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掌握病因的概念及病因学说的特点2.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及主要病理表现。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及主要病理表现。3.掌握七情的概念掌握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本章重点】【本章重点】【病因】【病因】概概 念念 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引起人体凡是能破坏机体相对平衡,引起人体 发生疾病的原因。也称作致病因素发生疾病的原因。也称作致病因素 病因病因1.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疫疬外感致病因素:六淫、疫疬2.内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内
2、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劳逸3.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烫伤、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烫伤、冻伤、虫兽伤冻伤、虫兽伤4.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痰饮、可致病的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结石和内生五邪瘀血、结石和内生五邪 病病 因因 分分 类类1.六淫:六淫:指风、指风、寒、暑、湿、燥、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火六种外感病邪区别六气区别六气一、外一、外 感感 致致 病病 因因 素素外感性:外感性:由肌表、口鼻而入由肌表、口鼻而入季节性:季节性: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春多风病;夏多暑病;长夏多 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湿病;秋多燥病;冬多寒病地区性:地区性:与环境有关:潮湿与高温;与环境有关:潮湿与高温;
3、西北与东南西北与东南(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1)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相兼性:相兼性:可单独、两种或多种同时致病可单独、两种或多种同时致病转化性:转化性: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2)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腠理开泄出汗;阳位头面体表头痛恶风鼻塞腠理开泄出汗;阳位头面体表头痛恶风鼻塞风性善行而数变风性善行而数变 游走不定,变化多端荨麻疹、中风、行痹游走不定,变化多端荨麻疹、中风、行痹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 它邪多依附风邪它邪多依附风邪风性主
4、动风性主动动摇不定动摇不定 寒寒 邪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冷冷寒性凝滞寒性凝滞痛痛寒主收引寒主收引无汗、肢体屈伸不利无汗、肢体屈伸不利寒性清澈寒性清澈分泌物、排泄物清澈分泌物、排泄物清澈暑邪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发热、面红发热、面红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出汗出汗 口口渴、尿少渴、尿少 乏力乏力暑气多挟湿暑气多挟湿-肢困、胸闷恶心、便溏肢困、胸闷恶心、便溏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重浊-湿性粘滞湿性粘滞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下部)(下部)湿湿 邪邪 燥燥 邪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
5、涩,易伤津液l多见口鼻、皮肤干燥,咽干口渴,多见口鼻、皮肤干燥,咽干口渴,尿少,便干。尿少,便干。燥易伤肺燥易伤肺(肺喜润恶燥)肺津耗伤可出现干咳、(肺喜润恶燥)肺津耗伤可出现干咳、少痰、咳血。少痰、咳血。火(热)邪火(热)邪(火热并称)(火热并称)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为阳邪,其性炎上发热、恶热;头痛、咽痛、牙龈肿痛等。发热、恶热;头痛、咽痛、牙龈肿痛等。火易扰心神火易扰心神出现心烦、失眠甚至神昏谵语出现心烦、失眠甚至神昏谵语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大汗、口渴、尿少、便秘、乏力大汗、口渴、尿少、便秘、乏力火易生风动血火易生风动血抽搐、颈项强直等。出血、皮肤紫斑抽搐、颈项强直等。出血、皮肤紫斑火
6、易致肿疡火易致肿疡 概概 念念是一类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病邪,可是一类具有很强传染性的病邪,可通过空气、饮食、接触、蚊虫叮咬通过空气、饮食、接触、蚊虫叮咬及其他途径侵入而致病及其他途径侵入而致病2.疫疠(疠气)疫疠(疠气)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发病急,病情重发病急,病情重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疠气不同发病各异,致病专一疠气不同发病各异,致病专一(1)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 气候因素:旱涝气候因素:旱涝 环境和饮食因素:污物处理不当、环境和饮食因素:污物处理不当、不洁饮食不洁饮食 预防措施因素预防措施因素 社会因素:战乱社会因素:战乱(2)疠气的影响因素疠气的影响
7、因素 概概 念念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饮食有违常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饮食有违常度,直接伤及脏腑气血而发病的因素度,直接伤及脏腑气血而发病的因素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包括:七情、过劳过逸、饮食失宜等二二、内伤致病因素内伤致病因素 概概 念念 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情绪反映 1.七情七情(1)七情致病的条件)七情致病的条件突然、强烈或持突然、强烈或持久的情志刺激,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机体的生超过了机体的生理调节范围与耐理调节范围与耐受能力受能力 直接损伤
8、五脏直接损伤五脏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应象大论曰:“喜伤心、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 肾肾”;其中以心、肝、脾三脏多见;其中以心、肝、脾三脏多见(2)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 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素问.举痛论曰: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也。怒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气下惊则气乱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思则气结”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七情致病的特点七情致病的特点饮食是人体摄取食物,使之化生为水谷精饮食是人体摄取食物,使之化生为水谷精微、气血津液,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微、气血津液,
9、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条件,饮食失宜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条件,饮食失宜可导致疾病的发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 水谷精微,故饮食所伤首先水谷精微,故饮食所伤首先 累及脾胃,而后波及他脏累及脾胃,而后波及他脏 2.饮饮 食食常见饮食失宜常见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过饥:过饥:气血生化乏源,气血生化乏源,导致气血亏虚导致气血亏虚 过饱:过饱:损伤脾胃,导损伤脾胃,导致食滞、化热、聚湿生痰致食滞、化热、聚湿生痰 食无定时:食无定时:影响脾胃气影响脾胃气机升降以及六腑传化秩序,机升降以及六腑传化秩序,气滞血瘀、生湿酿痰气滞血瘀、生湿酿痰(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污
10、染、变质有毒食物:污染、变质有毒食物(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五味或寒热偏嗜导致五味或寒热偏嗜导致 营养的过剩或不足、营养的过剩或不足、阴阳失调阴阳失调 常见饮食失宜常见饮食失宜 过劳过劳 劳力过度:耗伤元气劳力过度:耗伤元气 劳神过度:耗伤心脾劳神过度:耗伤心脾 房劳过度:耗伤肾精房劳过度:耗伤肾精过逸过逸 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 减弱减弱3.劳劳 逸逸 三、其他致病因素三、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烧烫伤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冻伤、虫兽伤 四、可致病的病理产物可致病的病理产物 痰饮、瘀血痰饮、瘀血 结石、内生五邪结石、内生五邪 1.痰痰 饮饮 概概 念念 痰饮为机体水液代
11、谢障碍痰饮为机体水液代谢障碍 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各种原因导致肺、脾、肾、三焦各种原因导致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水液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水津停滞所致代谢障碍,水津停滞所致(1)痰)痰 饮饮 的的 形形 成成 阻滞气机、气血阻滞气机、气血 致病广泛多端致病广泛多端 重浊粘滞缠绵重浊粘滞缠绵 (2)痰饮的致病特点)痰饮的致病特点 概概 念念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血行受阻,滞留于经脉、脏腑之内,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经脉、脏腑之内,或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能消散能消散2.瘀瘀 血血 气虚、气滞、血热、血寒气虚、气滞、血热、血
12、寒 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液运行不畅 外伤、气不摄血、血热外伤、气不摄血、血热 迫血妄行迫血妄行-血离经脉血离经脉(1)瘀)瘀 血血 的的 形形 成成 病位不一,病证各异病位不一,病证各异 瘀阻于心瘀阻于心-心悸、胸痛、胸闷心悸、胸痛、胸闷 瘀阻于肺瘀阻于肺-咳血、胸痛咳血、胸痛 瘀阻肠胃瘀阻肠胃-呕血、黑便呕血、黑便 瘀阻胞宫瘀阻胞宫-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痛经、闭经(2)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 病证虽多,特点共同病证虽多,特点共同 疼痛疼痛 肿块肿块 出血出血 肌肤爪甲失荣肌肤爪甲失荣 舌象舌象:舌质紫暗瘀点瘀斑舌质紫暗瘀点瘀斑 脉象脉象:细涩沉弦或结或代细涩沉弦或结或代瘀
13、瘀 血血 的的 致致 病病 特特 点点 概概 念念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指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病理产物,多存在于肾、膀胱、胆物,多存在于肾、膀胱、胆3.结结 石石 结石的形成 脏腑本虚,湿热浊邪乘虚而入,蕴脏腑本虚,湿热浊邪乘虚而入,蕴郁积聚不散或湿热煎熬日久而成郁积聚不散或湿热煎熬日久而成 病位不同,病证不一病位不同,病证不一 肾:腰痛、血尿肾:腰痛、血尿 胆:胁痛、黄疸胆:胁痛、黄疸 易致疼痛,易惹湿热易致疼痛,易惹湿热 病程较长,时起时伏病程较长,时起时伏(2)结石的致病特点)结石的致病特点概概 念念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
14、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和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五种内生邪气。其性质分别与风、火、的五种内生邪气。其性质分别与风、火、湿、燥、寒类似,故分别称为内风、内湿、燥、寒类似,故分别称为内风、内火、内湿、内燥、内寒等火、内湿、内燥、内寒等4.内内 生生 五五 邪邪 肝阳化风肝阳化风 (1)内风的形成)内风的形成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 阴虚风动阴虚风动 血虚生风血虚生风 阳盛化火阳盛化火 邪郁化火邪郁化火 五志化火五志化火 阴虚生热阴虚生热(2)内火的形成)内火的形成 病病 机机 概概 念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病机的基本过
15、程和规律病机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基本过程基本过程 各种病邪作用于机体各种病邪作用于机体机体阴阳失衡机体阴阳失衡脏腑、经络、气血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常功能失常各种不同的病理改变各种不同的病理改变 基本规律基本规律 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包括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等调、气机失常等 一、正一、正 邪邪 相相 争争 概概 念念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正气与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之争,即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争,即机体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病邪气之间的相互斗争 正邪相争的结果决定发病与否正邪相争的结果决定发病与否 正胜邪则不病,正衰邪胜则发病正胜邪则不病,正衰邪胜则发病
16、“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正邪相争与发病(一)正邪相争与发病(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二)正邪盛衰与病邪出入(1)机体抵抗力不足,或邪气过机体抵抗力不足,或邪气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均盛,或护理不当,或失治误治均可导致表邪入里可导致表邪入里(2)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或邪气治疗及时、正气渐复或邪气日衰,则驱邪外出而里邪出表日衰,则驱邪外出而里邪出表 (三)正邪相争与疾病转(三)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归 正邪消长盛衰与病情进退有关正邪消长盛衰与病情进退有关 正衰邪盛,正不胜邪,病情加重正衰邪盛,正不胜邪,病情加重 正盛邪衰,正胜驱邪,病情
17、好转正盛邪衰,正胜驱邪,病情好转 邪盛为主为实证,正虚为主为虚证邪盛为主为实证,正虚为主为虚证 正虚邪盛则为虚实夹杂正虚邪盛则为虚实夹杂 邪盛致正气日虚邪盛致正气日虚实证转虚证实证转虚证 正气日虚致邪气日盛正气日虚致邪气日盛虚证转实证虚证转实证(四)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四)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 虚证与实证症状特点虚证与实证症状特点病病程程面面色色体体质质 形态形态疼疼痛痛 二便二便 舌舌 象象脉脉象象虚虚证证久久病病苍苍白白虚虚弱弱精神萎靡精神萎靡身倦乏力身倦乏力气弱懒言气弱懒言隐痛隐痛喜按喜按大便稀溏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小便清长舌淡舌淡嫩少嫩少苔苔细细弱弱实实证证新新病病潮潮红红壮壮实实精神兴奋精
18、神兴奋声高气粗声高气粗疼痛疼痛拒按拒按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小便短赤苔苔厚厚腻腻实实而而有有力力 概概 念念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偏盛、偏衰、导致阴阳失衡,出现阴阳偏盛、偏衰、互损、转化、格拒或亡失的病理状态互损、转化、格拒或亡失的病理状态二、阴二、阴 阳阳 失失 调调(一)(一)阴阳失调与发病阴阳失调与发病阴阳平衡阴阳平衡健康健康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发病发病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实热实热 阴虚则热阴虚则热虚热虚热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实寒实寒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虚寒虚寒(二)(二)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1.寒热错杂寒热错
19、杂 上下或表里阴阳盛衰不一上下或表里阴阳盛衰不一 上热下寒、上寒下热上热下寒、上寒下热 表热里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寒里热 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互损阴阳两虚 虚寒与虚热并存,阴损及阳,虚寒与虚热并存,阴损及阳,偏重虚热;阳损及阴,偏重虚寒偏重虚热;阳损及阴,偏重虚寒 2.寒热转化寒热转化 由阳转阴由阳转阴由阳热转阴寒由阳热转阴寒 高热病人,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度,而出高热病人,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度,而出 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弱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微弱 由阴转阳由阴转阳由阴寒转阳热由阴寒转阳热 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为表寒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脉浮紧为表寒 证,入里化热则出现发热心烦
20、口渴苔黄证,入里化热则出现发热心烦口渴苔黄 等热证等热证 3.寒寒 热热 真真 假假 真热假寒真热假寒 内热过盛,阳气郁而不能外达,出内热过盛,阳气郁而不能外达,出 现一些假寒现象,四肢厥冷、脉沉现一些假寒现象,四肢厥冷、脉沉 真寒假热真寒假热 阴寒内盛迫阳于外,可见身热、面阴寒内盛迫阳于外,可见身热、面 红、口渴、脉大等热象红、口渴、脉大等热象(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三)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 阴阳盛衰失衡阴阳盛衰失衡疾病恶化疾病恶化 阴阳盛衰趋衡阴阳盛衰趋衡疾病向愈疾病向愈 阴耗至亡阴耗至亡亡阴亡阴 阴阳离决阴阳离决 阳衰至亡阳衰至亡亡阳亡阳 精气乃绝精气乃绝 寒证、热证鉴别表寒证、热证鉴别
21、表面面色色四四肢肢寒寒热热口渴口渴大大便便小小便便舌象舌象脉脉象象寒寒证证苍苍白白清清凉凉怕怕冷冷不渴或不渴或热饮不热饮不多多稀溏稀溏清长清长舌淡苔舌淡苔白润白润迟迟热热证证红红赤赤燥燥热热发发热热口渴喜口渴喜冷饮冷饮秘结秘结短赤短赤舌红苔舌红苔黄干黄干数数 概概 念念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引起机体内气的升降病因素的作用,引起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紊乱而出现气滞、气逆、气出入运动紊乱而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三、三、气机失常气机失常 即气机郁滞而不畅即气机郁滞而不畅情志、痰饮、水湿、食积、情志、痰饮、水
22、湿、食积、瘀血、结石瘀血、结石 气机运行不畅气机运行不畅 气滞气滞 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气血津液运行受阻 瘀血、水湿停瘀血、水湿停滞、痰饮或脏腑气滞滞、痰饮或脏腑气滞(一)(一)气气 滞滞 (二)(二)气逆气逆 即气机的升降失常,当降不降即气机的升降失常,当降不降 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过或不降反升或升之太过 以肺、胃、肝多见以肺、胃、肝多见 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肺气上逆则咳嗽、气喘 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胃气上逆则呃逆、嗳气、呕吐肝气上逆则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易怒肝气上逆则头痛而胀、面红目赤、易怒 多在气虚基础上发生,以气的上升不多在气虚基础上发生,以气的上升不 及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及升举无力为
23、主要特征 主要发生于脾主要发生于脾 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头目清窍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头目清窍头晕眼花耳鸣头晕眼花耳鸣 托举内脏器官托举内脏器官胃下垂胃下垂 子宫下垂子宫下垂 脱肛脱肛(三)(三)气气 陷陷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而闭郁结聚于内而闭郁结聚于内 多由情志刺激、或痰饮、外多由情志刺激、或痰饮、外邪、秽浊之气阻闭气机所致邪、秽浊之气阻闭气机所致(四)(四)气气 闭闭 (五)(五)气气 脱脱气不守内,向外逸脱,导致机体严气不守内,向外逸脱,导致机体严 重气虚,功能突然衰竭重气虚,功能突然衰竭原因:原因: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正不敌邪,正气骤伤 正气长期持续耗损而衰弱正气长期持续耗损而衰弱 大出血大出血 大汗出大汗出 频繁吐泻频繁吐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