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谓“半部半部论语论语治天下治天下”。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课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孔子孔子(公元前公元前551-551-公元前公元前479)479),名,名丘丘,字,字仲
2、尼,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思想家、教育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创始人。创始人。相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孔子曾带领弟子周周游列国游列国1414年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列为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创作背景创作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
3、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生活呈现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以“仁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孔子思想孔子思想孔子的思想核心是孔子
4、的思想核心是“仁仁”仁仁伦理道德范畴伦理道德范畴 孔子的孔子的“仁仁”就是就是“爱人爱人”,是,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以以忠、恕忠、恕,二字概括,二字概括“仁仁”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的涵义,是比较接近原意的。忠恕之道,就是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礼礼实现实现“仁仁”的重要手段的重要手段 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
5、等。孔子思想孔子思想 在在教育上教育上,孔子主张,孔子主张“有教无有教无类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对象确,根据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注重定不同的教育内容,也注重身教身教,要求,要求自己自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在政治上政治上,孔子提出,孔子提出实行德政实行德政,反,反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对统治者无节制地剥削人民。在在品德方面品德方面,他主张,他主张“宽、耻、信、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敏、惠、温、良、恭、俭、让”等。等。论语简介论语简介 论语论语是由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编写而成,主要记录而成,主要记
6、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属于属于语语录体录体,共,共二十篇,二十篇,492492章,章,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和处世方法。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子曰子曰:“:“君子食无求君子食无求饱饱,居无求居无求安安,敏于敏于事事而慎而慎于言于言,就有道就有道而而正正焉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学而)饱:饱足饱:饱足安:安逸,舒适安:安
7、逸,舒适敏:敏捷,勤快敏:敏捷,勤快于:对于于:对于而:表并列而:表并列慎:小心,谨慎慎:小心,谨慎就:靠近就:靠近有道:有道德的人有道:有道德的人正:使正:使匡正匡正 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思考: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是什么?思考: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好好学学君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有德之人有德之
8、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也可以理解为在位之人第一条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重在排除干重在排除干扰扰重在实践锻炼重在实践锻炼重在虚心请教重在虚心请教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子曰: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于我如浮云。”(述而述而)子曰: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君
9、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子忧道不忧贫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卫灵公)子曰:子曰:“贤哉回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回也不改其乐。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贤哉,回也!”(雍也)(雍也)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如礼礼何何?人而不仁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乐何?”?”(八佾八佾(y)研读文本研读文本而:表假设,如果而:表假设,如果如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呢?孔子说: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一个人
10、没有仁爱之心,礼乐有什么用?礼乐有什么用?”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八佾舞于庭,舞于庭,是是可忍也,可忍也,孰孰不可忍也。不可忍也。”文化常识:文化常识:“佾佾”指指古时古时乐舞的行列。乐舞的行列。古时一佾古时一佾8 8人,八佾就是人,八佾就是6464人,人,按照周礼,按照周礼,天子乐舞用八天子乐舞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季孙季孙氏为鲁国正卿。氏为鲁国正卿。试简要分析试简要分析“仁仁”和和“礼礼”“”“乐乐”的关系。的关系。试简要分析试简要分析“仁仁”和和“礼礼”“”“乐乐”的关系。的关系。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礼
11、、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式,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这里,孔子指出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题。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割。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仁仁是礼、乐的根本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
12、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不会真正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不会真正遵守礼乐,也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遵守礼乐,也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实质意义。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子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论语泰伯泰伯)(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子贡曰: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孟子公孙公孙丑上丑上)子贡说:子贡说:“看见一
13、国的礼制,就知道它的政治;听到一国的音乐,看见一国的礼制,就知道它的政治;听到一国的音乐,就知道它的德教。就知道它的德教。子曰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夕死可矣。死可矣。”(里仁)(里仁)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研读文本研读文本闻道:闻道:得知真理,懂得仁义的道理得知真理,懂得仁义的道理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孔子说: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补充:补充:论语中共有论语中共有5959章提到章提到“道道”,用作动词的有,用作动词的有5 5例,其余例,其余5454例则都例则都用作名词
14、。在名词的用例中,有用作名词。在名词的用例中,有4 4例释为例释为道路道路义,其余义,其余5050例作为名词时有四种意例作为名词时有四种意思思:第一,笼统的术语,指第一,笼统的术语,指道德道德(本立而道生本立而道生)、学术学术(吾道一以贯之吾道一以贯之)或方法或方法(不以不以其道得之其道得之);第二,第二,合理的行为合理的行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第三,第三,道路、路途道路、路途(中道而废中道而废);第四,第四,技艺技艺(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具有怎样的态度?这里的这里的“道道”不是一般的不是
15、一般的“道理道理”“”“事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朝闻道,夕死可矣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神。子曰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夕死可矣。死可矣。”(里仁)(里仁)子曰子曰:“:“君
16、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小人喻喻于利。于利。”(里仁)(里仁)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喻:明白,知晓喻:明白,知晓义:义:原指原指“宜宜”,即行为合于,即行为合于“礼礼”。孔子以。孔子以“义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哥们义气”也。也。小人: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指品德低下的人。子曰: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
17、怀刑,小人怀惠。”(里仁)(里仁)君子与小人在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上应该有什么不同?孔子说: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于义,小人小人喻喻于利。于利。”(里仁)(里仁)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从人的价值标准的角度出发,指出了君子与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小人在人生价值和追求上的不同,“利利”要服从要服从“义义”,要要重义轻利。重义轻利。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小人更注重利益,运用运用对偶、对比对偶、对比
18、的手法强调了的手法强调了对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自省也。”(里仁)(里仁)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齐:形作动,看齐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内:名作状,在心里 孔子说: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有类似的毛病。”补充: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补充: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自吾有回,门人益
19、亲。亲。”鲁哀公问: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不迁怒,不贰过。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史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研读文本研读文本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齐焉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自省也。”(里仁)(里仁)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方法。见贤思齐、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方法。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
20、,要反省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自已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完善自已。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文质彬彬彬彬,然后君子。然后君子。”(雍也)(雍也)研读文本研读文本质:质朴、朴实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彬彬:配
21、合适当的样子 孔子说: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君子要处理好文、质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君子要处理好文、质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其实也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其实也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
22、?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孔子这里说的“文文”,指合乎礼的,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外在表现;“质质”,指,指内在的仁德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只有具备“仁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君子”。“文文”与与“质质”的关系,亦即的关系,亦即“礼礼”与与“仁仁”的关系。这一方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以贯之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
23、,执两用中。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文”则是指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化的修养。那么,那么,“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粗俗;“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
24、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所以孔子提倡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曾子曰曾子曰:“:“士士不可以不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任重而而道远。仁道远。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不亦重乎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意志坚强毅:意志坚强而:表并列而:表并列以为:把以为:把作为作为已:停止已:停止 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
25、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很遥远吗?”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士毕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曾子曰曾子曰:“:“士士不可以不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任重而而道远。仁道远。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不亦重乎重乎?死而后死而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从精神状态的角度出发,点明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
26、品格才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现自己的理想。而“仁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求的目标。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实现仁道是漫长而艰巨的。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应当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坚毅刚强,为此奋斗终生。运用重任,坚毅刚强,为此奋斗终生。运用双重否双重否定和反问句定和反问句的形式,增强语气。的形式,增强语气。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为山山,未成一未成一篑篑,止止,吾止也。譬如吾止也。譬如平平地地,虽虽覆覆一
27、篑一篑,进进,吾吾往往也。也。”(子罕)(子罕)研读文本研读文本为:堆积为:堆积篑:篑:筐筐平:形作动,填平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覆:倾倒往:坚持往:坚持 孔子说: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己去干的。”这句话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这句话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子曰子曰:“:“譬如譬如为为山山,未成一未成一篑篑,止止,吾止也。譬如吾止也。譬如平平地地
28、,虽虽覆覆一篑一篑,进进,吾吾往往也。也。”(子罕)(子罕)孔子运用孔子运用“堆土成山堆土成山”与与“填土平地填土平地”这这两个比喻,说明了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的深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刻道理。做成任何一件大事,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还是为人处世,除了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能积土成山,最终达于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留
29、下终身遗憾。功尽弃,功亏一篑,留下终身遗憾。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者不惑,仁者不忧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勇者不惧。”(子罕)(子罕)研读文本研读文本知:同知:同“智智”孔子说: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那就是仁爱,智慧和勇敢。仁爱,智慧和勇敢。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不会疑惑 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然就强大;仁德的人仁德的人行恕道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
30、)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忠道(立人、达人立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应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应虑虑;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这才是大勇,故言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惧勇者不惧”。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31、颜渊曰:“:“请请问其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颜渊曰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克:约束克:约束复:复:归复归复一日:一旦一日:一旦归:称赞归:称赞由:依靠由:依靠请:请允许我请:请允许我目:细则目:细则事:实践事:实践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
32、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别人吗?”颜渊说: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意实践这些话。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仁”的这一回答?的这一回答?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克己己复复礼为仁。礼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天下天下归归仁焉。为仁仁焉。为仁由由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请问其问
33、其目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颜渊曰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请事事斯语矣。斯语矣。”(颜渊)(颜渊)“仁仁”就是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内圣),克己对内(内圣),复礼对外(外王)复礼对外(外王),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也是孔子的毕生追求。具体是要具体是要“视、听、视、听、言、动言、动”都符合礼。都符合礼。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二者紧密结合。结合。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子贡问曰子贡问曰:“:
34、“有有一言一言而可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一言:一个字一言:一个字行:实践行:实践其:大概其:大概恕:体谅恕:体谅 子贡问道: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孔子说:“大概就是大概就是恕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恕恕”与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段话与孔子的“仁仁”又有何关系?又有何关系?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言而可
35、以终身而可以终身行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乎!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施于人。”(卫灵公)(卫灵公)这也是孔子对践行仁的原则的表述:恕道。这也是孔子对践行仁的原则的表述:恕道。在孔子看来,在孔子看来,“恕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而“恕恕”就是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是。它是“仁仁”的内涵之一,的内涵之一,所以常把它看成是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仁”的实践原则。的实践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强调“修己修己”。人活于世,人活于世,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
36、身处地地看待要学会相互理解,要设身处地地看待问题,问题,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多替别人考虑,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有多替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做了,人别人才会把你的事情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做了,人际关系才会和谐。际关系才会和谐。儒家仁学体系儒家仁学体系仁德仁德仁仁仁爱仁爱仁政仁政完美的个人修养完美的个人修养理想的人际关系理想的人际关系完善的政治统治完善的政治统治仁之至:自爱仁之至:自爱子曰:子曰:自爱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知之至也。,仁之至也;自敬,知之至也。自爱的人自爱的人,会获得别人的仁爱会获得别人的仁爱;自敬的人自敬的人,会获得别人的礼遇。会获得别人的礼遇。推己及
37、人推己及人 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爱众而亲仁。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仁之纲:忠恕仁之纲:忠恕 子贡曰: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可谓仁乎?”?”子曰:子曰:“何事于仁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己欲立
38、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说: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
39、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仁之纲:忠恕仁之纲:忠恕 里仁里仁子曰子曰:“:“参乎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熹论语集注:朱熹论语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里仁孔子说:里仁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的。”曾子说:曾子说:“是。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孔子出去之后,同学
40、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这是什么意思?思?”曾子说: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忠忠:尽己心以待人尽己心以待人 恕恕:推己心以及人推己心以及人仁之体:礼仁之体:礼 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请事斯语矣。”论语中论语中“礼礼”所阐释的道德要求真实质朴,是从真
41、情挚感中对个所阐释的道德要求真实质朴,是从真情挚感中对个人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将抽象的道德伦理具象为日常的行为举止方式。人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将抽象的道德伦理具象为日常的行为举止方式。“礼礼”中所包含的道德意蕴,中所包含的道德意蕴,是个人道德精神、内心情感与外在行为的统是个人道德精神、内心情感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一,所谓德之所依,情之所现,礼的坚守需要道德的辅助和情感的自省。所谓德之所依,情之所现,礼的坚守需要道德的辅助和情感的自省。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孔子对饮食的要求孔子对饮食的要求 论语论语乡党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42、。食饐饐yy而洁,鱼馁而洁,鱼馁nini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日,不食之矣”。孔子提到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孔子提到斋祭时用的食品不能象寻常饮食那样,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要精制细作,食物鱼肉鱼不新鲜了不吃,色
43、泽气味不正常了不吃,食物烹饪不当好,要精制细作,食物鱼肉鱼不新鲜了不吃,色泽气味不正常了不吃,食物烹饪不当不吃,不是进餐时间不吃,牲肉分配得不符合礼法不吃,没有配酱物不吃,肉不食过不吃,不是进餐时间不吃,牲肉分配得不符合礼法不吃,没有配酱物不吃,肉不食过量,不超过饭食,酒不失礼,仅酿一夜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食,姜虽属斋量,不超过饭食,酒不失礼,仅酿一夜的酒,市场上卖的酒和干肉都不食,姜虽属斋祭时可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吃太多,助祭分得的肉不过夜,祭肉不能超过三天。祭时可用的辛而不荤之物,也不吃太多,助祭分得的肉不过夜,祭肉不能超过三天。研读文本研读文本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小子何莫学
44、学夫夫诗诗?诗诗可以可以兴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事父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木之名。”(阳货)(阳货)小子: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为什么不何莫:为什么不夫:那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怨:指讽刺时政迩:近迩:近 孔子说: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
45、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诗,可以兴诗,可以兴 子夏问曰: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何谓也?”?”子曰:子曰:“绘事后素。绘事后素。”曰:曰:“礼后乎礼后乎?”?”子曰: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与言诗已矣。”八佾八佾 子夏问孔子: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粉来打
46、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了。”学诗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学诗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思考诗,可以观诗,可以观子曰: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说: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悲伤。”诗,可以群诗,可以群 子曰:子曰:“
47、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奚以为?”?”孔子说:孔子说:“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把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诗,可以怨诗,可以怨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天黑了
48、,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政的决心。“后世文学,根源皆在古书。同一熟诵,诵后世书,固不后世文学,根源皆在古书。同一熟诵,诵后世书,固不如诵古书之有益。而欲精研文学,则数十百篇熟诵之文字,如诵古书之有益。而欲精研文学,则数十百篇熟诵之文字,固亦决不能无也。固亦决不能无也。.诸子之文,可谓诸子之文,可谓个性个性最显著者,最显著者,欲治文学者,诚不可不加之意也。欲治文学者,诚不可不加之意也。”吕思勉吕思勉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