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 中国风印老子四章第壹章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壹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定义定义: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历史历史:中国近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 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壹现代诗歌现代诗歌分类分类:现代风体诗歌、现代格律诗歌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举例、比拟特点特点:自由、开放、重于修辞壹律吕:律吕: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共十二管,管径相等,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
2、奇数的六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做个管叫做“律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做;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做“吕吕”,合称“律吕”。后亦用以指乐律或音律。第贰章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壹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老子大约于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即李耳,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郭兰芳在论老子哲学思想中写道: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国苦县的厉乡曲仁里人,生于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管图书,是孔子的前辈,曾向他问礼。壹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
3、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时孔子17岁,问礼于老聃。壹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藏室之史。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周敬王四年(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老子因所管典籍被王子朝携至楚国,被罢免守藏室史一职,回故里居住。后去往秦国,确切年代不详。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
4、学。壹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走了。相传归隐修炼于景室山(后更名为“老君山)”。壹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
5、一岁。庄子养生主有:“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胡适认为,老子至多不过活了九十多岁。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老子被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加号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壹二、作品简介二、作品简介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壹二、作品简介二、作品简介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
6、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壹二、作品简介二、作品简介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壹二、作品简介二、作品简介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
7、,也使他远近闻名。第叁章导入导入壹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第肆章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壹1.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章节观点壹3.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4.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
8、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壹4.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第五章深入探究深入探究壹1.1.第二十四章中第二十四章中“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自矜者不自矜者不长。长。”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结果都是不好的,会使人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壹2.2.第三十三章中的第三十三章中的“知足者富,强
9、行者有志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的的“富富”与与“志志”各有什么含义?各有什么含义?“富”即富有,主要是指精神上的富足。物质的需求不高,也能相对富足。“志”即志向,志向只限于思想意识,不是“有志”;只有将志向付诸实践,并坚定不移,竭力实行,才是“有志”。壹3.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企者不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跨者不行”“”“自自见者不明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自伐者无功功”“”“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包含的意味?这些语句中包含辩证意味,其表现及结果往往是对立统一的,贯串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但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所以要灵活运
10、用。壹4.4.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这句话?这句话?“自知者明”,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对待自己,这才是最聪明、最难能可贵的。“知人”“胜人”十分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加重要。一个人倘若能审视自已、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并且切实执行,那他就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壹5.5.老子以老子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排比句的排比句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式来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劝学中中也曾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也曾
11、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两者的思想是否相同?同?壹观点一:相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强调只有从小处开始积累,才能完成大事。荀子劝学中“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也强调从小处积累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来看,两者的思想是相同的。壹观点二:不相同。两者的思想有某种继承关系,或者说荀子吸取了老子的部分观点。但荀子与老子的结论是不同的,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人要像蚯蚓那样“用心一也”,虽然“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也要“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主张;而老子则主张“无为”“无执”,强调让人们依照自然规律
12、,树立信心,坚定意志,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第五章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壹四章阐述了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和“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第五章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壹四章中,老子关于“有”与“无”的论述,闪烁着深邃的辩证思想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思考。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在一些人看来,没有能够立马见效的,就是无用功,也就没有必要去做。这是盛行的功利主义在作祟,表现为做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只要能够奔向目标,过程并不重要。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有用”与“无用”呢?感谢欣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