈论太多,如何理解、处理,必然直接影响作品的面貌。有必要从采访、拍摄之始就有明确主见。第三节 采访与创作主体意识 作为艺术创作,绝对不“干预”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纪录片创作过程中,“干预”一语,是一个缺乏固定内涵的概念,也是又一个充满褒贬争议的概念。每个人的理解和“干预”方式、程度差别颇大,不能简单地判定是非。第四节 拍摄中的主观干预 “重现”是将某
25、一特定人物过去的有意义经历由本人重新演示进行拍摄。一般是限于一个人的经历时隔不久、环境无大变化;“重现”的内容与整个作品内容没有明显视觉差异,即对象“自身”经历的重演。第五节“重现”与“情景再现”交友拍摄和偷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拍摄方法,却都是为了追求最佳自然效果。第六节 交友拍摄与偷拍一、交友拍摄 交友拍摄是通过先期深入生活,把自己置于被采访者之中,与他们成为熟人,甚至成为彼此信赖的朋友,人们因而消除了对作者(对镜头)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甚至忘了作者和镜头的存在。这时,他拍到的东西便可能是最自然、生动的。二、偷拍 偷拍,也叫隐藏拍摄,目的也是摄取自然状态。这种方法可以远溯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
26、的“电影眼睛”派(详见第二章),以不暴露摄影机、隐秘摄取人物形象为特点。思考与练习题:1.纪录片的主体意识与客观效果的关系。2.采访方法与作品风格的关系。第八章第八章 摄影造型(上)摄影造型(上)第一节第一节 光学镜头的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光学镜头的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 第二节第二节 视听时空统一视听时空统一摄影构图之一摄影构图之一 第三节第三节 景别景别摄影构图之二摄影构图之二 第四节第四节 角度角度摄影构图之三摄影构图之三 镜头是摄影机和摄像机的光学成像部件。光学镜头的特性是产生被摄体的影像画面,讨论画面构图不能不从镜头特性谈起。第一节 光学镜头的物理特性与艺术功能一、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是按照
27、正常人的眼睛视角设计的,它的成像也是“标准”的,即没 有夸张变形效果,富有常态真实感。二、长镜头(短焦镜头)有利于远距离拍摄,比如,可以隔着激流、沟壑拍摄远处的景物,有利于消除拍摄距离的障碍;可以拍摄野生动物、战斗场景和恶势力的诡秘活动,不惊动被拍对象,减少一定危险;摄取中近景时,有利于删除次要内容,突出重点,等等。三、广角镜头(短镜头)有利于在较近的距离拍摄全景、远景,展现大范围景物全貌和大环境。四、变焦距镜头 焦距变幅大体在14倍到17倍之间,变焦方式有手动和自动两种。五、特殊效果附加镜 这是用于特殊艺术效果的附加装置。主要有:滤色镜及多棱镜、柔光镜、星光镜、彩虹镜、雾镜等,它们都能对物体
28、成像产生改变、美化作用,可以根据题材内容需要,选择使用。构图,在我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早在1 500年前,南齐 著名画家、理论家谢赫就提出了绘画“六法”,其中的“经营位置”,被公认为我国最早的构思画面的理论。第二节 视听时空统一摄影构图之一一、影视摄影构图特点 (一)系统性(二)动态性 (三)视听同时性(四)现场一次定型 二、反常态表现时间 新技术又可以反常态表现时间的延续性快速和慢速展示时间:比如,运动员的高速跳跃变为慢速飞翔、肉眼看不到的种子发芽变为快速生长等。三、构图形式 (一)单意构图和多意构图 (二)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三)水平线构图、垂直线构图、斜线构图、曲线构图
29、 (四)封闭式构图与开放式构图 四、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 概括言之,摄影构图的要求应是艺术营造的自然美效果。大体是:中心突出,层次分明。合理而巧妙地组织各种造型元素,既突出主体形象,又处理好主体与配体、背景、环境的关系。景别表现为视野范围,即摄影画框框定的空间大小差别,也是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大小差别。第三节 景别摄影构图之二一、景别的强制性 多种景别是摄影者手中大大小小的采景框,用以裁取、观望无限世界的局部面貌。二、距离与景别 画面景别首先与拍摄距离有关。在拍摄高度、方向与镜头焦距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摄影机位置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便会产生不同画面景别:从远景到近景,即远距离拍摄远景、全景,近距
30、离拍摄近景乃至特写。(一)远景自然与社会环境描绘功能(二)全景叙述性造型语汇 (三)中景解释描写的功能 (四)近景突出与强调的功能(五)特写艺术的揭示功能 一、角度的含义 拍摄角度的选择是影视摄影构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影视画面造型的化合手段。摄影者在面对大千世界认真选择内容的时候,不能不同时关注拍摄角度。第四节 角度摄影构图之三 二、高度与角度 (一)平摄角度(平视拍摄)(二)俯摄角度(俯视拍摄)(三)低角度(仰摄角度)三、方向与角度 被摄体具有方向性,摄影角度也相应的表现为方向。构图方向话题有多层含义,这里侧重讨论再现被摄体方向问题,同时也涉及拍摄方向角度。(一)正面方向 (二)侧面方向与轴
31、线原理 (三)背面方向(反拍、背面角度)四、客观性角度和主观性角度 (一)客观性角度 (二)主观性角度 五、角度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关系 摄影角度主观性与客观性话题的意义,不应限于从形式上区分两类角度,而是由此加深探讨构图创作客观与主观的关系,正常(习惯)与反常(新奇)的关系。思考与练习题:1.镜头的物理特性与造型功能是什么关系?2.摄影构图的统一性思考应遵循什么原则?3.景别的种类及其构图依据是什么?4.角度对摄影造型有什么意义?5.各种角度的艺术效果有什么差异?第九章第九章 摄影造型(中)摄影造型(中)第一节第一节 画面内容结构画面内容结构摄影构图之四摄影构图之四 第二节第二节 光线与摄影
32、光线与摄影摄影构图之五摄影构图之五 第三节第三节 色彩、影调、线条色彩、影调、线条摄影构图之六摄影构图之六 有关摄影构图景别和角度两节反复言及被摄体,这是一个泛指画面内容的概念。剖析画面结构不难发现,被摄体画面视觉形象是由被摄主体、陪体、背景、环境等成分组成。第一节 画面内容结构摄影构图之四一、画面主体 被摄主体是画面视觉焦点和趣味中心,是主要表现对象,一般处在画面的突出位置。主体既是画面主题载体又是画面结构关键环节。画面主题与作品主题有关,却不是一回事。二、画面陪体 (一)前景(二)后景 (三)背景、环境 (四)空画面(空镜头)三、正确处理主体与陪体的关系 (一)以少胜多,宁缺毋滥 (二)甘
33、当配角,各归其位(三)均衡统一,稳中求变 (四)完美和谐,彼此呼应 运用各种光线于摄影,称为光线造型或摄影照明。在影视创作中,照明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艺术,运用白光于造型的艺术。第二节 光线与摄影摄影构图之五一、强光与弱光比较 光线的强弱对摄影造型有直接影响。强光也称直射光、硬光。强光有明显的方向性,依方向分为正面光、侧光和逆光。二、光的方向性与摄影造型 (一)顺光 (二)侧光与斜侧光(三)逆光和侧逆光 (四)背景光与剪影 三、自然光与人工光比较 (一)自然光 (二)室内自然光 (三)自然光的调补 (四)人工光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五)夜景拍摄与光线 四、光线造型的多重思考 (一)“无从选择”
34、与纪实风格 (二)光线的藏露效果 第三节 色彩、影调、线条摄影构图之六 色彩、影调与线条是与被摄体同生俱在的三种构图元素。重视并利用好这些元素与构图完美有直接关系。色彩和影调、线条、光线一样,被人们依照经验、感受赋予了情感和个性意蕴。一、色彩 (一)色彩特性与视觉特性 (二)色彩特性与摄影造型 二、影调 影调是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摄影造型的重要手段。画面影像总是呈现一定明暗层次和明暗关系,这种影调层次和关系对营造特定气氛、意境具有直接作用。三、线条 物体线条特性与视觉感受:当人们看到挺拔的大树、塔式高楼时,当看到弯弯的拱桥、蜿蜒的小径、曲回的河道时,或者看到伸向天边的钢轨、公路时,
35、都会产生深刻印象,甚至为之慨叹。思考与练习题:1.如何理解画面主体?2.画面主体与诸陪体的关系是怎样的?3.光线对摄影造型有什么意义?4.光线对表现三维空间有什么作用?5.色彩、影调、线条在摄影构图中的意义是什么?6.影响色彩明度和饱和度的因素有哪些?7.请列举影调的种类及其效果。8.请列举线条的种类及其个性。第十章第十章 摄影造型(下)摄影造型(下)第一节第一节 运动与造型运动与造型摄影构图之七摄影构图之七 第二节第二节 综合运动长画面拍摄综合运动长画面拍摄摄影构图之八摄影构图之八 第三节第三节 方法、时机与摄影猎奇方法、时机与摄影猎奇摄影构图之九摄影构图之九 第四节第四节 摄影基本功与艺术
36、策略摄影基本功与艺术策略摄影构图之十摄影构图之十 动与静的关系是影视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最重要标志,运动与摄影结合使影视作品与客观生活原貌大大逼近。第一节 运动与造型摄影构图之七一、运动对摄影造型的意义 世上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运动是生命存在的形式。对摄影来说,运动是不同动势动感的各种活动。小到植物枝叶晃动、人的五官手势活动,大到动物奔跑、列车奔驰,只要摄入画幅便是介入了艺术表现运动态势的审美创造领域。二、活动摄影造型的基本内涵 活动摄影造 型是影视科技、艺术发展最快的方面之一。影视活动拍摄技巧、方法的丰富、变化,使画面造型样式和效果不断翻新;景别、角度等传统影视造型语汇被赋予“变化”
37、的丰富内涵,要求新的思考。(一)摇拍 摇拍包括机位不变的水平横向摇拍和垂直上下摇拍。(二)移动拍摄 活动机位的移动拍摄方法多种多样:摄影机面对被摄体横向移动、环绕移动、进退移动、上下移动等。不同移动方向拍摄能呈现丰富多彩的造型效果,各显所长。三、多机活动拍摄同一项活动 有的拍摄对象机动性强,活动范围大,单机完整拍摄或不可能或形式单调;多机拍摄可以保证完整记录被摄对象的运动过程,有可能捕捉到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戏剧性细节,有利于从多角度记录拍摄对象及其运动的丰富蕴涵。长画面有简单长画面与复合长画面之别。前者拍摄手段相对单一,只是被内容和过程把时间(画面)拉长。常见的如跟踪一个人物的活动,或特定人物面
38、对镜头的长篇谈话,等等。第二节 综合运动长画面拍摄摄影构图之八一、造型技法与摄影猎奇 “猎奇”至今仍被视为新闻和文学不良倾向之一,归于反对之列。那是指低俗和不健康内容的传播。第三节 方法、时机与摄影猎奇摄影构图之九二、“挑等抢”与摄影猎奇 精彩的摄影作品固然与方法、手段有关,但很多情况下却取决于拍摄时机的掌握。拍摄时机有一般和最佳的差异,更有“时机未到”和“时过境迁”的差异,时机才是成败关键。摄影机以上下左右前后活动拍摄称为晃动镜头,这是作为艺术策略的粗糙。作为技法和风格,晃动镜头有自己的美学地位。那就是用于特定人、物的主观镜头和特定题材的客观记录风格。第四节 摄影基本功与艺术策略摄影构图之十
39、思考与练习题:1.运动摄影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2.简述各种运动摄影基本方法及其特点。3.简述“挑等抢”与摄影造型的关系。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采访与录音采访与录音 第一节第一节 新闻报道线索的发现新闻报道线索的发现第二节第二节 新闻评论线索的发现新闻评论线索的发现第三节第三节 新闻发现力的培养新闻发现力的培养 把纪录片的前期创作仅仅理解为拍摄或强调以拍摄为主的画面创作,是过时的观念和习惯。第一节 录音纪录片前期创作的“半边天”一、录音技术与录音意识 电子录像设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声画同步采录,电子录像机的优越性能充分弥补胶片摄影同步录音的技术性局限,获得现场的真情实感,使声画关系产生新的意义,
40、即同时采录的画面和声音不可分割、不分主次,达到浑然一体的理想效果。这是影视科技发展的伟大成果。二、“现场录音”的基本含义 纪录片的现场声指各种客观声音,也叫同期声,是相对于后期制作加配的各种主观声音解说和音乐等而言。前面说过,纪录片现场声包括与画面同步产生的各种声音。强调“真实是纪录片的生命”自然包括声音的真实。一部作品声音不好可视为是它的生命不健全。第二节 访谈与现场声有闻必录一、作为基本内容的各种访谈录音 各种访谈是纪录片最重要的客观声。谈话者可以是重要人物,也可以是普通百姓;内容可以是系统、全面的,也可以是只言片语;谈话性质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二、表现人物性格的访谈录音 在特定
41、环境中注意捕捉到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谈话尤其难得。老年婚姻咨询 所见闻中,咨询所负责人撮合两位来找配偶的老人相识的谈话就是充分显示性格的谈话。三、现场自然声录音 这里说的现场自然声指“应邀谈话”以外的各种客观声。四、录音技术与技巧 前期录音首先是一种技术,技术出问题便无艺术可言。业内公认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贡献之一是实现了我国影视纪实艺术声音观念和实践的全面突破。第三节 从望长城的艺术成就看前期录音创作思考与练习题:1.纪录片同期声的美学意义与文献价值何在?2.录音在前期创作中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影片剪辑影片剪辑蒙太奇蒙太奇组接艺术(上)组接艺术(上)第一节第一节 不同编辑创作与多工种(工序)协
42、同不同编辑创作与多工种(工序)协同 第二节第二节 画面组接艺术画面组接艺术蒙太奇技巧之一蒙太奇技巧之一 第三节第三节 叙事型组接叙事型组接蒙太奇技巧之二蒙太奇技巧之二 第四节第四节 表现型组接表现型组接蒙太奇技巧之三蒙太奇技巧之三 第五节第五节 强化主体意识和理性蒙太奇强化主体意识和理性蒙太奇蒙太奇技巧之四蒙太奇技巧之四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后期创作即运用前期创作(拍摄)获得的影像素材及相关材料进行编辑加工。后期创作是编导、剪辑、解说词 撰写、解说(播音)、音乐、音响、美工、录音合成等多工种(多工序)配合的集体创作。第一节 不同编辑创作与多工种(工序)协同一、既定计划中的后期编辑创作 不管是大型
43、纪录片还是中短型纪录片,只要计划相对严密,又顺利完成了前期拍摄,便可进入后期编辑。后期编辑可谓继续创作,在其多工种合作、多程序运作的过程中,各环节缺一不可。二、运用影像史料的编辑创作 这种创作产生出一种跨风格跨类型的“汇编纪录片”。即确定选题之后按主题需要汇集影像资料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创作。三、改变计划的编辑创作 由于某种原因改变计划,对已有影像资料重新构思的编辑创作并非罕见,话说长江就是典型例子之一。探讨组接艺术蒙太奇技巧,既要从作品的细胞画面选择和段落组接入手,也必须着眼于作品的整体形态与结构。第二节 画面组接艺术蒙太奇技巧之一一、蒙太奇与生活 生活中充满巧合,不同巧合演成不同情节:不相干
44、的独立动作偶然相接,胜过编演的戏剧。几个人“话赶话”,本无关系的语句相遇相接,竟能引起意外效果或令人喷饭,或造成尴尬,都能形成诙谐有趣的戏剧效果,这便是生活中的语言蒙太奇。二、电影蒙太奇与纪录片 蒙太奇(montage)这个对影视艺术影响深远的专门术语,是无声电影时代的产物。其法语原意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含义形象而深刻。三、蒙太奇与时空再塑 影视艺术的时空无限性使它有别于其他艺术,这也是蒙太奇技巧魔幻化的基础。时空无限性是指影视艺术拥有无限的自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组织作品结构、表现故事内容。四、蒙太奇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艺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当人们冷静地评价各种艺术
45、技巧的时候,仍然承认蒙太奇组接技巧是影视艺术创作最基本最常用的艺术技巧。五、蒙太奇功能的实现 蒙太奇组合技巧也有自身的规则,业内称为“影视形象语言的语法”。画面是形象的字、词,段落是有含义的语、句。形象的字、词、语、句的使用须循其基本规则(详见本篇有关章节)。六、组接技术的发展 从胶片到电子录像,剪辑技巧的基本规律相同,具体技术操作却在不断变化。从胶片剪辑到电子录像剪辑,再到非线性电子编辑,后期创作得到了越来越优化便利的技术支持。纪录片的形态多种多样,如果详析各类体裁的比例,报道体作品无疑是最多的。即使非报道体作品,也总是从记事、叙事入手做文章。因而,叙事式剪辑技巧便成为最常用的组接手法了。第
46、三节 叙事型组接蒙太奇技巧之二一、单一式叙事组接简单的叙事 (一)单一式时空统一的叙事组接 (二)单一式时空跳跃的叙事组接 (三)单一式叙事组接的结构形式 二、复合式叙事组接较复杂的叙事 (一)平行交错复合式组接 (二)交叉复合式组接 (三)主次互补的复合式组接 影视作品的画面组接并不都是为了叙事,还有更重要的使命表现形象与思想。第四节 表现型组接蒙太奇技巧之三一、对比式 对比组接是表现式组接最常用的手法之一,通过不同视听形象的组接对比,形成某种印象或结论。二、喻比式 喻比也称隐喻或暗喻。喻比在影视中是以具体形象喻示相对抽象含义的手法,也是常用的表现蒙太奇组接手法之一。三、象征式 象征与喻比颇
47、为近似,是一种镜头组接对应关系,也具阐释和联想作用。差别仅在于象征是以具体形象对应上下情节所涉之事理,利用某种视觉形象来代表作品中的特定含义、内容,具有集中、简练、形象化的意义。四、重复式 重复是运用某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画面和声音)的反复出现,起到强调、突出作用。五、烘托式 烘托也是表现式组接技巧的常见形式,是写意型纪录片最有效的组接技巧之一。烘托是一种渲染,类似中国画的浓墨重彩,意在重点增势。虽然电影史上曾经热谈过的“理性蒙太奇”(也叫“主题蒙太奇”)已被人们冷淡了半个世纪,但纪录片人了解它却非无益。第五节 强化主体意识和 理性蒙太奇蒙太奇技巧之四思考与练习题:1.蒙太奇对纪录片后期创作
48、的意义是什么?2.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的基本形式是什么?与作品风格的关系怎样?影片剪辑影片剪辑蒙太奇蒙太奇组接艺术(下)组接艺术(下)第一节第一节 画面组接依据与接点选择画面组接依据与接点选择蒙太奇技巧之五蒙太奇技巧之五 第二节第二节 画面组接与作品节奏画面组接与作品节奏蒙太奇技巧之六蒙太奇技巧之六 第三节第三节 两种长画面比较与剪辑选用两种长画面比较与剪辑选用蒙太奇技巧之七蒙太奇技巧之七 第四节第四节 影视资料与剪辑影视资料与剪辑蒙太奇技巧之八蒙太奇技巧之八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画面及其剪接点选择不当、组接不当,将会导致杂乱无章或产生不应有的效果。这些技术性问题是琐碎的、细致的、看似微不足道
49、的,却是蒙太奇技巧的精妙之处,可与写文章需要遵循基本语法,使用虚词、标点符号相比,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来说明这些基本技术和艺术效果的关系并不为过。第一节 画面组接依据与 接点选择蒙太奇技巧之五一、画面景别匹配 同内容同时空画面组接,需要画面景别多样,需要不同景别匹配。全、中、近、特写景别搭配,能营造由远及近、由虚到实,或由局部到全貌、由具体到概 括的效果,符合生活习惯。(一)角度变化 (二)色彩、影调和谐 二、画面组合与接点选择 (一)静态画面组接(二)活动画面组合与接点选择 (三)动体运动画面组接 (四)动静相接的组合 节奏是各种时间艺术的特性,也是影视作品的一种特性,或者说,影视作品是
50、最重节奏的时间艺术。不同节奏体现着作品思想内容所需要和作者追求的动感效果,表现为有限时间(长度)里作品结构布局和故事情节发展的关系,是营造艺术悬念、冲突和某种特定氛围、意境的有效手段。第二节 画面组接与作品节奏蒙太奇技巧之六一、作品总体结构布局的起伏变化 (一)创作一个好开头和好结尾(二)内容结构的丰富与结构起伏变化 二、运用剪辑技巧创造有变化的动感(速度感)(一)节奏与感觉 (二)作品风格与节奏类型 三、巧用现场声、解说词和音乐增强节奏变化 一部作品贵在有自己的节奏基调和形式,贵在节奏鲜明、富有变化。一部作品以某种节奏为作品基调固然必要,作品内各章节段落的节奏随内容不同而变化却是常见的。(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