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概论学习辅导管理概论学习辅导 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第第 一一 章章 绪绪 论论(一)名词识记(一)名词识记1.管理。管理。2.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3.管理学。管理学。4.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5.系统整体原理。系统整体原理。6.以人为本原理。以人为本原理。7.权宜应变原理。权宜应变原理。8.信息传递原理。信息传递原理。9.量质统一原理。量质统一原理。10.群策群力原理。群策群力原理。11.控制反馈原理。控制反馈原理。、管理 所谓管理,就是管理者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运用管理手段,采用科学方法、程序,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使管理客体发挥整体效能,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管理活动后提出来的。“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即为管理的二重性,前者又称“社会属性”,后者又称“自然属性”。、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中基本管理关系、管理规律及一般方法的学科。、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是指在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逐步实现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自动化,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系统整体原理 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并从属于另一大系统的有机整体。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的
3、整体优化,创造整体的管理效益。为此,一要合理确定管理目标;二要建立最佳系统结构;三要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四要按照优化的程序办事;五要不断增强系统自身的应变能力 、以人为本原理 人是管理系统内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首先是对人的管理。这就是“以人为本”原理,为此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坚持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权宜应变原理 所谓权宜应变,就是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管理工作必须根据被管理系统内部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变化、改进。权宜应变原理要求按照管理客体的运动规律,做好管理工作,这也就是动态管理。、信息传递原理 信息是现代管理的基础,是组织的灵魂,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决
4、定因素。管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和信息传递。一个组织的信息系统也可说是这个组织的神经系统。管理信息的处理必须符合准确、及时、完整、适用、经济的要求。、平衡和谐原理 平衡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通过指挥、协调工作,使组织中的各部门及全体成员保持在行动上步调一致,以便优质、高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实现既定的目标。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应通过统筹安排,达到综合平衡。、量质统一原理 质量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正确认识和区别管理客体的质的规定性;第二步是认识事物的量,这是对其质的认识的深化和精确化。事物的质和量不是凝固的,而是
5、发展变化的。掌握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在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事物的“度”。为了准确地认识管理客体,找出管理工作的“最佳度”,必须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群策群力原理 一个管理者如果能做到集群智、尽群力,在完成各项任务中,就能战胜各种困难,而顺利地实现预定的目标。管理工作坚持群策群力这一原理,应有以下要求:第一,管理目标要科学,这可以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指向力、战斗力;第二,组织中的领导者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第三,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第四,群体利益分配的合理性;第五,真正重视民主管理。、控制反馈原理 控制具有操纵或驾驭的意思,它是指司控系统通过对被控系统有目的的影响,
6、使其保持稳定状态或促其向另一种状态转换。而反馈,则是指司控系统作用于被控系统后,把产生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司控系统向被控系统的信息再输入发生影响的过程。控制与管理不可分开。一个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控制反馈系统。一个管理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必须是开放的。但从其内部组织结构上讲,管理方式又应是封闭的。(二)问题解答二)问题解答 、什么是管理的二重性原理?掌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参考答案:管理具有二重性,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管理活动后提出来的。“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即为劳动的二重性。所谓“指挥劳动”是由人们共同劳动引起的。因为任何社会的劳动,都是群体的劳动。这
7、种群体的劳动必然有分工和协作,为了保证这种群体的分工和协作的有序性,就必须有指挥。这被称为管理的“自然属性”。所谓“监督劳动”是由直接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占有者之间的对立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占有者,通过监督取得本阶级的利益,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由于监督劳动在不同社会其性质不同,它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因此被称之为“社会属性”。掌握管理二重性原理的意义是:(1)坚持管理的社会主义方向。(2)清醒地看待西方国家的管理经验。(3)正确总结管理中的历史经验教训。、管理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思路:第一,管理的系统效应;第二,管理是生产力的重要保证。参考答案: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在于管理产生的系统效应,也就是说
8、如果进行科学管理,使组织中的各要素经过优化组合后,产生新的系统功能。具体理解它,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管理是维系人类社会正常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群体共同的劳动中通过管理,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互相取长补短,就能提高个人生产力,产生一种新的生产力。任何一个社会组织,如果没有管理,就会出现无序状态,不仅组织的目的不能达到,而且还会解体。(2)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力。任何一个组织其管理目标最终表现为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具体内涵是什么?答题思路:对于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即研究客体),应从管理关系、管理规律、管理
9、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参考答案: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客体是人类社会的管理领域及其管理活动,研究的重点是管理领域中的特殊矛盾。因此,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中基本的管理关系、管理规律及一般方法的科学。掌握管理学研究的对象与方法,是我们学习管理学,并领会其内容的关键之一。及其具体内涵是:(1)管理活动中的基本关系包括: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的关系、管理的隶属关系、管理的协作关系、管理中人与人的关系、管理中人与物的关系、管理中物与物的关系等。在管理活动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就能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提高管理效能。(2)管理规律有三种:管理系统整体规律、管理过程控制规律、管理的人待激励规律。
10、在管理活动中要不断掌握这些规律,并善于运用到管理活动中去,才能提高管理效能。(3)管理方法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为达到即定的目标而采取的管理方式、程序和手段的总和。、管理学有何特点?答题思路:管理学属于“软科学”,它有四个特点:综合性;历史性;应用性;社会性。参考答案:管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具有“软科学”的性质。其具体特点是:(1)综合性:管理学是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新兴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的交叉区域上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2)历史性。现代管理学是在继承、总结和发展前人管理经验与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管理理论将随着
11、时代发展而不断地丰富、更新、完善。(3)应用性。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来自管理实践的科学总结,同时回到实践中去经受实践的检验,检验正确,又对管理实践进行指导。(4)社会性。管理的社会性是由管理的二重性决定的。管理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相联系,总是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所制约,总要反映、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其经济利益。、管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答题思路:按照文字教材中的归纳,了解5种管理学的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这是认识管理活动、总结管理经验、探索管理规律的基本方法。管理理论的研究必须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调查后而取得大量可靠的材料为依据。(2)比较研究法。有比较,才能
12、有鉴别、有取舍。比较的方法是对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方法。(3)系统分析法。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活动都呈现其特有的系统性。系统方法是从整体出发,通过部分与整体的联系,来揭示系统的运动规律。(4)数学方法。它是运用数学理论、技术对所研究的管理客体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数学的形式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的方法。(5)案例分析法。即从实际出发,通过分析案例、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什么是“以人为本原理”?掌握这一原理应坚持什么原则?答题思路:人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原理”的三个原则:能级原则;动力原则;全面发展原则。参考答案:人是管理系统
13、内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管理活动首先是对人的管理。由此出发,“以人为本原理”应坚持以下原则:(1)能级原则。即按照人的能力大小科学地将其安排在相应职级的岗位上,做到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以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为此,管理者一要准确、全面地了解、掌握员工的能力结构和特长;二要对各种工作岗位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三要对不同能级的职位明确相应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四要根据人的能力变化和职级的要求及时调整,实现管理能级的动态对应。(2)动力原则。即根据管理活动的目标,运用现代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满足人们的正当需要,激励人们的行为,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增强管理工作的活力。在管理中有三种动力至关重要:一
14、是物质动力;二是精神动力;三是信息动力。(3)全面发展原则。当今的世界,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老化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引起了现代管理领域的深刻变革。为适应各种变革,必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使组织成员在体魄、智力、思想、品德、心理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什么是“系统整体原理”?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答题思路:首先解释系统、系统的整体优化,创答题思路:首先解释系统、系统的整体优化,创造整体的管理效益;其次从系统的各个要素、各要素造整体的管理效益;其次从系统的各个要素、各要素与系统之间、系与系统之间、系 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
15、的联系来说明来说明“系统整体原理系统整体原理”的基本思想。的基本思想。参考答案: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参考答案:所谓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并从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并从属于另一大系统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集合属于另一大系统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集合性、相关性等特点。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性、相关性等特点。管理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系统的整体优化,创造整体的管理效益。为此,一要合理的整体优化,创造整体的管理效益。为此,一要合理确定管理目标。目标正确,管理系统活动效率就高,确定管理目标。目标正确,管理系统
16、活动效率就高,效果就好。否则,目标不科学、不明确、不统一,就效果就好。否则,目标不科学、不明确、不统一,就会导致管理系统活动的无序、低效甚至无效。具体说会导致管理系统活动的无序、低效甚至无效。具体说来,管理的来,管理的“系统整体原理系统整体原理”包含以下基本思想:包含以下基本思想:(1)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保持着有机的联系。表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的范畴称为结构,表征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的范畴称为功能。要素、系统、环境三个环节,就是通过结构、功能这两个中介的沟通而有机地联系起来。(2)各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功能、作用及相互联系均由系统整体所决定,任何
17、要素都不能摆脱系统整体的控制。(3)系统整体具有各个要素所没有的性质和功能。系统整体功能不等于系统内各要素简单、机械地相加。系统整体功能的大小,取决于各要素排列、组合的方式。(4)若干要素集合在一起,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要素集合。目标的优化程度与要素的组织化、有序化和集成化的程度有直接的联系。(5)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推动系统发展的动力。系统功能发挥的程度取决于系统自身的调节能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为什么说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答题思路:从“权宜应变原理”出发解释管理的弹性。参考答案: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这是管理中的
18、“权宜应变原理”所要求的,所谓“权宜应变”就是因人、因事、因地而制宜。管理活动涉及的因素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多变,如果要求人们百分之百地把握它们,精确地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那是难以做到的。人们也往往难以制定出万无一失的计划、措施。为弥补具体工作中的漏洞,从容应付管理过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求得各种因素和关系的综合平衡,管理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弹性,注意留有充分的余地。任何组织棗国家也好,企业、学校也好,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由于各种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动态特性,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某种能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条件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如果失去弹性,管理活动就缺乏活力甚至导致管理工作失误。管理弹性可分为局部弹性
19、和整体弹性。前一种是在确保实现总体目标前提下,在某些单元、环节留有一定的余地。后一种则是要求整个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答题思路:首先写出管理现代化的概念,然后根据其要求(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自动化)分述其内容。参考答案:所谓管理现代化是指在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逐步实现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自动化,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包括:(1)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人员应改变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管理观
20、念、管理方式,要树立以下思想观念:战略观念、系统观念、市场观念、变革观念、奉献观念、群体智慧观念、时间观念、效率与效益观念。(2)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体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形式、权限划分、调节机制的体系制度。高效率诚然离不开先进的方法和手段,但是,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管理体制、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科学的管理制度,人的劳动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那么,管理方法、手段再先进,也难以发挥作用。(3)管理人才现代化。我国各级管理人员中,懂得管理科学的人数在近十几年来虽有增加,但须继续学习、提高。管理干部队伍应尽快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思维能力、政策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知识、
21、专业技术等方面,力求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4)管理方法科学化。现代管理要求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的成龙配套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求使各种管理达到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准确化、最优化。(5)管理手段自动化。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管理手段先进,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管理手段现代化要求管理系统采用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先进管理技术手段。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手段,可以帮助管理者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有充分时间去考虑重大决策问题,从事创造性的劳动。以上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管理思想先进化是先导,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体制合理化是保证,管理方法科学化与
22、管理手段自动化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它们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怎样推进管理现代化?答题思路:按照文字教材中的归纳,从6个方面了解推进管理现代化的内容。参考答案:管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是一个持续不断提高的过程。各级管理组织除了加强领导,精心制定规划,做好宣传教育外,应注意以下几个“同步”:(1)推行管理现代化与技术革新同步。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这两个轮子必须同时转动。科学技术必须与管理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必须与管理现代化配套实施,在实施技术进步项目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进行管理的系统设计,制订管理的实施方案,使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相适应。(2)推行管理现代化与管理
23、体制改革同步。管理体制改革是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制度;管理现代化是用现代化的思想、方法、手段把管理系统诸要素更有效地组织起来。在开展工作时,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不能以改革代替管理,而应当同步进行,做到相辅相成。(3)推行管理现代化与加强基础管理同步。先进的标准、定额,完备的计量、检测监控手段及灵敏的信息是企业、事业单位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管理基础工作要做到“四化”,即: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程序化。(4)推行管理现代化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同步。管理现代化的推行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规章制度具有严肃性、强制性与相对的稳定性。可以通过“试行”、“草案”等方式,为推行
24、科学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方式、方法、程序、手段创造条件,并通过规章制度去巩固管理现代化推行的成果。(5)总结国内先进经验与学习国外科学管理同步。对待国外的管理经验,应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在探索现代管理体系的问题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珍惜自己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管理经验,同时要“洋为中用”、“古为中用”,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6)推行管理现代化与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素质同步。推行管理现代化不仅迫切需要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知识,又有革命精神、勇于创造开拓的管理人才;而且要求职工队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推行管理现代化的关键。(三)案例分析(三
25、)案例分析 1.a君准备去外埠办事,出发前把交通、食宿等费用算得十分仔细,共计1500元。但到了车站,票价上升了;中途汽车出了故障停了一天;办事又不顺利又多费了两天时间。a君的钱不够了,不得不打电话让本单位速寄500元,异常狼狈。请用现代管理原理分析之。分析要点:这个例子说明做任何事情不能满打满算,一定要留有余地,即在管理中要保持足够的弹性。这是“权宜应变原理”所要求的。一项管理活动涉及的因素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多变,如果要求人们百分之百地把握它们,精确地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那是难以做到的。为弥补具体工作中的漏洞,从容应付管理过程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求得各种因素和关系的综合平衡,管理工作
26、必须有一定的弹性,注意有充分的余地。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开放系统,由于各种因素间相互关系的动态特性,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某种能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条件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如果失去弹性,管理活动就缺乏活力甚至导致管理工作失误。2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美军损失残重。事件发生前5小时,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发出过“严密戒备”的电令。既然如此,为什么日军偷袭成功了呢?原来,日军偷袭前夕,美军就截获了表明日本将要进攻美国的重要情报。然而这天是星期日,电报联络机构假日不工作,电令传递受阻,终导致严重的残局。请用现代管理原理分析之。分析要点:从军事管理上说,其原因是违背了“系统整体原理”中的封闭原理,失
27、去了严密性。管理系统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环节,应当是首尾相接,形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这才能进行有效地控制,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下去。管理内部结构如果不封闭,就可能出现漏洞;如果下达了指令,执行的好坏没有监督、检查,就不能控制,也就难以完成预定的任务。不封闭的管理机构如同没有回路的输电线,就等于数学上没有解的联立方程式。第三章第三章 管理职能(上)管理职能(上)一、名词识记一、名词识记 1决策 2计划 3目标管理 4指挥 5组织 1决策 答: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标,根据占有的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设想多种方案并从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决策是管理过程的关键环节,是管理者首要职责和任
28、务。决策关系到被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兴衰成败。2计划 答: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在行动之前进行自觉的筹划、安排。这个定义包括四个要素:其核心是实现目标;目的是指导行动;主要内容是筹划、安排;着眼点是未来。3目标管理 答:目标管理也称目标管理制度(management by objective)简称mbo。它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及至每个人从上到下围绕本组织的工作目的(或目标),制定各自的目标,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通过自主管理实现目标。目标管理可用于一切管理活动,尤其适用于对各级管理者进行管理,因此有“管理中的管理”之称。4指挥 答:指挥,就是指挥者通过命令、指示、指导、示范等
29、方式,使组织中的人员为实现既定目标而有效地行动起来。5组织 答:组织的基本含义是“有序”。组织作为名词,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实体;而作为动词,是使一个事物从无序到有序,或从旧序到新序的过程。组织可以说是人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互相结合、明确职责、交流信息、协调行动的人工系统及其运转的过程。二、问题解答二、问题解答 、决策的特点是什么?决策就是作出决定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有六个方面的特点:1)目的性,即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2)理智性,是人们自觉的有意识的行动,是运用智慧的结果。3)选择性,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案中做出选择。4)风险性,它具有一定的风险,这是环境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所决定的。5)
30、明确性,它的目标、计划、数量、质量、标准等必须明确具体。6)实施性,决策是一个把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目标结合一起的过程,一旦作出决定要尽快实施。2、风险性决策的内容是什么?风险性决策是当决策的方案存在着非决策人员所能控制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自然状态的概率值大致可以估计时,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在决策时,虽然对决策方案预期的结果估算概率,但仍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风险性决策采用决策树法,其具体步骤是:(1)绘制决策树图形;(2)预计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3)计算期望值;(4)作出决策。3、决策的程序是什么?决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进行决策时,包括制定和实施两个阶段、八个步骤。1)提出问题。要从
31、实际出发,分析特定环境下实际和理想状态的差距并找出问题的关键。2)确定目标。目标要可计量、可分解、可落实、不能模糊。3)拟定方案。寻找达到目标的各种途径,并进行可行性分析。4)方案评估。以价值标准、优化标准、时效标准为依据进行。5)方案优选。比较各种方案利弊,并选其中一种方案。6)试验实证。通过试验了解方案的可靠性。7)方案实施。组织实施。8)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实施过程,并及时反馈。上述八个步骤,不能机械的沿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有时几个阶段可相互交叉,有时可侧重某一阶段,而省略某一阶段。4、什么是pdca计划循环法?pdca计划循环法是由美国人戴明所发明。其英文名称为plan(计划)、do(
32、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其基本原理是:做任何事情一般都要经过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处理四个阶段。其中在p阶段,包括确定方法、目标和活动计划等;d阶段,组织力量执行计划,保证计划的实施;在c阶段,重点在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分析、a阶段是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中去。pdca计划循环法的八个步骤:提出工作设想,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调查预测,确定方针和目标。从各种决策方案中出一个最理想式满意的方案。编制实施计划。将实施计划分解,并落实到各部门和有关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价工作成绩。对已发现的
33、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并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巩固成绩,处理差错。对未解决的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管理循环,作为下一阶段的计划目标。pdca循环法的特点:“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小环保大环,推动大循环”,一个组织为pdca大循环系统,内部的各部门、各环节直至个人,都可以是小循环系统,上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下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保证。这样,逐级分层、环环紧扣,就把整个计划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协调,共同发展。每个循环系统包括pdca四个阶段,都要周而复始的运动,中途不得中断,一次循环解决不了的问题必须转入下一轮循环。pdca循环是螺旋式上升和发展的,每循环一次要求提高一步。5、
34、什么是目标管理?其要求和特点是什么?1)目标管理含义:指一个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从上到下围绕本组织的工作目的,制定各自的目标,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通过自主管理实现目标。2)目标管理的要求和特点:a,工作目的和任务目标化。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目标一致。b,目标制定者就是目标的执行人。c,实现要采取自主管理式自我控制的办法,以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d,对目标完成情况要进行统一的检查和评价,兑现预先确定的奖惩条件。3)意义 a,有利于以战略目标导向各项具体工作。b,有利于分清职责,强化责任,提高整体效能。c,有利于加强全面控制,协调各方面的关系。d,有利于激励员工,
35、发挥其积极性。e,有利于成果管理,克服形式主义。6、组织的功能有哪些?1)“聚集”功能。即对人力职能、物力资源、知识信息等加以聚集汇合。2)“放大”功能。即把聚集的各种资源,通过组织的运作、转换和创造出新的功能和能量。3)“承载”功能。各部门相互联系、分工协作,共同承担任务。4)“有序”功能。隶属关系及分工协作明确,责任清楚,工作有序。5)“调节”功能。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进行自我调节。7、什么是指挥?其特点、作用、原则是什么?1)含义:指指挥者通过命令、指示、指导、示范等方式,使组织中的人员为实现既定目标有效地行动起来。2)特点:a,强调性和约束性。b,严肃性和统一性。c,自觉性和示范
36、性。3)作用 a,使组织中各部门及其人员同心协力,步调一致。b,使管理活动沿着预定的轨道进行。c,使组织中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4)原则 a,主客观一致原则。主观认识必须符合客观实际。b,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才能步调一致,实现即定目标。c,机动灵活原则。能以变对变,对变化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三、案例分析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万宝路刚进入市场时,是以女性作为目标消费者的,它的口味也是特意为女性消费者而设计:淡而柔和。为此它推出的广告口号是: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从产品的包装设计到广告宣传,万宝路都致力于明确的目标消费群女性烟民。然而,尽管当时美国吸烟人数年年都上升,万宝路
37、香烟的销路始终平平。40年代初,莫里斯公司被迫停止生产万宝路香烟。后来,广告大师李奥贝纳为其做广告策划时,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万宝路的命运由此发生了转折。李奥贝纳决定沿用万宝路品牌名对其进行重新定位。将万宝路重新定位为男子香烟,并将它与最具男子汉气概的西部牛仔形象联系起来,吸引所有喜爱、欣赏和追求这种气概的消费者。通过这一重新定位,万宝路树立了自由、野性与冒险的形象,在众多的香烟品牌中脱颖而出。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万宝路香烟一直居世界各品牌香烟销量首位,成为全球香烟市场的领导品牌。问题:你从该产品的重新定位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分析要点:如果某一项决策的实施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则要求根据市场的
38、变化情况重新对产品进行定位,莫里斯公司能根据环境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有关方针、政策重新决策并取得了成功。案例二:a药厂在1997年初有一新产品上市,是一个在国际上较领先的产品,全厂上下都信心十足地定下“1997年销售年度完成6000万元的销售目标”。而到1997年12月31日才完成了不到600万元且回款仅200万元,然而市场开发费却以6000万元销售目标而投入。b药厂在1997年初也有一上中成药新产品上市,年初定下600万元的销售指标,年底却完成900万元。问题:你认为a、b两厂的目标管理是否存在问题,为什么?分析要点:a药厂与b药厂所订的目标在管理上都是失败的。因为目标是影响企业行为的重
39、要因素,一个错误的目标将会比没有目标对企业的危害还要大。目标过高,生产过剩、职员过多、市场投入过大;目标过低,生产能力设计不足、市场投入过小、销售人员压力不够,没有充分利用时机占领市场。案例三:“中德”啤酒是中国和德国合资的武汉长江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以下简称“中德”)。她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产品打进上海、武汉、南京、长沙等大中城市市场,获得较高的声誉。然而,曾几何时,“中德”衰落了,最终于1995年被美国最大的啤酒公司“百威”收购。该厂主要情况如下:1)“中德”啤酒作为中外合资的产物,主要是利用啤酒王国德国的技术和设备,生产出具有欧式风格的啤酒,这种啤酒的特点是:产品的内在质量好,风味
40、独特。在当时国内市场上合资或外国啤酒产品较少的情况下,颇受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2)针对产品的特点和当时国内啤酒市场的状况,“中德”把市场定位于大中城市的高档宾馆、饭店(特别突出涉外宾馆)和中高层次的消费者。3)“中德”啤酒作为中德合资的产物,其产品质量曾经相当好,在德国专家的技术指导下,产品质量达到德国公司的水准和要求。“中德”啤酒主要是12beer,酒精度3.8%(m/m),这种口味的啤酒尽管入口时口感甚好,但对中国一般消费者而言,尤其是习惯了淡口味的国人来讲,普遍反映难以接受。4)从产品的包装策略上讲,“中德”使用的是特制的“中德”啤酒瓶,并规定只有特制的“中德”啤酒瓶才能换购到“中德”啤
41、酒。这种特制的包装可能一是为了突出“中德”啤酒的特色和形象,二是为了防止假冒。5)由于定位及质量、包装的特点,“中德”啤酒在价格上也就高于竞争品牌。在武汉市场上,“行吟阁”啤酒在1990年1991年期间为每瓶0.80元,此时“中德”为1.10元。后来调价后,“行吟阁”为1元左右,而“中德”则为1.40元1.50元。问题:你认为“中德”啤酒厂的以上各项决策是否正确,为什么?分析要点:(1)市场定位没有考虑大众、中低收入阶层,而这一部分的需求量大;(2)啤酒口味对一般消费者而言难以接受;(3)包装对普通消费者而言不利,且有利于竞争者;(4)价格高于普通啤酒的40%50%。第四章第四章 管理职能(下
42、)管理职能(下)(一)、名词识记(一)、名词识记 1 激励激励 2 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3 期望理论期望理论 4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 5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 6 协调协调 7 控制控制 8 司控系统与受控系统司控系统与受控系统 9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10 黑箱方法与白箱方法黑箱方法与白箱方法 1 激励 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的过程。2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按照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以下五类: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当某一级的需要获得基本
43、满足后,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3 期望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选择不仅根据需要而且要看达到满足需要的目标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就是说,激励水平取决于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弗鲁姆认为,为了激励员工,管理者应当一方面使他们了解目标的价值,并逐渐增加其数值;另一方面应当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其期望值,这样才能提高对员工的激励力。4 公平理论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侧重于研究收入报酬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其对职工劳动积极性的影响。亚当斯认为,人们都需要保持一种分配上的公正感。这一公正感不是靠自己收入的绝对值获得的,而是通过相对值获得的,即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比值,同他人付出的劳动和
44、所得报酬的比值进行横向比较。5 强化理论 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强化理论着重研究强化刺激对动机、行为的影响。该理论认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体时,这种行为(反应)就可能重复出现,得到加强;当行为的结果不利于个体时,这种行为(反应)就可能消退和终止。6 协调 协调作为管理职能,是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部门)及其人员配合适当、步调一致的行为过程,是各种关系显现和谐、适应、互补、统一等状态的总和。7 控制 控制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指控制者对控制对象施加一种主动的影响(或作用),目的是为了保持事物状态的稳定性或促使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换。8 司控系统与受控系统 司控系统(或施控系统)即控制主
45、体,由它决定控制活动的目的并向控制对象提供条件、发出指令。(或被控系统)即控制客体,它是直接实现控制活动目的的部分,其运行效果反映了系统的功能。9 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司控系统对受控系统只有信息输入,而受控系统不将输出的信息送回输入端,并形成再控制的直链控制方式称为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则指在控制过程中,既有信息输入和输出,又根据信息反馈情况,通过调节对受控系统的再输入,实现控制目的的控制方式。10 黑箱方法与白箱方法 当对一个系统内部机制不清楚,或根本无法深入进去弄清楚时,可借助从对系统的输入来看系统的输出,以了解其内部的机制状态,这种控制方法叫黑箱方法;而在认识系统时不研究其输入与输出的关系,
46、直接认识或模拟系统的内部结构和状态的方法则叫白箱方法。(二)、问题解答(二)、问题解答 1 1 激励的作用有哪些?激励的作用有哪些?答题思路:五种作用。可从两种类型来记忆,一是激发员工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于整个组织的作用。参考答案:激励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和导向作用,激励力越大,行为表现越积极,行为效果也就越好。二者是正相关关系。现代管理对激励十分重视。一个有成效的管理者,应善于对自己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激励,使他们愉快地、自觉地、满怀信心地、协调地完成组织的任务。激励的作用包括:(1)有助于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在能力;(2)有助于激发员工精益求精的精神;(3)有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与革新精神;(4)有助
47、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5)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2 激励的原则是什么?激励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平等性原则;(2)有益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适度性原则。3 激励的基本模式是怎样的?答题思路:应该掌握以下五个环节,即人的需要人的动机人的行为激励的目标。参考答案:心理学家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目标)。这种“目标导向”行为又总是围绕着满足需求的欲望进行的。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出现不安与紧张的情绪,成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也即动机的产生,随之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然后,动机在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进程中逐渐削弱,人的心理紧张也逐渐解除。由此可见,
48、动机是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过程。管理者如果创造条件,尽力满足被管理者的合理需要,那么,他们就会受到极大的激励。4 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题思路:需要综合第四章的“五类说”和第八章的“七类说”来回答该问题。其中马斯洛的“五类说”是最基本的。马斯洛按照人的需要的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其由低级向高级归为五类:(1)生理需要: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这是免除危险的需要;(3)社交需要:人们在交往中工作,希望得到友情、别人的信任,渴望有所归属等;(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各人对工作意义的理解,创造能力的发挥等
49、。在马斯洛看来,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更高一级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后来马斯洛又将其分为七类,即增加了“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两类。5 协调的特点是什么?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协调工作需要围绕组织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保持和加强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面的沟通和联络,及时调解各种矛盾。一般说来,协调具有以下特点:(1)联结性:协调工作总是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要素或单元的关系,通过协调,使之协同动作,为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努力;(2)平衡性:平衡既包括各个方面在数量上、质量上相等,又包括各要素的比例适当、合乎规律;(3)变通性:在维持组织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协调对象的各方
50、应作出相应的妥协或让步,以便事关全局的关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3)保证性:一个现代化组织,如果没有协调,那么整个组织就不能正常运转。6 协调的原则是什么?(1)整体原则:即应从全局着眼,从长远着想;(2)服务原则:即从事协调工作的人应牢固地树立服务的意识;(3)协商原则:即各方应以平等的地位、相互尊重的态度、识大体顾大局的精神,主动沟通情况,交流思想;(4)求实原则:协调工作的意见、方案、措施,只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才易被各方认同;(5)团结原则:协调的重要目的是使各方同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实现组织的共同目标,因此,在工作中应重视团结问题。7 协调的要求是什么?(1)主动:管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