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50.94KB ,
文档编号:3611500      下载积分:6.66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61150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练习题缘情言志,诗意栖居选文一(2022浙江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功名之士,决不能为泉石淡泊之音;轻浮之子,必不能为敦庞大雅之响。故陶潜多素心之语,李白有遗世之句其心如日月,其诗如日月之光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

2、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

3、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

4、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砺锋在读

5、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蕙风词话卷一)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

6、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以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确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

7、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1.下列对唐诗宋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诗

8、宋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首选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基于作品的阅读价值。B.唐诗宋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C.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更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D.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故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是材料一立论的基础,也是后文分析唐诗宋词的理论指导。B.莫砺锋举李、杜、苏、辛四人的例子,目的是论证唐诗宋词中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代人

9、而言是具有重大意义的。C.虽然有人认为陆机“诗缘情”的说法与中国古典诗歌“诗言志”的纲领是矛盾的,但在莫砺锋看来,孔颖达的说法更具说服力。D.读者在阅读唐宋词的过程中会代入自身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从而对作品作出多样的解读,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A.苏轼答张文潜县丞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故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B.刘勰文心雕龙:“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C.刘熙载艺概:“苏、辛皆至情至性人,故其词潇洒卓荦。”游艺约言:“英雄出语多本色,辛稼轩词于是可尚。”D.李觏上李舍

10、人书:“贤人之业,莫先乎文。文者岂徒笔札章句而已,诚治物之器焉。”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4分)5.下面材料对王国维读词的评析,充分体现了况周颐的“读词之法”,请对此作简要分析和说明。(6分)王国维读李璟词时,对摊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大加赞赏,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人间词话)。他选择这首词中意境绝佳的两句进行鉴赏,不仅读出了萧瑟秋景衬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还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选文二(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二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19

11、分)材料一:宋代文学一个较典型的特征,是哲学的艺术化与艺术的哲学化。在宋学兴盛的背景下,士大夫文人对“性命”“心源”“情性”“道德”等人之生命的发生原理与终极意义的领会,以及对自身道德涵养的极高要求,决定了其人格精神更易于流向纯粹的诗性和审美,并成为推动宋词雅化的原动力,体现着形而上的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宋词雅化在北宋已有较高的完成度,特别是“东坡范式”的创生,对词史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看,无论是苏轼,还是他之前的文坛领袖欧阳修,以及后来者黄庭坚,他们对词表达功能的拓展都与政治影响下个人际遇的改变密切相关。这实际上是北宋士人在党争和贬谪语境下的一种自我保护

12、方式。穷达之际如何自处,进退之间如何在精神上达成真正的平静和自由,是他们始终关注的修养课题。“清风明月”是欧阳修中后期的典型词境:“无风水面琉璃滑”“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目之所见,也是心之所向,是作者主观审美偏好的反映,这种澄明之境恰是欧阳修清明自适的内心世界的镜像。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共同塑造着宋代士人的人格意象。苏轼有着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相近的体悟,可概之为对“适”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13、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尘心消尽道心平。江南与塞北,何处不堪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且陶陶、乐尽天真”“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些词句中流露出顺化自然、随缘放旷的生命情调,同样带有一种人生沧桑感。这种“适”和欧阳修的“闲”一样,都是经历过人生沧桑的士大夫试图以静观外物、身与物游的方式来明辨思理,达成主体精神绝对自由的境界。欧阳修的“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是他在贬谪后的沉淀;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在乌台诗案后痛定思痛的体悟;而黄庭坚在经历神宗实录案风波后,则锤炼出“断虹霁雨”的词境:“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断虹霁雨”词境

14、不免令人联想到黄庭坚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光风霁月”。濂溪诗序云:“(周敦颐)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这句话经南宋理学家李侗点出,“为善形容有道者气象”,遂成形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光风”是雨雪初晴之时吹拂云开雾散的风;“霁月”是雨雪止息、天空放晴后明净的月色。“光风霁月”形容的是雨雪放晴后天地清朗、万物澄净的状态,以此形容人格气象,既显示了悟透人生的通脱感和释然感,又蕴含了厚重的人生沧桑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断虹霁雨”的词境可作为“光风霁月”的人格气象在文学创作上的参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宋代士大夫文人在文学与道德层面通而为一的同构。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

15、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作出的审美价值判断。宋代士人将经过人生波折的洗礼而达成的人格精神,以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式展现于创作实践,诗意展现了宋代士人努力探索精神出路的复杂情感变迁。(摘编自陈莹从“清风明月”到“断虹霁雨”北宋雅词中士大夫人格精神的诗性表达)材料二: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手段是“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诗的有关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即创作技法方面的要求;二是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即针对创作主体方面的要求。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词言志。以诗

16、为词的实质,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或者说把“歌者之词”变为“诗人之词”。由此看来,关于苏轼对词的雅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技法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增加了词的抒情性,使词具有了诗般典雅庄重的语言。其次,是词体的雅化。这包含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心理的雅化。他倡导小词出诸“诗人之雄”,改变晚唐五代以来传统的出于戏谑、娱乐的心理而作词的状况,而以士大夫固有的志向、浓重的道德责任感与真挚的历史使命感取代之。二是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将诗中经常表现的政治、历史、道德、哲理的内容带入词中,纠正了传统

17、艳词片面追求词的形式美的偏颇,使词文学第一次达到了真(历史、哲理)善(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美(娱乐)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达到了个体价值(审美、抒情价值)与社会价值(真、善)的比较完美的统一,这实际上是对儒家诗教很大程度上的回归。苏轼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履行了自己的词学主张,实际上已经倡导了南宋词坛的雅化精神,为南宋词坛从文化层面的深度崇雅贬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词的雅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摘编自高云斌从唐宋词雅化进程看雅词的内涵)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代士人的人格精神趋向诗性和审美,这与宋代士人对其道德涵养的更高要求密切相关。B.“东坡范式”是苏轼

18、人格精神的一种诗性表达,推动了宋词雅化的发展进程,影响深远。C.苏轼与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渗透了对人生的理解与参悟,在艺术创造中寄寓了人格精神。D.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以“光风霁月”来形容其人格气象。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党争不断,士人贬谪流离,个体该如何在变化中安身立命?这对宋词的表达功能提出了新的思考。B.苏轼和欧阳修都创作了大量雅词,这是因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C.早期的词作音乐特质明显,但内容受限,这不利于词的创作和传播,有鉴于此,苏轼认为要变革词风。D.苏轼在创作上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使词文学的发展

19、达到一个新高度,由此,诗与词双峰并立。8.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名句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的一项是(3分)()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B.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C.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10.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材料二中关于宋词雅化的相关论述,谈谈你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理解与分析。(6分)选文三(2021北京海淀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

20、,完成1113题。(13分)唐诗来过苏沧桑天姥山下,班竹村口,陆布衣接过我递给他的一杯木莲花豆腐,问卖木莲花豆腐的女人:“大姐,你知道李白吗?”“我不晓得李白的。木莲花加了蜂蜜,吃了好的。”然后,她专注地核实着手机里我们转的木莲花豆腐钱。她大概以为我们在找一个叫“李白”的村里人。木莲花豆腐果然好喝,被初秋的暖阳轻轻裹着走了一段山路,这一杯清凉正合心意。踏上谢公古道,一张黛绿色的浙东唐诗之路地图立在道旁,曾被历史短暂悬置的巨大空间,此刻清晰地、具象地铺陈在我们脚下。一首首唐诗、一桩桩往事、一个个传说,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脚底下的一片片光芒,细碎、璀璨、斑驳,如露如电,如梦如幻。从杭州至绍兴,

21、自镜湖向南经曹娥江,入剡溪,经沃洲、天姥山,最后至天台山石梁飞瀑,一条全长近200公里的浙东唐诗之路,被千年时光冲刷得有点面目模糊,却依然古意悠悠。1500多年前,谢灵运京城被贬后带领家仆几百人,从上虞南山一路披荆斩棘,伐木开径,自制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经新昌,过天台,至临海,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通道。他未曾想到,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阳光、落叶、积雪覆盖,将被纷至沓来的脚印覆盖。李白来了,孟浩然、杜甫来了,贺知章、刘禹锡、温庭筠来了,400多位唐代诗人荟萃沃洲,漾舟剡溪,穿越古道,驰骋会稽、四明、天台三山,击节高歌,留下了1500多首东海般恢宏壮丽的唐诗,也留下了一条逶迤绝美的唐诗之

22、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杜甫),“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白鹭惊船”(朱放),“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孟浩然)在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浙东古道见证着人与自然的一见钟情、深情相拥,见证着每一位诗人的狂喜、痛哭、低吟、长啸。为什么有这么多唐代诗人在浙东游弋讴歌,并将唐诗之路的内涵扩及书画、音乐、哲学、伦理、民俗、经济、宗教、建筑等各个领域?它的魅力当然不只在山水。这里是史前传说中“仙人所居”的蓬莱,更有先秦两汉文化与魏晋遗风的深厚积淀,流传着无数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因此,诗人们不仅醉心于这片山水,更痴迷于寻访古人踪迹,效仿古人雅事。李白“入剡寻王许”,杜甫叹“

23、王谢风流远”,王勃效王羲之行修禊事唐诗之路,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遥相呼应,千古遗韵在后人们的舌尖上、耳蜗里、笔底下、灵魂深处日夜回响。班竹村深处的尽头,是一条通往天台山的必经之路。领我们走的村里人说,以前这个村叫斑竹村,村里人日子特别苦,觉得斑竹泪渍点点,寓意不好,后来改叫班竹村了。有人说,还是斑竹好听。有人说,总是日子好要紧。昨日在下岩贝村路过一家客栈,见一把旧铜锁,拴着一枚铜钱和一个绣着莲花的蓝荷包,静静躺在客栈门廊的木台子上,像是被谁遗忘了。客栈敞着大门,楼上楼下没有一个人,仿佛一个摊着手脚躺在阳光里打盹的主人,静等着周末的又一波热闹,等城里人沿着古道上来,在此休息一夜,看穿岩

24、十九峰的平流雾,拍日出或日落。一把旧铜锁,一家小客栈,一碗热汤面,某个旅人面朝大山发着呆,突然再次相信美好,相信远方,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首珍贵的唐诗。60多岁的菊莲邀我到她家坐一会儿,说要煮一锅红薯给我们吃,自己种的,刚挖,特别甜。她邀请的姿势是一边侧着身往家门口走,一边笑着伸出手像要牵过我的手。毕竟曾是士族文化荟萃之地,一位普通的村妇,也温文尔雅,古道热肠。半小时后,红薯还未熟透,我往土灶里添了一把柴火,看火苗软软地舔着锅底,看菊莲揭开锅盖时,蒸腾的热气使她变成一个仙女。拿着半块红薯走出她家,走在下岩贝村的暮色里,闻到了整个村庄弥漫着煮红薯、晒稻谷、晒小米、晒豆子的香气,听到了鸡鸣狗吠和很

25、土的方言,还听到一些与唐诗格格不入的名词,比如“握手言和工作室”“微法庭”“老娘舅”“民宿贷”“草莓贷”等,与我们追寻的诗情画意相去甚远,却与菊莲们的日常息息相关。村口空地上晒满了金黄的稻谷,几位闲坐着的老人脸上的褶皱里窝着一团一团金黄的阳光。忽然觉得,那些名词也有了某种诗意。比起奇山异水,这里的人间烟火是否曾给过“李白们”更多抚慰?从班竹村的尽头往回走时,见一位白发老妪站在家门口含笑看着我们,身旁晒着两大竹筛红枣。我问她:“老人家,您知道这里是唐诗之路吗?”她笑了:“知道知道,你看墙上画了好多诗,可惜我不识字的。”假如唐诗是一个人,他一定很高兴这些年自己的名字在此被频繁提起,在更远方被更多人

26、惦记。我想,他一定也不介意自己的名字在此被乡野老人们忘记。每个生命都独自奋力承载着自己的萌芽,挣扎,绽放,凋零,对于乡野平凡的人们,唐诗当然可以像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想的一样,只是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普通人而已。李白是谁?唐诗是谁?他们自己就是。要紧的,是将日子过成一首好诗。(取材于苏沧桑同名散文,有删改)1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两次写到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首尾呼应,结构圆融自然。B.众多诗人醉心于浙东,是因为它的魅力不只在于山水,还在于其深厚的人文积淀。C.将“斑竹村”改名为“班竹村”,表现了比起村庄名字的诗意好听,人们更在意自己的生活。D.“李白们”

27、与“菊莲们”代表了难以相融的两个群体,象征着浙东的历史和未来。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生动形象,请从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4分)客栈敞着大门,楼上楼下没有一个人,仿佛一个摊着手脚躺在阳光里打盹的主人,静等着周末的又一波热闹,等城里人沿着古道上来,在此休息一夜,看穿岩十九峰的平流雾,拍日出或日落。村口空地上晒满了金黄的稻谷,几位闲坐着的老人脸上的褶皱里窝着一团一团金黄的阳光。13.文中画线处描写了作者和白发老妪的问答,请结合全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1)浙东古道为什么被称作“唐诗之路”?(3分)(2)你觉得白发老妪的回答令作者失望了吗?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1.D“为贮存丰厚的人生

28、意蕴,故”错,文中没有说唐宋词人“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而进行诗歌创作,而是说他们创作出的作品贮存着丰厚的人生意蕴。2.CA.“也是后文分析唐诗宋词的理论指导”错,材料一第二段分析唐诗宋词所写的内容时,是以“诗言志”“诗缘情”为理论依据的。B.“唐诗宋词”扩大了范围,由原文“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可知,应是“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D.“这样容易导致解读过度”于文无据。3.D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主要是“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D项中,李觏将文学视为“治物之器”,这是一种将文章作为经世致用的

29、工具的观点,与材料一所引清人叶燮的观点不一致。4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每点2分)5.况周颐认为读词应“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王国维选来鉴赏的两句,“菡萏”凋谢,“翠叶”残败,“西风”吹过,“绿波”生愁,恰是有绝佳意境的;况周颐主张读词应“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澄思渺虑”,王国维从对萧瑟秋景的描绘中体会到了女主角哀怨的心境;况周颐提出读词要“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将自己的人生体验投入词作中与词人对话),王国维也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而得出李璟词中深寓忧患意识的结论。(每点2分)6.D由原文“断虹霁雨词境不免令人联想到黄庭坚

30、关于人格气象的诗性喻说光风霁月遂成形容人格气象的经典表述”可知,并非李侗以“光风霁月”来形容黄庭坚的人格气象,而是黄庭坚以此来形容周敦颐之人品。同时,文中并未提及李侗对黄庭坚的文学成就及道德修为给予高度评价。7.AB.“这是因为两人在对词的认识以及审美个性上都有诸多相似之处”错,原文为“苏轼和欧阳修在对词的认识和审美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在对词的雅化上,又不约而同地沿着扩大词表现功能的道路前进,创作了大量雅词”。C.“这不利于词的创作和传播”错,结合文中“把依赖于音乐传播的歌词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等内容分析可知,词的音乐特质是有利于其传播的。D.“由此,诗与词双峰并立”错,原文中并未提及

31、。8.B根据材料二中“所谓诗人之雄,就是士大夫固有的志向,包括体现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苏轼呼唤诗人之雄,就是要求词人像诗人一样,以词言志”可知,要判断这些诗词名句是否符合“诗人之雄”特质,不仅要看其是否“言志”,还要看其“志”是否体现了“传统儒学所倡导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B.体现了词人对官场和漂泊生活的一种厌倦感,虽有抒情,但非“言志”,故不符合“诗人之雄”特质。A.表达了词人和戍边将士们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情感。C.词句大意为: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生活,可叹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各个王朝接连覆亡。这是亡国悲剧的艺术

32、缩影,嘲讽中含叹惋,词人的怀古表现了强烈的历史批判精神和社会责任感。D.词人以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壮心不已,又满含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辛酸。这三项都体现了“诗人之雄”特质。9.首先提出核心议题“宋词雅化”,强调宋代士人人格精神对宋代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影响;然后列举宋代三个典型文人的创作,论证了人格精神对于宋词雅化的推动作用:欧阳修“清风明月”的“闲”境,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适”境,黄庭坚“断虹霁雨”的悟透人生的通脱释然之境;最后得出结论:宋词雅化实质上是宋代士人遵从正统文化秩序、恪守道德伦理、完善人格修养而作出的审美价值判断。(每点1分,语言通顺1分)10.创作技法上的雅化:苏轼将诗的创作

33、技法引入词中,运用了夸张、比喻、对偶等手法表现赤壁之景,描绘了一幅雄奇壮阔的画面。创作心理的雅化:在苏轼看来,眼前的赤壁就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置身其中,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创作内容的雅化:苏轼通过描写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内容,把对历史的审视与思考带入词中,追求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每点2分)11.D“代表了难以相融的两个群体,象征着浙东的历史和未来”理解错误。文中,“菊莲们”确实不知道曾经从这里走过的“李白们”,作者起初也觉得与“菊莲们”的日常息息相关的一些事物“与我们追寻的诗情画意相去甚远”,后来又“忽然觉得,那些名词也有了某种诗意”,认为“对于乡野平凡的人们,唐诗当

34、然可以像卖木莲花豆腐的女子想的一样,只是一个认识或不认识的普通人而已。李白是谁?唐诗是谁?他们自己就是。要紧的,是将日子过成一首好诗”,这说明在作者心中,“李白们”与“菊莲们”已经融为一体,诗意就在这人间烟火中。12.(示例1)第句中“摊着”一词生动形象,写出了“躺在阳光里打盹的主人”摊开手脚、身体极度舒展的状态,这种状态与周末客栈的热闹形成对比,表现了客栈平日的空闲、寂静(或表现了下岩贝村人闲适、平和的生活状态)。(示例2)第句中“窝着”一词生动传神,描摹出老人们饱经沧桑、皱纹深布的脸上充盈阳光之态,以此渲染出温暖的氛围,展现了乡村老人们富足、闲适的生活状态。13.(1)400多位唐代诗人曾行走在这条路上,留下了1500多首优秀诗歌,更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学气息。(2)白发老妪的回答没有令作者失望。尽管白发老妪的回答有些出乎作者的意料,尽管她不识字,对“唐诗之路”的理解很浅显,但从后文看,作者已经想明白了,这无须介意,因为唐诗之路上乡野平凡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蕴含着诗意。第 20 页 共 20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