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总论传染病总论第1页,共49页。传染病的性质传染病的性质 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常见病、多发病,可迅速传播造成流行第2页,共49页。解放前的旧中国解放前的旧中国 鼠疫、霍乱、天花频频流行 血吸虫病、黑热病广泛存在第3页,共49页。现状现状 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世界第九位死亡原因 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新发现的传染病随时都可以侵入第4页,共49页。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第5页,共49页。概念概念 感染亦称感染过程,是病原体和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感染的构成必须具备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 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的斗争由于适应过程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结
2、果,即不同感染谱(infection spectrum)第6页,共49页。表现表现 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 病原体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第7页,共49页。作用机制作用机制 病原体的数量 病原体的毒力,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毒力因子:穿透力、侵袭力、溶组织能力 侵袭力 特异性定位 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因素而产生变异第8页,共49页。传染病的流行传染病的流行第9
3、页,共49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与传播媒介 指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再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经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土壤传播等 易感人群与流行特征 指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容易受感染而言第10页,共49页。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因素与地理因素气候因素包括气温、降水量、湿度、风速与风向等,对虫媒传染病及动物源性传染病的影响最大,如气温、湿度和雨量对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明显相关地理因素对传染病流行很有影响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生产、生活条件,医疗卫生状况,经济、文化、宗教
4、信仰、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口密度、人口移动,职业、社会动荡和社会制度等第11页,共49页。免疫反应作用免疫反应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变态反应第12页,共49页。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作用 吞噬作用 体液作用第13页,共49页。屏障作用屏障作用皮肤粘膜的外部屏障正常皮肤与粘膜能机械性地阻止病原体的入侵,还能分泌抑菌或杀菌物质如脂肪酸、乳酸、溶菌酶等,胃液的酸性、胃肠道酶的高度活性都有很强的作用血脑、胎盘的内部屏障病原体从血液进入脑组织的过程中,血脑屏障起到保护作用,胎盘也能保护胎儿免受母体的病毒感染第14页,共49页。吞噬作用吞噬作用 起主要作用的吞噬细胞,为存在于各种组织中
5、的巨噬细胞和血流中游走的各种粒细胞,其中以中性粒细胞起重要作用第15页,共49页。体液作用体液作用 正常人的血液、分泌液和组织中都含有多种抗病原微生物物质,包括补体、溶菌酶、备解素、干扰素等第16页,共49页。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T细胞是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是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可分为五大类,即IgG、IgA、IgM、IgD、IgE第17页,共49页。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可产生有利于人体的抗感染免疫,但亦可能为不利于人体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反应,即变态反应第18页,共49页。变态反应变态反应第19页,共49页。变态反应变态
6、反应第20页,共49页。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第21页,共49页。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门户 机体内定位 排出途径第22页,共49页。组织损伤发生机制组织损伤发生机制 组织损伤或功能受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第23页,共49页。病理生理病理生理 发热 发热常见于感染病,但并非感染病所特有主要由外源性致热原与内源性致热原引起 急性期改变 蛋白代谢:C反应蛋白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志 糖代谢 水电解质紊乱 内分泌改变第24页,共49页。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第25页,共49页。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 每个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病毒、衣原体、立
7、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寄生虫中的原虫与蠕虫 有传染性 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按传染病流行的强度和广度可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和大流行 有感染后免疫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产生不感染性称感染后免疫第26页,共49页。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病程发病的规律性通常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 症状明显期恢复期第27页,共49页。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各种传染病潜伏期不同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临床表现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如头痛、发热、食欲不振、疲乏等第28页,共49页。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症状明显期症状明显 恢复期患者症状及体
8、征基本消失第29页,共49页。临床特点临床特点 复发与再燃 复发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已退热症状好转后再度出现临床症状 再燃指患者在恢复期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度发热 后遗症 在病情基本好转后遗留下来的某种组织、器官的缺损或者功能上的障碍第30页,共49页。特殊表现特殊表现 发热 许多传染病共有的症状,常见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 发疹 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同时伴有皮疹称为发疹性传染病,发疹包括皮疹和粘膜疹两大类第31页,共49页。特殊表现特殊表现 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菌血症毒血症 病原体的毒素和代谢废物进入 血流引起全身功能失调产生中毒症状称毒血症 败血症 在机体防御功能明显减退时
9、,病原体不断侵入血流,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引起急性全身感染,出现广泛临床症状称败血症第32页,共49页。特殊表现特殊表现 脓毒血症 病原菌在各组织和器官中引起转移性、多发性脓肿时称脓毒血症 菌血症 病原体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进入血流,不出现明显症状称菌血症第33页,共49页。特殊表现特殊表现 感染性休克是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急性微循环灌注不足,导致组织缺氧、细胞损害、代谢和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危重综合征第34页,共49页。临床类型临床类型 急性、亚急性、慢性 典型、非典型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等第35页,共49页。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第36页,共49页。诊断要点诊断
10、要点 临床特点 病史、体检 流行病学资料 年龄、职业、季节、地区、预防接种史 实验室检查 一般检查:血沉、大、小便常规、生化检查 病原检查:病原体的直接检出如疟原虫;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如细菌、螺旋体、真菌等第37页,共49页。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如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特异性抗原检测如化脓性脑膜炎;免疫标记技术;皮肤试验第38页,共49页。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其他检查内镜检查:纤维结肠镜、纤维支气管镜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活体组织检查第39页,共4
11、9页。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第40页,共49页。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与隔离、消毒、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宣教等各项防疫措施相结合 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治结合第41页,共49页。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饮食要保证一定的热量供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病原或特效疗法 除病毒性疾病外,极大多数传染病都可采用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有抗生素、化学制剂、抗毒血清、疫苗、菌苗等第42页,共49页。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高温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可适当应用退热剂、止痛剂及镇静剂 注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对有些严重感染的病人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毒血症 免疫功
12、能减弱者可给免疫功能调节剂 对某些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的后遗症可进行物理疗法和医疗体育以促进瘫痪肢体恢复功能第43页,共49页。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第44页,共49页。预防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第45页,共49页。控制传染源控制传染源 疫情报告制度 对传染病有密切接触者应进行检疫、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对病原携带者进行定期随访并适当进行治疗 在管理传染源的措施中积极有效的治疗 对动物源性传染病隔离或消灭第46页,共49页。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对污染物品进行彻底消毒第47页,共49页。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 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第48页,共49页。第49页,共49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