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71 ,大小:4.31MB ,
文档编号:3574252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57425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生态文明建设理论课件.ppt

1、第五讲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n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的新理念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五讲第五讲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三、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思考题:1.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

2、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 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3 3.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理论上人们都知道,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但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实际问题时,不少企业、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是认为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最重要的,环境污染的问题等经济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再进行治理。现实生活中治理。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的

3、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如何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环境问题挑战境问题挑战?一、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制度(一)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二)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返回返回 (一)生态与生态文明建设1.生态与生态文明2.如何理解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返回返回1.1.生态与生态文明生态与生态文明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存在状态。系和存在状态。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

4、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社会和自然状态。2.如何理解生态文明(1 1)从形态上看从形态上看,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化伦理形态;(2 2

5、)从发展进程来看从发展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是人类文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对造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工业文明的历史跨越;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工业文明的历史跨越;(3 3)从发展观角度来看从发展观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4 4)从内容看从内容看,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

6、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是在发展物质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是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是强调先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增强进的工业文明必须不断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增强人们的生态观念,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人们的生态观念,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返回返回3.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1 1)建设生态文明有)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利于解决发展需求的无限发展需求的无限性性和和资源有限性资源有限

7、性之间的矛之间的矛盾;盾;(2 2)建设生态文明有)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解决利于解决污染的无限性污染的无限性与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之间的之间的矛盾。矛盾。返回返回(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1.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建设生态文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发展的必必然结果然结果。建设生态文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进一步发明进一步发展的展的必然要必然要求求。建设生态文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特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的必然必然选择选择。2.2.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关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

8、文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3.3.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既考虑当前经既考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考虑子要,又考虑子孙后代发展需孙后代发展需要。要。既遵循经济规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律又遵循自然规律。规律。既讲究经济社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会效益,又讲究生态环境

9、效究生态环境效益。益。4.关于建设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论社会的理论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把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重要抓手要抓手,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型社会。5.5.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理论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社会经济系统系统

10、和和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的良性循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返回返回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 1.1.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从传统的展为目标,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向自然宣战”、“征服征服自然自然”等理念,向树立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向增强可持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

11、价的增长方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1 1

12、)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 2)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步建立。(3 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4 4)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境明显改善。3.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3 3)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生存发是中华民族生

13、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提展的重要基础,提高中华民族生存质高中华民族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也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中华民族国是提高中华民族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容。(1)有利于克服)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环境污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矛盾,实现节约的矛盾,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安全发展。(2)有利于在保)有利于在保护自然与生态的基护自然与生态的基础上为经济社会可础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条件,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良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好环境。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我国的生态

14、文明建设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1.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2.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 1.1.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一是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有效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环境;二是二是协调各个个体的行为协调各个个体的行为,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的成本最小化或收益最大化。这两个方面的制度结合这两个方面的制度结合,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就是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

15、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返回返回 2.2.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一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是二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三是三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

16、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是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五是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返回返回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协调发展的意义(三)协调发展的策略返回返回(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口问题 2.资源问题 3.污染问题 4

17、.环境问题 返回返回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 返回返回20102010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接近年我国大陆人口总数接近13.413.4亿,每年净增人口亿,每年净增人口1001000 0万左右。专万左右。专家预测,未来家预测,未来40504050年还将有年还将有3 3亿人亿人口的增长。口的增长。6565岁以上占岁以上占7%7%,20132013年年老龄人口将超老龄人口将超2 2亿,到亿,到20302030年年6060岁以岁以上人口将达上人口将达3.13.1亿,亿,20502050年,老龄人年,老龄人口比例超口比例超4 4

18、成,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成,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口素质较低,中国人口素质较低,20102010年文盲率年文盲率(15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口的比重)为4.08%4.08%。20112011年高等教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育毛入学率为26.5%26.5%,但仍低于世界,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平均水平。2.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中国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 返回返回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中国自然资源先天脆弱:国土面积的的65%65%是山地或丘陵,是山地或丘陵,70%70%面积每年面积每年受季风影响,受季风影响,33%33

19、%是干旱或荒漠地区。是干旱或荒漠地区。5 53 3%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产。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之下,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水平。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2098m3,仅,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1/4,且北少,且北少南多,有南多,有3.63.6亿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亿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准的水,年缺水量536536亿方,亿方,2/32/3的的城市缺水。城市缺水。2008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

20、418.2574亿亩。亿亩。人均不足人均不足1.41.4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一半。我国我国45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人均水平的60%60%、10%10%和和5%5%,主要矿产资,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上升到源对外依存度上升到50%50%以上。以上。3.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环境污染情况严重(1 1)水污染不断扩散)水污

21、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重污染。劣五类水质占40.9%40.9%,全国全国75%75%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的富营养化。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对污染的江河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我国近海海域造成了污染。(2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200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烟尘烟尘10001000多万吨,工业粉

22、尘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1000万吨左右。万吨左右。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1/31/3,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世,为全球三大酸雨区之一。世界最新界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环境可持续指数”中国在全球中国在全球144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133133位。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煤燃烧、汽车尾气、扬尘的结合,全球污染最严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煤燃烧、汽车尾气、扬尘的结合,全球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中国占的十大城市,中国占7 7个。个。(3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2009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量为

23、204094.2204094.2万吨,比上年增加万吨,比上年增加7.3%7.3%;排放量为排放量为710.7710.7万吨,比上年减少万吨,比上年减少9.1%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65亿吨,其中亿吨,其中1 1.5 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400400公斤,城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市人均垃圾以8 81010的速度增长,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全国城市有2 2/3 3被垃圾环带包围。被垃圾环带包围。4.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生态环境退化严重(1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草原和森林退化严

24、重 全国全国90%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和碱化的面积达1.351.35亿公顷,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占草原总面积的1/31/3,并仍以每,并仍以每年年200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万公顷的速度增加。2009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勉强达到20%20%。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球平均水平的2/32/3,排在世界第,排在世界第139 139 位,位,人均森林面积人均森林面积0.145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均占有量的

25、1/41/4。(2 2)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2 0 0 92 0 0 9 年,现 有 水 土 流 失 面 积年,现 有 水 土 流 失 面 积356.92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161.22万平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16.8%;风力;风力侵蚀侵蚀195.70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的20.4%20.4%。沙化土地面积达。沙化土地面积达174174万平方公万平方公里,并且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里

26、,并且有扩展之势。如今,长江也有变为变为“第二黄河第二黄河“的迹象。的迹象。今天的长江今天的长江返回返回(二)协调发展的意义1.1.克服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克服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给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的过程中,给人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也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把自然看作是依附于人类并取质财富,也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把自然看作是依附于人类并取之不竭的自然观和经济价值观,走了一条之不竭的自然观和经济价值观,走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的路子。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和经济社会发子。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27、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也已在我国充分显露出来。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展的不可持续,也已在我国充分显露出来。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投入不足,欠债过多,为了保护投入不足,欠债过多,为了克服克服“先污染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弊端,的弊端,偿还生态欠债,我们就偿还生态欠债,我们就必须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首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在经济发展首位,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相协调。2.2.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瓶颈”目前,目前,“电荒电荒”、“煤荒煤荒”、“水荒水荒”、“油荒油荒”的出现,的出现,已说明我国耕地、水

28、、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同时,我们已说明我国耕地、水、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严重短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国水、大气污染严重,草原、森林等生态严重退化,还要看到,我国水、大气污染严重,草原、森林等生态严重退化,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所有这些都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瓶颈”。我们只有把控。我们只有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大保护资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才能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源和环境的力度,才能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瓶颈”。3.3.改变单纯追求改变单纯追求GDPGDP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单纯

29、追求单纯追求GDPGDP的快速增长,忽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结果必的快速增长,忽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结果必然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社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经济的增长并然导致经济结构的失衡、社会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经济的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也没有实现经济的持续增没有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也没有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反思这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长和社会的有序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反思这一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已开始认识到单纯追求及原因,已开始认识到单纯追求GDPGDP的快速增长的缺陷,开始更的快速增长的缺陷,开始更多地关注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天,

30、我们把控制人口、多地关注生态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今天,我们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就是要改变这一传统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就是要改变这一传统发展观,更加注重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展观,更加注重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三)协调发展的策略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2.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1.1.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1 1)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主要内容)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主要内容一是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一是增强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二是转变居民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二

31、是转变居民消费方式,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四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四是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为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准入环境淘汰排污许可等制度;五是建立和完善环境准入环境淘汰排污许可等制度;六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六是建立长效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2 2)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坚持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一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一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使老百姓喝上干净

32、的水,呼吸到新鲜的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使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二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二是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每个单位和每个家庭,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单位和每个家庭,使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个单位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都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三是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三是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

33、学地利用自然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返回返回 2.2.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 1)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人口问题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人口基数人口基数大大人口素质人口素质低低地域分布地域分布不均不均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不平衡不平衡人口老龄人口老龄化化性别比失性别比失调调(2 2)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解决好人口问题的基本思路l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数量l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l控制性别比例控制性别比例l积极应对老龄化积极应对老龄化返回返回 3 3.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 1)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

34、)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意义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开发的区域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促进人口、促进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一项是一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的重要战略任务。(2 2)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目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目标控制控制开发强度开发强度,调整调整空间结构空间结构,促进促进生产空间集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

35、空间山清水秀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给生态和环境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生态和环境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给农业留下更多农业留下更多良田良田,给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园。(3 3)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一是构建一是构建“两横三纵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以陆桥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主要支撑,

36、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构建这一格局略格局。构建这一格局,是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是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南向北拓展。二是构建二是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形成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

37、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特点和基础根据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状况的特点和基础,并结合主要农产并结合主要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变化提出来的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新变化提出来的,对于保障全国耕地数量对于保障全国耕地数量质量和农产品供给安全至关重要质量和农产品供给安全至关重要。三是构建三是构建“两屏三带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以青藏高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一川滇生态屏障、

38、东北森林带、北方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一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把国家生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内涵态安全作为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内涵,充分体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对于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持必

39、要的持必要的“净土净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4 4)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在陆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在陆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的严峻形势下,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提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一是一是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坚持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依法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和

40、依法用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平,实现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实现海洋资源的节约、集约和可持续利用。二是二是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发挥科学技术的带动作用,针对国家发展对海洋资源针对国家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和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的需求和海洋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明确产业需求明确产业需求,部署重大部署重大项目和重要研究方向项目和重要研究方向,着力加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成果转化着力加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和产业化。三是三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制度,推推动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动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实

41、施,引导海洋资源利用产业健康发展引导海洋资源利用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海洋资源利用走向科学、合理、永续发展的道路促进海洋资源利用走向科学、合理、永续发展的道路。四是四是提高全民珍惜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提高全民珍惜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返回返回三、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基本内涵(二)建设的基本途径(三)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返回返回(一)基本内涵(一)基本内涵1.1.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的方式进行消费为特征的社会体系。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

42、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2.2.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

43、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会体系。返回返回(二)建设的基本途径1.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3.坚决实施节能减排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5.加强全民宣传教育返回返回1 1.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1 1)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建立和完善自然资源所有权制度我国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主体主要是国家、集体和私人,必须建立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主体主要是国家、集体和私人,必须建立和完善所有权主体制度,

44、保障国家主体、集体主体和私人主体对自然资源完善所有权主体制度,保障国家主体、集体主体和私人主体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的所有权。(2 2)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我国污染防治方面,坚持预防法规有几十部,而对生态保护的法律我国污染防治方面,坚持预防法规有几十部,而对生态保护的法律则屈指可数,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上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这实际上是工则屈指可数,特别是在生态保护上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这实际上是工业革命以来业革命以来“先污染、后治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道路的一种延续。因此,必须加紧发展道路的一种延续。因此,必须加紧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使保护从预防开始,降低保护成

45、本,取得保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使保护从预防开始,降低保护成本,取得保护成效。护成效。(3 3)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机制。一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一是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研究设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立国家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二是推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二是推进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三是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地区三是鼓励、引导和探索实施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开发

46、地区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对保护地区、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生态补偿;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态补偿四是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制定实施生态补偿条例。条例。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形成全国同时,还要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管理体系。统一的管理体系。一是明确生态补偿制度的主体,包括政府、集体和一是明确生态补偿制度的主体,包括政府、集体和个人;个人;二是确定合适的补偿标准,尽量做到公平;二是确定合适的补偿标准,尽量做到公平;三是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三是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方式;四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

47、偿的原则;四是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五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做到多层五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做到多层次、全方位监督管理。次、全方位监督管理。(4 4)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各级政府对所辖区环境质量承担实行强有力的环保措施,各级政府对所辖区环境质量承担责任,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责任,实行严格的环保绩效考核、环境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制,严格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

48、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建主要负责人是本行政区域和本系统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建立环境问题的问责制,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立环境问题的问责制,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成为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核,成为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20132013年起,国家将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年起,国家将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5 5)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监督机制)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监督机制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

49、制度;实行清洁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生产审核、环境标识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质期治理制度,建立跨省界河流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使量公告和企业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使环境和生态始终处于监管、良性发展之中;建立生态环境安全环境和生态始终处于监管、良性发展之中;建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机制、国际生态危机预警和应急机制等。评价机制、国际生态危机预警和应急机制等。返回返回2 2.实施

50、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返回返回(1 1)把经济的发)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展有机统一起来。(2 2)正确处理经)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关系。(3 3)坚决禁止掠)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摒弃的做法,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治理边破坏的做法,实行最严厉的环境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措施。3 3.坚决实施节能减排坚决实施节能减排(1 1)通过加大节能环)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环保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