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专题六六人口、城市与交通人口、城市与交通网络构建网络构建核心考点核心考点1 1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与人口问题核心考点核心考点2 2 人口人口迁移迁移核心考点核心考点3 3 城市城市与城市化与城市化栏目索引核心核心考点考点4 4 交通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运输布局及影响核心考点核心考点1 1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主干精讲1.人口问题的判断人口问题的判断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
2、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战争;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4)少子化的原因生育观念;青壮年人口数量等;教育抚养费用高。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
3、施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粮食供给不足;教育、就业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贫困化;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等。(2)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社会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等问题;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3)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对措施: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4)少子化的影响造成未来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持续
4、发展,导致教育、儿童服务等产业衰落。(2018全国文综)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真题研究(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答案解析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解析解析据图可知,该直辖市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外来务工人员少于外出务工人员,A错;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老年人口变化,B错;由图可知,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距略有缩小,说明人口迁出回落,劳动
5、力需求数量有所增加,C对;图中只给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都涉及到人口机械增长,故无法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D错。故选C。(2)该直辖市是答案解析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解析解析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均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人口的迁入区,常住人口数量大于户籍人口数量,而重庆市为人口迁出区,户籍人口数量大于常住人口数量。故选D。命题角度一结合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分布及增长命题角度一结合人口统计图表考查人口分布及增长特点特点(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预测演练(2018海南地理)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12题。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故B正确、D错误。外出求学不会使人口在某年出现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错误。2.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
7、化问题得到解决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图中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口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明显,故C正确、A错误。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故排除B、D。命题角度二结合统计图考查人口问题命题角度二结合统计图考查人口问题(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读“某地2000年和2013年人口结构示意图”,完成34题。3.该地人口结构变化会A.影响产业结构 B.延长平均寿命C.加重社会负担 D.缓解就业压力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劳动年龄人口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
8、。图中显示2000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上升,社会处于“人口红利期”,因此就业压力增大,社会负担减轻,但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上升,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会影响产业结构,A正确,C、D错误;平均寿命延长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关,与人口结构变化无关,B错误。故选A。4.为适应该地人口结构变化趋势,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B.扩大基础教育规模C.适度调整人口政策 D.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图中人口结构变化反映当地出生率下降,老龄化逐渐明显,为缓解未来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应当适度调整人口政策,比如我国实行“二孩政策”,C正确;
9、针对老龄化问题,应适度推迟退休年龄,A错误;因当地人口出生率下降,未来适龄入学人口数可能减少,因此不适于扩大基础教育规模,B错误;当地就业人口比重上升,迁出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D错误。故选C。核心考点核心考点2 2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主干精讲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3)看年龄分布特点青壮年人口迁移: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家庭因素或教
10、育因素(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力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
11、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2016全国文综)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3)题。(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真题研究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知,上海市人口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这是产业升级的需要。(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
12、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服务设施齐全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适宜就业机会多生态环境较好A.B.C.D.答案解析解析解析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说明这些中小城市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多,就业机会多。与上海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不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3)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答案解析解析解析“质量型”人才,技术水平高,主要从事知识、技术水平高的产业。【题后反思】【题后反思】该题组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解答该题组可知,在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
13、因素时,一方面应抓主因,即抓住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另一方面要重具体,即对人口迁移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三是要看变化,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也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命题角度一结合统计资料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命题角度一结合统计资料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预测演练(2018山西省晋城市模拟)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通过破除居民特殊身份和降低落户门槛,打破原有的城乡户籍壁垒和行政干预,促进外来人口向大城市迁入。右图为“20002014年我国区域层面大城市人口迁入量的变化趋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近年来,我国区域间大城市人口迁入量A.东部地区一直保
14、持着稳定的高迁入量B.中部地区各年份的迁入量均低于西部地区C.西部地区的迁入量与中部地区相比呈较强的波动性D.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明显答案解析解析解析东部地区绝大部分年份迁入量高,但也有部分年份低于中西部地区;2004年中部地区的迁入量高于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迁入量一直处于较强的波动之中;材料没有反映出中西部地区大城市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的状况。故选C。2.影响东部大城市人口迁入量年际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 B.就业机会C.收入水平 D.基础服务设施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产业规模的变化,并不直接影响人口迁入量大小;充足的就业机会使得人口
15、参与社会生产,满足相应的生活需求,是影响人口迁入量变化的直接因素;基础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和收入水平的高低,影响人口迁移的意愿,并非直接原因。故选B。(2018广东深圳市调研)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35题。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
16、.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命题角度二以区域人口流动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命题角度二以区域人口流动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和影响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答案解析解析解析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城归”返乡创业,将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故选D。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增多 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
17、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故选A。5.“城归”现象最先给乡村带来的社会效益是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解析解析解析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故选B。核心考点核心考点3 3城市与城市化城市与城市化主干精讲1.城市化的不同阶段城市
18、化的不同阶段(1)郊区城市化(2)逆城市化(3)再城市化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4.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城市功能区的判断方法城市功能区的判断可根据面积的大小、距市中心远近、形态特征等来分析,具体如下表所示:判断方法具体说明看面积大小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看形态特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线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数量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业区人
19、口昼夜差别最小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占市中心比例逐渐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捷处扩散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5.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第一,协调布局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便利的交通,以方便工人上下班。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住宅
20、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若在季风区,则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种草,布局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突发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2018北京文综)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读图,回答(1)(2)
21、题。真题研究(1)该城市A.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答案解析解析解析A对:图中显示,区的土地利用强度最大,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含义可知,区的建设用地面积最大,由于区位于城市中心,可推知建筑物密度大。B错: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大,且位于区附近,可推知为住宅区,不适宜建垃圾填埋场。C错:区的土地利用强度较小,建筑物较稀疏,且在住宅区外围,应为工业区,商业网点较少。D错:区位于远离城市中心的郊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弱。(2)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A.建设民俗博物馆 B.划定耕地保护区C.增加种植业投入 D.扩大卫星城规模答案解析解
22、析解析D对:甲地位于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强度增大,说明甲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因此最可能是扩大卫星城规模所致。A错:民俗博物馆应建在城市人口较密集的地区,而甲地位于郊区,人口较少。B、C错:划定耕地保护区和增加种植业投入都不会增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命题角度一结合城市规划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命题角度一结合城市规划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布局布局(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预测演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其中E、F、G表示主要功能区,城市布局相对合理。读图完成12题。1.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正西风 D.正北风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根据材料,E、F、G表示主要功能区,
23、G位于城市中心,是商业区;F占地面积最大,是住宅区;E位于东南部城郊,靠近煤、铁产地,交通便利,是工业区。城市布局相对合理,说明工业区的废气不会污染城区,结合指向标,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是东南风。故选A。2.图中各点布局不合理的是A.建高级住宅区 B.建休闲娱乐场C.建大型仓储中心 D.建污水处理厂答案解析解析解析位于城区河流上游,地势较高,远离工业区,环境质量好,适宜建高级住宅区,A合理;位于郊区,地价便宜,是河心岛,水质较好,适宜建休闲娱乐场,B合理;地只有一条对外公路,交通不便利,不适宜建大型仓储中心,C不合理;位于工业区附近河流下游,适宜建污水处理厂,以减少工业生产对河流的污染,D合理
24、。故选C。命题角度二结合社会生活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命题角度二结合社会生活材料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变化变化(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四川绵阳市诊断)近年来,流动商贩作为非正规经济,其数量在城市内部呈线性增长态势。巨大需求是导致流动商贩增长的根源,城市用地性质及其代表的城市功能对流动商贩有显著影响,而宽马路对商贩经营会产生负面影响。解决就业、服务社会和城市监管三者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千米,2013年常住人口384.1万。图为朝阳区498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解析解析流动商贩
25、所从事的是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应该指向消费人群,商贩密集区,人口密度大,市场广阔。故选B。答案3.从早市到晚市,三环附近的社区流动商贩密度大,根本原因是这里A.离天安门广场近 B.人口流动量大C.政府管制力度小 D.正规商业缺乏解析解析解析甲地早市、晚市为流动商贩高密集区,午市为不显著区。结合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时间推断,甲地区1218时人员较少,分析四个选项推断甲地的城市用地为娱乐康体用地的可能性更大。故选C。答案4.推断甲地的城市用地为A.住宅用地 B.工业用地C.娱乐康体用地 D.外事用地解析解析解析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学校医院附近人口密集,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
26、区。党政机关附近设置摊贩区影响办公环境;城市干道两侧设置摊贩区,影响交通;公园绿地内外设置摊贩区,影响城区环境。故选D。答案5.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下列地区中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的是A.党政机关附近B.城市干道两侧C.公园绿地内外 D.学校医院附近解析命题角度三结合统计资料考查城市化的特点与动力命题角度三结合统计资料考查城市化的特点与动力(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广东省百校联考)土地城市化率是城区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所占的比重,是评价一个城市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核心指标。近年来我国土地城市化进程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下表示意“2010年各等级规模城市的用
27、地结构及近10年用地面积增长结构”。据此完成68题。解析解析由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是居住用地,它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故选A。答案6.我国土地城市化进程中占比最高的用地类型是A.居住用地 B.工业用地C.公共设施用地 D.道路广场用地解析解析解析由资料可分析出,近10年来,中小规模城市土地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居住用地增长驱动力,即房地产业发展带动中小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故选C。答案7.近10年来,中小规模城市土地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A.工业发展 B.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房地产业发展 D.交通发展解析解析解析与其他规模城市相比,近10年来特大规模城市
28、工业用地增长明显,说明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低,容易造成工业用地浪费。故选B。答案8.与其他规模城市相比,近10年来特大规模城市A.房价上涨缓慢 B.工业用地集约化程度低C.交通拥堵加剧 D.人均绿地面积增加解析命题角度四结合规划图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命题角度四结合规划图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途径(题型预测:选择题题型预测:选择题)(2018全国文综)澳门半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如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910题。解析解析C对:从图中海边马路名称可以得出该道路以前位于海边,而现在其东南部为大片土地,且地势较低,无丘陵地形,故推断应该是
29、填海而成。A、B错:东北部、西北部的黑沙环海边马路、马场海边马路、林茂海边大马路离海岸线较近,可判断出填海造陆面积不大。D错:图中显示西南部有低矮丘陵,地形破碎,且沙梨头海边街紧靠海岸线,由此可判断出该区域基本没有进行填海造陆或填海造陆面积很小。答案9.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 B.西北部C.东南部 D.西南部解析解析解析C对:由题干信息可知,澳门地形以低矮丘陵为主,老城区内地势起伏较大,不适合骑自行车。A错:街道狭窄应该是机动车少的理由。B错:街道曲折不是自行车少的理由。D错:澳门经济较为发达,街道路面凹凸的可能性较小。答案10.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
30、,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 B.曲折C.坡大 D.路面凹凸解析核心考点核心考点4 4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主干精讲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关系2.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1)宏观选线方面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d.合理布局交通网。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2)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
31、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在山区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线路;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2)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
32、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所以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3)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具体表现详细内容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5)对商业的影响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6
33、)对旅游业的影响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2018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真题研究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答案解析答案答案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解析解析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也是提示性信息“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
34、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地形对交通选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量的大小以及水文、地质灾害等。命题命题角度角度结合区域交通建设结合区域交通建设,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影响(题型预测题型预测:选择题或非选择题选择题或非选择题)预测演练(2018广东揭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阿尼哥公路,是中尼公路中的尼泊尔路段,全长114 km,1965年由援建,是连接中尼的主要贸易和人员往来通道,也是尼中北部地区的运输大动脉。2015年4月25日受大地震影响,尼泊尔地区8 500人遇难,20 000人受伤,阿尼哥公路,也因大小数十处的损毁而中
35、断。应尼方请求,中国帮助尼方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但在随后两个多月,公路又再次中断。最后,由中方团队带领尼方负责全线的保通工作。右图为“阿尼哥公路示意图”。(1)分析1965年中国援建阿尼哥公路时所遇到的困难。答案答案答案1965年,工程建设机械落后,建设难度大;地区基础设施不足;阿尼哥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建设困难;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境外施工困难。(2)简述震后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的意义。答案答案答案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有利于大型机械进入沿线震区,便于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有利于顺利将救援物资送至灾区,安置灾民;有利于快速恢复中尼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3)分析阿尼哥公路在快速抢通后再次中断的原因。答案答案答案地处板块交界处,强震后的余震诱发山体滑坡,破坏了快速抢通的道路设施;当地进入雨季,降水强度大,洪水和泥石流极易冲垮道路;快速抢通道路时,公路沿线附近的隐患点清理不足等。(4)简述中方团队带领尼方负责维护保通阿尼哥公路,对尼方今后自主进行工程建设的影响。答案答案答案可培训尼方工程建设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传授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和管理经验;提高道路工程维护的能力等。专题专题六六人口、城市与交通人口、城市与交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