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1 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1.(2019江苏单科,14,2分)如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 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A.a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a批次 C.t1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答案 B K值大小取决于环境。两条曲线均为“S”型增长曲线,且K值相同,说明两批次培 养的环境条件相同,A错误;b曲线达到K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b批次接种量高于a批 次,B正确;因为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t1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乙醇,C错
2、误;因a、b两 批次培养达到K值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K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t2时两批次发 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D错误。,素养解读 本题借助酵母菌两批次培养生长曲线的差异,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两 条生长曲线的对比分析,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讨论与分析要素。,2.(2018江苏单科,19,2分)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 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 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 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 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
3、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3.(2017江苏单科,5,2分)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如图是摇瓶培养中酵母种群变化曲线。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养初期,酵母因种内竞争强而生长缓慢 B.转速150 r/min时,预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C.该实验中酵母计数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D.培养后期,酵母的呼吸场所由胞外转为胞内,4.(2015江苏单科,13,2分)血细胞计数板是对细胞进行计数的重要工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块血细胞计数板的正中央有1个计数室 B.计数室的容积为1 mm1 mm0.1 mm C.盖盖玻片之前,应用吸管直接向计数室滴加样液 D.计数时,不应统计压在
4、小方格角上的细胞,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019江苏单科,6,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2.(2018江苏单科,13,2分)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 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
5、完全不同 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 D 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 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 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 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3.(2017江苏单科,24,3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
6、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1 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9课标全国,6,6分)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 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 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
7、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答案 D 本题借助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对试题中设置的细菌连续 培养模式的分析,体现了对科学探究素养中的结果分析要素的考查。 异养生物细菌甲可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A正确;更换培养基可提高培养基中营 养物质的相对含量,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由图示曲线 a变化规律知,在培养到23 h之前,细菌数量以较大的速率增长,说明此阶段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 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C正确;在刚开始培养时及培养基更换后,细菌的生存环境理想,在 较短时间内,种
8、群增长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2.(2018课标全国,5,6分)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3.(2016课标全国,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 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9、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 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4.(2016浙江理综,5,6分)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前 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5.(2019课标全国,31,8分)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 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 线为 型
10、,且种群数量为 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 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 容纳量(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 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 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 。,答案 (1)S a/2 (2)减小 不变 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解析 本题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 载体,考查考生基于所给的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阐 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能力,属于对科学思维素养的考查。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固定容积的培养基中,由于受到营养物质
11、和空间的限制,种群数量增 加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的菌种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在种群数量为K/2=a/2时,种群增长最 快。(2)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 数量,也就是说,种群的K值大小由其生存的环境决定。若将该菌生存的液体培养基的量减少, 其K值减小。若增加该菌的接种量,其K值不变,但到达K值的时间减少。,易错警示 K值的易错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 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
12、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 纳的种群数量最大值;种群数量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最大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 境已遭到破坏。,6.(2017课标全国,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 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 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3)
1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 的种间关系是 。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015课标全国,4,6分)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答案 D 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灌木阶段物种的丰富度大于草本阶段,A错 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
14、段群落的空间结构更为复杂,B错误;与草本阶段相比,灌木阶段群 落的自我调节能力强,C错误;与上一个阶段相比,草本阶段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大幅度 增加,导致异养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增加,在动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中的有机物越来 越丰富,通气性越来越好,从而为灌木阶段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条件,D正确。,2.(2015海南单科,22,2分)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
15、碳循环、群落种间关系及群落结构等相关知识。物质循环 中C、N等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 分层现象,B错误;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C正确;群 落中绿色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所利用,D正确。,考点1 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4江苏单科,5,2分)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
16、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2.(2012江苏单科,27,7分)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 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 ;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 CO2能力最强的是 。 (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 。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 。 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 。 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17、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 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 个/mL。 图3,答案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 (3)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藻 细胞密度过大 1108,解析 本题考查pH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 (1)分析图1和图2中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 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pH适应范围最广;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即利用 CO2能力最强。(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加入缓冲液可维 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3)在对藻细胞
18、进行取样计数时,加入固定液杀死藻细胞,以防止藻 细胞因细胞分裂而影响实验结果;计数前稀释样液,降低藻细胞密度以便于显微镜下准确计数; 分析图3,四角和正中五个中方格中藻细胞平均数为 =4个,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 为 100=1108个/mL。,3.(2015课标全国,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 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 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 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 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
19、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 (填“大 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013江苏单科,10,2分)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 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 的是 (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答案 B 本题考查群落的结
20、构和演替等相关知识。根据表格中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 出边坡甲比边坡乙物种数目多,因此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增加物种数目,从而提高群落结构的 稳定性;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导致生境改变的结果;边坡甲虽没有移栽乔木,但随着 演替的进行,将来也会出现乔木;边坡甲的群落演替最终会达到相对稳定,因此不会随时间延长 而逐渐加剧,因此B项分析最为合理。,2.(2015四川理综,7,6分)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 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
21、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答案 A 随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的生物量变小,植物间的竞争将减小;蜥蜴活动地点距 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蜥蜴个体数越少;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 虫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蝗虫种群密度、植物生物量、蜥蜴个体平均 数均随距石头远近变化而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3.(2009江苏单科,27,7分)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 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
22、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 。 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表。,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中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 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 关系。,答案 (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样方法 柱状图见图 (3)增长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
23、种间互助),解析 (1)濒危树种保护的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易地保护)等。由题 意可知红豆杉是从江西引进的,应属于迁地保护。(2)该题有种群密度调查的方法,调查植物的 种群密度一般用样方法。(3)该题涉及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表中数据可知h10 cm占了120株, 随高度等级增加红豆杉株数逐渐下降,从而分析得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4)群落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有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等,而通过分析题意可知鸟类与红 豆杉之间为捕食与互利共生。,4.(2017天津理综,7,12分)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
24、生的是 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 复杂的 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 ,主要原因是它们与 乔木竞争时获得的 。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 ,以加快 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 方面积的依据。如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 最小样方面积是 。,答案 (共12分)(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特点及用样方法调查物种丰富
25、度。(1)火烧迹地保留了原有的 土壤条件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与相比,垂直结构更复 杂,对光的利用更充分。(2)题图显示,火烧15年后,随乔木数量增多,草本、灌木物种数减少,最 后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草本、灌木在与乔木竞争阳光过程中获得的光逐渐减少。(3)针叶植 物叶较阔叶植物叶难分解,火烧后最好补栽阔叶植物,以加快氮磷循环。(4)草本、灌木均较乔 木植株个体小,故图示的三条曲线中,选取的各样方面积对应物种数最少的曲线表示的是乔木 物种数随样方面积变化的规律。样方面积为S3时,乔木物种数不再随样方面积变化而变化。 故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为S3。,考点1 种群
26、特征与数量变化,三年模拟,A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考点基础题组,1.(2019江苏南京、盐城三模,15)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 B.bc段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曲线X的种群数量模型Nt=N0t中表示增长速率 D.曲线Y表明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与建模、逻辑推理等。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使 之变得优越些,则可使K值提高,A正确;分析题图,图中b点时的增长速率最大,bc段增长速率逐 渐降低,但种群数量还是一直在增长着,可断定此时段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正确;
27、图中曲 线X代表的种群增长呈“J”型增长,其数量模型为Nt=N0t,其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 群数量的倍数,不是增长速率,C错误;曲线Y与曲线X相比,种群所处的环境条件是有限的,种群 数量的增长受环境阻力的制约,D正确。,易错警示 对“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的认识有误,会导致答案错选。数学模型中各字母 代表的含义: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 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2.(2019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24)图为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培 养液的结果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 A.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
28、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在血球计数板滴上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 D.计数时选择图中位于角上的四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答案 BCD 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原理、流程、注意事项等 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为了避免其他杂菌对酵母菌种群数量计数 的影响,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A正确;抽样检测时,吸取培养液 计数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B错误;利用血球计数 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
29、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 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C错误;血细胞计数板的正确用法:对图中中 格内酵母菌细胞进行计数,计数时,对于压在方格线上的酵母菌细胞,应计一个顶角及其相邻两 边的细胞数,D错误。,特别提醒 一个血球计数板上有两个计数室,每个计数室的体积为0.1 mm1 mm1 mm=0.1 mm3。通常只计数一个计数室中的菌体数。,3.(2019江苏苏州一模,12)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在一个10 mL封闭 培养体系中培养酵母菌,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初始阶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有一个适应
30、过程 B.40 h内,酵母菌数量呈“J”型增长 C.60 h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平均每个大方格约为12个 D.若继续培养,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空间有限,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探究中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并能用数学思维进行计算。初始阶 段增长缓慢是由于酵母菌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A正确;酵母菌是在一个封闭 的环境中,且培养液只有10 mL,在有限条件下其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据图可知,60 h时 酵母菌为12105个/mL,则用血球计数板计数,在不稀释且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平均每个大方格 约为12105个/mL(0.110-3) mL=120个,C错误;若继续培养,酵母菌
31、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养 料有限,代谢废物积累,D错误。,4.(2017江苏扬、通、泰三模,14)巴西红耳龟是我国入侵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 浣熊等众多野生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 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巴西红耳龟在我国将一直呈“J”型增长 D.在巴西红耳龟种群数量达到K/2时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考点2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1.(2019江苏六合高级中学2月月考,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32、 ) A.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喜鹊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D.草原中的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没有垂直结构,2.(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24)长白山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所处的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 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演替早期先锋树种常具有传播广、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 B.演替过程中,群落中的不同物种对光照、营养和水分等环境资源的竞争会加剧 C.演替后期,杨桦林中大多数种类的植物具有较好的耐阴性 D.杨桦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变化的现象属于初生演替,A. B. C. D.,3.
33、(2019江苏华罗庚、江都、仪征三校联考,20)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 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在不受外力干 扰的情况下将会长期占据那里,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 势正确的是 ( ),答案 B 在不受外力干扰的情况下这个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会不断升高最后达到 稳定,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在增多的过程中总光合产量不断增加,当生态系 统达到稳定时,总光合产量也达到稳定,正确、错误;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群增多, 生物的呼吸问题逐渐升高最终达到稳定,正确。,名师点睛 (1)演替速度
34、:先锋阶段极其缓慢,中期速度较快,后期(顶极期)停止演替。(2)演替效 应:前期的生物和群落创造了适应后期生物和群落生存的条件,但对自己反而不利,最终导致群 落的替代。,B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专题综合题组 时间:15分钟 分值:25分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3分,共15分),1.(2019江苏如东、栟茶一模,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B.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不都是由光照直接决定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发生变化 D.若研究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
35、群落层次上进行,2.(2019江苏泰州一模,16)下列有关种群计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调查植物、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B.方形地块一般用五点取样法取样,这有利于确保取样的随机性 C.一般使用血球计数板来检测自来水中大肠杆菌菌群是否达标 D.同一菌液涂布的三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是34、231、242,则其平均值是169,3.(2019江苏南通、连云港等七市三模,14)科研人员调查了白天气温与八角金盘花丛中昆虫 数、昆虫体温的关系,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同构成生物群落 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花丛中昆虫的种类和数量 C.气温属于物理信息
36、,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率,D.昆虫体温和气温差异越大,飞到花丛中的昆虫数越多,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科学思维中的模型分析、比较、归纳,获得有效解题信息的能力。 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因此八角金盘和各种昆虫不能称为生物群落,A错 误;调查昆虫通常不使用标志重捕法,有些趋光性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B错误;气 温属于物理因素,属于物理信息,由于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因此可影响昆虫的代谢水平和活动频 率,C正确;分析题图可见花丛中的昆虫数与昆虫体温和气温的差值并不为正比关系,D错误。,易错提醒 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解题时注意检测题中是否包含了“所 有生物
37、”。,4.(2019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4)某池塘内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叙述错误的是 ( ) A.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偏大 B.T3时草鱼的种群密度约为T5时对应种群密度的一半 C.T5时增加饵料的投放,池塘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会有所增大 D.无论T2之前数据如何,T2T3和T3T5时间段内种群数量都是逐渐上升,答案 A 调查草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捕捉所用的渔网网眼过大,则会导致捕捉的个体数偏小, 通过标志重捕法计算的公式求算出的值会偏小,A错误;T3时对应K/2,T5时对应K,B正确;T5时增 加饵料,食物增多,环境容纳量可能会有所增大,C正确;T2
38、T3和T3T5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0,故 种群密度会上升,D正确。,5.(2018江苏扬、通、泰、连、徐、淮、宿三模,15)某海岛森林中,灰蛾常在桦树的嫩枝上产 卵,桦树周围的杜鹃树会释放一些挥发性的杀虫物质,桦树会吸收并重新释放出更多的这种杀 虫物质,以驱逐灰蛾的幼虫。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杜鹃树和桦树之间存在竞争和互利共生关系 B.题干中“杀虫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C.该现象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D.该现象为桦树虫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可能,6.(2019江苏常州一模,17)欧亚苔原生态系统的旅鼠以苔草为主要食物。苔草被旅鼠大量啃食 时,可产生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抑制旅鼠消化道内
39、蛋白质的水解,减少旅鼠小肠上皮细胞对氨基 酸的吸收,即苔草的“化学防御”。如图为某一时期旅鼠种群密度与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研 究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苔草属于生产者,其种群增长受其自身密度制约,B.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群密度过高 C.可预测样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此后将会降低 D.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统的稳态,答案 C 苔草是植物,属于生产者,其种群增长受光照、温度和自身密度等因素制约,A正确; 据题干和题图可知,样地一中苔草的化学防御水平最高,可推测此前一段时间样地一中旅鼠种 群密度过高,B正确;据题图,样地三中旅鼠种群密度较高,可预测样
40、地三中的苔草化学防御水平 此后将会提高,C错误;苔草化学防御水平的变化有利于调节种间关系,有助于维持苔原生态系 统的稳态,D正确。,7.(2019江苏无锡一模,14)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的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a、b、c种群呈“J”型增长,d种群呈“S”型增长 B.更换培养液只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进而影响了酵母菌的生长 C.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增大,D.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偏高,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等相关 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依题
41、意并分析图示可知,与b、c种 群相比,a种群更换营养液的周期最短,a种群酵母菌所处的环境最接近理想环境,其种群增长接 近“J”型增长,但由于还存在一定环境阻力,所以a、b、c种群的增长不属于“J”型增长,A错 误;更换培养液,既改变了营养物质的浓度,又减少了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而影响了酵母菌 的生长,B错误;随培养液更换周期延长,营养物质出现匮乏,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减小,C错误; 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未经染色的统计结果,因没有将死亡的酵母菌排除,所以其结果比实际值 偏高,D正确。,二、非选择题(共10分) 8.(2019江苏无锡一模,29)(10分)棉蚜是一种生活在棉花上的农业害虫。研究人员
42、将不同初始 密度(1头/叶和20头/叶)的棉蚜放在开放和封闭条件的相同环境中,研究其种群变化情况,各实 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棉蚜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 法。调查结果显示,相同条件下,初始密度越大,种 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比封闭条件下更早衰退的原,因可能与 、 等有关。 (2)研究人员对某地区棉田中的棉蚜和七星瓢虫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结果如表(单位:头/100 株)。由表可知,七星瓢虫与棉蚜的种间关系为 。,(3)七星瓢虫遇到敌害侵袭时,能分泌出一种极难闻的黄色液体驱赶天敌,该过程体现了信息传 递在生态系统中 的作用。
43、(4)相较于使用农药灭虫,该生物防治方法的优点有 、 等。,答案 (1)样方(2分) 越大 天敌数量多 迁出率高 (2)捕食 (3)能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 态系统的稳定(2分) (4)减少污染 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组 20172019年高考模拟应用创新题组,1.(2019 53原创预测卷一,6)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 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 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为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丙和乙
44、为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C.甲和乙为竞争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为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 B 本题利用数学模型考查了种间关系。甲、乙、丙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甲、乙 之间,乙、丙之间均为捕食关系,A、C错误;丙仅以乙为食且无天敌,大量捕食乙后乙会消亡,随 之丙也消亡,最终只剩下甲,D错误,B正确。,2.(2019 53原创)如图为某同学进行的“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相关研究 实验,图1为实验流程,图2为根据实验测得数据绘制的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图1 图2,A.图1中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 B.图1中对酵母菌进行摇床培养的目的是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C.显微计数时发现某样方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零,可能实验过程中部分酵母菌死亡 D.分析图2实验数据得知,在07 d之间酵母菌的数量呈“S”型增长,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