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课 消息二则学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学习重点学习重点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特点。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自主突破自主突破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区域()溃退()
2、锐不可当()芜湖()歼()灭 要塞()督战()芜湖()阻遏()管辖()2.解释下列词语。(1)溃退:(2)要塞:(3)业已:(4)锐不可当:(5)摧枯拉朽:3.常识填空:(1)新闻的定义:“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所以新闻,又叫 ,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2)、新 闻 的 六 要 素:、事 件 发 生的 、。(3)新闻的三个特点:A、内容真实准确;()B、报道迅速及时;()C、语言简明扼要。()(4)新闻的结构通常包括 、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答案】1.y ku dng jin
3、 si d w xi2.(1)失败而退却。(2)军事上的险要处,防御重地。(3)已经。(4)锋利无比,不可抵挡。(5)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3.(1)消息,(2)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3)A、(真实性)B、(及时性)C、(准确性)(4)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分别找出找出两则消息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答案:(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 时电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题:从“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到篇末,具体记
4、叙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的战况。(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 22 日 22 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主体:从“20 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5.简要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题的特点。答:【答案】标题简洁概括,提示了报道的要点。“百万”、“横渡”两个词气势磅礴,胜利豪情跃然纸上。6.简要分析两则消息的电头内容有什么作用?答:【答案】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
5、展之中。7.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的语言特点。答:【答案】“百万大军”,写出了参加渡江战役人数之多,体现了一种排山倒海、无坚不摧的力量;“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说明了战线之长;“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表现了攻势之凌厉,我军所向披靡,渡江战役已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均是”二字概括战线宽广,胜利巨大。8.研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答:【答案】第一层(从“20 日夜起”到“已渡过 30 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 日下午五时起”到“不起
6、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渡江情况。拓展延伸拓展延伸9.以尽量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所叙述的主要事实。(不超过计 26 个字)哈尔滨一位老人,历时九个月,行程数千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他的三轮车上挂满了写着日军罪行的条幅。他的外公和外叔公都是抗日地下工作者,均被日军残忍地杀害了。当年日军对中国的侵略给他留下了痛苦的回忆,最近日本教科书篡改历史的事件更激起了他的义愤,于是他踏上了声讨日军罪行之路。答:【答案】哈尔滨一位老人声讨日军罪行,骑着三轮车来到天津。同步小测同步小测1.下列注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A
7、督战(d)舆论(y)歼灭(qin)风平浪静 B.泄(xi)气 溃退(ku)覆灭(f)横度长江 C.区域(y)阻塞(si)荻港(d)摧枯拉朽 D.阻遏(ji)纤维(xin)签订(qin)锐不可当1.填空:(1)新闻结构的五部分包括_、_、_、_、_。(2)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3.选出表达方式不同类的一项()A.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 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B.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C.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D
8、.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以渡完。4.选词填空。此处敌军抵抗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课内语段阅读课内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21 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 35 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 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
9、、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 35 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 23 日可以
10、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顽强,然在 21 日下午至 22 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杨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5.文段报道的两个主要内容是:6.文中的一段议论是:答:7.“战犯汤恩伯 21 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句从侧面写出了:答:8.本文报道准确及时,试举例说明:_ 【答案】1.C 2.(1)标题 导语 主体 结语 背景(2)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3.C 4.较为 占领 控制 封锁 切断 5.东路军和西路军渡江情况。6.此种情况都很泄气。7.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8.
11、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复习新闻的有关常识。2.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精练,感受我军所向披靡、不可抵挡之气势。自主突破自主突破1.通读课文,完成表格。渡江区域地点时间战况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答案:答案:渡江区域地点时间战况中路军安庆芜湖20 日夜起的 24 小时已渡过 30 万人西路军九江安庆21 日下午 5 时22 日 22时35 万大军已渡过 2/3 东路军南京江阴21 日到 22 日已大部渡过,余部 23 日可以渡完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答:【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
12、,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答案】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
13、道。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4.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即已”,换成“共”好不好?)答:(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加点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好不好?)答:【答案】(1)“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
14、经过。“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24 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 21 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21 日”重复。5.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简要的议论,分析敌人毫无斗志的两个方面的原因(此种情况都很泄气),这两方面
15、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答:【答案】这处议论透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两方面的议论一略一详,是因为“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这一方面,在当时已是众所周知,广大读者已经形成共识,可以一笔带过;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使敌军官兵“都很泄气”这一方面,在当时还是一个新出现的情况,有较大的新闻价值,也充分反映了国民党反动阵营内部分崩离析、士气低落的虚弱本质,值得较为详细地写出来。这两方面的顺序不宜颠倒,这是因为作为一篇正面报道我军渡江战役战况的消息,先分析我方士气后分析敌方士气,完
16、全合情合理;也因为这样的顺序比较能够突出作者议论的重点,即作者较为详细地写出来的那个方面。同步小测同步小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溃退()荻港()摧枯拉朽()要塞()歼灭()锐不可当()【答案】qin(签)订 xi(泄)气 d(督)战溃退(ku)荻港(d)摧枯拉朽(xi)要塞(si)歼灭(jin)锐不可当(dng)qin(签)订 xi(泄)气 d(督)战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你交友的标准是什么?是注重外表的美丽?还是注重内心的善良?B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C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人提出了“赢语文者赢高考”的口号。因此,教
17、师、家长、学生都有所动作。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答案】A【解析】A 项中“是还是”是选择疑问句,中间连接的标点应为逗号)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B在对传统村落的修缮中,我们要保护文化遗产存在的真实性,禁止随意修建仿古建筑、仿古街区。C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表示,魏秋月目前的伤势达不到上场,甚至在 8 月的女排世界杯中能否上场也存在着疑问。D近 3000 名左右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盛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权。【答案】B【解析】:A 项搭
18、配不当,“提高”应改为“转变”;C 项成分残缺,应在“达不到上场”后加“的要求”;D 项成分赘余,“近”和“左右”应删去一个。)4填空。(1)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有的还加上 How(如何),即“五个 W 加一个 H”,成为新闻“六要素”。(2)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 ,有时兼有 、。(3)新 闻 中 最 常 用 的 文 体 是 消 息,即 狭 义 的 新 闻。在 结 构 上,一 般 包括 、和 五个部分。【答案】(1)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2)叙述,议论、描写。(3)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52017 年是渡江
19、战役胜利 68 周年,八年级(1)班开展了“纪念渡江战役,向老英雄致敬”的主题班会活动。请根据下面的活动场景,完成相应的练习。(1)下面是一位学生对战斗英雄的采访,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补全相应内容。学生:请问东路军当时渡江的过程是否十分顺利?战斗英雄:。学生:您能描述一下当时渡江的情景吗?战斗英雄:学生:作为一名战斗英雄,每次回想起当时渡江的情况,一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现在,您心里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呢?战斗英雄:。(2)战斗英雄的叙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答:【答案】(1)示例:总体上我们的渡江过程是非常顺利的,但是战斗也十分激烈。战斗英雄:示例:渡江作战当天,我们在炮火的掩
20、护下,全体人员不怕牺牲,乘着木船,冒着敌人密集的子弹,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跨越长江。(能描述当时的场景即可)战斗英雄:示例:在这里我要向在渡江战役中英勇战斗、奉献出自己生命的战友们致以深切的悼念和崇高的敬意!(2)示例:我们中学生要铭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
21、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
22、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66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导语”部分是第 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第 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
23、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77结合全文,理解句子。(1)第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答:(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8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答:9“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 字以内)答:10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答:【答案】66这则消息的“电头”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导语”部分是第句(只填序号)。主体部分是
24、第句。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锐不可当。77结合全文,理解句子。(1)第句能否改为:“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一大半,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为什么?不能这样更改。“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一大半”与“三分之二”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是物?),“余部”是军事术语,更贴切,得体。(2)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歼灭”“击溃”“占领”“控制”等动词的连用,使语言雄健有力,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无敌的气概。尤其是“控制”这个动词的
25、运用,十分准确地表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被我军操纵,正因为如此,长江才能被“封锁”,达到了意想不到、震撼人心的效果。8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为什么把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最后才写东路军?因为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这样安排,更能使文章涌起高潮。9“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30 字以内)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意思对即可)10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议论的句子是第句;作
26、用是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1 消息二则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3.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4.体会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教学课时】【教学课时】2 课时第 1 课时第 1 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掌握消
27、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2.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一、课前对话,导入新课1.讲述故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首诗是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大气磅礴、
28、鼓舞人心。以此诗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引导学生体会新闻体裁的特点做铺垫。师:同样的事件,可以有不同的表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消息二则,是毛泽东用新闻的方式向公众报道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这一重大事件。请大家再次阅读本课中的两则消息,对比诗歌,看看不同文体的表述,有怎样不同的效果。(板书:消息二则)【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既是自学检测,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又是知识的积累,为学生利用新闻基础知识学习消息二则打下基础。二、资料助读,走进“新闻”二、资料助读,走进“新闻”师:默读课本第 2 页和第 17 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需要积
29、累的新闻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新闻是什么?2.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分别是什么?3.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预设课件出示:课件出示:1.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媒体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新闻的三特点:真实性、时
30、效性、准确性。3.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用事实说话;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第三,时效性强;第四,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三、整体感知,剖析课文三、整体感知,剖析课文【活动一:贴标签】师:细读两则消息,找出它们的“六要素”和“五部分”。(生再读课文,交流讨论)【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在自主学习新闻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理解新闻体裁特点。贴标签、做编辑的活动形式,既有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学习,又能激发
31、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预设1.六要素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二十二日下午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人物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起因起因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事件南渡长江事件横渡长江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结果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结果敌阵业已被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结语背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导语后面的内容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人民
32、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导语后面的内容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师补充:标题、导语、主体三者不可缺,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活动二:做编辑】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则消息,体会其“三大特点”。设问:假如你是当时报社的编辑,你认为这两则消息重复吗?能刊发吗?预设 这两则消息都具备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而且时效性都很强。第一则消息,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不含电头),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这则消息第一时间报道出来,能极大地鼓舞战士们
33、的士气。第二则消息是第一则的延续和扩展,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况,全面报道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情况,足见这一战役的磅礴气势。这两则消息在时间跨度、事件广度、内容深度上均有所不同。因此,这两则消息都能而且都要刊发。第 2 课时第 2 课时【课时目标】【课时目标】1.品味消息的语言特点,欣赏新闻的写作艺术。2.体会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和立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评析新闻一、评析新闻【活动一:学做评论员】师:这两则消息好在哪里?除了时效性外,两则消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从新闻的背后还读出了什么意味?让我们选择几个角度来评价一下,一个小组一个选题。(学生分小组讨论)1.排
34、一排:第二则消息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写?预设 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军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军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军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2.删一删: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掉好不好?为什么?课件出示:课件出示:(1)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3)至发电时止,该
35、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预设 不好。(1)用“大约”表示是约数,不是确数。这样表述更准确。(2)“不含”这个词能准确说出渡江区域中不包含九江这个地方。(3)“至发电时止”,把时间限制在准确的时刻。这些词语都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3.换一换:读一读,用括号里的词替换加点的词语,行不行?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控制)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占领)江阴要塞,封锁(切断)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封锁)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预设 不行。对地区用“占领”,说明我军目前只是武装占有该地
36、区,仍需提升影响力,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不仅是被“占领”,而且已为我军所用。正因如此,依靠要塞炮火,长江得以被“封锁”,铁路线则用“切断”,因为铁路线可以被“切断”,长江水是切不断的。词语搭配准确有力,确切地表明了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这些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新闻的准确性,若换掉,则无此表达效果。4.比一比:从下面两组句子中,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课件出示:第一组:A.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B.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第二组:A.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B.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
37、军突破了。预设 “摧枯拉朽”“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这些词语都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势如破竹。用“纷纷溃退”“军无斗志”等词语从侧面表现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这些四字词语很有表现力,语言表达既准确而又生动。“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地估计了东面防线的坚固性,过低地估计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的狼狈,又可体现我军的神勇,感情色彩鲜明。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尽管时间表述明白,但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文“二十一日”重复。作者在用词的时候是有明显的感情倾向的,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扬和对敌人的嘲讽之情都包含在用词当中了。这就告诉我
38、们,写新闻时,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可以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陈述事实,从而把态度表露出来。5.找一找:这两则消息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词。去掉这个词,句子意思基本没有变化。请你把它找出来,并谈一谈这个词的作用。课件出示:课件出示:(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3)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5)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6)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7)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
39、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8)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预设 反复出现的“我”,体现了一种作者强烈的自豪感,有喜悦,有自豪,有豪迈,有决心,拉近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有亲切感。补充:课件出示:课件出示:“我”中有一往无前的英雄情怀;“我”中有纵横天下的豪迈气势;“我”中有必胜的决心和胆略;“我”中有作为领导者的自豪和骄傲。【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评析新闻,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排、删、换、比、找的方法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和感情色彩,理解新闻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并有的特点。为下面播报新闻,亲自创作新闻做准备。二、播报新闻二、播报新闻【活动二:学做播音员】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节奏播报
40、这两则消息。师:如果你是播音员,要向全国人民播报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会怎么播报?(任选一则)点拨:把握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它不像散文、诗歌,有强烈的情感。新闻中很少用到叹号、问号等,所以播报的时候一般采用陈述语气。另外,要读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导语和主体之间停顿的时间可以稍长一点儿。像本课这样激动人心的消息,播报的时候声调可以高亢一些。【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此环节能让学生亲身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更深入地把握新闻内容,进一步感知新闻的特征。强烈的代入感也能让学生更直观、生动地内化学到的知识。三、学写新闻三、学写新闻师:请大家把班里最近发生的新鲜事写成新闻,
41、注意“六要素”“五部分”“三特点”,注意客观叙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学生自由习作,师评点)结束语:同学们,新闻里不仅有新鲜的时事,还有鲜活的形象和丰富的情感。每一则新闻里都蕴含有不一样的意味。古人最初造字的时候,“闻”字是一个人举手掩住一只耳朵,露出另一只耳朵,在专注地倾听的形象。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信息,大家要学会有选择地接收,专注地倾听,这样你就能通过新闻这种实用性文体了解大千世界,感知社会人生。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会读新闻,读懂新闻,进而能写出新闻,把校园发生的新鲜事儿告诉给更多的人。【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设计亮点】【设计亮点】本课的教学以引导学生自学、
42、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开始,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贴标签、做编辑、做评论员、做播音员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新闻的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得快。任务一新闻阅读任务一新闻阅读消息二则消息二则第第1 1课时课时第第2 2课时课时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
43、气魄。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第第1 1课时课时 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这是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本课中的两则消息,对比诗接下来请大家阅读本课中的两则消息,对比诗歌,看看不同文体的表述,有怎样不同的效果。歌,看看不同文体的表述,有怎样不同的效果。走进走进“新闻新闻”默读课本第默读课本第2 2页和第页和第1717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页关于新闻要素和消息特点的文字,标
44、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息特点的文字,标记出需要积累的新闻相关知识。思考以下问题:思考以下问题:u新闻是什么?新闻是什么?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广用性文体,是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媒体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切媒体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
45、的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文字,迅速及时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事实。u新闻的新闻的“六要素六要素”“”“五部分五部分”“”“三特点三特点”分别是什么?分别是什么?新闻的六要素: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新闻的三特点:新闻的三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消息指的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
46、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一种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用事实说话;本体裁。它一般具有如下特征:第一,用事实说话;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第三,时效性强;第第二,短小精悍,概括性强;第三,时效性强;第四,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四,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第五,大多数消息有电头或头或“本报讯本报讯”作为外在标志。作为外在标志。u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消息是一种怎样的新闻体裁?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活动一:贴标签活动一:贴标签
47、再次细读两则消息,找出它们的再次细读两则消息,找出它们的“六要素六要素”和和“五部分五部分”。再次细读两则消息,找出它们的再次细读两则消息,找出它们的“六要素六要素”和和“五部分五部分”。时间时间 我我三三十十万万大大军军胜胜利利南南渡渡长长江江人物人物 地点地点 起因起因事件事件结果结果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开始午夜开始时间时间 人物人物 地点地点 起因起因事件事件结果结果人人民民解解放放军军百百万万大大军军横横渡渡长长江江在芜湖、安庆之间在芜湖、安庆之间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约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南渡长江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突破敌阵,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岸广大地区一九
48、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到二十二日下午二十二日下午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横渡长江敌阵业已被冲破,战役取得敌阵业已被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了决定性胜利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谋瓦解了斗志六要素六要素五部分五部分标题标题 我三十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南渡长江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导语 主体主体结语结语背景背景 人民解放军人民解放军百
49、万大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横渡长江导语后面导语后面的内容的内容人民解放军正以自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朱总司令的命令国民党的广大官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不想再打了东面防线又被我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军突破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阵,横渡长江导语后面导语后面的内容的内容标题标题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三者不可缺三者不可缺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背景和结语有时会暗含在主体里。活动二:做编辑活动二:做编辑 请同学们
50、比较这两则消息,体会其请同学们比较这两则消息,体会其“三大特三大特点点”。假如你是当时报社的编辑,你认为这两则。假如你是当时报社的编辑,你认为这两则消息重复吗?能刊发吗?消息重复吗?能刊发吗?这两则消息都具备新闻的这两则消息都具备新闻的“六要素六要素”“”“五部分五部分”,而且时效性都很强。,而且时效性都很强。第一则消息,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不含电头)第一则消息,作者仅用不到二百字(不含电头),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就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得清清楚楚,同时对战役的未来走向做出了准确预判。这则消息第一时间报道出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