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进阶练习题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四世同堂(节选)老舍(1)北平的天又高起来!八一三!上海的炮声把久压在北平人的头上的黑云给掀开了!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瑞全扯着小顺儿,在院中跳了一个圈,而后把小妞子举起来,扔出去,再接住。弄得小妞子惊颤的尖声笑着,而吓坏了小顺儿的妈。“老三!你要是把她的嫩胳臂嫩腿摔坏了,可怎么办!”小顺儿的妈高声的抗议。祁老人只晓得上海是个地名,对上海抗战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慨叹着说:“劫数!劫数!这又得死多少人呀!”天佑在感情上很高兴中国敢与日本决一死战,而在理智上却担
2、忧自己的生意:“这一下子更完了,货都由上海来啊!”“爸爸,你老想着那点货,就不为国家想想!”瑞全笑着责备他老人家。“我并没说打日本不好哇!”天佑抱歉的声辩。小顺儿的妈莫名其妙,也不便打听,看到大家都快活,她便加倍用力的工作,并且建议吃一顿茴香馅的饺子。歪打正着,瑞全以为大嫂是要以吃饺子纪念这个日子,而大加夸赞。“大嫂我帮着你包!”“你呀?歇着吧!打惯了球的手,会包饺子?别往脸上贴金啦!”天佑太太听到大家吵嚷,也出了声:“怎么啦?瑞全跑到南屋,先把窗子都打开,而后告诉妈妈:“妈!上海也开了仗!”“好!蒋委员长作大元帅吧?”“是呀!妈,你看咱们能打胜不能?”瑞全喜欢得忘了妈妈不懂得军事。“那谁知道
3、呀!反正先打死几万小日本再说!”(2)中国的飞机出动!北平人的心都跳起多高!小瞿的耳边老像有飞机响似的,抬着头往天上找。他看见一只敌机,但是他硬说是中国的,红着倭瓜脸和孙七辩论:“要讲剃头刮脸,我没的可说;你拜过师,学过徒!说到眼神,就该你闭上嘴了;尊家的一对眼有点近视呀!我看得清楚极了!飞机的翅膀上画着青天白日,一点错没有!咱们的飞机既能炸上海,就能炸北平!”孙七心中本来也喜欢咱们的飞机能来到北平,可是经小瞿一说,他就不能不借题抬几句杠。及至小崔攻击到他的近视眼,他认了输,夹着小白布包,笑嘻嘻的到铺户去作活。到了铺户中,他把小崔的话扩大了一些,告诉给小商人们。他一手按着人家的脸,一手用刀在脸
4、上和下巴底下刮剃,低声而恳切的说:“我刚才看见七架咱们的轰炸机。好大个儿!翅儿上画着青天白日,清楚极了!”人家在他的剃刀威胁之下。谁也不敢分辩。小崔哼唧着小曲,把车拉出去。到车口,他依然广播着他看见了中国飞机。在路上,看到日本兵,他扬着点脸飞跑;跑出相当的远。他高声的宣布:“全杀死你们王八日的!”而后,把咱们的飞机飞过天空的事,告诉给坐车的人。李四爷许久也没应下活来城外时时有炮声。有几天连巡警都罢了岗,谁还敢搬家呢。今天,他应下一档儿活来,不是搬家,而是出殡。他的本行是“窝脖儿”。到了晚年,他也应丧事:他既会稳当的捆扎与挪移箱匣桌椅,当然也能没有失闪的调动棺材。在护国寺街口上,棺材上了杠。一把
5、纸钱像大白蝴蝶似的飞到空中,李四爷的尖锐清脆的声音喊出:“本家儿赏钱八十吊啊!”抬杠的人们一齐喊了声“啊!”李四爷,穿着孝袍,精神百倍的,手里打着响尺,好像把满怀的顾虑与牢骚都忘了。李四大妈在小羊圈口上,站得紧靠马路边,为是看看丈夫领殡责任很重的事的威风。擦了好几把眼,看见了李四爷。她含笑的说了声:“看这个老东西!”棚匠刘师傅也有了事作。警察们通知有天棚的人家,赶快把棚席拆掉。警察们没有告诉大家拆棚的理由,可是火家都猜到这是日本鬼子怕中央的飞机来轰炸:席棚是容易起火的。刘师傅忙着出去拆棚。高高的站在房上,他希望能看到咱们的飞机。小文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好象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作了。连四
6、号的马老寡妇也到门口来看看。她最胆小,自从芦沟桥响了炮,她就没迈过街门的门坎。她也不许她的外孙十九岁的程长顺去作生意,唯恐他有什么失闪。她的头发已完全白了,而浑身上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手指上还戴着四十年前的式样的,又重又大的,银戒指。她的相貌比李四妈还更和善;心理也非常的慈祥,和李四妈差不多。可是,她在行动上,并不象李四妈那样积极,活跃。因为自从三十五岁她就守寡,不能不沉稳谨慎一些。今天,长顺告诉外婆:“不要紧了,我可以出去作买卖啦!上海也打上了上,咱们的飞机,一千架,出去炸日本鬼子!咱们准得打胜!上海一打胜,咱们北平就平安了!”外婆不大信长顺的话,所以大着胆子亲自到门外调查一下;倒仿佛由门
7、外就能看到上海似的。老太太的白发,在阳光下,发着一圈儿银光。大槐树的绿色照在她的脸上,给皮肤上的黄亮光儿减去一些。有皱纹的地方都画上一些暗淡的细道儿。胡同里没有行人,没有动静,她独自立了一会儿,慢慢的走回屋中去。“怎样?外婆!”长顺急切的问。“倒没有什么,也许真是平安了!”“上海一开仗,咱们准打胜!外婆你信我的话。准保没错儿!”长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下午出去作生意。(有删改)注八一三,是指“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祁老人,近80岁,四世同堂的代表人物。儿子祁天佑,布店掌柜。长孙祁瑞宣,二孙祁瑞丰。三孙祁瑞全。曾孙
8、小顺儿,祁珊宜之子;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节选部分篇幅虽短却内涵丰富,通过人物对话再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北平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场景和普通民众的心理状态。B.小说中的瑞全怀着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他将上海开仗的消息跟母亲分享,还郑重批评了父亲只想着生意不想着国家的自私思想。C.小说中写李四爷找到出殡的活儿,棚匠刘师傅找到拆棚的活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平沦陷后普通百姓的生活陷人了困顿之中。D.小说语言具有明显的“京味儿”特色,如“一档儿话”“窝脖儿”“准保没错儿”等都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印记。2.请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3
9、.有评论认为:老舍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表现出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请以选文为例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上岭产婆凡一平她预感了她的大限将至。她从床上起来,下床。整整一百岁的身体瘦骨嶙峋、背弓膝屈,像一棵残枝败叶的老竹子。她走出比她更老的房屋,活动在村庄的小路上。经过长时的徒步,她走完不足一里的路,来到村东的山脚。她在山脚的崖壁前驻足,凝望。崖壁上有用石子画出的一道道杠,密密麻麻,有一人高、一文宽,杠痕斑驳、错落有致,像幅有些年头的巨画。她是这幅巨画的作者,从她三十岁当产婆开始,到七十岁洗手不干,四十年间,每当一个生命被她亲手接出
10、,或眼睁睁看着了结,她就会来这里,画一道杠。活下来的画竖杠,死去的画横杠。目前横杠是数得清的,一共十五道。而竖杠却是怎么数都数不完,超过了她会算数的上限。她只知道竖杠比横杠多了很多,就是说活着的比死去的多了很多,这就够了。多少年来,她正是用数量的多少对比来安慰自己,求得心安。她捡起一块熟悉的石子,用扁平锐利的一面,在所有的横杠下面,画了一道横杠。这道横杠比所有的横杠都大、都深,像一根横梁托举或承受全部负担和压力。画出这道大大的横杠,她感觉轻松了许多,舒服了许多。在回去的路上,她用时不到来时的一半,就到家了。她关闭窗门,然后给自己洗身子。宽大的木盆里,浸泡着一个孤苦伶仃的妇人。她是上岭村和上岭村
11、周边独一无二的产婆,是与生命打交道和见血最多的人。她经手的血,可以汇成河,但都融入她的记忆里。木盆里的水仿佛也是血污,从她的脑海里,泪泪地洗出。她试图把所有淤积的血、胎脂和胎粪洗掉,然后做一个干净的人,干干净净地走,去往来生。仿佛她的来生,是不想做产婆了,如果能选择的话,她只想做一个育儿养子的母亲。她今生最大的遗憾,是不能做母亲。她洗净身子,开始穿衣服、鞋袜。早有准备的全套寿衣摆在床头,五领三腰,整整齐齐,鲜亮明艳。她喜欢鲜艳的颜色,一生都喜欢。无论年轻的时候还是年老的时候,她都尽其所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清清爽爽的。衣服、鞋袜穿好了,她在床上平静地躺下。秋风萧瑟,暗夜无光,但她不觉得冷,也
12、不觉得黑。她厚衣如被,心里亮堂,人生中从未如此觉得温暖和智慧,像是天神的灵光,已将她照拂和开示。一连三天,屠户韦克椿都没到上岭村来卖肉,没发现产婆韦美琴家的屋顶起炊烟。他三天不杀猪了,因为没有猪卖。屠户韦克椿难得清闲地居家三天,没有走村串寨、吆喝卖肉。他平日到上岭村卖肉,总是先选上好的肉和下水,留给产婆书美琴,或上门送给她这个把他接生到这个人世的人。而且,他还是她最后一个接生的人。那是三十年前,产婆韦美琴七十岁的时候。韦克椿的母亲怀他早产,好不容易请来了已被禁止非法接生的产婆韦美琴。她披星戴月来到孕妇家,只见胎儿已经露出半个头,她顺势麻利地将胎儿接了出来,并利索、卫生地剪掉了脐带。才七个月便出
13、生的男婴有了啼哭,意味着成活。但婴儿轻飘短小,不足四斤重,像个大红薯。处理完产后事,婴儿的父亲请求产婆韦美琴,将婴儿带走,找个地方扔了,他不忍亲手做这样弃子的事情。韦美琴看着婴儿冷酷决绝的父亲,将可怜的婴儿带走。但她没有将婴儿抛弃,而是带回了家,悉心地喂养。孩子快两岁大的时候,他的亲生父母发现被他们遗弃的孩子健康活泼,与正常的孩子无异,后悔了,跪求产婆,把孩子要回来。产婆答应了。就这样,孩子还来不及叫产婆一声“妈妈”,便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二十多年过去,这个叫韦克椿的男孩野性荒蛮、旁门左道,像獠牙一样成长。他曾经走南闯北,纵横江湖,最终返乡,成为一名屠户。关于他幼年被产婆收养的经历,也许还有记
14、忆,也许已经忘却。然而他对上岭村这名孤苦伶仃产婆的同情和关爱,却是无微不至,人所共见。只要他杀猪,当天新鲜和上好的肉及下水,必留给产婆韦美琴,分文不取。准确来说是第四天,韦克椿没有望见产婆韦美琴家冒起炊烟。本来三天不见产婆,他已觉得内疚,现在不见炊烟和产婆出现,他觉得不安和不妙。于是他慌忙撂下摊子,快步走到产婆的家。门是闭着的,但一推便开了。他一边进屋一边呼唤“阿婆”,没听到响应,一丝动静都没有。他接着进入里屋,只见床上下着蚊帐,床下是一双旧鞋。他进一步靠近,掀开蚊帐,发现产婆一身寿衣躺在床上,手一探,没有了气息。他大惊失色,瘫软在了床边。惊魂甫定,他跪着,重新看着产婆。只见她面部安详,露着笑
15、容,双眼闭合,像是在美梦中悄然而逝。床头的枕边放着一只盒子,盒子上放着一根树枝,是椿树的树枝。椿树,壮话是克椿。那么盒子上放着克椿,而他的名字是克椿,说明盒子是留给他的。他拿过盒子,取走盒子上的树枝,打开盒子,发现盒子里装的是钱。大大小小的钞票,有条不紊,叠得整整齐齐,有一千多元。她为什么留钱给他?他猛一想,原来他做屠户的几年来,给产婆的肉,都拒不要钱,这些钱便是产婆补偿他的。她走得清清白白,谁也不欠。他顿时泪崩,埋在心中的记忆、敬爱、孝顺和恩情,一下子全部爆发,如惊涛骇浪,作一声声哭喊:“妈妈!”(选自中国作家2022年第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16、是( )A.小说用文字塑造视觉形象,“瘦骨嶙峋、背弓膝屈”写出了百岁产婆的特征,“像一残枝败叶的老竹子”的比喻写出了产婆的风骨。B.产婆一生都把自己打扮得漂亮、清爽,临终前洗净身子、穿好寿衣,不为他人找麻展现一位精神世界洁净、自尊自立的女性形象。C.小说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写韦克椿的父亲请求产婆帮忙把早产的婴儿扔了,婆却带回家悉心喂养,以此突出了韦父的冷酷无情。D.产婆对韦克椿有救命之恩、养育之情,但临终仍给韦克椿留下一千多元肉钱,清清白地离世,在她身上有着令人无法小觑的高尚情操。5.小说为什么设计产婆韦美琴去崖壁画横杠的情节?请简要分析。6.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叙述上岭产婆故事的,并说明这
17、样写有什么好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出关鲁迅老子到了函谷关,没有直走通到关口的大道,却把青牛一勒,转入岔路,然而他更料不到当他弯进岔路的时候,已经给探子望见,立刻去报告了关官。所以绕不到七八丈路,一群人马就从后面追来了。那个探子跃马当先,其次是关官,就是关尹喜,还带着个巡警和两个签子手。“站住!”几个人大叫着。老子连忙勒住青牛,自己是一动也不动,好像一段呆木头。“阿呀!”关官一冲上前,看见了老子的脸,就惊叫了一声,即刻滚鞍下马,打着拱,说道:“我道是谁,原来是老聃馆长。这真是万想不到的。”老子也赶紧爬下牛背来,细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看,含含糊糊地说:“我记性坏”“自然,自然,先生是忘记了的
18、。我是关尹喜,先前因为上图书馆去查税收精义,曾经拜访过先生”这时签子手便翻了一通青牛上的鞍鞯,又用签子刺一个洞,伸进指头去掏了一下,一声不响,噘着嘴走开了。“先生在城圈边溜溜?”关尹喜问。“不,我想出去,换换新鲜空气”“那很好呢!那好极了!现在谁都讲卫生,卫生是顶要紧的。不过机会难得,我们要请先生到关上去住几天,听听先生的教训”老子还没有回答,四个巡警就一拥上前,把他扛在牛背上,签子手用签子在牛屁股上刺上一下,牛把尾巴一卷,就放开脚步,一同向关口跑去了。大家喝过开水,再吃饽饽。让老子休息一会儿之后,关尹喜就提议要他讲学了。老子早知道这是免不掉的,就满口答应。于是轰轰了一阵,屋里逐渐坐满了听讲的
19、人们。同来的八人之外,还有四个巡警、两个签子手、五个探子、一个书记、一个账房和一个厨房。有几个还带着笔、刀、木札,预备抄讲义。老子像一段呆木头似的坐在中央,沉默了一会儿,这才咳嗽几声,白胡子里面的嘴唇动起来了。大家即刻屏住呼吸,侧着耳朵听。只听他慢慢地说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大家彼此面面相觑,没有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接着说,“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老子仿佛
20、并没有觉得,但仿佛又有些觉得似的,因为他从此讲得详细了一点。然而他没有牙齿,发音不清,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哩”“呢”不分,又爱说什么“”,大家还是听不懂。可是时间加长了,来听他讲学的人,倒格外受苦。为面子起见,人们只好熬着,但后来总不免七倒八歪,各人想着自己的事,待到讲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住了口了,还是谁也不动弹。老子等了一会儿,就加上一句道:“,完了!”大家这才如大梦初醒,虽然因为坐得太久,两腿都麻木了,一时站不起身,但心里又惊又喜,恰如遇到大赦的一样。于是老子也被送到厢房里,人们请他去休息。他喝过几口白开水,就毫无动静地坐着,好像一段呆木头。人们却还在外面纷纷议论。过不多久,就
21、有四个代表进来见老子,大意是说他的话讲得太快了,加上国语不太纯粹,所以谁也不能笔记。没有记录,可惜非常,所以要请他补发些讲义。“来笃话啥西,俺实直头听弗懂!”账房说。“还是耐自家写子出来末哉。写子出来末,总算弗白嚼蛆一场哉啘。阿是?”书记先生道。老子也不十分听得懂,但看见别的两个把笔、刀、木札都摆在自己的面前了,就料是一定要他编讲义。他知道这是免不掉的,于是满口答应;不过今天太晩了,要明天才开始。老子写了整整一天半,也不过五千个大字。“为了出关,我看这也敷衍得过去了。”他想。于是取了绳子,穿起木札来,计两串,扶着拄杖,到关尹喜的公事房里去交稿,并且他立刻要走的意思。关尹喜非常高兴,非常感谢,又
22、非常惋惜,坚留他多住一些时,但看见留不住,便换了一副悲哀的脸相,答应了,命令巡警给青牛加鞍。作过别,拨转牛头,便向峻坂的大路上慢慢地走去。不多久,牛就放开了脚步。大家在关口目送着,去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土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只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作(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有三处用“一段呆木头”来比喻老子。作者把老子刻画成呆头呆脑的老头子,也“画”出了他的思想过时、呆板、毫无生气。B.小说细腻地描绘了人们听讲时的神态,大家听完老子
23、的课后“恰如遇到大赦的样”,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C.老子在周朝镐京为官,“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没有牙齿”,这些合理想象出来的细节,将人物进一步漫画化。D.老子花了整整一天半时间,写了五千个大字的讲义,用绳子穿起木札,计两串,来敷衍他们。8.这篇小说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作者借“老子出函谷关”的典故,意在讽刺什么?9.这篇小说是“故事新编”,作者在编故事时为了增加生动性,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出两种加以分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
24、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
25、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馀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
26、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
27、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因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
28、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29、正没个开交,忽觉背上击了一下,及回头看时,原来是且听下回分解。(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惜花,将花瓣抖落池内,随流水而去;黛玉惜花,以土掩埋,不让花被外面的污水糟蹋。两人做法不同,但心性相近。B.由笑到怒,再由怒转笑,作者通过细腻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林黛玉对禁书西厢记的矛盾心理和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C.宝、黛二人共读西厢记,黛玉一人独听牡丹亭,小说写得摇曳多姿,变化而不重复。D.选文结尾采用了古典章回小说常用的设置悬念的结构模式,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11.“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
30、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结合选文,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B.“郑重批评”“自私思想”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瑞全笑着责备他老人家”,可知并不是“郑重批评”;根据“天佑在感情上很高兴中国敢与日本决一死战,而在理智上却担忧自己的生意”,可知这并不是“自私思想”。故选:B。2.答案:(1)写“八一三”淞沪抗战给北平人带来的精神鼓舞,渲染了乐观的情感氛围,为后文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引出下文祁家人的对话。(2)写小崔发布的“中国的飞机出动”消息给北平人带来胜利的希望,引出小崔、孙七、刘师傅、小文夫妇、马老寡妇和长顺等
31、人的不同反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解析:(1)“北平的天又高起来!八一三!上海的炮声把久压在北平人的头上的黑云给掀开了”,内容上写“八一三”淞沪抗战给北平人带来的精神鼓舞,渲染了乐观的情感氛围,压抑在人们心头的沉重的精神负担终于可以卸去;结构上为后文情节的展开提供了背景,引出下文祁家人的对话,“老三!你要是把她的嫩胳臂嫩腿摔坏了,可怎么办”。(2)“中国的飞机出动!北平人的心都跳起多高”,写小崔发布的“中国的飞机出动”消息给北平人带来胜利的希望,“小瞿的耳边老像有飞机响似的,抬着头往天上找。他看见一只敌机,但是他硬说是中国的,红着倭瓜脸和孙七辩论”“孙七心中本来也喜欢咱们的飞机能来到北平,可是经
32、小瞿一说,他就不能不借题抬几句杠”,引出小崔、孙七、刘师傅、小文夫妇、马老寡妇和长顺等人的不同反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小羊圈的平民百姓是文章的主体,他们也是国家的主体。3.答案:我们从众多小人物身上看到了正义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八一三”淞沪抗战让小羊圈胡同的人看到了希望。小说前半部分通过祁家人的对话写出了祁天佑感情和理智的两难,祁瑞宣和祁瑞全的激动,他们对抗战胜利都抱有希望。小说后半部分还写了众多人物的表现。小崔和孙七非常激动,甚至夸大事实进行宣传;李四爷和刘师傅找到了事做;长顺对抗战充满信心,准备去做买卖。他们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解析:选文通过描写“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消息传到小羊卷胡同后,
33、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场景和普通民众的心理状态,展现了普通老百姓积极抗战的精神。首先,我们可以从众多小人物身上看到正义的力量和不屈的精神,根据“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瑞全扯着小顺儿,在院中跳了一个卷,而后把小妞子举起来,扔出去,再接住”,可知“八一三”淞沪抗战让小羊圈胡同的人看到了希望;其次,根据“爸爸,你老想着那点货,就不为国家想想”“我并没说打日本不好哇”“你呀?歇着吧!打惯了球的手,会包饺子?别往脸上贴金啦”,可知小说前半部分通过祁家人的对话写出了祁天佑感情和理智上的两难冲突,祁瑞宣和祁瑞全的激动,说明他们对抗战胜利都抱有希望;再次,根
34、据“小崔哼唧着小曲,把车拉出去。到车口,他依然广播着他看见了中国飞机。在路上,看到日本兵,他扬着点脸飞跑;跑出相当的远”“孙七心中本来也喜欢咱们的飞机能来到北平,可是经小瞿一说,他就不能不借题抬几句杠”“棚匠刘师傅也有了事作”等表述,可知小说后半部分还写了众多人物,小崔和孙七非常激动,甚至夸大事实进行宣传;李四爷和刘师傅找到了事;长顺对抗战充满信心,准备去做买卖。他们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由此整理即可。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C项,“以此突出了韦父的冷酷无情”错,是为了突出产婆的善良。5.答案:她在所有的横杠下画了一道代表自己死去的大大的横杠,是产婆韦美琴对自己
35、做产婆一生的总结。这一情节刻画了产婆韦美琴对于接生生涯中死去的人们的愧疚与不安,体现了她心地善良、责任感强的人物特点。这一情节表现了小说的主旨,体现了作者对产婆韦美琴善良人性的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小说中情节的作用。作答时,可以从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情节本身,这一行为是她为自己一生画的一个句号;人物面,“她只知道竖杠比横杠多了很多,就是说活着的比死去的多了很多,这就够了。多少年来,她正是用数量的多少对比来安慰自己,求得心安”,体现了她心地善良、责任感强;主旨方面,是对其人性的高度赞扬。6.答案:以第三人称叙述。小说前半部分讲述产婆生命的最后时刻所做的事情,后半部分讲述屠户韦克椿发
36、现产婆去世,全知视角显得比较冷静、客观。运用插叙。小说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在中间插叙产婆与韦克椿的故事,丰富了人物形象。开头制造悬念。开头产婆预感自己大限将至,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叙述节奏舒缓。小说不急不缓地叙述产婆去世及其死后被韦克椿发现的故事,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寻味。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的叙述技巧。作答时,可以从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节奏等方面入手。这篇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以顺叙为主,兼用插叙讲述故事,叙事节奏舒缓,结尾感人至深。题干要求分析叙述技巧之后,还要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即使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7.答案:B解析:“侧面写老子讲得太多,时间太长”错误,应为“
37、侧面表现了老子讲得太深奥、迂腐”。8.答案:(1)借古讽今。(2)一方面讽刺人们对名人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当时已病入膏肓的中国社会中人们不切实际、空谈道德(崇尚空谈)的做法。9.答案:人物的语言描写,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表现老子学说得深奥、玄虚,故意引用了老子的言论,还想象了老子在讲学时“打着陕西腔,夹上湖南音”等,增加了故事的生动性。细节描写,如写众人听老子讲学时的疲倦相,“一个签子手打了一个大呵欠,书记先生竟打起瞌睡来,哗啷一声,刀、笔、木札,都从手里落在席子上面了”,形象逼真。环境描写,小说节选部分的最后一段,写了老子离去时的场景,给人以缥缈、玄虚之感。10.答案:B解析:“表现了林
38、黛玉对禁书西厢记的矛盾心理和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理解错误,应该是林黛玉对贾宝玉的心理表现。11.答案:营造了宝玉读西厢记时“落红成阵”的凄美意境。引出下文宝、黛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与下文黛玉听牡丹亭的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和想起词中的“流水落花”遥相呼应。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回答景物描写的“作用”题一般要从作品的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在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要结合小说的情节的安排、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揭示,还有景色描写的本身的作用来回答。“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句话是宝玉读西厢时的景色描写,风把桃花吹落,落
39、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营造了“落红成阵”的凄美意境。由原文“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犄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可知,黛玉认为撂在水里不好,因为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下文写到的内容是宝黛的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事,这样此处的景色描写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情节。由原文“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
40、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可知,黛玉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与下文黛玉听牡丹亭的唱词“水流花谢”和想起词中的“流水落花”遥相呼应。12.答案:多情而自尊:爱宝玉,但将宝玉的唐突和表白视为对自己的轻浮而薄面含嗔。多愁善感: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而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聪明颖悟:看书能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感悟能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宝玉用西厢记的话表白后黛玉的反应来看,“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这里可见黛玉爱宝玉,但对于宝玉的唐突和表白视为对自己的轻浮又薄面含嗔,由此可以看出黛玉是多情而自尊的。由黛玉葬花以及听牡丹亭的反应来看,“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见花落而葬花,听牡丹亭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些表现可以看出黛玉的多愁善感。由黛玉随口背出西厢记里的诗句,可以看出,她看书能过目成诵,有很高的文学感悟能力,聪明颖悟。第 17 页 共 17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