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是战国时期的编钟,用同一个钟锤敲击某一个钟,当力度不同时,钟发出声音明显不同的是 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频率【答案】C【解析】【详解】用大小不同的力来敲击同一个钟,则同一个钟振动的幅度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则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选C。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1)(2)B. (1)(3)C. (2)(4)D. (3)(4)【答案
2、】B【解析】【详解】(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是熔化,熔化要吸热;(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饮料罐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3)雾的消失,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4)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吸收热量是和,故选B。3.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等量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将看到A.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答案】D【解析】【详解】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
3、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测量同一杯水所以二者示数相同【点睛】本题考查内容重在学以致用,利用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深对液体温度计原理的理解,注意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4.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小华建议他加一块滤色镜,小明应选择( )A. 红滤色镜B. 黄滤色镜C. 蓝滤色镜D. 绿滤色镜【答案】C【解析】【详解】小明想拍一张雨后晴空的照片,也就是只能看见蓝盈盈的天,所以应该加一蓝滤色镜,只能让蓝光透过故ABD错误故选C【点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
4、决定的5.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B. 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C. 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D. 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答案】D【解析】【详解】A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大小将不变,故A错误B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将不动,故B错误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与平面镜成45角,根据平面镜成像的
5、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像与镜面也成45角,所以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故D正确为答案6.假如光在同一均匀透明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 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B. 做操时更容易排直队伍C. 阳光下人影更清晰D. 更容易形成日食和月食【答案】A【解析】【详解】假如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不沿直线传播,即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发生散射,那么阳光无法照射的地方也会因为散射而变亮,所以地球上没有昼夜之分,阳光下也没有人影了,做操时也不容易排直队伍了,也不可能形成日食和月食了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我们要能够判断出哪些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
6、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山在水中形成“倒影”B. 物在观后镜中成像C. 月食现象的形成D. 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答案】D【解析】【详解】A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B物在观后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C月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D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是光的折射现象,符合题意。8. 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在距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则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等大的实像D. 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C【解析】【详解】将一个凸
7、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地方得到一个最小亮点,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20cm一个物体放在这个透镜前40cm处,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选C【此处有视频,请去附件查看】9.图甲是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小明春游时看到的美景是水面上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是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故B正确10.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 、2.36cm 、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A. 2.36cmB. 2.3
8、57 cmC. 2.35 cmD. 2.41 cm【答案】A【解析】【详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2.57cm记录的数与其他三次差别太大,故2.57cm记录错误,故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L=2.36cm。故选A。11.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h内行驶15km;乙在3min内行驶750m;丙行驶100m需24s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为A. 甲最大,丙最小B. 甲最小,丙最大C. 乙最大,甲最小D. 甲、乙、丙一样大【答案】D【解析】【详解】甲的速度:v甲=4.17m/s,乙的速度:v乙=4.17m/s,丙的速度v丙=4.17m/s,通过比较可知三者的速度相等,故选D。12.甲、乙两物体同
9、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 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 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C.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 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答案】B【解析】【详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C、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B正确,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故C错误;D、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
1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D错误故选B二、填空题13.“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琴声是通过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减弱噪声【答案】 (1). 音调 (2). 空气 (3). 声源处【解析】【详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
11、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4.如图两个相同的炊壶内装有同样多的水,此时都已沸腾已知炉火的强度和房间内空气的湿度都相同,因此,可以判断出:房间甲的气温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房间乙的气温,你的判断依据是:_【答案】 (1). 低于 (2). 详见解析【解析】【详解】12由图中可知:甲房间中壶嘴冒出的“白气”更多;“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温度越低,液化现象越明显;甲房间壶嘴冒出的白气多就说明了甲的气温低。15.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_(选填“内”或“外”)侧出现冰花,这是_现象,这个过程需要_热量【答案】 (1). 升华 (2). 内
12、 (3). 凝华 (4). 放出【解析】【详解】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234寒冷的冬夜,室内温度高,室外温度非常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门窗玻璃内侧由气态直接凝华变为固态,出现冰花;凝华放热。16.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在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色彩光带,这是_现象;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则A为_色光,B外侧的光可以使_发光【答案】 (1). 光的色散 (2). 红 (3). 荧光物质发光【解析】【详解】1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现象;2光屏
13、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红光,B为紫光;3B外侧的光是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17.如图所示,OA、OB和OC是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上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条光线,则_是空气和玻璃的交界面,界面的右侧为_(选填“空气”或“玻璃”),入射角为_度,折射角为_度【答案】 (1). MM (2). 玻璃 (3). 30 (4). 60【解析】【详解】1由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234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同侧,则CO是入射光线,OB是反射光线,OA是折射光线,入射角为CON=90-60=30,折射角为AON=60,由于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
14、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界面右边是玻璃,左面是空气。18.晚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是 _ (选填“亮”或“暗”,下同)的,平面镜是 _ 的,这时因为光照在白纸发生了_反射,照在平面镜上发生了_反射【答案】 (1). 亮 (2). 暗 (3). 漫 (4). 镜面【解析】【详解】1234手电筒的光是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所有的反射光都垂直镜面竖直向上。因为人是从侧面看的,所以镜面反射的光几乎没有进入眼睛,故看到镜子是暗的;而入射到白纸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会向四面八方反射,即使人站在侧
15、面看,也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是亮的。19.如图甲温度计示数为_; 如图乙物体的长度是_mm 如图丙是记录某同学上体育课时跑完1500m的时间为_s【答案】 (1). 42 (2). 52.2 (3). 337.5【解析】【详解】由图知:温度计上10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2,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液柱最高处在0以上,所以显示的温度高于0,为42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铅笔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在7.2cm和7.3cm之间偏向7.2cm一侧,估读为7.22cm,所以铅笔的长度为
16、L=7.22cm2.00cm=5.22cm=52.2mm由图丙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5到6之间,分针示数是5min,大盘分度值是0.1s,大盘示数是37.5s,则秒表示数是5min+37.5s=5min37.5s=337.5s20.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_;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3,则速度之比是_;若两车的速度和时间之比分别是1:2和2:3,则两车的路程之比是_【答案】 (1). 2:3 (2). 3:5 (3). 1:3【解析】【详解】(1)设运动时间是t,两车速度之比(2)设路程是
17、s,两车速度之比(3),两车速度之比路程之比s甲:s乙v甲t甲:v乙t乙【点睛】根据两车间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两车的速度之比与路程之比三、解答题21.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解析】【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连接AA/、BB/,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并连接,连线就是平面镜的位置,如图22.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 )【答案
18、】【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找到物体的像点,然后连接像点与P点,连线与镜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如下图所示:23.如图所示, 看到S处有一条鱼,为了叉到鱼,应对准位置更深的S叉去请你在乙图中作出一条由S发出,经过水面后射入人眼看到像S的光路图 ( )【答案】【解析】【详解】人之所以能看到水中的鱼,是由鱼反射的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进入人眼,鱼的像是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到的,所以直接连接AS,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S和入射点即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24.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先
19、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把闹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依次将各种材料盖在闹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钟声的距离/m2.12.83.75.21.2请你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_(选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你可以作一个猜想:_【答案】 (1). 小 (2). 袜子 (3). 有孔材料吸声效果好【解析】【详解】(1)1声音的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20、有关,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2)2实验中,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越长,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反之隔音性能越差,由小华记录的数据可见,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是袜子,隔音性能最差的是塑料袋;(3)3根据小华的实验结果,袜子的隔音性能最好,可以进行的猜想是表面粗糙多孔的材料隔音性能好些。25.如图所示,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_,为了证明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_; 如果_,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2)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它的主要成分是 _,“白气”的产生是_现象(填物态
21、变化名称),这个过程中需要_热;(3)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这两个对比实验是为了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于_(选填“杯内”或“杯外”).【答案】 (1). 二氧化碳 (2). 温度 (3). 水的温度不变 (4). 小水珠 (5). 液化 (6). 放 (7). 杯内【解析】【详解】(1)1将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分别放入装油和装水的杯中,可以看到水和油中都有大量的气泡产生,干冰由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气泡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23要证明水杯中的水是否在沸腾,可以测量水的温度,如果水的温度不变,说明水杯中的水在沸腾;(2)456水杯上方有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
22、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3)7由实验现象可知,油杯上方没有出现大量“白气”,说明产生“白气”的初始物质主要来自于杯内。2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_;(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的眼睛对着_(选填“膜”或“孔”)进行观察,可以看到_、_、_像;(3)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圆形的光斑实质是_的像,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_(选填“相同”或“不同”)【答案】 (1). 眼睛和三个孔在同一直线上
23、(2). 膜 (3). 倒立 (4). 缩小 (5). 实 (6). 太阳 (7). 相同【解析】【详解】(1)1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可知,当三个小孔与烛焰、眼睛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我们就能看到后面的蜡焰;(2)2345易拉罐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的眼睛对着膜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3)6如图丙在树荫下观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倾泻下来,在地上留下斑驳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所以圆形的光斑实质是太阳的实像;7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圆形的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树影和圆形的光斑形成的原理相同。27.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中
24、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2)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3)如果在图甲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选填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那么蜡烛的像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_【答案】 (1).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 玻璃板与桌面垂直 (3). A与B的大小相同 (4). 没有 (5). 不变 (6).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解析】【详解】(1)1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
25、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否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位置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2)3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便于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3)4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在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白纸上不会接到平面镜所成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5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将蜡烛向靠近镜面方向移动,那么蜡烛的像将不变;(5)6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大小相等。2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1)当
26、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_、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2)蜡烛位置固定不动,当凸透镜向左移动5cm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_ (选填“左”或“右”)移动(3)在上一步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后,取一副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可将蜡烛适当向_ (选填“左”或“右”)移动【答案】 (1). 倒立 (2). 照相机 (3). 左 (4). 右【解析】【详解】(1)12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焦距为60.0cm-50.0cm=10.0cm;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物距为30.0cm,大于二倍焦距,
27、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2)3凸透镜向左移动5cm距离后,物距为45cm-20cm=25cm,25cm2f,像距2fvf,20cmv10cm,像的位置在55cm-65cm之间,所以光屏向左移动;(3)4远视眼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蜡烛向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29.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1)小明让光线贴着垂直于镜面的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并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结果如图甲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该多次改变_方向,重复上述操作,最终才能得出“_”的普遍性规律 (2)在实验过程
28、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若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纸板,则看到的图像应为丙图中的_(选填“”、“”或“”)【答案】 (1). 入射光线 (2).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 在 (4). 【解析】【详解】(1)12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要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应该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最终才能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普遍性规律;(2)34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但不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线,若此时通过平面镜
29、观察纸板,因为物像关于镜面对称,则看到的图象应为丙图中的。30.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_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_来比较下落的快慢(2)如果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和_(3)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活动中,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选择大纸锥还是小纸锥,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 A选择大纸锥,因为它下落时间较长容易测量 B选择小纸锥,因
30、为它下落路径基本是直线 C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 D随便选择哪个纸锥对实验都没有什么影响(4)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答案】 (1). A (2). 时间 (3). 高度 (4). 刻度尺 (5). 秒表 (6). C (7). 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解析】【详解】(1)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的位置释放;23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也可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2)45要测量纸锥的下落平均速度,需要测
31、量路程和时间,测量路程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3)6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如果下落高度较大选用小纸锥,如果下落高度较小选择大纸锥,可以增大下落的时间,故选C;(4)7纸锥速度为1.06m/s,表示纸锥每秒钟下落1.06m。31.我国某海监船从福州附近的海域出发,到钓鱼岛附近执行常态化监视任务,假设正常到达目的地共用10h,速度为36km/h试计算:(1)海监船的速度合多少m/s?(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多少km?(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2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答案】(1)10m/s;(2)360km;(3)30km/h【解析】【详解】(1)海监船的速度:36km/h=10m/s;(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vt=36km/h10h=360km;(3)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2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到达目的地实际用的时间:t=10h+2h=12h,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v=30km/h。答:(1)海监船的速度合10m/s?(2)海监船在这段时间内行驶了360km;(3)若海监船在途中因故停留了2小时,其他条件不变,则海监船全程的平均速度为30km/h。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