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导读 如果说传统文化是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那先秦诸子就是这株大树的根。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铸就了中华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本单元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以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要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起或扑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会其妙处。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
2、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 墨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论语十二章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孔子名名丘丘,字,字仲尼仲尼,春秋末期春秋末期鲁国鲁国人,人,儒家学派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为圣人圣人。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仁仁,政治上主张,政
3、治上主张礼礼治治,鼓励人们,鼓励人们入仕入仕。汉代以后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智者、仁者智者、仁者-一部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孔子的言行录言行录,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宋儒把论语论语大学大学中中庸庸和和孟子孟子全称为全称为“四书四书”。思想宝库思想宝库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状后),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4、也已。”(学而)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而1:表并列 而2:表顺承正:使匡正。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孔子认为君子“好学”的标准是什么?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仁”与
5、“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对“义”、“利”的不同认识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
6、。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判断句)。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孔子所言之“文”指外在表现,“质”指内在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格,同时又合乎礼地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他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文”
7、与“质”的关系是什么?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
8、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为:堆积。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的人不会有仇,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同“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9、颜渊)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约束自我,使言行自我,使言行归复归复于先于先王之礼,就王之礼,就是是仁。仁。一旦一旦你做到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靠的是自的是自己,己,难道难道要靠别人吗?要靠别人吗?”颜渊颜渊说:说:“请问克己复礼的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细则。”孔子说: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堪,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颜渊说: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实践这些话。这些话。“克己复礼”就
10、是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11、)孔子说:“年轻人为什么不学习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察政治、风俗的盛衰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在礼的准则下讽刺时政。从近处讲可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将可以懂得如何侍奉君主。而且能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孔子明确地道破诗具有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所谓兴、观、群、怨,指仁的感情和情绪,而事父、事君则指诗的社会功能。论语十二章一、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二、礼、乐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道”(真理)四、君子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八、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君子之德修身养性谢谢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