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文是信息、政策的载体公 文 篇01仪容仪表礼仪一、公文的概念及作用1.概念公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公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2.作用(1)规范和指导作用。公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法律、规定、条例和办法,具有法定效力,能规范行为、指导行动。(2)宣传和教育作用。公文承担着宣传、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的使命,具有教育群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功能。(3)交流和沟通作用。公文能使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2、在上下级机关、平行机关间传递。通过沟通与交流,各部门相互配合,最终达到步调一致。(4)凭证和依据作用。公文是办理公务的凭证和依据,离开了行政公文的凭证和依据作用,各级机关就难以开展正常有序的工作。二、公文的特点1.法定的权威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法定的作者,即作者和发布者均是依法成立、合法存在的,是依法行使职能权力和履行义务的机关或首长,任何个人是不能随意制定、发布公文的;二是具有法定的效用,制发公文是行使法定职权的行为,因此对受文者来说,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和效用,必须遵守或执行。2.明确的政策性明确的政策性是由行政公文的政治内容所决定的。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如发布行政法规、宣布
3、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传达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3.严格的时效性公文的效用具有时间性,也就是所说的时效。公文必须及时下发或上达,迅速地解决公务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过了一定时间,公文就失去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效用,所以行政公文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某一特定时间发挥作用,不具备永久的效用。4.程式的规范性程式是编制和办理公文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格式。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厅国务院办公厅部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案例(以下简称案例)中对公文种类、公文格式、行文规划、以文拟制、公文办理和公文管理有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单位遵照执行。三、公文的种类(1)公文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决议、决定、命令(令)
4、、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和纪要,共15 种。(2)公文按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的公文,如报告、请示)、平行文(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传递的公文,如函、议案)、下行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传递的公文,如命令、决定、公告)。(3)公文按紧急程度划分为特急、加急两级。(4)以文按保密级别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3级。四、公文格式1.眉首部分(1)公文份数序号。公文份数序号简称份号,它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案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份号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第一行,用7位阿拉伯数码顶格标注,不足7位数时用“0”补齐,
5、如“0000006”。(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简称密级,案例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密级顶格标注在首页右上角的第一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保密一年以上的,注明年数,不足一年的,注明月数。一些特殊事项,如考试试卷,标注“绝密启用前”。(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均应该标注紧急程度,分“特急”和“加急件”,紧急程度标注在首页右上角密级之下。(4)发文机关标志。人们常习惯将其称为“公文版头”,用较大的字号套红印在公文首页上端,居中排列,一般由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若是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
6、机关名称,也可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3个部分,年份须用六角括号“”标注,下行文常在发文机关代字后加“发”字,公文函一般在代字后加“函”字。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代字。(6)签发人。它是指代表机关最后核查并批准公文发出的领导人姓名。凡是上报的公文都须标注签发人的姓名,非上报公文不标注,签发人平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写“签发人”3个字加冒号,再写签发人姓名,此时发文字号居左。2.主体部分(1)公文标题。标题应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包括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主题和公文种类3部分。(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就是主要受理机关,是接受公文并
7、对公文负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的统称。主送机关标注在标题之下,靠左顶格书写。下级机关向上级部门的行文(特别是上行文中的请示),只能选择一个机关为主送机关,且一般不要报送领导者个人(领导者本人有要求者除外);上级部门向下级机关行文,主送机关可以用泛称。(3)正文。它是公文的具体内容部分,在主送机关下一行,每自然段空两格写起,数字、年份不能回行,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3部分组成。开头要求开门见山地交代发文的依据、起因、目的;主体是公文的最主要部分,叙事要突出重点,说理要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核心,在结构上多用总分式,分条列项;结尾常使用固定的习惯用语,根据公
8、文的内容和行文关系,一般对受文机关提出具体要求和希望。(4)附件。附件是附属于公文正文的有关文字、图表材料等,根据正文的需要而确定。这些材料与公文正文一样具有同等效力,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下空一行左侧起空两格,注“附件:”,然后标出附件名称,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如不止一个附件,应用阿拉伯数字排序。(5)发文机关。发文机关也称为“落款”,发文机关是公文的法定作者,在正文右下方标注,落款要写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联合发文的落款,应将主办机关的名称排列在前。以领导人名义制作的公文,必须标出其职务。通常情况下,也有以机关印章上名称取代标识的发文机关的。(6)印章。它是使公文合法、生效的凭证。在公
9、文中,除纪要外,其余都要加盖印章。印章要端正、清晰,应盖在文件末尾发文日期处,以印章下部边缘压盖发文日期,并应当注意使年、月、日露出。联合发文时,联合行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主办机关印章在前。如果是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单位加盖印章即可。(7)发文日期。发文日期即文件发出和生效的时间。一般性公文,应以实际发出日期为准;会议通过的文件,应以会议通过的时间为准;法规性文件以批准日期为准。日期写在正文末尾、发文机关名称之下,年份要写全称。3.版记部分(1)抄送机关。这是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但不需要承担主办或答复责任的机关。抄送机关位于主题词下一行,左侧空一格书写“抄送”,后标注
10、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标注抄送机关应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2)印发说明。印发说明包括对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印发份数的说明。印发机关,一般是各机关的办公厅(室)或文秘部门,位于抄送机关之下左侧空一格书写,右侧书写印发时间,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印发份数的位置在印发日期之下。公文版式示例:02命令(令)决定 意见一、命令(令)1.概念命令(或称为令,下同)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发布的具有强制性、权威性、指挥性要求的公文文种。案例中指出,命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
11、位及人员。命令(令)是所有公文中最具强制执行效力的下行文种,命令一经发布,受令者必须绝对服从,没有商量的余地,更不允许抵制和违反。2.种类(1)公布令。公布令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国家领导人依照有关法律颁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命令。公布令一般由颁布对象、颁布根据、颁布决定、执行要求4个部分的内容组成。(2)行政令。采取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时所使用的令文,称为行政令,也叫指挥令。行政令的正文一般分为3个部分,即命令缘由(引言)、命令事项(主文)和执行要求(结语)。(3)奖惩令。奖惩令是上级对下级奖励和惩戒有关人员时使用的令文,有嘉奖令和惩戒令两种类型。(4)任免令。任免令用于国家行政领导机关及领导
12、人宣布人员任免。全文由标题、正文、发布人署名和日期构成,写法和内容都较简单,标题不写事由,只写明文种和发布机关或发布人姓名及职务。正文先写根据,再写被免人的名字及职务,如果被任或被免的人员只一位,可接着写下去,不必另起行。此类命令,可任免一人时使用,也可任免数人时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没有权力使用这类命令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常以任免性“决定”“通知”“批复”等文种形式代替。3.命令(令)的写作格式(1)标题。命令(令)的标题有3种构成形式。1)由发令机关名称主要内容文种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发行新版人民币的命令。2)由发令机关名称或发令人身份文种组成,如郑州市人民政府令中华人民
13、共和国主席令。3)由主要内容文种组成,如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这种形式应用较少。(2)正文这里着重介绍行政令的写法。行政令的正文按照公文的常规模式进行书写,由开头、主体、结尾3部分组成。开头部分主要写发布命令的原因、根据、目的、意义等。开头部分原则上不宜过长,但有时因原因复杂、意义重大,也可以用较多文字表述。主体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主要写命令事项,也就是要求受命者做些什么、怎么做、到何种程度等。这部分内容复杂,层次较多,一般都需要分条表述,以便眉目清楚。结尾部分,主要用来写执行要求,如由何单位负责执行、从何时起开始执行等,这部分内容单纯,篇幅短小。二、决定1.概念决定是国家行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做出决策
14、的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时使用的一种公文。决定是一种具有法规性和指令性的下行文,一经发布,必须照办,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2.种类决定可分为指挥性决定和知照性决定。指挥性决定是对某些事项进行决策或做出规定性安排,要求受文单位严格贯彻执行。知照性决定只起告知作用,让下级机关了解情况。三、意见1.概念意见是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时使用的公文。意见可以是上行文、平行文,也可以是下行文。意见的行文关系多样,作用多样,有的近于计划,有的近于工作通知,有的近于建议报告,效力灵活,下行文可带指示性,但不是强制规定,上行文、平行文则不具有约束力。2.种类(1)建议性
15、意见用于向上级或平级机关提出建议。(2)质疑性意见用于向同级或下属单位提出不同看法。(3)工作性意见用于向下级机关布置安排工作,提出工作措施和要求。3.决定和意见的写作格式决定和意见的写法大体相似,一般都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标题。决定和意见都采用完全式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要在标题下用括号标出做出决定和意见的日期,会议通过的决定要标明由什么会议通过的。(2)正文。决定和意见的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3部分,开头写明发文背景、缘由,可以是决定的依据、意见的目的等。主体写明具体事项,内容较多时要分层次,逐条逐项具体说明。结尾使用惯用语,也有的不写结语。03公告 通告一、公告、
16、通告的概念及区别1.概念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时使用的公文。通告是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时使用的公文。2.公告与通告的区别(1)发布单位不同。公告因内容涉及需要向国内外宣布的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一般由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发布,具有庄重性和严肃性的特点;而通告可以由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发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2)发布对象范围不同。公告的对象范围广泛,面向国内外人士;而通告的对象范围则为国内各有关方面和人员。(3)发布形式不同。公告一般由新闻媒体发布;通告可以由新闻媒体发布,也可以张贴。二、公告、通告的特点公告和通
17、告都是告知性公文,两者具有共同的特点。一是公开性,公告和通告都是公开发布的,都具有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的目的性;二是知照性,公告和通告的内容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发布公告和通告的目的,有的是要让公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有的则不仅要让公众知道一些事情,还要求有关人员遵守与此有关的某些规定。三、公告、通告的写作格式1.公告的写作格式公告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正文和落款4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写法有3种:第一种是完整的标准式标题,即写明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如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冲击铁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的公告;第二种是写明发文机关和文种,省去发文事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第三种是只
18、写明文种,但是一定要在落款处注明发文机关。(2)发文字号。公告的发文字号有的使用流水号,如“第1号”“第21号”,即表示该届人民代表大会或政府所发公告的顺序号,而有的公告则不用发文字号。(3)正文,。正文是公告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写法视内容而定,一般的写法是首先写明制发公告的根据、理由或目的,说明为什么要制发这个公告。其次写明宣布的重要事项是什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节、结果、立场、态度等。结尾可写“特此公告”“现予公告”。(4)落款。在正文右下角,写明制发公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如果在标题中已经写明制发公告的机关名称,落款时可以略去不写。2.通告格式通告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3个部分组
19、成。(1)标题。标题有3种写法:一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3个部分组成,如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整顿交通运输秩序的通告;由发文机关加文种组成,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通告;由事由加文种组成,如关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通告。紧急事情,可在文种前加“紧急”。(2)正文。一般由缘由、事项和结语3个部分组成。缘由:简要说明发通告的依据:原因、目的,依据有法律政策依据和理论事实依据两种,常用“特通告如下”或“现就问题,通告如下”引出通告的事项。事项:通告事项内容简单的,可采用篇段合一的结构,内容较复杂的,常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逐层阐明。结语:交代执行时间、执行范围和有效期限,以及对群众的号召、希望和要求,多
20、用“特此通告”结语。(3)落款。写明制发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四、公告、通告的写作要求1.公告的写作要求(1)行文简要。公告的内容要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概括主要事项,不需要对公告的意义或事情的经过进行过多的阐述。(2)用语得体。公告讲究用词准确、严谨,庄重而得体,表达清晰,条理性强。2.通告的写作要求(1)目的明确。这是写好通告的基础,需要告知什么、为何告知都应写清道明,便于理解。(2)行文清晰。通告行文要层次分明,事项明确,以便理解。04通 报一、通报的概念和作用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告知重要情况。通报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将工作情况、经验教训以及各种典型事
21、例告知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公文文种。其作用是将有关情况告知所属单位,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各单位相互协调,搞好工作。通报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二、通报和通知的区别(1)通报用于教育、启迪、提醒或交流情况,一般没有必须遵守、执行的要求。通知用来使受文单位知晓相关事项并按要求办理。(2)通报要叙议结合,既有对具体事实叙述,又有对事实的分析评价。通知一般用概述性语言叙述、说明,较少或不做议论。(3)通报是事后行文,通知是事前行文,通报发送范围广泛,一般情况下直接下达给广泛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三、通报的特点1.典型性通报无论是表彰好人好事,还是批评坏人坏事,都是有一定
22、影响力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一定范围内起着教育干部和群众的作用。2.真实性通报的内容要真实、确凿,不能弄虚作假,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切忌空泛议论。3.导向性无论是表彰先进,还是批评错误或者通报情况,通报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教育意义。四、通报的写作格式通报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4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构成,有时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通报的发文字号为完全式发文字号。(2)主送机关。通报的主送机关一般为直属下级机关或需要了解该内容的不相隶属的单位,标题之下顶格写主送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也有的省略主送机关。(3)正文。正文包括主要事实,对事实进行评析,针对事实做出
23、的决定等内容。主要事实:概述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或个人、经过、结果,事实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文字表述要抓住主要内容,做到简明扼要、清楚明白、准确无误。事实评析:对通报的事实进行恰如其分的议论分析,指出事实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阐明通报的意图,表彰先进,要指出先进事迹的精神实质、意义和影响,批评错误,要分析其性质、原因和危害性,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要全面和辩证。决定和要求:针对通报事实,做出表彰决定或对错误者的处分(处理)决定,并由此引申出应当吸取的经验或教训,有的放矢地提出希望与要求,文字表述要简略、概括,针对性强。(4)落款。在末尾处右下角标注发文机关名称和成文日期,落款处也可省
24、略发文机关名称,成文日期也可标注于标题之下。五、通报的写作要求(1)事实要真实、典型。通报所反映的情况必须真实,不能夸大或缩小,以免因失实而产生不良影响,材料要充分说明问题,具有典型意义。(2)评析、奖罚要客观公正,对事实的分析评价要有一定的高度,但要掌握分寸,不能随意拔高,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3)表达方式要叙议结合,通报的写作既有对事实的叙述,又有对事实的评价,对事情的叙述要清楚,对事情的议论要入情入理,使受文者容易接受,起到发文的作用。05通 知一、通知的概念和作用通知是公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用于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规章、布置工作。根据案例的规定,通知“适用发布、传达要求
25、下级机关执行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大到国家党政机关,小到基层企事业单位,都可以发布通知,处理公务。它具有适用范围广,知照性、时效性强等特点。二、通知和通告的区别1.适用范围不同通知的适用范围广,除公布和传达某些事项外,还有多种用途,如批转通知、转发通知等。通告只用来发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2.受文对象不同通知有明确的受文对象,写作中标明主送机关。通告的受文对象不确定、不具体,也不标明主送对象。三、通知的种类(1)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布指示、安排工作,内容要求明确有条理。(2)发布性通知:用于颁布行政规章或印发有关文件、资料。(3)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
26、对下级机关的有关公文做出批示后,再转发至有关单位遵照执行。(4)转发性通知:用于将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转至本机关和下属各单位遵照执行。(5)周知性通知:用于告知所属单位或其他有关单位必须了解的信息,行政工作中使用较为广泛。(6)会议通知:用于通知下级或平级单位人员参与重要会议。四、通知的写作格式通知一般由标题、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正文、结尾和落款6部分组成。(1)标题。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组成,有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名称。根据通知的不同性质,在标题中应分别注明“批转”“转发”“发布”等字样。(2)发文字号。通知的发文字号为完全式发文字号。(3)主送机关。即受文机关
27、的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标题之下顶格写,必须指定此通知的承办、执行和应当知晓的主要受文机关,这些机关一般为直属下级机关或需要了解通知内容的不相隶属的单位。(4)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批转、发布性通知。正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批语或印发语,第二是批转或印发的规章或文件。批语一般比较简单,只要说明批转或印发的文件和贯彻要求就可以了。有些比较复杂的还要对有关规章的实施进行具体说明,或者阐述该文件的意义、重要性以及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工作指示等。指示性通知。正文一般由缘由、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是发文的目的和根据,事项部分是主体,要把具体内容分条列项地阐述清楚。周知性通知。正文由缘由和通知事项两部分构成,
28、缘由直接陈述根据或原委,不必如指示性通知那样进行说理分析。通知事项,只讲决定怎么办,不提出执行要求。会议通知。会议通知内容较为固定,一般包括会议目的、会议名称、会议内容(或主题)以及时间、地点、参加对象和报到的时间、地点、需要准备的材料等具体事项。会议通知的内容最主要是要写得清楚明白,写作时要考虑周全,让有关人员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5)结尾。发布性通知、周知性通知、会议通知一般都用“特此通知”作结尾。指示性通知、批转性通知、转发性通知的结尾。(6)落款。在末尾处的右下角签署发文机关名称,并注明发文时间,加盖公章。若是联合通知,主办机关名称应放在最前面,其他机关依次排列,并分别加盖公章。五、
29、通知的写作要求(1)注意规范使用不同种类的通知。在标题中应根据内容不同,注明通知的种类。(2)拟好公文的标题。标题要根据通知的事项撰写,做到意义表达准确。(3)条理清楚,内容严肃。要明白无误地提出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交代应该知晓和办理的事项。(4)行文要及时。通知具有时效性,所以行文要迅速及时。06报告 请示 批复一、报告1.概念报告属于上行文,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所使用的公文。报告的作用是让领导机关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情况,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指导工作提供依据。2.特点(1)行文的单向性。报告用于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不要求
30、上级批复,属于单向行文。(2)表达的叙述性。报告是陈述性公文,以叙述具体事实为内容。3.种类(1)工作报告。工作报告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做出的报告。工作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方面的成绩、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教训、今后有什么打算等,结尾常用“特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等习惯用语。(2)情况报告。情况报告是反映突发事件或重大问题做出的报告,写作时要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以及对责任的分析、处理意见、应吸取的教训等。(3)回复报告。回复报告是下级部门针对上级部门提出的问题或询问做出回答的报告。(4)建议报告。建议报告是下级机关主动向上级机关提出建议,请领导
31、机关批转有关方面执行的一种上行文。4.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1)写作格式。报告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4部分组成。1)标题。报告的标题有两种拟法:一是完全式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二是非完全式标题“事由文种”。2)主送机关。写明上级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报告的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其他机关以抄送形式处理。3)正文。报告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3部分组成。开头:概括说明写报告的缘由或总结报告主旨,概述各方面工作总的情况。主体:这部分是报告的核心,要详细叙述有关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应吸取的教训,以及今后有哪些打算,采取什么措施等。在叙述中要重点突出,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
32、。结尾:用习惯用语作结语。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所以结语不宜出现“请批示”的字眼。4)落款。与其他公文相同。(2)写作要求。1)重点突出。报告要抓住主要问题,不要事无巨细。2)条理清楚。报告以叙述事实为主,在讲事实、摆情况时要注意内在的联系。二、请示1.概念请示是请求性上行文,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决断、指示、批准、支持并明确答复时使用的公文。下级机关对于自身无法解决、无权决定或无力办理的事项,需要使用请示。2.特点(1)事前性。请示必须是事前行文。(2)回复性。请示是要求上级机关给予明确回复的公文,所以受文的上级机关必须对下级机关请示的事项给予回复。(3)单一性。请示的内容必须是一事一请,而且
33、是属于本单位范围内无权或难以处理的问题或事项,不属于上级机关审批权限的事项不能使用请示。3.种类(1)请求指示类。这是指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重大、疑难问题或出现新情况时,请求上级机关给予处理该问题或情况的指示的文种。(2)请求批准类。这是指下级机关在办理某一事项时遇到某些困难或问题,自己无权决定和处理时,请求上级机关批准的文种。(3)请求帮助类。这是指下级机关应办的事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本单位有困难,请求上级帮助解决的文种。(4)请求批转类。这是指下级机关处理的重大事项超出本机关职权范围,需要其他地区、部门、单位贯彻执行,所以提出意见,请求上级批转的文种。4.请示的写作格式和要求(1)写作
34、格式。请示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4部分组成。1)标题。请示的标题和报告一样,有两种写法:“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2)主送机关。和报告一样,请示的主送机关只有一个,即直接的上级主管机关。3)正文。请示的正文由开头、具体事项、结尾3部分组成.开头:说明写请示的缘由,用语要简明,说理要充分。具体事项:请示的事项要具体、明确,说理要充分,提出的要求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结尾:一般用“以上请示,当否(妥否),请批复(批示)”。4)落款。与其他公文相同。(2)写作要求。1)一事一请。请示内容单一,必须一事一请。2)不可越级。请示应当逐级行文,不可越级,如果有特殊情况,必须越级,应将请示同
35、时抄送所越过的上级领导机关。3)不可多头请示。按照“谁主管就向谁请示”的原则,不可同时请示两个或多个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请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主送一个主管的领导机关,另外抄送另一个领导机关。4)语气要谦虚恭敬,在写请示事项时,只能写“拟”怎么办,不能写“决定”怎么办。三、批复1.概念批复是下行文,是上级机关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时使用的公文。2.特点(1)权威性。批复代表着上级机关的权力和意志,对请示的单位有约束力,特别是那些关于重要事项或问题的批复,常常具有明显的法规作用。(2)针对性。批复必须是针对下级机关请示事项而发的,针对性强。(3)鲜明性。批复主要用于批准或不批准、同意或不同
36、意下级机关做什么和怎么做。批复中回答的问题态度明确,旗帜鲜明。(4)指示性。批复的目的是指导下级机关的工作,因此批复在表明态度后,还应概括地说明方针、政策以及执行中的注意事项。3.种类(1)指示性批复。指示性批复主要是针对方针、政策性问题进行答复。这一类批复,不只是对请示机关提出请示事项的答复,而且批复的指示性内容,在其管辖范围内,具有普遍的指导和规范作用。(2)表态性批复。表态性批复是对请示事项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批复。4.批复的写作格式和要求(1)写作格式。批复一般都很短小、简明,由标题、正文和落款3部分组成。1)标题。批复一般都用“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的完全式标题,其中发文机关名称要规范,不
37、能随意略写或简化。简化机关名称要与其他文件中的提法一致,批复的事由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介词“关于”加上批复的事项,另一种是在关于和批复事项前再加上一个表态词“同意”。2)正文。批复的正文一般由引语、意见、结语3部分组成。引语:开头引述下级来文的标题、发文字号或发文日期作为批复的缘由和依据。意见:这是批复的主体。一般包括批复表态和批复说明两部分。是批准还是不批准,同意还是不同意都要确切写明。批复说明,即说明表态理由,还可在表态基础上强调其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结语:一般换行空两格写“特此批复”或“批复”作结语。3)落款。写明发文机关和日期。(2)写作要求1)批复要有针对性,要弄清请示的事项,答复
38、要全面。2)批复意见具体明确。3)及时批复,以免贻误工作。4)批复篇幅要短小,一般无须做具体分析。四、报告、请示的区别1.报告(1)报告重在呈报,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为其提供信息。(2)报告一般在事后行文,有时也可在工作中行文。(3)报告一般不需要答复。(4)报告内容复杂,可以一文数件事项,结构上不强求一律。2.请示(1)请示重在呈请,用于向上级机关请示、批准、帮助,为上级机关提供批复的依据。(2)请示必须在事前,请示的事项必须经上级机关批复后才能处理实施。(3)对于请示,上级机关要以批复形式答复。(4)请示内容单一,一文一事。07议 案一、议案的概念议案是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
39、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二、议案的特点1.制发主体的法定性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的规定,只有各级人民政府才能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2.所提内容的特定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议案的内容必须是属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之内的事项,超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的议案,不会被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接受。3.严格的适时性议案必须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期间提出,否则也不会被列为议案。4.行文的定向性议案只能由各级人民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行文,不能向其他部门单位
40、行文,主送机关也只有一个。5.事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合提交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事项,必须是重要事项,而且议案中提出的方案、办法、措施,也必须是切实可行的。针对性、必要性、务实性、可行性,这都是议案必须具备的品质。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这些都是撰写议案的基本原则。三、议案的种类1.立法性议案立法性议案所适用的背景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政府机构制定了某项法律或法规之后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时。二是建议、请求某行政机构制定某项法规时。2.重大事项的决策性议案重大事项的决策性议案则主要适用于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关于财政预算决算、城乡发展规划、重大工程上马以及政治、经济、文
41、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领域中的重大事项时。3.任免性议案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提请任命、免去或撤销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职务,请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议案,就要使用任免性议案。4.建议性议案以行政部门的身份向权力部门提出建议,也可以使用议案,这种议案有些像建议报告,供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采纳。四、议案的写作格式议案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4部分组成.1.标题议案的标题采用常规公文标题模式,有两种写法:一是“发文机关案由文种”;二是“案由文种”。2.主送机关议案的主送机关,只能是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不能有其他并列机关,要采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不得随意简化。3.正文案据:议案的第一部分叫
42、案据,顾名思义,这部分要提供提出议案的根据。方案:方案部分,就是对提请审议的事项或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结语:结语是议案的结尾部分,主要用于提出审议请求,一般都采用模式化写法,言简意赅。4.落款一般行政公文,最后签署的都是发文机关的名称,而议案有所不同,要由政府行政首长签署。日期格式与一般行政公文相同。五、议案的写作要求(1)议案要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行文。(2)议案要言之有理。08函一、函的概念函是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时使用的公文。二、函的特点(1)使用广泛。函可以用于平行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从行文方向上看,函主要是平行文,但
43、也可以用于上下级机关之间。(2)方便灵活。函适用于各类公务活动,一般不受级别高低的制约,行文方向灵活,内容繁简、事情大小均不受限制。三、函的种类函按性质分,有公文函和公务便函两种。按行文方向,函有致函和复函两种。函按适用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商洽函:用于平级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商量洽谈有关事务时使用。(2)询问函:用于向有关单位查询、了解问题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均可使用。(3)请求函:用于向有关职能主管部门请求帮助解决有关问题,上行文、平行文均可。(4)告知函:用于向有关单位告知某些情况或事项,多为平行文、下行文。(5)答复函:针对对方来函所做的答复,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均
44、可使用。四、函的写作格式(1)标题。函的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3部分组成,有的函可以省略发文,关。如果是答复性的函,文种名称应写“复函”或“函复”。(2)主送机关。写明接受该函的单位。(3)正文。函的正文由缘由、事项和结语3部分组成。缘由:写明发函的事因或目的,如果是复函,要引述对方来函的标题、发文字号,以示慎重。事项:这是函的主体,主要写商洽什么事、解决什么问题、了解什么情况、答复什么问题。答复性的函,应做出针对性的答复,需要表态的,态度要明确。结语:函的结束语较多。常用的有“特此函商”“专此函洽”“敬请函批”等。在复函中常用“特此函复”“特此函告”“此复”等。(4)落款。写明发文相关和
45、日期。五、函的写作要求(1)一函一事。为了便于对方单位及时处理,函的行文不应一函多事。(2)行文简洁。要开门见山,直陈其事。(3)用语得体。由于函多在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中使用,故互相之间发函必须有礼、得体、平和,相互尊重。09纪 要一、纪要的概念纪要是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它的行文方向比较活,可以是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它是根据会议记录、会议文件材料、会议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加工整理后形成的,具有情况通报、执行依据等作用。主要有情况性纪要和议决性纪要两种。二、纪要的特点(1)纪要性。纪要是对会议中重大的,值得重视的事项、议题、意见的记载。(2)指导性。纪要主要向与会单位及其下属机关
46、传达、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公文传达或印发,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指导作用。(3)知照性。纪要除了具有指导性之外,还可以发送给有关单位,用于沟通情况,使对方知晓相关事项。三、纪要的写作格式纪要由标题、成文日期和正文3部分组成。(1)标题。纪要的标题相对其他公文的标题来说,写法较灵活,具体写法有如下几种情况。“会议主办单位会议名称文种”,如人文学院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纪要。“会议名称文种”,如全国商标工作会议纪要。“会议内容文种”,如关于研究今年农产品收购资金问题的会议纪要。双行标题,正标题揭示会议主题,副标题写明会议内容和文种。以会议地点代替会议名称,如北戴河会议纪要。(2)成文日期。以会议的日期为成文日
47、期写在标题的正下方,用圆括号括入。(3)正文。纪要的正文一般由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内容和结尾3部分组成。会议的基本情况。介绍会议概况,如召开会议的目的、指导思想、宗旨、议题、时间、地点、主持人、与会人员,对会议成果的评价。会议的主要内容。这是会议纪要的主体,介绍会议的主要情况,议定的事项,提出的任务与要求等。会议的结尾。提出希望、要求,发出号召,纪要有的也不要结尾,主体部分写完就结束。四、纪要的写作要求(1)突出主旨、抓住“要”字,纪要要把握会议的本质,对主要精神、有价值的观点或意见进行报道。(2)概括全面,如实反映,纪要要善于对会议的情况进行全面完整的综合概括,同时要真实准确。(3)条理清晰
48、。在正文内容的写作上,要适当地分条、分层次反映,做到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以便人们更好地把握会议的精神要点。10决议 公报一、决议、公报的概念和特点决议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新增的正式公文文种。决议是指党的领导机关就重要事项,经会议讨论通过其决策,并要求进行贯彻执行的重要指导性公文。决议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公报一般指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所发表的关于重大事件,或会议经过和决议等的正式文件。也有以会议的名义发表的公报,关于会议会谈进展、经过,或就某些问题达成协议的正式文件,称“公报”“联合公报”或“新闻公报”。有时其中包含有关于这些国家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有条约的性质,由一国
49、政府编印的专门登载法律、法令、决议、命令、条约、协定或其他官方文件的刊物,有时也称“公报”。二、决议、公报的分类1.决议的分类决议一般分为公布性决议、批准性决议和阐述性决议3种类型。公布性决议是为公布某种法规、提案而写作的决议。批准性决议是为肯定或否定某种议案的决议。阐述性决议是对某些重大结论的具体内容加以展开阐述的决议。2.公报的分类(1)会议公报:它是用以报道重要会议或会谈的决定和情报的公报。这种公报一般用于党中央召开的会议。(2)事项公报:党的高级领导机关用以发布重大情况、重要事件的文件。高层行政机关、部门向人民群众公布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或重大措施时,有时也沿用此类公报。(3)联合公报:
50、这是一种特殊用途的公报,用以发布国家之间、政党之间、团体之间经过会议达成的某种协议。三、决议的写作格式决议由首部和正文两部分组成。(1)首部。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两个部分。标题。决议的标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或会议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的,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的。成文时间。成交时间即决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一般放在标题下,在小括号内注明会议名称及通过时间,也可只写年月日。(2)正文。正文由决议缘由、决议事项和结语3部分组成。决议缘由。一般简要说明有关会议审议决议涉及事项的情况,陈述做出决议的原因、根据、背景、目的或意义。决议事项。写明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或会议对有关文件、事项做出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