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86 ,大小:1.32MB ,
文档编号:359269      下载积分:1.9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5926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年新课标Ⅱ高考生物复习练习课件专题21 种群与群落.pptx

1、五年高考,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19课标全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 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 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 D 异养生物细菌

2、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 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 由图示曲线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 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 环境理想,在较短时间内,种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 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2.(2018课标全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答案 D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就会加剧,种群密度 就会制约种群数量增长,A、B正确;当鱼塘中某种鱼的密度高于或低于最适密度时,单位水体 该鱼的产量均会下降,即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 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密度对种群增长的制约作用逐渐

4、 增强,D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种群数量特征,通过实例分析考查生命观念。 规律方法 影响种群密度因素分析 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凡是影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 因素均影响种群密度,如食物、天敌、空间、气候、传染病及种群的性别比例、年龄组成 等。,3.(2017课标全国,5,6分)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 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 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答案

5、 D 本题主要考查对种群数量数学模型的分析及应用。由图可知,随着种群数量的增 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加而后减小,当增长率减小至0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即达到了S型增长的K 值;为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应使该种群维持在较高的增长率,故选择丁点对应的种群 数量开始捕获,每次捕获后家畜种群仍可以保持较大的增长率,D正确。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曲线,通过实例分析考查科学思维。,4.(2017课标全国,5,6分)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 合理的是 ( )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

6、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答案 B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时,需要对个体进行标记,而样方法只统计其数量即可,A错误。由于该陆生植物数量较少,因此 进行随机取样时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且应适当增加样方数量,B正确,C、D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法,通过方案分析考查科学探究。 审题方法 抓住题中“个体数量较少”这一关键信息,通过比较分析来确定种群密度的调查 方法。,5.(2016课标全国,5,6分,0.69)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 法中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

7、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答案 C A项表述的是逐个计数法,不是样方法,A错误;随机取样后,应先计算出每个样方中 蒲公英的密度,再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B错误,C正确;D选项得出的是甲地蒲公 英的总数,不是种群密度,D错误。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法,通过方案设计考查科学探究。 知识归纳 调查种

8、群密度的方法有直接计数法和估算法。前者适用于个体数较少时,后者适 用于个体数较多时。估算法包括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6.(2015课标全国,4,6分,0.919)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 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 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 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

9、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 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 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为灌木阶段群落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对群落演替过程的描述,通过基础判断的方式考查生命观念。,7.(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 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 线为 型,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

10、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 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 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和空间的限制,种群 数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 长最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也

11、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 减少,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素养解读 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 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易错警示 K值的易错点解读,(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 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 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

12、)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 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最大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 境已遭到破坏。,8.(2017课标全国,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 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 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

13、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 的种间关系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答案 (1)J (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 (3)捕食 (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 中所占的比例,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增长曲线、种群数量、种间关系及种群年龄结构等相关知识。(1)在 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没有环境阻力,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J型。(2)要了解种群数量 的变化趋势,需要综合考虑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种群的数量特征。药 物灭鼠后,除了药物直接引起死亡率升高之外,还可能是某些因素引起迁出率增大,从而使种群 数量

14、下降。(3)山鼠的天敌主要是以山鼠作为食物的动物,因此,天敌与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种群的年龄结构主要有 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种间关系等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科学 思维。 知识拓展 天敌 自然界中某种生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种生物,从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分析,它们之间可以 是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如猫是鼠的天敌、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虫的天敌等。天敌是食物链 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2015课标全国,31,10分,0.677)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 中处于

15、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 。研究表明:该鱼 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 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 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答案 (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 1

16、11 保持稳定 (2)活动能力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及其与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关系、标志重捕法 及适用范围、能量流动的特点等。(1)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 种。依据题给条件,幼年个体数为92+187+121=400(个),成年个体数为70+69+62+63+72+64= 400(个),老年个体数为55+42+39+264=400(个),故幼年、成年、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 111,为稳定型,未来一段时间内,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保持稳定。(2)鱼类属于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因而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17、,应用标志重捕法。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素养解读 本题主要借助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及种群密度调查,通过实例分析的形式考查科 学思维。 易错警示 样方法通常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标志重捕法一般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考点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1.(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 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

18、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 B 本题借助酵母菌两批次培养生长曲线的差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两 条生长曲线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讨论与分析要素。 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养的环境条 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次,B正确;因为 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误;因a、b两批次培养达到K 值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 剩余量不同,D错误。,2.(2018江苏单科,

19、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 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 B 据题干“某种松鼠”可知,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C项错误;据题干“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可知,农田的存在,减 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项错误;据“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 用”可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

20、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B项正确;林木密度相同而斑块不同时,松 鼠的种群密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 审题方法 该题干以文字形式呈现试题情境,准确获取信息关键词“某种”“分隔”“连 接”等。,3.(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答案 B 本题考查酵母菌培养过程中其数量及代谢等相关知识。在培养初期,酵母种群密 度较小,其种内竞争较

21、弱,生长缓慢是其为适应环境而调整的结果,A错误;由于是在摇瓶中培 养,其环境资源条件有限,转速150 r/min时,种群增长曲线应呈“S”型,B正确;酵母计数应采用 显微计数法,C错误;酵母的呼吸场所只在胞内,D错误。 易错警示 在有限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在理想的环境中,酵母菌种群 增长曲线呈“J”型。,4.(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 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答案 D

22、 酵母菌种群在培养初期需经过一段的调整适应,故增长缓慢,A错误;在封闭培养体 系中培养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不适用“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B错误;酵母菌的计数 方法是抽样检测法,C错误;由图知,K值为121 000/mL10 mL=120 000个,D正确。 易错易混 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密闭培养体系中的酵母菌数量呈“S”型增长。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用抽样检测法。,5.(2015山东理综,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 应等功能。 (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 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

23、度常用 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 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 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 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 曲线中 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 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 复,湿地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 然保护区,这属于 保护。,答案 (1

24、)水平 样方 (2)B F 甲 (3)生产者 抵抗力 就地,解析 (1)该湿地由浅水区到陆地的种群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 方法。(2)图中直线p上的点(如A、F)表示种群数量稳定,该曲线上方的点(如B、D、E)表示种 群数量会增长;Nt小于a时,甲种群数量(Nt+1)低于直线p,乙种群数量(Nt+1)明显高于直线p,由此可 知甲种群数量在减少,更易消亡。(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建立 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易错警示 注意理解图中直线p上下方的点的含义,上方的点表示种群数量增多,下方的点表 示种群数量减少。,1.(2019江苏

25、单科,6,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答案 A 本题借助种群、群落知识,考查考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理解与判断能力;通过对选 项的判断,体现了科学思维中的分析与判断要素。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等 之后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

26、重叠越多,个体之间的食物和空间的 竞争越激烈,越不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C错误;两只雄性孔雀为争夺配偶(吸引异性)争相开屏 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D错误。,2.(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 D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由阶段

27、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 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 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名师点睛 本题以群落演替为背景,对群落演替类型、群落空间结构、群落的抵抗力稳定性 进行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群落相关生物学核心概念的透彻理解。,3.(2017海南单科,18,2分)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 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 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

28、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 D 由“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 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均正确;同时 也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 题后反思 解答本题要善于利用题干的信息,由“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可以推测引入农作物乙后形成的群落结构与种间关系都不利于害虫A。,4.(2015浙江理综,5,6分)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 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

29、分布。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结构、群落的演替、种内斗争、种群空间特征等方面的知 识。该灌木群落随生长进程空间分布会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发生变化,A项正 确;演替是随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现象,而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 特征,该灌木群落中物种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不是演替所致,而是该灌 木群落内的种内斗争、种子的传播等因素引起的,B项错误;一个种群种内竞争(斗

30、争)加剧,不 利于集群分布,而均匀分布能降低种内竞争;沙漠干旱缺水,大灌木种内竞争加剧,易形成均匀 分布,C项正确;植物通过风吹、动物携带等方式传播种子,如果种子传播能力弱,不能远离母 株,易造成集群分布,D项正确。,5.(2019天津理综,7,10分)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 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 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据表回答: (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 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 样地,这是该样

31、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 。 (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 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 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 。 (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 。,答案 (1)人工乔木林 人工灌木林 互利共生 (2)间接 (3)围封禁牧 (4)强,解析 本题借助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试 题通过对三片弃耕土地的恢复措

32、施体现了社会责任素养中的保护环境要素。 (1)弃耕地的土壤含水量为0.26%,人工乔木林的土壤含水量为1.37%,二者相差最大,所以土壤 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与弃耕地土壤全氮相比,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 林样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的种间关系。(2)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 值为间接价值。(3)据题可知,节肢动物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采 取围封禁牧措施,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4)在中温带半干旱 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物种的数量较多,自我调节能力更强。,知识归纳 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三种价值与四类保护

33、(1)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三种价值 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 (3)四类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生物技术保护、法制保护。,6.(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 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 复杂的 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 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 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

34、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 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 最小样方面积是 。,答案 (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 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相比,垂直结构更复 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减少,最 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针叶植 物叶较阔叶植物叶难分

35、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快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 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 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化的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变化而变化。 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 方法技巧 对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辨别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 在火灾过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

36、演替等。,1.(2015四川理综,7,6分)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 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组 教师专用题组,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 A 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 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 虫种

37、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 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2.(2014广东理综,6,4分)在一稳定生态系统中,灰线小卷蛾幼虫以落叶松松针为食,幼虫摄食对 松树的代谢活动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下一年幼虫食物的质和量。幼虫密度与最大松针长度 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幼虫密度呈周期性波动 B.幼虫摄食改变了落叶松的丰富度 C.可利用样方法调查幼虫的密度 D.幼虫摄食对松针长度的影响具滞后性,答案 B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幼虫的密度呈周期性波动,A正确;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 目多

38、少,而图中落叶松是一个物种,故B错误;幼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用样方法调查 其种群密度,C正确;由图可知幼虫的数量变化并不会立即影响松树的松针长度,幼虫摄食对松 针长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D正确。,3.(2013福建理综,3,6分)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 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 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 D

39、.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的演替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等知识。退化林地还保留原有土壤 条件等,所以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常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人工恢复林 比自然恢复林物种数少、植物丰富度低;森林恢复使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均增加,提高了生产 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4.(2013海南单科,25,2分)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 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 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 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 A.捕食者主要

40、捕食甲和丙 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答案 D 随着池塘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蝌蚪存活率降低,乙成活率升高,说明捕食者的 食物主要是甲和丙,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A正确、D错误;三种蝌蚪由于 有相同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而构成竞争关系,但捕食者的介入改变了它们原有的竞争,B正 确;无捕食者时,乙蝌蚪的存活率最低,说明无捕食者时乙的竞争力最弱,乙可能消失,C正确。,5.(2012课标,6,6分)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 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

41、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 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答案 D 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分析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到6 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 此该种群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性成熟,10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正确;天敌倾 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

42、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 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6.(2014课标全国,30,11分,0.776)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 (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 哪个属于次生演替? (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 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 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

43、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 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 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 (1)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 演替。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裸岩开始 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 (3)变快 未发生改变,解析 (1)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所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故在光裸岩石上开始 的演替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中,

44、虽然 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次生 演替的速度快,经历的时间短。(3)该地区气候越来越干燥,自然演替的最终方向是荒漠,由于 人类的开垦活动,该地区荒漠化速度加快,故人类开垦活动使群落演替速度加快,但演替方向未 发生改变。 知识拓展 (1)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中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 稳定状态。(2)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 之”。(3)受条件制约,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不一定是“森林”(如条件恶劣的沙漠地区,群落 不会演替至森林阶段)。,7.(2013重庆理综,7,10分)某山区

45、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根据不同坡度,分别采取保护 性耕作、经济林种植和封山育林对其进行了治理。 (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 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图中,Oa,物种密 度上升,原因是在适宜条件下,物种的 ;bc,物种逐渐消失,物种密 度逐渐降低到相对稳定,原因是物种能耐受 ;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群落中最终占 主导地位的植物类型将是 。,(2)该坡地经治理后,既扩大了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对大气中 的固定,又提高了经济 产出,初步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答案 (1)样方法 出生率大于死

46、亡率 弱光 乔木 (2)碳元素(CO2),解析 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1)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种群的出生率大 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上升;由曲线图可知bc,物种为优势物种,物种因不能耐受弱光而 逐渐消失,而物种因能耐受弱光所以其种群密度降低到相对稳定;c点后,在适宜气候条件下, 乔木将占主导地位。(2)该坡地经治理后,在增加植被覆盖面积,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加了对 大气中CO2的固定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产出。,1.(2019甘肃天水三模,3)下列调查活动和实验中,实验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比,肯定偏小的是 ( )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 B

47、.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选择在有患者的家族中进行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考点1 种群的特征与数量变化,答案 D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设鲤鱼总数为N,标记的为n,再捉到的数目为M,M里面 有标记的为m,则n/N=m/M,进而可知N=(nM)m,标志物脱落则m减小,可导致调查结果偏大,A 错误;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选择广大人群随机抽样,如果选择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则调查 结果偏大,B错误;由于土壤中小动物具有避光性,所以采集时打开电灯,会

48、使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的调查结果偏大,C错误;用样方法求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计数原则为“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 右”,若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数,则导致统计的个体数减少,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小,D正确。,2.(2019陕西榆林二模,5)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 7005 500米的青藏高 原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研究人员对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及其生活 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图中、IV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藏羚羊作为食物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的直接价值 B.甲、丙两个

49、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为衰退型和增长型 C.未来一段时间内,自然状态下乙种群的种群密度可能变化不大 D.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得到的数据是估计值,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素养中的模型与建模。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功能体现了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甲地区藏羚羊种群中大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多,而幼年龄等级 的个体数量为0,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丙地区藏羚羊种群中大年龄等级的个体数 量少,而小、幼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多,所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地区藏羚羊种群各 个年龄等级的个体数量相差不多,种群的年龄组成应为稳定型,B、C正确;对于活动能力强、 活动范围广的个体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种群密度,所以调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