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急 救救 医医 学学 内内 容容 简简 介介v本书为教育部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0章,主要介绍了急救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实践技能,关注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力求反映现代急救医学的水平。本书可供中职(3年制)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影像技术等相关医学专业使用。2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v学习目标:v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概况。v2.熟悉急救医学服务体系的组成。v3.掌握急症救护的主要病种。3第一节第一节 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v急救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医学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急危重病症的基本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以及组织管理体
2、系的一门科学;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v世界上急诊医学发展最早的是美国,1968年成立美国急诊医师协会,并提出建立“急救医疗体系(EMSS)”v1971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4v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发展近20年的历史。v1980年10月30日国家卫生部颁发“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下发了“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1987年急诊医学正式被确立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v目前,绝大多数县以上医院建立了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配备了一定的专业队伍。我国80多个大中
3、型城市有一定规模的急救中心,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第二节第二节 急救医学与急救医学的范畴急救医学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院前急救包括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首先给病人进行必要的初步急救,如徒手心肺复苏,清除呼吸道异物等,然后通过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7(一)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 (二)危重病医学(二)危重病医学v危重病医学作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定义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在配备有先进监护设备和急救设备的重症监护病房中对继发于多种严重疾病或创伤的复杂并发症进行全面监护和治疗。8v要求急救医师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v1991年美国危重病医学会把循环休克、心源性休克、心外梗
4、阻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心肺复苏等22个课题列为优先研究的项目。9(三)复苏学(三)复苏学v现代复苏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v1.基础生命支持(C、A、B:包括心肺复苏(C)、气道控制(A)、人工给氧与呼吸(B)。v2.进一步生命支持(D、E、F):其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包括复苏药物与液体使用(D)、心电图诊断与治疗心律失常(E)、电除颤(F)。10v3.持续生命支持 复苏学是主要研究如何在心跳骤停后,及时恢复自主循环、促进心脏复跳,及时建立呼吸通道。(四)毒理学和急性中毒(四)毒理学和急性中毒v研究和诊治各类急性中毒是急救医学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城市急诊病人中5是与急性中毒有关,在农村每年10
5、万人以上死于农药中毒。由于每年世界上成千上万种各类新化学产品的不断出现,各国的工业化加强和环境污染的加重,中毒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更要因素。12(五)创伤学(五)创伤学v创伤是青年人中第一位死亡原因。2019年全国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万人,伤残60万人。“创伤”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了创伤急救中心。v严重创伤救治的原则是早期处理,先“救”后“查”。13(六)灾害医学(六)灾害医学v研究人群受灾后的医疗急救以及灾害预防等有关的医学,称为灾害医学。灾害是突然发生的,在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同时,也使人群受到伤害。如地震常造成多发伤、感染、休克;洪水造成溺水、胃肠道传染病、
6、眼病、皮肤病;火灾造成烧伤、感染、休克;交通事故如道路、航空、航海等造成的多发伤等等。14(七)急诊医疗管理学(七)急诊医疗管理学v健全组织急救网络,建立有效地现代化的急救呼救和通讯系统,研究和配备各种救护伤病员的抢救设备和交通工具,规范化培训急诊急救专业人员,制定对突发伤亡事故的预警机制是急诊医疗管理学的内容。16EMSS 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ICU救治 等二节等二节 急救医学服务体系的组成急救医学服务体系的组成 院前急救是对遭受各种危急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件等病人,在到达医院之前进行的紧急抢救,包括现场紧急处理和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及减少伤残。快
7、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维护病人生命,减少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18(一)院前急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一)院前急救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一、院前急救一、院前急救 v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的创伤病人,20因创伤后没能得到及时的现场抢救而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有的在发病最初几小时内死亡,死亡或猝死的原因并非病情不可挽救,而是未能得到迅速的抢救。(二)院前急救的两项原则(二)院前急救的两项原则 v院前急救是对“症”而不对“病”,也就是说院前急救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治病”,而是为了“救命”。是不得已而为之。20 第一个原则是第一个原则是“对症治疗对症治疗”第二个原则是第二
8、个原则是“拉起就跑拉起就跑”v对一些无法判断、无法采取措施或即使采取措施也无济于事的的危重伤病,应尽快将患者送到有条件治疗的医院,不要在现场作无价值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院前过长的耽搁将使患者丧失仅有的一线生机。21(三)院前急救的三项任务(三)院前急救的三项任务v1.现场急救 坚持先“救”后“送”的原则。例如外伤大出血病人必须先进行止血处理后再运送;又如对骨折病人必须先进行初步固定并正确地搬运和护送,才能减轻病人痛苦和二次损伤(急救五项技术:进行有效的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v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必须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才能使病人有得救的希望。要求医务人员能掌握全面的急救知识。22v
9、2.搬运 搬运方法有多种,可因地、因时、因人而宜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有担架搬运法、徒手搬运法等。对颈、腰椎骨折病人必须三人以上同时搬运,托住头颈、胸腰、臀部和脚腿。切忌一人搬头,一人搬腿的双人搬运。v3.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结急救医疗体系的一个重要的“链”,要把单纯的病人运载工具改造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流动医院”、“活动急救站”,成为医务人员院前抢救的场所,即“浓缩急诊室”,甚至发展到“集装箱急救车-微型医院”。二、医院急诊科二、医院急诊科v1984年我国卫生部发布医院急诊科(室)建设的通知,我国目前一般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都建立了急诊科,有固定编制的医生和护士,配备了相应的
10、急诊设施和急救器材。急诊科的应急能力和急救医疗水平反映了一所医院的管理、医疗的综合水平。25 三、加强监护病房三、加强监护病房 ICUv加强监护病房即重病加强监护室,是专门收治各种危重症病人的医疗单元。在ICU内病人接受全面和系统的检查,准确细致的监测和护理,及时精确的治疗,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并有效的提高抢救成功率。26ICUv随着医学发展的需要,各种ICU相继建立,如冠心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CU)、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等。对特殊病人如肾、肝、心、肺移
11、植术后,以及免疫系统疾病的病人,还建立了“岛式”隔离加强医疗室。27 (一)ICU设置 1.床位设置 2.监护站设置 3.人员编制 4.ICU装备28 (二)基本技能(二)基本技能 1.建立各种静脉管道技术 (1)周围静脉通道。(2)中心静脉通道。(3)Swan-Ganz导管插入技术 2.建立动脉测压管道29v 3.止痛技术v 4.机械通气的应用v 5.急救或抢救技术v (1)窒息的抢救。v (2)恶性心律失常的转复技术。v (3)心搏骤停的心肺脑复苏技术。v6.心脏起搏器的安置v7.辅助循环技术的及时应用v8.体外膜肺氧合辅助呼吸v9.心脏电复律(cardioversionv10.人工心脏起
12、搏(artificial cardiac pacing)二、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二、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v(一)我国现代急救医学的特点v我国现代急救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对传统的医院内的急诊包括手术室在内其他临床科室抢救规范的提高;是对危重症监护病房系统救治经验和理论上的完整和支持,同时它将通讯、运输、计算机技术等纳入医学科学理论及应用的范畴。32小小 结结vEMSS(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中的每一部分均作为整个急救一体化的各个链接环节。院前急救作为急救医学体系的前沿,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院内急诊是EMSS体系中重要的中间环节,负责完整的诊断与治疗过程,经初步抢救后,依病情入急诊观察室或收入相关科室;ICU作为此体系的最终环节,主要利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对各种可逆性危急重症病人进一步加强监护和治疗。三者合作共同完成各种危急重症的救治。3334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