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四章老子四章梳理全文论证结构梳理全文论证结构提出三纲: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紧接着论述三纲的作用:只有知止,才可以定、静、安、虑、得。总结达成三纲的方法:知所先后,才能近道矣。具体的实践方法就是遵守八目紧接着通过假设推理、因果推理的说理方法,阐明了八目的核心是“以修身为本”,前提是需要做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个人达成修身的目标之后,对外才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最后强调了从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公元前571年诞生,春秋时期楚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
2、。老老子子老子出生老子出生列仙传列仙传 周代之时,老子从太清仙境分神化气,乘日精、驾九龙、化为五色流珠从天而降,时玄妙王之女尹氏昼寝,感而吞之,觉而有孕。后来从左肋下诞生一个男孩。这孩子一生下来就走了九步,步落之处,莲花绽起。他生下来就会说话,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此吾姓也”。尹氏见他鹤发龙颜,天庭饱满,两耳过肩,此时祥云笼罩庭院,万只仙鹤在空中飞翔,大地一派吉庆景象。老子生下九天,身体便有九变,见到他的人无不惊叹。到了六岁时,自己认为耳大,自名重耳。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三十根辐条汇集到车轮中心的车毂中,正是因为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为有了车毂中空的
3、地方,车轮才能转动,车的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作用才得以发挥。揉和黏土做成器皿,正是因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为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器皿才能发挥装东西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的作用。开凿门窗以建造房屋,正是因为有了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门窗内的空虚部分,屋子才能发挥供人居住的作用。所以,作用。所以,“有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无”所发挥的作用所发挥的作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第十十一一章章三十三十辐
4、辐共一共一毂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户牖以为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之以为用。怎么理解里面的“有”和“无”?运用了什么手法?阐述了“无”与“有”矛盾对立的关系,前三则源自于生活的经验和现象,后一句话是对前三句的总结。有和无互相配合,物的功用才可彰显。不要重“有”轻“无”。有和无构成看似矛盾、实则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第二章)在老子看来,“无”究竟是什么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5、”即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无”存在,就是永恒的“道”,这是超越时间的逻辑,“道”之先于天地并非时间上的先后,而是逻辑上的先后。时间只对变化之物有效,假如有样东西从来没有任何变化,时间对它就没有意义。圣经摩西出埃及记 摩西就问:“你是谁?告诉我,我才好对百姓说。”上帝就说:“我是自有永存者(I am who I am)。”意思是:我就是一直如此,我就是原先所是的,亦即上帝不可能有过去或未来,他是永恒的。“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见“道”这个名称是勉强取的。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呢?如果只想到“有”,就沦于只会计算,变成量的累积,只看到具体实在的东西。留白。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6、。“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般人只想到利,而忘记了用,不知无用之用才是大用。比喻论证 作者连用生活中常见的三个事物因“无”而发挥功用的现象:中空的车毂与三十根辐才能构成可以行使的车轮;中间虚空的陶罐子才可以装东西使用;凿空了墙壁,做了门窗,屋子才可以住人。论证了实物需要虚空来配合实现使用价值的道理,说明了“有”“无”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运用了比喻论证,将相反相对的抽象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说得生动而易于理解第第二二十十四四章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
7、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解读 做人不能好高骛远 人为造作适得其反。比喻论证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物极必反 拔苗助长、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过于急功近利,利用强行手段来实现短期的期望效果岑怡诺 你们的状态好还是不好?此时你们的心情好还是不好?那你们好的欢呼声在哪里?”“希望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鬼见鬼走开的朋友们请举手,让我看一下,大声说YES”希望自己人生的收入可以是现在的三倍、五倍、五十倍、更具有爆炸式增长的朋友们,请给自己最热烈的掌声加欢呼声
8、“认识岑怡诺,成功不会犯错;认识岑怡诺,你将魅力四射。第第三三十十三三章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认识、了解他人叫作聪明,而认识、了解自我才是真正的明智。能够战胜别人可以说是有力量的,而能够战胜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懂得满足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解读】【解读】知人:是指懂得人情世故,与人来往时了解别人。自知:当局者迷,看自己的时候,要排除已有的成见。自胜:慎独。自我控制能力胜过自己的欲望。这样才能去做我“应该”做的,而不是我“喜欢”做的,自己战胜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强者。
9、强行:勤能行之,有意志的表现。如果没有自我勉强,在学习的路上就是“强行者有志”。勉强和忍耐对培养一个人的修养很重要。不失其所者久:只有守住德才会持久。顺应自然的状态。做事不争不抢。拓展:“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死而不亡者寿:回归“道”体,亦即永不消逝。死是身体和生命的结束,但死后灵魂还没有消失,这是一种力量的存在,对于这种力量我们应该肯定。自知、自强,然后知足、强行、不失其所。这一路下来到最后就“死而不亡”了,因为生命回到了原来的基础。实现道的条件:自知、自胜、强行、知足。达到的境界:不论生死道都不会磨灭 第第六六十十四四
10、章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处于安稳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保持,问题未露出征兆以前比较容易对付,事物处于脆弱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消解,事物在刚刚萌芽的时候比较容易解决。做事情要在还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就妥善处理,治理国政要在祸乱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将其扼杀。两臂才能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堆泥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第一步开始的。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施以强有力的统治,往往会把事
11、情弄糟;想要掌控天下,反而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自作为就不会招致失败,不妄图执掌一切就不会丧失一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遇失败。如果在最后也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小心,就不会失败了。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圣人皆孩之 从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去除民智、去除个人欲望,追求赤子之心、达到大智若愚的境界 生活现象比喻说理 道:提出了事物从量到质渐变的规律,慎终慎始,要防患于未然 具体内容:要依照自然规律不妄为,自己如此 最终达到圣人的境界:助成万物之“自然”。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结论不同。提出了积极进取的主张。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实际上是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办事,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坚强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去完成,稍有松懈,常会造成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结局。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