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经济学之就业与失业第一节 就业与失业的界定n一、就业的量度(一)就业的含义和统计n 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依法从事某种社会劳动,并获得赖以为生的报酬收入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就业与失业的界定n符合条件的就业者人群:n 正在工作的人n 有职业,当临时停工的人n雇员和自营人员n已办退休,二次就业的人员n就业人数比率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 100 (二)我国就业统计的演变n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生产者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者。n社会生产者,具体包括:n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职工n 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n 其他各种所有制
2、单位的全部职工n 城镇中的所有个体劳动者n 参加劳动3个月以上的乡村劳动者 n计划经济时期就业统计办法的问题:以计划,而非以是否有报酬的社会劳动为依据 缺少劳动时间长短的界定 以稳定的收入保障做标准(三)充分就业的内涵 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 无“非自愿失业”就算达到了充分就业 理论界的充分就业概念 总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统计学界的充分就业概念80年代以来,失业率不超过6就是充分就业 供求方面对充分就业的界定供求均衡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二、失业的量度(一)失业的概念n表面含义: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n实 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 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
3、(二)失 业 率n公式表达:失业率 n公式缺陷缺陷:统计数据只记载了就业者、失业者和非劳动力的存量,没有表明流量指标,即不同类型劳动者之间的流动状况。失业人数 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100 (三)我国对失业概念的规定n1978年以后只承认存在待业问题n1982规定,就业而没有任何职位的人为待业人员n1994年开始承认有失业 失业人员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n登记失业人员 含义:失业人员中到职业介绍机构以登记的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计算公式:城镇登记失业率n调查失业人数 年满16周岁且有劳动能力 调查期内未从事工作,但有就业可能工作难点工作难点:下
4、岗人员、乡村劳动力是否归属失业人员:下岗人员、乡村劳动力是否归属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城镇从业人员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数100(四)自然失业率的界定n定 义:n自然失业率又称均衡失业率n 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劳动力供给,也不存在过多劳动力需求的失业率n战后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n 劳动力结构的变化n 工资刚性程度增强n 失业保险的影响n 结构性失业的增加 三、研究就业与失业状况的重要意义n 就业和失业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好坏的标准之一n经济扩张,就业增加;经济衰退,就业萎缩,造成失业率的波动n 就业和失业状况是衡量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n 经济增长角度: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存在正相
5、关关系n 资源配置角度n 就业和失业状况与国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具有密切的关系n 失业使人们的物质生活蒙受损失n 失业者将承受极大的心理负担 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n 人口因素n人口素质主要指人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科技素质。n人口素质越高,就业结构越合理,可就业人口就越多n 经济因素n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越发达,增长速度越快,就业越充分n 产业结构n 产业发展程度决定了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容量n 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结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变化 四、影响就业的因素分析n 制度因素n经济体制对就业的决定作用:n产品经济体制 和 商品经济体制n 劳动制度对就业的直接影响n 劳动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n 用
6、工制度和形式及其执行机构n工资政策n 心理因素 年失业率非劳动力 失业 就业(1)解雇(2)临时解雇(3)辞职(7)重新雇用(6)新雇用(7)新进入或重进入劳动力市场(4)退休或中途退出劳动力市场 有失业经历的人数 劳动力总数 失业者的平均周数 52周 100 经济学家一般用就业弹性来衡量经济总量对就业的影响 就 业 弹 性 等于1,就业量和经济增长量保持同步 小于等于0,经济增长并不能创造就业岗位,甚至减少就业岗位就业增长率(%)经济增长率(%)100第二节 就业理论综述一、萨伊的市场法则理论n萨伊观点:市场经济内部不会有生产过剩和失业n就业理论:n 依靠价格机制,国家经济失调会迅速被商品市
7、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价格的自行运动消灭n 市场经济会自动实现充分就业n 萨伊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的市场经济二、凯恩斯的就业理论n 就业观点就业观点:失业归因于“总需求不足”n 结结 论论:n 劳动力市场有非自愿失业n 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来解决n 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n 解 决 对 策 扩大政府职能,采取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一系列措施 放弃节约原则,鼓励消费 采取增加投资和提高消费“双管齐下”的方法刺激需求 通过实行增加政府开支、发行公债、赤字财政和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以刺激经济,增加有效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三、菲利浦斯对失业和通货膨胀的说明n结 论:失业率和工
8、资变动率存在相反相关性BAO货币工资变动率(%)失业率(%)菲利浦斯曲线菲利浦斯曲线 四、弗里德曼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分析n 对菲利浦斯曲线提出的新观点:引入预期的因素n 短期内短期内,政府增加货币供应 物价上涨 雇主将之误认为是产品需求的增加 生产规模的增大 刺激投资 就业增加 失业率下降n 长期内长期内,错误的预期会得到矫正,生产规模和雇用规模下降 劳动供给量会减少 回到初时的水平,但通货膨胀更高 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一条从自然失业率u出发的垂直线 长期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失业率与通胀率不存在交替关系LPCSPC2SPC1失业率(%)uO通货膨胀率(%)SPC1、SPC2为不同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
9、LPC 为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五、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n 观 点:促使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的最好方法,是刺激供给(生产)方面,而不是增加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方面n产品滞销 产品价格下降 储蓄增加 拉动投资 不景气消失n 政 策:n 税收的作用n 保障的作用n 立法的作用第八章第八章 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 就业与失业,通常被广泛用以衡量一国的宏观经济是否良好。因此,正确界定就业与失业,对研究宏观劳动力市场和公共政策导向的影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第三节 就业结构分析n一、研究就业结构的意义一、研究就业结构的意义(一)就业结构的界定(一)就业结构的界定 概念:就业结构是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
10、,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特点(1)历史性 (2)功能性 (3)复杂性(二)就业结构的经济和社会意义n就业结构合理是经济结构合理从而使产出最大,效益最高的保障。n就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其他方面。n就业结构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二、就业的产业结构国际通行的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产品直接取自自然界的部门,提供最基 本需要的食品。第二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农业(种植,林,牧,渔,副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一,二产业外的产业。(一)就业的产业结构(二)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11、n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产业移动.n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为: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三产业将增加.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小,而二,三产业中劳动力的比重相对就越大;反之,亦然.(三)就业结构的国际比较日本日本美国美国英国德国德国法国法国总结总结n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急剧减少.n第二产业劳动力变动情况复杂.n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增加.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是适用于现在的世界就业情况的.(四)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四)我国就
12、业结构的演变n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上与配第-克拉克定理相符,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n我国就业结构现状仍然比较落后.n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n萨勃鲁萨勃鲁辛格尔曼模式辛格尔曼模式:从第一产业中转从第一产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移出来的劳动力,可直接进入第三产业可直接进入第三产业,跨跨梯度的发展模式梯度的发展模式.三、就业的城乡结三、就业的城乡结构构城市化进程三阶段:(1)初级阶段(1796-1850).城市化水平低于30%,农业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为50%左右.(2)中级阶段(1851-1950).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3)城市化后期阶段(1950-).城市化水平在70
13、%以上,第三产业占50%,第二产业稳定在30%左右,农业地位进一步下降。(一)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一)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特征 非常缓慢、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动荡、1978年以前2、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新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79年以来(三)中国城乡就业结构的演变(三)中国城乡就业结构的演变1、我国城乡就业结构演变历史(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四)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阶段性鲜明(2)速度快 第四节第四节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失业类型及成因分析一、摩擦性失业n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在要求就业和 获得工作岗位之间存在时间差而
14、形成的。n特点:1.行业广且涉及人员多.2.失业期限较短n产生的主要原因:1.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属性 2.信息是否完善 3.现行经济制度的影响二、结构性失业n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表现在技能结构失衡文化结构失衡区域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等许多方面。特点:1.具有明显的群体性 2.失业周期较长产生的主要原因1:经济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结构变化不匹配2:求职者与工作空缺地理位置不匹配三、周期性失业 特点:1.因经济周期深度不同,各个周期的失业率存在较大差异.2.周期性失业具有普遍性,一经发生可能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原因分析:1.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2.人力资本投资的非均衡性3.劳动力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四、隐性失业特点特点:1.表面上失业2.无法准确识别产生的主要原因产生的主要原因:1.与公开性失业相同的原因2.不同于公开性失业的原因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