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中国古代文学国语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恐惧而改其谋,舍其愆令,轻其征赋,施民所善,去民所恶,身自约也,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夫越王之不忘败吴,于其心也侙然,服士以伺吾闲。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今王罢民于姑苏,天夺吾食,都鄙荐饥。越人必来袭我,王虽悔之,其犹有及乎?”王弗听。十二年,遂伐齐。齐人与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
2、胥曰:“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挠乱百度,以妖孽吴国。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孤岂敢自多,先王之钟鼓,实式灵之。敢告于大夫。”申胥释剑而对曰:“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于大难。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曰:余令而不违。夫不违,亡之阶也。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其亡之也,亦有以弃之。用能援持盈以没,而骤救倾以时。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遂自杀。将死,曰
3、:“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国之亡也。”王愠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见也。”乃使取申胥之尸,盛以鸱鴺,而投之于江。(节选自国语卷十九)【注】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黎老:老人。文中指贤能的老臣。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B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C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
4、安恬逸/出则罪吾众/D昔吾先王明圣/达于上帝/譬如农夫作耦/以刈杀四方之蓬蒿/以立名于荆/此则大夫之力也/今大夫老/而又不自安恬逸/出则罪吾众/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成,和解、媾和。文中的“夫差既许越成”是说夫差已经答应了越国的求和。B齐、鲁,先秦的两个诸侯国,其疆域主要在今山东省,故今山东有“齐鲁大地”之称。C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与之相类似的词语还有寡人,不谷、朕、哀家等。D敢,冒昧。它在文中的用法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伍子胥坚决反对,夫差没有听他的劝谏,
5、在打败齐国回来之后还得意洋洋地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伍子胥,向他炫耀。B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改变了原来的谋略,具体措施有轻徭薄赋、实施百姓喜欢的措施、亲自倡行节俭等,使得能够作战的军队的人数增加。C伍子胥把夫差与先王进行了对比,认为先王任用贤能,所以能够履险如夷,最终成功,而夫差疏离贤人,居然与儿童谋划国家大事,必将失败。D伍子胥预感越国将要灭掉吴国,不忍心亲眼看到吴王被生擒,于是就自杀了,但他的自杀并没有唤醒昏庸的夫差,其尸体还被装入皮袋投进了江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人必来袭我,王虽悔之,其犹有及乎?(2)王若不得志于齐,而以觉寤王心,而吴国犹世。5伍子胥是怎样生动解说
6、齐鲁与越国对于吴国的危害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越王勾践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统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
7、”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
8、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为之。(节选自国语越语下)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B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C天道
9、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D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湖”,一般以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为“五湖”,文中特指太湖。B“大夫”,古代官阶名称,大夫分为上、中、下三阶,后成为对一般任官职者的称呼。C“不榖”,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词;“孤”“朕”“寡人”等也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D“四封”,四面疆界,四境之内。“封”的意义和“又欲肆其西封”中的“封”相近似。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10、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范蠡具有政治眼光。越王勾践继位后,范蠡从保持国家强盛,国家转危为安、处理国家政事等方面劝谏,勾践不从。B范蠡反对挑起不义战争。他认为好勇斗狠是违反道德的行为,攻战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战争是一种最后的手段。C范蠡很有谋略,能屈能伸。越国战败,他陪越王忍辱负重,赴吴为奴;回国后,又顺应自然,建议让百姓休养生息。D范蠡既有自知之明,又有知人之明。在越国复国后,他推荐文种治理国家,认为那些治理国家内政之事,他比不上文种。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2)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10勾践为什么“令大夫种守于国
11、,与范蠡入宦于吴”?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至于绛郊,闻庆郑止,使家仆徒召之,曰:“郑也有罪,犹在乎?”庆郑曰:“臣怨君始入而报德,不降;降而听谏,不战;战而用良,不败。既败而诛,又失有罪,不可以封国。臣是以待即刑,以成君政。”君曰:“刑之!”庆郑曰:“下有直言,臣之行也;上有直刑,君之明也。臣行君明,国之利也。君虽弗刑,必自杀也。”蛾析曰:“臣闻奔刑之臣,不若赦之以报仇。君盍赦之,以报于秦?”梁由靡曰:“不可。我能行之,秦岂不能?且战不胜,而报之以贼,不武;出战不克,入处不安,不智;成而反之,不信;失刑乱政,不威。出不能用,入不能治,败国且杀孺子,不若刑之。”君曰:“斩郑,无使自杀
12、。”家仆徒曰:“有君不忌,有臣死刑,其闻贤于刑之。”君令司马说刑之。司马说进三军之士而数庆郑曰:“夫韩之誓曰:失次犯令,死;将止不面夷,死;伪言误众,死。今郑失次犯令,而罪一也;郑擅进退,而罪二也;女误梁由靡,使失秦公,而罪三也;君亲止,女不面夷,而罪四也:郑也就刑!”庆郑曰:说三军之士皆在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趣行事乎丁丑斩庆郑乃入绛。十五年,惠公卒,怀公立,秦乃召重耳于楚而纳之。晋人杀怀公于高梁,而授重耳,实为文公。(国语晋语惠公斩庆郑,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说/三军之士/皆在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趣行事乎/丁丑/斩庆郑/乃入绛/B说/三军之士皆
13、在/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趣行事乎/丁丑/斩庆郑/乃入绛/C说/三军之士皆在/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趣行事乎丁丑斩/庆郑乃入绛/D说/三军之士/皆在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趣行事乎/丁丑斩/庆郑乃入绛/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君主时代仅指官吏,是指官吏对皇帝说话时的自称B谏,指的是旧时在君主或尊长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C孺子,指天子,诸侯、世卿的继承人,本文指的是太子。D重耳,晋文公,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惠公在国都郊外问庆郑留在都城的原因。庆郑给予了解释并等待就刑,B晋惠
14、公起初无意杀庆郑,但庆郑认为即使国君不杀他,他也一定要自杀,C蛾析认为国君可以赦免庆郑。让庆郑去报秦的仇。这得到了梁由靡的反对,D晋惠公在庆郑被斩首后进人国都,他在执政的第十五年去世,晋怀公继位。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出战不克,入处不安,不智。(2)有君不忌,有臣死刑。其闻贤于刑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15、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节选自国语)【注】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参与)B小惠未遍(方便)C必以信(实情)D智虽弗及(够,达到)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大国难
16、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是则可矣。18【甲】【乙】两段文字刻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19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桓公自莒反于齐1,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
17、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
18、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节选自国语)注 桓公自莒(j) 反于齐,从莒回到齐国。这句话的背景是,齐襄公(桓公之兄)做国君时期,国内混乱,鲍叔辅佐小白逃到莒国(在现在山东省南部)。后来襄公被公孙无知杀了,公孙无知作了国君。不久公孙无知也被杀,小白和公子纠争作齐君。管仲(管夷吾)辅佐公子纠,曾带兵截击小白,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逃回齐国,作了国君,即齐桓公。莒:春秋时诸侯国,今山东莒县。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若:
19、比得上B治国家不失其柄柄:根本C是以滨于死滨:迫近D桓公亲逆之于郊逆:违背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B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C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相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D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认为管夷吾更有治理国家的才华,因而向桓公力荐管夷吾,表现出知人能让,举贤荐能的高风亮节。B管夷吾
20、有一次曾差点暗杀了齐桓公,但是齐桓公襟怀广阔,求贤若渴,不计前嫌,没有追究他的过错。C施伯是鲁庄公的重要谋臣,他识破了齐国的用意,反对将管仲送给齐国,足见其洞明局势的远见卓识。D鲁庄公虽有施伯出谋划策,但在应对齐国“引渡管仲”的问题时,因其缺少主见,最终放走了管夷吾。23翻译选文中的加横线语句。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21、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公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
22、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节选自国语齐桓公求管仲)注桓公:即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庄公:春秋时鲁国国君。施伯:鲁国大臣。24对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之遇:遇见B尝与鲍叔贾贾:经商C管仲因而信之信:使建立信义D请生之生:让活着25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B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C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D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命运坎坷。他在发迹之前生活贫苦;多次战败逃跑;辅佐齐公子纠事败而被囚禁。B管仲足智多谋。他被任用后,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统一天下,成就霸业,都根据他的计谋。C管仲为
24、政有方。他善于抓经济,富国强兵;擅长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D管仲遭人嫉恨。他在鲁国时,曾遭施伯嫉妒而险被杀害:在齐国为相期间又惨遭少姬嫉恨。2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2)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公财利多自
25、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节选自史记管
26、晏列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牙为宰,鲍叔辞曰:“臣,君之庸臣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节选自国语齐桓公求管仲)注桓公:即齐桓公,齐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庄公:春秋时鲁国国君。施伯:鲁国大臣。2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鲍叔终善遇
27、之遇:遇见B尝与鲍权贾贾:经商C管仲因而信之信:使建立信义D请生之生:让活着2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鲍叔知其贤/吾其还也B生我者父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则必长为鲁国忧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B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C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D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3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命运坎坷。他在发迹之前生活贫苦;
28、多次战败逃跑;辅佐齐公子纠事败而被囚禁。B管仲足智多谋。他被任用后,齐桓公多次会盟诸侯,统一天下,成就霸业,都根据他的计谋。C管仲为政有方。他善于抓经济,富国强兵;办事顺百姓意愿;擅长转祸为福,变失败为成功。D管仲遭人嫉恨。他在鲁国时,曾遭施伯嫉妒而险被杀害;在齐国为相期间又惨遭少姬嫉恨。3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叔向贺贫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
29、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贷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踢。”(选自国语晋语八)注释:叔向:晋国大夫。韩
30、宣子,名起,晋国正卿。后文提到的郤昭子,也做过晋国的正卿。栾武子:栾书,晋国上卿,一卒之田:一百顷土地(古称一百人为一卒),这只是上大夫的俸禄,上卿的俸禄应为五百顷(一旅之田)。桓子:栾武子的儿子栾黡(yn),晋国大夫,后文提到的“怀子”,即栾盈,是栾黡的儿子。离:通“罹”,遭受,这里有受牵连的意思。绛:晋国故都。桓叔:韩氏的祖宗。3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宣其德行,顺其宪则宣:发扬B诸侯亲之,戎、狄怀之怀:怀念C恃其富宠,以泰于国泰:骄恣、奢侈D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宠:荣耀34对下列短语中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贷居贿居贿:积蓄财物B贪欲无艺无艺:
31、没限度C而无其实其实:他的实权D行刑不疚不疚:无过失35将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都属于“叔向所肯定或提倡的作为”的一组是()无一卒之田顺其宪则行刑不疚修武之德有栾武子之贫忧德之不建ABCD3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叔向诚心希望韩宣子不嫌贫穷并能施行栾武子那样的德行。B曾经显赫一时的郤昭子及其家族覆灭的根本原因是德行沦丧。C叔向以桓子食婪骄横终遭祸殃的事例教育韩宣子应安贫乐道。D韩宣子认为是叔向的开导拯救了自己,表示世代铭记他的恩惠。3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2)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越王
32、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奈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问,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
33、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籥”,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
34、:“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事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殷,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选自国语越语下,有删节)【注】持盈:保持昌盛富强。定倾:转危为安。节事:节制行事,贰言:惑乱视听的官语,异议。委管籥:把越国国库的钥匙都交给吴王。3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
35、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作: 兴起B今君王未盈而溢溢:水漫出来C人之所卒也卒:终,结束D请士女女于士女: 以女嫁人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不胜,栖于会稍室西连于中国B随之以国家之重器醉则更相枕以卧C因时之所宜而定之不如因善遇之D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40对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君王假如去进攻吴国,不仅危害君王的自身安全,而且对国家有妨害。B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勇于攻战,夺取别国上地,是种反常背德的行为;战争,是人事中最后的一种手段,是下策。C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
36、我没有听从文种的劝告,才到了这种地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D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我的国家就是你范蠡的国家,范蠡你一定要好好治理它!4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从勾践即位三年便欲进攻吴国,虽有范蠡两次进谏,仍一意孤行,导致兵败五湖,不得不退守会稽山写起的。B文中写范蠡为勾践谋划复兴国家之道,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他主张顺应自然,掌握规律,发展生产,终于使越国逐渐繁荣昌盛起来。C范盖主来的“与天”“与人”“与地”思想并不是消极出世的思想。而是根据自然规律和形势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D本文以记言为主,在此前提下,却能要不烦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越王勾践纳谏的
37、始末,表现其知错能改、折节下上的可贵品质。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日:“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王曰:“为三者,秦何?”对曰:“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不同,蠡不敢言。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王弗听。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 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
38、。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王召范蠡而问焉,曰:“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范蠡对曰:“君王其忘之乎? 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王曰:“与人奈何?”对曰:“卑辞尊礼,玩好女乐,尊之以名,如此不已,又身与之市。”王曰:“诺。”乃命大夫种行成于吴,曰:“请士女女于士,大夫女女于大夫,随之以国家之重器。”吴人不许。大夫种来而复往,曰:“请委管籥”,属国家,以身随之,君王制之。”吴人许诺。王曰:“蠡为我守于国。”对曰:“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
39、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三年,而吴人遣之归。及至于国,王问于范蠡曰:“节事奈何?”对曰:“节事者与地。唯地能包万物以为一,其毫不失。生万物,容畜禽兽,然后受其名而兼其利。美恶皆成,以养其生。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田野开辟,府仓实,民众般。无旷其众,以为乱梯。时将有反,事将有间,必有以知天地之恒制,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事无间,时无反,则抚民保教以须之。”王曰:“不穀之国家,蠡之国家也,蠡其图之!”(选自国语越语下,有删节)【注】持盈:保持昌盛富强。定倾:转危为安。节事:节制行事。贰言:惑乱视听的言语,
40、异议。委管籥:把越国国库的钥匙都交给吴王。委:交出。4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作:兴起B今君王未盈而溢溢:水漫出来C人之所卒也卒:终,结束D请士女女于士女:以女嫁人4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胜,栖于会稽室西连于中闺B随之以国家之重器醉则更相枕以卧C因时之所宜而定之不如因善遇之D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4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从勾践即位三年便欲进攻吴国,虽有范蠡两次进谏,仍一意孤行,导致兵败五湖,不得不退守会稽山写起的。B文中写范蠡为勾践谋划复兴国家之道,表现了
41、他的政治远见。他主张顺应自然,掌握规律,发展生产,终于使越国逐渐繁荣昌盛起来。C范蠡主张的“与天”“与人”“与地”思想并不是消极出世的思想,而是根据自然规律和形势变化采取积极的措施。D本文以记言为主。在此前提下,却能要言不烦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越王勾践纳谏的始末,表现其知错能改、折节下士的可贵品质。45用“/”给文章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自若以处以度天下待其来者而正之因时之所宜而定之同男女之功除民之害以避天殃。4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2)吾不用子之言,以至于此,为之奈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赵简子,名鞅,为赵氏孤儿赵武之孙。晋定公
42、时,赵简子为执政大夫。王孙圉,楚国大夫,为人机敏,善言辩,每出使诸侯,不辱使命。楚晋常有行李之往来。十九年,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见,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
43、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节选自国语,有删改)【注】白珩(hng):楚国著名的佩玉。观射(y)父:楚国大夫。训辞:教导之言,这里指外交辞令。左史:周代史官分左史、右史。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上下:指天地。薮:大泽。宪:表明。4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孙圉聘于晋 聘:访问,出使B以戒不虞者也 虞:欺骗C所以共币帛 币:财物D龟足以宪臧否 臧:善,好4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为宝也,几何矣其可怪也欤B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乃设九宾礼于庭C若诸侯之好币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而导之以训辞私见张良,具告以事4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将佩玉弄得发出响声接见王孙圉,并且询问楚国白珩的情况,意在炫耀自己和晋国的富有,这是将财物视作宝物的庸俗观念。B观射父擅长外交辞令,出使诸侯不辱使命,不会使对方的君主难堪。这样的外交人才在王孙圉看来才是“楚之所宝也”。C王孙圉说楚国物产丰富,但只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