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中册第一单元改造我们的学习课时训练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中 第1课时改造我们的学习(一) 一、基础夯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哗众取宠(hu)无的放矢(sh) 纠正(ji)脊梁(j) B.满腹经纶(f)肤浅(f) 模样(m)臆造(y) C.钦差大臣(chi)差错(ch) 割断(g)逻辑(j) D.荒谬(mi)浸透(jn) 应用(yng)活塞(s)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贫乏滥调故纸堆粗枝大意 B.传播罗列想当然缪种流传 C.周密零碎留声机发号使令 D.一概传染倡导者实事求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2、是()。 A.此次展出通过图片及文物展览等形式,展示了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光辉事迹,展现了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 B.新时代的经典教育要努力以培养国民人格为目标,注重古今转换、现代性转换,摈弃形式主义和实用功利主义,谨防单一诵读而刻板教条、生吞活剥。 C.“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从政者而言,自己所做的事情哪怕再小,也可能是关乎百姓生活品质的“大事”“要事”,一定要等闲视之,认真应对。 D.很多人以为,主播带货只需要在镜头前对产品夸夸其谈就可以了,殊不知一名好主播也有诸多硬性标准,比如对产品卖点敏感、销售技巧熟练、有较强互动能
3、力。 4.下列各句中修辞格的运用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他们起了留声机的作用,忘记了自己认识新鲜事物和创造新鲜事物的责任。 B.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C.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D.“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这种极坏的作风应该摒弃。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不管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都不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这就触及教学的根本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叶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
4、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怎么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有一句精辟的话,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答: 6.请将下面一段关于茶文化传播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我国茶文化自古经“茶马古道”传播。红茶是最早传入西方的贸易商品,广受青睐。小仲马茶花女中玛格丽特就十分喜爱红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中常出现品鉴红茶的场景。至今西方人对茶的认识仍以红茶为主,茶文化并未随着贸易往来而广泛传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顺应文化的多元发展,寻求新的传播方式已
5、成为弘扬传统茶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 答: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400年来,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社会大发展。但这种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日暮途穷,愈演愈烈的资源枯竭、生态退化、气候变暖就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敲响的警钟。现代化与绿水青山不能顾此失彼。我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丽”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不堪重负的地球“休养生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社会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中国道路既有鲜明的中国特
6、色,又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当前,人类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问题上面临一系列共性问题。例如: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如何让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并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些问题都做出了有效回应。正因如此,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我
7、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世界是各国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各国相互角力的竞技场,各国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世界引向混乱。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之正不仅在于通过巨大的实践成就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在于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并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致力于与世界各
8、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新的世界发展图景中,不再是弱肉强食,也不再是赢者通吃,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没有宗主国与殖民地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它倡导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做出了新贡献。 (摘编自
9、辛鸣中国道路在守正创新中越走越宽广)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增长,同时也牺牲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B.中国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C.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带来了良好机遇。 D.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是人类发展不可逆的现象。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比,阐释中国道路与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 B.文章以讲道理的方式先后论述了中国道路具有的中国特色、世界眼光和
10、人类情怀。 C.文章认为中国道路能解决人类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D.文章借助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最有力地证明了中国道路之正。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让全体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国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B.现如今,仍有一些国家信奉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不相信共同繁荣是人间正道。 C.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道路,是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的。 D.“一带一路”这一实践平台的价值就在于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 第2课时改造我们的学习(二) 一、基础夯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
11、,完成13题。 装潢简洁时尚,陈列别出心裁,茶点、饮品一应俱全最近,各地出现了不少个性鲜明的“网红书店”。但在纷至沓来的顾客中,有不少“到此一游”的“打卡”拍客。有人感叹:拍照的流量要是能转化成阅读的流量就好了。 面对掌上阅读、网络购物的冲击,不少实体书店转变经营思路:有的创新内涵,提供多种知识服务;有的着眼外观,让文化空间更别致;有的往上游拓展,定制产品,收购版权;,与咖啡厅、艺术展、手工坊连接由单纯的图书卖场变身为兼具教育、展览、休闲等功能的复合空间,跨界融合的尝试让实体书店呈现出勃勃生机。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选择,“网红书店”就。 时下,“泛阅读”“云阅读”重新定义着读书的界限,一本纸书
12、难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如何把消费的人气转化为阅读的文气?这是一个新课题。提供可听、可看、可触的知识产品,打造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倡导时尚健康的生活方式,“书店+”的新兴业态才有望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让书店点亮文化的角落,润泽人们的心灵。 1.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包括()。 A.比拟比喻引用 B.比拟比喻排比 C.对偶排比比拟 D.对偶排比引用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提供可感的知识产品,打造阅读的深入体验,倡导好的生活方式,让书店+激发出文化+的精神力量”,从语义上看二者基
13、本相同,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八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的第四点讲道:“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主要是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事业、教育事业和公用事业等。”这里讲的是“基础行业”和“教育事业”,并没有讲“教育产业”,可能是研究者为了突出教育的产业性,就约定俗成地创造了“教育产业”这个词。 关于“教育产业化”的内涵,目前尚无公认的界定。我们认为,对“教育产业化”内涵的界定不能忽略其特定的教育群体,“教育产业化”不是对所有学校教育而
14、言,而是对其中的一部分群体而言。因此,我们认为“教育产业化”是指部分高等院校或民办学校,采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来合理协调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几大功能,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根本目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在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构建新型关系的教育运作机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在“教育产业化”问题上有内容和程度上的本质差异,义务教育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或采取产业经营机制,非义务教育可以作为产业有条件地来经营或采取产业经营机制。如果笼统地提“教育产业化”,则可能使经济上的贫富差距在教育方面扩大,社会弱势群体将处于更为不利的环境。 (摘编自曾宪军“教育产业化”的内涵及群体建构
15、探讨) 材料二: 我们切不可忘记,教育是一种与其他产业不同的、具有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特殊产业。广义上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上的教育是指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进行的学校教育。教育是为一切产业提供人才的产业,而不是经济上的一个分支。教育有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和道德功能。教育与社会的各个领域相关联,保证社会的延续和进步。 基于此,我不赞成“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不赞成“教育要产业化”“要按企业的规律办教育”等观点。“产业化”就是“市场化”,就是产品“商品化”。如果赞成“教育产业化”,就是赞成教育活动市场化,赞成教育产品的商品化。学校教育的产品是毕业生,把人当作商品并
16、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性质。何况我国毕业生是不包分配、自主择业的,“产品”不能由产业主出售,怎么商品化呢?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那么义务教育如何产业化呢?教育系统内的某些部分,如学校的后勤、高等学校中的高科技产业等可以产业化,但这和“教育产业化”是两回事。 (摘编自陈鸿璠刍议“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 材料三: 教育经济学、人力资本理论的引入,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既具有公共性,也具有私人性,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提供的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其公共性部分由政府购买,私人性部分作为个人的自我投资,由受益者个人购买。学校与学生的关系,也具有提
17、供教育服务的交易性质。对国家而言,教育不仅是一种公益事业,还是具有很高经济回报率的战略产业,教育的发展需要打破封闭,引入市场竞争的机制,建立经费多样化的渠道。 在许多国际组织的统计分类中,教育均被列入“服务产业”“第三产业”。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被明确列入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决定提出要以产业化为方向,建立充满活力的自我发展机制,对包括教育事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它被主张“教育产业化”的人引为最重要的论据。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的基本态度是承认教育具有产业属性,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职
18、业教育、留学教育等,但从维护教育公益性的角度出发,反对提“教育产业化”,认为“化”就是彻头彻尾之意。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教育具有某种产业性质,教育需要引入部分市场机制以增强活力、提高效率,个人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等概念应当说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教育产业化”,在这些方面都是具有共识的,争论主要在教育产业“化”与不“化”的认识上。虽然我们的官方政策没有提“教育产业化”,但事实上“产业化”的问题之严重,是那些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国家所没有的。一种理论的现实命运,并不是由讨论或表态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现实的社会需求、价值导向和利益博弈。 (摘编自杨东平教育产业化争议辨析) 4.下列对材料
19、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认为“教育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合理,目的明确,遵循客观规律,运作机制好,能够协调教育投资者、经办者和受益者之间的关系。 B.材料二从“教育产业”的内涵出发,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但并不反对学校的后勤以及高等学校中的高科技产业产业化。 C.材料二从法律规定中看到义务教育产业化不可行,这一观察角度与材料一论述义务教育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基本相同。 D.材料三从决定中解读出“教育产业”和“教育产业化”的政策,这比材料一只解读出“教育产业”更加全面、深刻。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事业与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同属于
20、第三产业,是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但发展规律有所不同。 B.如果搞“一刀切”的“教育产业化”,就有可能给社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影响巨大。 C.教育是特殊的产业,是为其他产业提供人才的产业,在整个社会产业化的背景下,教育产业的产业化顺理成章。 D.学校和企业在社会上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学校负责进行教育和科研,企业负责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教育产业化按企业管理模式运作,违背教育产业的特殊规律,不利于教育产业开发和教育均衡发展。
21、D.近代以来,英国率先实行了教育产业化,即将教育作为产业来发展,这使英国的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 7.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 8.义务教育不能产业化基本上已达成社会共识,非义务教育和民办教育是否可以产业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 第3课时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一、基础夯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经济发展行稳致远,要靠民法制度()关系、维护秩序;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需要民法制度立规明矩、();法治建设劈波斩浪,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从
22、呱呱坠地到两鬓如霜,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规制,。民法典以“保护民事主体权利”为主线,对人民权利的保障可谓()。 为了应对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新增对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互联网对侵害人格权的损害后果具有一种无限放大(),相关的侵权信息一旦在网上发布,即可在瞬间实现全球范围内传播,损害将如覆水难收,受害人的权利很难恢复原状。在人格权侵权中,因此,对受害人而言,最有效的救济方式是及时制止、停止侵权信息的传播。侵害后果如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侵害人格权的禁令制度适应了互联网、高科技时代的立法要
23、求,对于及时制止侵害人格权的行为、有效预防侵害人格权损害后果的发生、强化对人格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调整隐恶扬善事无巨细效果 B.调整激浊扬清事无巨细效应 C.调节隐恶扬善事必躬亲效应 D.调节激浊扬清事必躬亲效果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B.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C.如果侵害后果任由蔓延,将使受害人的权益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D.如果任由侵害后果蔓延,受害人的权益将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 3.请在文中
24、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4.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改编的“成语”,显得特别有新意,还能给人以触动,且合情合理。请仿照示例,写两个创新的“成语”,并进行解释。要求:所写的创新“成语”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解释合理,有正面意义,句式不要求相同,字数不限。 示例:“疫不容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职责所在,疫不容辞。 答: 5.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个字。 最近,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
25、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 答: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生活、生产、生存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思想意识、艺术、政治、宗教等。文化的产生和当时的地理环境、人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有着密切关系。 过去的所有的文化,并不是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的。我们现在讲的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文化。 今天为
26、什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原因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基础的变化给传统文化的存续带来了危机。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观点,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社会、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的价值观。这个基础变了,这种文化就难以存在下去。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在农业社会没有什么问题。那时候,家族世代种田,没有社会保障,而且通信和交通不方便。到了工业社会、信息社会,通信技术发达,交通便利,“父母在”为什么不能远游?远游既不影响跟父母的感情,也不影响父母在有需要的时候得到医疗和其他支持。时移世易,当社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后,在原来特定的
27、时空条件下产生的文化,确实会面临适用的问题。 第二,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宗教。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是宗教,我不赞成这种说法。任何宗教都有神,儒家谁是神?孔子是神吗?孔子自己都不信神。宗教要有一套宗教仪式,儒家有什么仪式?祭孔仪式是后来慢慢加上去的。宗教是不需要怀疑的,但孔子是接受学生提出疑问的。宗教的信仰是不需要问为什么,只要宗教本身不发生变化,就还能够起作用。但是,儒家不是宗教,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宗教,所以是可以被质疑、可以讨论、可以改变的。 第三,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历史上,中国没有真正受到过强有力的外来文化的影响,没有一个强大到足以和中华文明对抗的文明能够传播到中
28、国内陆来,原因就在于中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唯一曾经对中国文化构成威胁的是北方游牧民族,但他们的文化相对落后,且人数较少。虽然有几次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建立了政权,但在文化上始终做不到“征服”。蒙古人曾经建立元朝,满族曾经建立清朝,但由于他们的文化基础薄弱,人数也少,所以军事上的“征服者”最终转化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毫无例外。到了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从明朝中期开始,传教士把当时更先进的文化、科学传播过来。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有了报纸、电报、电话、新式出版物,有了西式学校,西方文化从中国沿海逐步传播到内地。外来文化和新文化的全面冲击,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赖以存在的基础。 第
29、四,中国原来的文化传播观念和传播手段是相当落后的。中国人从来都不愿意主动传播自己的文化。即便是我们认为最开放的唐朝,也只是相对其他朝代的封闭而言的。当西方通过大量出版物传播知识、文化的时候,中国还长期没有报纸、杂志;当西方通过电影、广播传播文化的时候,中国的很多地方还没有这些手段。所以,等到新文化进来的时候,传统文化越来越衰弱。到了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用原来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传播,很多处于断绝的状态。 (摘编自葛剑雄对待传统文化,要分清“传”和“承”)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和某一特定群体在特定空间、时间里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分不
30、开的。 B.并不是所有过去的文化都可以成为传统文化,比如“长幼有别、尊卑有序”就不属于我们的传统文化。 C.社会基础的变化是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我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大动因。 D.我国由于地理环境特殊,加上中华文明本身的强大,在明朝中叶以前从来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在阐释“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时,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条分缕析,思路清晰而缜密。 B.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在四个展开部分都至少举了一个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有说服力。 C.在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通过中西对比,说明了文化传播观念和传播手段
31、的重要性。 D.作者围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话题,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分析。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在,不远游”是农业时代的价值观,在通信、交通方便迅捷的当今时代已经失去了存在基础,不再具有价值。 B.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故本文第5段在论述“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不是宗教”时就以儒家为例。 C.清朝的很多皇帝都曾积极地学习汉文化,这可以说明满族虽然在军事上实现了“征服”,但在文化上还是“被征服者”。 D.在当今,我们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我们的文化传播方式,现在遍及全球的“孔子学院”就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方式。 第4课时对比阅读 一、基础夯实
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而我的乡思落脚点却不是河湾、小树和苍苔,。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整个村落安然眠睡,高枕无忧。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一盏又一盏灯火醒来,一个村落醒来了。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奔向远方,一个接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
33、舍的村落齐刷刷地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很近,近得只要有一盏有意无意的灯火,整个乡村便都在注目;,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才能了结一段心事,收获一次喜悦。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一幕幕播种和传颂乡情的美丽记忆。 1.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 A.对偶、借代、排比B.对偶、借代、夸张 C.拟人、比喻、夸张D.拟人、比喻、排比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另一村落,一盏再一盏,全亮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34、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 二、巩固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近日,各地涌现出一批“网红”县长,他们在各类新媒体平台直播售卖本地土特产,帮助农户和企业解决销售难题,受到众多网民好评。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重塑,深刻地改变着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 受疫情影响,目前一些地区农产品供应相对充足但消费持续低迷,供需不平衡现象突出。由于生产销售衔接链条不畅,农副产品普遍面临滞销难题,部分地区农产品运输受阻影响了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邀请县市负责人直播帮助农民卖货,畅通农副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不啻为一种政务服务创新之举。打造“政府+电商+社交平台”新模式,以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