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理解性默写 专项练习题1、十二章2、屈原列传3、劝学4、谏太宗十思疏5、师说十二章1.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 , 。 2.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 , 。 3.在十二章中, 这两句 , 。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 。5. 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 。6. 在十二章中,孔
2、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 。7.在十二章中, , 。_这两句很 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8.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的原因是: 。9. 在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有志之士)任重道远,具体表现为“ ”和 “ 。“10. 在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因为 :“ ”11. 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完美人格必备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 , , 。12. 在十二章中,孔子回答弟子子贡所问的可
3、以终身践行的一个字的话是:“ .”13. 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 。14.在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学生要多读诗经、多学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还“ , ”,意思是还可以提高交往能力,讽刺时政,抒发不满。15 在十二章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 。16.在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的 , 。17. 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 。他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18. 在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
4、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19.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20.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21. 在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与别人的句子是: , 。论语十二章【参考答案】1. 人而不仁,如礼何? 2.人而不仁,如乐何?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8. 任重而道远9. 仁以为己任。死而后
5、己10.吾止也。吾往也1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2其恕乎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可以群,可以怨15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1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17. 敏于事而慎于言18.就有道而正焉19.克己复礼为仁20.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屈原列传1.屈原引发忧思创作的离骚是痛心于朝内政治黑暗的四个方面是: , , , 。2.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 ,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
6、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屈原“ , ”。 4. 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节选中有形象的描述: “ , ”。 5. 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 这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作铺垫。 6.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 , ”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7.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分析了屈原离骚用来列举事实讽刺当世政治的包括“ , , 。”这三方面。 8.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
7、原的离骚评价极高,其中认为其文字简约、语言含蓄的两句是: , 。 9. 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10. 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 11.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1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对于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治乱的条理,没有不作充分反映的的句子是: , , 。1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比喻高度评价屈原之
8、志“ , 。14.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人格与文风一致的句子是:: , , , 。1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 , 。16.屈原列传中,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屈原出淤泥而不染的句子是: ,蝉蜕于浊秽, ,不获世之滋垢, 。 17.屈原列传中,屈原“穷”的原因是:: , , , 。18.屈原列传中,屈原“怨”的缘由是: , 。19、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 , 。20.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21.屈原列传中,指出人在困苦疲倦、内心悲痛之时,常常会呼唤本源的句子是:: , , , 。22.屈原列传
9、中,陈述屈原品行端正、竭尽忠心侍奉君王的句子是:: , , 。23.屈原列传中,指出小人离间令屈原处于困厄处境的句子是:: , 。24.屈原列传中,指出离骚从上古开始讲述明君治国的例子,用来告诫当世之君的句子是:: , , , 。 25.屈原列传中,用比喻句强调屈原自动远离污垢、不沾染污浊的句子是: , , , , 。 26.屈原列传中,强调离骚完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规律的句子是:: , , 。这也是屈原列传中,介绍的离骚的内容。27.屈原列传中,强调小人当道,正直之人不为所容的两句是: , 28、屈原列传中,总结离骚的文风特点是: , 。29.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概述离骚一文透彻阐述了其理论内
10、容的句子是:“ , , 。” 30. 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诗经里的国风和小雅进行了评价的句子是:“ , 。”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答案1、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2、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3、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4、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6、 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7、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8、 其文约,其辞微。 9、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0、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11、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2.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1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
11、可也”。 14.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15. “离骚”者,犹离忧也。 16.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 18.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19.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20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1. 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2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23.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4.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25.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12、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26.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27. 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28. 其文约,其辞微。29. 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30.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劝学理解性默写1劝学(1)在劝学中,“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4)劝学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反面举例的句子是:“_,_,_。”(5)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
13、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的观点。(6)古人议论喜用对比。比如荀子的劝学中将螃蟹的“_”与蚯蚓的“_”相比照,强调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7)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8)荀子在劝学中指出木头经过火烤做成车轮后,再被晒干也无法挺直的原因是“_”,并提示人们“_”才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9)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声音并没有加大,“_”。(10)劝学中“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
14、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用心躁也 用心一也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𫐓使之然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
15、个句子是“_,_”。(3)在劝学中的“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答案】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以“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例,引出“_,_”的结论,强调了学习并自省的重要性。(2)荀子劝学中的“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4)荀子在劝学中对比朽木和金石说明坚持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答案】 (1)君子博学而
16、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4)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荀子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3)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4)荀子劝学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火烤变形之后,即使又晒干也无法复原的例子,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样子的句子是“_,_,_”。【答案】 上食埃土
17、下饮黄泉 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 而致千里 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虽有槁暴 不复挺者 𫐓使之然也 5补写句子。(1)在劝学中,“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2)劝学中,“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是
18、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答案】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劝学中,荀子以亲身体验,通过将思与学对比,强调学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2)在劝学中,荀子论述螃蟹客观条件优越,但是却不能自己做栖身之所的句子是:“_,_,_”。【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19、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荀子在劝学中提出“_”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2)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青,_,_”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思想。(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须“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的君子,就要“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5)论语中孔子说
2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个句子是:_,_。(6)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答案】 学不可以已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劝学中“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2)劝学中“_,_”两句,表明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3)劝学中“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
21、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_,_。”(5)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答案】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谏太宗十思疏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 , ”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
22、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 , 。3、谏太宗十思疏中,劝皇帝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戒骄躁的两条是: , 。4、 谏太宗十思疏中,戒赏罚不公(主观),劝说太宗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的两条是: , 。5、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 是: , 。 6、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 ; , 。 , 。7、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 , 。8.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 , ”的结
23、论。9.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 , ; , ”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 ”。1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句子是: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一句是: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一句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一句是: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
24、是: 。17.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 。1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的一句是: 。1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句子是: 。20.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 ; , 。21.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 , , 。22.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 。23.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24.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25.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
25、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26.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 , , ?27.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2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塞源泉而求水流得远的句子:,。2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 , , , 。3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 , 。3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3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
26、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33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34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参考答案:1、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4、恩所加则
27、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5、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7.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8.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9.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0.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11.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1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4.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5.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1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1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18
28、.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19.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0.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21.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2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23.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2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26.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27.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28.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9.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30.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3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2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
29、以为度33、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34、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师说理解性默写1名句名篇默写。(1)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_,_,_,_!”(2)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_”的事例加以论证。(3)韩愈师说中用“_,_”两句对圣人和其所从的老师进行评价,以实例证明了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答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 2名句名篇默写。(1)韩愈师说中,赞扬李氏子蟠能冲破时俗,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2)韩愈在师说中表明自己写作目的的句子是“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奖掖之心。(3)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答案】 不拘于时 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 作师说以贻之 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3名句名篇默写。(1)师说中对耻于从师的现象发出慨叹的两句是:“_!_!”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学于师”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2)师说中用“_,_”两句指出了古之圣人在才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