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位置与范围第六章第一节 位置与范围2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一课时3复杂的气候第六章第二节自然环境第二课时二、单元分析根据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1 年版)的要求,本章内容属于“认识区域”主题中“认识大洲”部分,课标具体要求见表 1。表 1“认识大洲”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标准活动建议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运用
2、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科书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的方式(如思维导图、课件、视频介绍等)予以展示。2/171.知识框架东西距离地势与河流的关系不同的气候景观图 1“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知识框2.内在逻辑区域地理是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在“认识区域”中分为“认识世界”和“认识中国”。本单元选择的内容为“认识世界”“认识大洲”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学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单元,也是培养学生 掌握认识大洲自然环境一般方法的基础。通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学会描
3、述大洲地理位置,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自然环境的探究。本单元的难度不大,但需 要运用多种地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记忆、分析,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及 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简单的将亚洲和其他大洲进行比较,培 养发散思维能力。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图片等,展示身边 的地理,让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地球上有人为划分的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每 一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也会产生联系。七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阅读地图和从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此 基础上本学期需要加强对地理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从第一学期的自然环境总论 到现在接触区域地理,学生对地理事物有总体
4、的了解,但缺乏提炼、归纳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本单元教授 学生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至 关重要。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3/17所跨经纬度范围经纬度位置地势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气候分布广季风气候显著主要地形单元主要河流分布亚洲分区面积数值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地区差异显著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并描述 区域地理的位置和范围及所属热量带等。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地势、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 其相互关系,认识地理环境的复杂多
5、样。3.运用亚洲气候类型图和相关资料,熟悉掌握亚洲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知 道家乡气候类型及特征,简要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4.通过图片观察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及居民生产生活的差异,让学生感悟亚洲自然与人文之美,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验能力。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主题是“亚洲”,属于区域地理,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1 年版)“认识大洲”相关课标为基础,结合相关材料,对本单元的作业做出如 下安排: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课时作业分为三个课时,以书面作业和动手实践作业为主,旨在培养读图、识图、析图以及科学探究的能 力。题型包括绘图、填图、选择
6、、填空等题型。基于“双减”的背景,为减量提 质增效,以基础题为主,完成时间在 10分钟左右。立足单元主题,根据学生学习 能力和水平差异,整体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完成时间在 30 分钟左右。本单元 作业体例见表 2。表 2“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单元作业体例课时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题量位置与范围2 组选择题 2 组填空题 1组 综合题 1 组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4 组复杂的气候2 组题型书面作业、动手实践性作业绘图、填图、选择题、填空题、动手实践制作等时间10 分钟以内30 分钟以内本单元作业设计的基本流程为: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 任务、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4/17五、课时作业第
7、一课时 位置和范围一、作业内容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而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更是一个拥有独特魅力的古老大洲。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展开世界地图,走进亚洲。读图 1,完成 1-3 题。图 1 世界大洲大洋示意图1.在图1中用红笔描出北极圈、北回归线和赤道,并分别标出其纬度。据此判断,亚洲地跨带、带和带,大部分位于带。2.亚洲三面临海,占据了亚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在图 1 方框中填出亚洲濒临大洋 的名称。3.亚洲是我们的“家”,被称为“大洲家庭”中的“第一大洲”,试说明原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地域广阔,与众多大洲或陆上相邻或隔海相望。读图 2,完成 4-7 题。图 2 亚洲的范围示意图5
8、/174.关于亚洲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部位于东半球B.主要位于北半球、东半球C.全部位于北温带D.没有位于寒带的地区5.关于亚洲与周围大洲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大高加索山脉B.是苏伊士运河C.是土耳其海峡D.是白令海峡6.下面最能体现亚洲地域辽阔的是A.有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B.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按方位划分了 8 个地理分区D.东西距离最长,跨纬度最广7.关于亚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多数国家人口负增长,劳动力不足B.南亚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孟加拉国C.亚洲东部和南部环境适宜人口稠密D.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
9、合格规范作图、填图熟悉亚洲的地理位置了解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习区域地理,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认识大洲的课程标准之 一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通过学生绘图、填图的 形式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通过总结归纳式的题目让 学生了解亚洲的范围之大,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以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了学生 对亚洲位置和范围的掌握,从而感知地域辽阔的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增强学 生对亚洲的热爱之情和自豪感。五、参考答案1.作图略北寒北温热北温2.亚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3.亚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注:
10、亚洲人口数量 最多,但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并非最高)4.B5.A6.D7.C6/17第二课时 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作业 1:一、作业内容我们亚洲,山河秀美、生机盎然。读图 3,完成 1-2 题。图 3 亚洲地形图1.在图 3 中用圈出亚洲地势最高的地形区,该区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有“”之称。结合地形图分析亚洲地形地势特点。2.河流大多发源于地势较高的高原、山地。在图 3 中用红笔大致描出亚洲最长的河流,用蓝笔大致描出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地球30。N纬线是一条神秘而又奇特的纬线,这里既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又存在着众多令人难解的神秘现象,同时又是文明的起源地。下图为“亚洲大陆 沿30。N纬线的地形
11、剖面示意图”。读图4,回答3-5题。图4 亚洲大陆沿30。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7/173.该图反映亚洲地势A.西高东低B.中间高,东西低C.东高西低D.中间高,四周低4.受地形地势影响,亚洲大河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B.由东向西流C.呈放射状流向中间D.由南向北流5.图中海拔最高处是,海拔最低处是,处地形 区是。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规范作图准确掌握亚洲主要地形区的位置正确分析亚洲地势特征知道亚洲河流分布的特点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分析图例中代表陆高、海深不同高度的颜色,来判断亚洲地形区的海拔高度,从而找出亚洲地势最高的地形区的
12、位置。通过描绘 亚洲主要长河,感受河流分布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地形剖面示意图是最能直观反应 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地形图,学生通过对照地形剖面图,总结亚洲大陆沿30。N纬线上 各大地形单元的地势高低变化特点,分析亚洲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五、参考答案1.3000/4000 世界屋脊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2.红笔描出亚洲东部的长江、蓝笔描出亚洲东南部的湄公河3.B4.A5.珠穆朗玛峰死海青藏高原作业 2:一、作业内容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璀璨的亚洲文明,为 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1-2 题。材料:诗词中的地理大江东去,浪淘尽
13、、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汉乐府)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陈毅赠缅甸友人)1.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 6 个地区,中国位于,缅甸位于,地处半岛。2.据材料判断: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向流,缅甸江水是自向流,试从地形角度分析原因。8/173.我们的“家”山川秀丽,有许多值得自豪的世界之最。课下收集、整理并制作亚洲地理集锦卡,有能力的同学在图3亚洲地形图中标注出代表“世界之最”的地理事物名。亚洲地理集锦卡“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最高的山脉:世界最高的山峰:世界最大的湖泊:世界最大
14、的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熟悉亚洲地理分区会分析地形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准确掌握亚洲地理事物集锦的内容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中国是亚洲最大的文明古国,在诗词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运用所学的亚洲地形地势对河流分布影响的知识来解读诗词中的现象,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动 手制作亚洲地理集锦卡的作业难度并不大,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动手制作类的作业 很感兴趣,独特的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当然,亚洲的“世界之 最”并不局限与课本中的
15、内容,感兴趣的、有能力的学生会收集更多的知识完善 卡片并与同学分享。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尝试在亚洲地形图中标注出主要地理事 物的名称,有助于学生提升识图和作图能力。五、参考答案1.东亚 东南亚 中南2.西 东 北 南 亚洲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四周。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势西高东低,大江大河大多自 西向东流,东流入海(太平洋),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大江大 河多自北向南流,南流入海(太平洋和印度洋)。9/17称3.“亚洲地理集锦卡”展示:(扫二维码查看更多作品)第三课时 复杂的气候作业 1:一、作业内容亚洲地跨三个温度带,东西距离长,不同
16、地区距海远近差异大,加上地势 的高低起伏,使得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各地的气候差异很大。读图 5,回答 1-4 题。图 5 亚洲气候类型图1.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该气候由于 分布在内陆地区,所以降水(多/少)。2.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部和部,因具有的特点,所以有利于农业生产。3.亚洲气候复杂多样,但是缺失了全年温和湿润的气候和全年高 温,分干湿两季的气候。4.你学校所在城市的气候类型是,简单描述该气候在气温和降 水方面的特征。10/17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熟悉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知道季风气候的分布及特征了解家乡所属的气候及特征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7、亚洲是世界气候最复杂的大洲之一。该组题目通过观察亚洲气候类型图,让学生找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气温和降水特点去分析亚洲缺失的气候类型,加强了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七年级的学生对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应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家乡的气候特征。五、参考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少2.东 南 雨热同期3.温带海洋性 热带草原4.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作业 2:一、作业内容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不同地区受气候特征的影响,自然景观差异较 大。下面四张图片反映了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 1-4 小题。1.下列景观对应气候正确的一组是11/17A.热带草原气候B.
18、高原山地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2.上图中,气温日较差较大的一组是A.B.C.D.3.关于上述景观的分布,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B.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北冰洋沿岸C.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D.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4.任选图中一种景观,试从气温、降水方面描述当地的自然特征。有能力的同 学课下收集当地的服饰、饮食、传统民居、交通工具等方面的人文特征并与同 学交流分享。二、时间要求:10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知道亚洲不同气候类型景观分布区熟练掌握各温度带的气温差异会分析亚洲不同地区受当地气候影响带来的差异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一个
19、大洲气候的形成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地形等多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组题目通过观察景观图片,考察了学生对于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的掌握,并 引导学生简单分析亚洲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也为以后学习其他地理区域的气候 特征做了铺垫。五、参考答案1.C2.D3.B4.是热带雨林景观,在亚洲的分布区主要是东南亚的马来群岛,该地全年高 温多雨;是寒带景观,在亚洲的分布区主要是北亚的北冰洋沿岸,该地终年 严寒,降水稀少;是热带沙漠景观,在亚洲的分布区主要是西亚的阿拉伯半 岛,该地终年高温少雨;是高原山地景观,在亚洲的分布区主要是中部的青 藏高原区,该地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作业展示:12/
20、17(扫二维码查看视频)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亚洲地域辽阔,环境复杂多样。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亚洲南部三大半 岛。读图 6,回答 1-3 题。图 6 亚洲简图1.亚洲A.位于太平洋东岸B.是世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C.地形以平原为主D.河流大多发源于北部高山 2.甲、乙、丙中,季风气候显著的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乙、丙 3.关于甲、乙、丙,说法正确的是A.甲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该地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B.乙北部有世界最高大的山脉,该地降水季节差异大C.丙位于东南亚地区,该地河流均注入太平洋D.甲、乙、丙都位于亚欧板块,地壳运动活跃13/17一个地区的传统民
21、居与当地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为亚洲西部和东部传统民居。读图 7,回答 4-6 题。图 7 亚洲西部和东部传统民居4.西亚沙特阿拉伯传统民居有“平顶、厚墙、小窗”的特点,反应当地自然环境特征是A.潮湿B.干旱C.寒冷D.温暖5.日本传统民居多采用较轻的木质材料,主要原因是地震频发使用年限长林木较多石料短缺A.B.C.D.6.北京的年降水量比同纬度甲地年降水量(多/少),主要是受影响。7.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任选一题制作完成吧!(1)根据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尝试设计“亚洲”思维导图,并在班级交流与展示。设计亚洲思维导图(2)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学习大洲一定有了自己的方法。北
22、美洲的 地理位置和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和亚洲有着不同之处,尝试设计“北美洲”思维 导图,并在班级交流与展示。14/17设计北美洲思维导图(3)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对学习区域地理一定有了自己的方法。这个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令人向往,请选出一个你喜欢的区域,从地理的角度 向大家介绍下吧!(可以制作思维导图、课件、视频等)设计参考答案:1.B2.C3.B4.B5.C6.多 海陆位置15/177.(1)“亚洲”思维导图作业展示(3)自选区域作业展示思维导图:(扫二维码查看学生视频)(2)“北美洲”思维导图作业展示课件展示交流:(扫二维码查看学生课件)16/171(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
23、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 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2中等原创30 分钟2选择题3易原创3选择题1、2、3较难原创4选择题4易改编5选择题4中等改编6填空题3中等原创7实践制作1、2、3、4较难原创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包括地理国情和地理乡情两方面。地理国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临海、人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几方面。地理乡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家乡的地理位置、发展规划等。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
24、特征,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例如:通过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分布及特点的学习,可以充分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例如:关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位量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蕴含着我国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5、。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之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他国、他人,首先要理解自己,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尊重他人,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主义的前提。三级指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二个是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些描述,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只有对地球整体状况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不
26、同国家、不同人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三级指标“区域经济差异”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特定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这些描述,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区域经济差异。由于国及各国内部各区域间发展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区别,导致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差异明显,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同地位。经济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逐步缩小世界经济的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在这方面,对树立尊重差异、理解
27、差异的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级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缘起,就是经济在外。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加强区际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三级指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
28、样性,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只有了解各民族的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才能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三级指标“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仅有 2 条: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1972 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了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以上的
29、研究,是基于本研究设计的“中学地理学科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体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描述进行了数量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描述共计有59条。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下面对这四大部分中出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以把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部分内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程度。世界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世界各民族平等、全球资源分布不均、人类命运共同体 4区域经
30、济差异 3世界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尊重文化多样性、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2世界粮食安全、全球经济一体化 1移民和难民、全球资源短缺、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自然灾害、家国情怀 0。中国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家国情怀 10全球资源分布不均 5全球经济一体化 3全球资源短缺、全球自然灾害、尊重文化多样性 2世界各民族平等、世界人口增长、区域经济差异 1移民和难民、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粮食安全、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0。乡土地理部分。家国情怀 2世界人口增长、全球自然灾害 1,其余皆为 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四大部分中,国际
31、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的总占比分别是:地球与地图(1.70%,11.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少于课程标准占比 9.30%;世界地理(45.76%,43.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2.76%;中国地理(45.76%,40.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5.76%;乡土地理(6.78%,6.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 0.78%。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总占比差距从大到小的排序:地球与地图 9.30%中国地理 5.76%世界地理 2.76%乡土地理 0.78%。可见,只有“地球与地图”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占比差距较大,达到了9.30%,“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三部分差距较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