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8 ,大小:315.50KB ,
文档编号:368317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6831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LY520)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四调历史考试.doc)为本站会员(LY520)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四调历史考试.doc

1、教育资源分享店铺 网址:https:/ 微信号:kingcsa333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历史试题第I 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l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分值】:(1分)【解析】: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

2、述能力。题目中的陈述“封邦建国”反映的是分封制度,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可知强调的是分封制有突破血缘观念的作用,同时把不同的人群纳入统治集团。只能是说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度类似于西方的分权制衡。所以把有 的都排除。【考查方向】分封制和宗法制相关史实的理解。【易错点】 不能准确分清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区别,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解题思路】:结合“封邦建国”、“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可知强调的是分封制有突破血缘观念,吸收不同人群组织国家政权的作用, A、B与题意无关,C材料没有体现,故应排除,只有D符合题意。2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

3、子都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这一规定( )A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 B 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C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D. 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为表属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能力。题目中的陈述映的是推恩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表述“意在恢复西周的分封制”、“使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增强了地方封国的实力”与史实不符,。所以把三项都排除。【考查方向】推恩令相关史实的理解。【易错点】汉代地方行政制度和推恩令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解题思路】:材料中采取推恩令是为了解决王国问题,不是恢复西周的分封制,A错误;推恩令是

4、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导致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B错误;推恩令削弱地方封国的实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正确;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地方封国的实力,D错误。3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答案】:B【分值】:(1分)【解析】:试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中的陈述“管子乘马第五”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结合“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

5、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可知反映的是土地租佃关系形成,分户经营可以让农民精心生产,勤奋劳动。同时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把。【考查方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重农抑商思想。【易错点】 不能准确分清重农抑商的含义,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解题思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逐步确立,土地租佃关系也逐步形成,因而推动租佃关系确立的根原是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土地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为了让农民精心生产,勤奋劳动,并不能直接体现政府的重农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将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是将集体生产变为农民小家庭个体生产,因而改变了生产组织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废

6、除土地国有制,故D项错误。4周礼中的“同姓不婚”被规定于唐律中,尽管唐以后的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但直到清代,“同姓不婚”在立法中却始终未能废止。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理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这反映了( )A唐代以来法律的儒家化 B法制理念追求礼法结合C社会进步弱化宗法现念 D制度建构经常不拘常格【答案】:B【分值】:(1分)【解析】:分析题意结合关键信息,由题目中的 “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理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影响一直存在,结合“政府在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可知强调的是可知宗法观念影响下的法律并未严格执行,得出结论:司法实践并非严格受宗法

7、观念影响,亦受其他因素影响,B符合题意,A、C、D均排除。【考查方向】宗法制相关史实的理解。【易错点】 宗法制史实理解不准确,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题干“司法实践中不干涉同姓为婚”、“ 诸如此类立法和司法实践脱离的理象在中国古代社会普遍存在”分析作答。5 历史地理学研究表明,北半球气候寒冷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而盛唐时期农耕文明的繁荣则建立于气候温暖期基础上。由此可以认为( )A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 B借地理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牵强附会C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D交又学科拓展了历史学研究的视野【答案】:

8、D【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得知寒冷气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在客观上影响到农耕文明的发展,但不能由此得出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的结论,故A项错误;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题中提到的现象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结果,故B项错误;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历史地理学的出现使人研究历史的视角已从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拓展到地理学领域,故D项正确。【考查方向】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准确,不能从整体把握题干含义。【解题思路】:结合题干关键信息

9、可知得知寒冷气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朝的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个选项表述即可。6.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顶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 )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答案】:B【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以看出,“法宝”的核心是通过各个部门、官员之间的相互牵制来防患于未然,能够体现这一点的是B项。A项是唐朝实行的;C、D两项是“法宝”的具体体现。【考查方向】宋朝的政治制度

10、特征。【易错点】,把核心精神与具体表现混淆,误选C,D。【解题思路】:从“防范”、“制约”等关键词,可知宋朝的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是政治机制注重预防和制约,结合所学不难得出宋朝政治制度强化了权力的分化。7 在“家产制国家”色彩浓重的大蒙古国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汗权至高无上。这种观念一直保持到元王朝由此可知元朝( )A元朝保留较多的原始社会残余 B宗法制色彩浓厚C专制主义皇权的进一步膨胀 D君主专制有所削弱【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汗权至高无上”为切入点,说明大蒙古国的传统是把国家看作家庭的

11、财产,孤儿由父权发展来的蒙古国大汗的权力至高无上,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元朝,说明元朝皇帝把国家看作自己家庭财产的因素仍然明显,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膨胀。【考查方向】元朝的专制统治。【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准确,强调父权,误选B项。【解题思路】:以“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汗权至高无上”为切入点,大蒙古国的传统是把国家看作家庭的财产,孤儿由父权发展来的蒙古国大汗的权力至高无上,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元朝,说明元朝皇帝把国家看作自己家庭财产的因素仍然明显,自然有利于专制皇权的进一步膨胀,故选择C项。材料信息并没有涉及原始社会,排除A项;B项不正确,宗法制强调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项与题意信息矛盾。8下图

12、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社会隐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答案】:A【分值】:(1分)【解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读图即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稍有难度。审题要抓关键。分析题意,根据所学,指的是唐朝时期,A正确,故本题选A。指的是北宋,科技发达,故B错误。指的是南宋时期,科技发达、理学兴起,故C错误。而中指的是清朝,此时工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缓慢发展,D错误。【考

13、查方向】古代商业的发展。【易错点】,不能从整体把握所学知识,。【解题思路】:根据图表,从整体分析各朝代社会发展史实根据图示可以判断为唐朝,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思想上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繁荣局面,唐朝的兴盛使少数民族融合加强,疆域广阔,故A项正确;为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科技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等,因此科技落后的说法不正确,故B项错误;为南宋时期,这一时期思想上宋明理学占据主导地位,科技继续发展,故C项错误;是清朝时期,农耕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停滞的说法错误,故D项错误即可得出答案。9 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

14、),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答案】:D【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题意,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由“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可知反映了人们对货币的重视,D符合题意。古代中国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A说法错误;在中国古代,商人虽然富有但地位较低,B说法错误;铸币权早在汉代就已掌握在国家手中,C说

15、法错误。 从命题角度来看所以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一定要提高重要的知识点的时候掌握的“准确度”。【考查方向】古代商业的发展。【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准确,误选B项。【解题思路】: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开元通宝”的流通)非常精准,并且材料采取了一些文言文的文字,可谓是短小精悍,题目不难,但所要考查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结合通宝的含义分析即可。10.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答案】:B【分值】:(1分)

16、【解析】: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官位级别,不是官员晋升,故A 项错误;隋唐时期六部隶属尚书省(尚书省长官属丞相),到明代废除丞相,六部直接隶属皇帝,六部官品地位提高,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科举选拔,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也未反映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利,故D 项错误。【考查方向】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唐代、明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易错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概念不清,史实掌握不准确而误选D项。【解题思路】:明确题意强调六部官员品级在唐代和明代的变化,是中央官制调整适应皇权变化需要,与中央集权无关,进而排除错误选项即可。11顾炎武以一种历史

17、自觉,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已有耻”的道德底线和一系列基本原则。这里,顾炎武所遵循的“道德底线”或“原则”是指()A忠君爱民,保国有责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D以天下为己任,“经世致用”【答案】:D【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顾炎武,对传统的思想观念”、“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等,本题实际上考查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思想主张相关内容。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

18、C三项明显不属于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排除A、B、C。进一步可知,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考查方向】明清批判思潮-顾炎武的思想主张。【易错点】明清批判思潮中极为思想家思想主张史实掌握不准确,进而误选其它选项。【解题思路】:题干中顾炎武所提出的道德底线是针对“传统的思想观念所造成的负面国民性”,其所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经世致用的思想具有时代精神,能够启发国民民族性和思想觉悟,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中“忠君爱国”、B项中“克己复礼”、C项中“任孝当先”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12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

19、,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A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C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根据“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小说是市民眼中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C项正确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考查方向】明清小说相关史实的理解。【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准确,不能从整体把握题干含义。【解题思路】:分析题意,佛教的传播反映出生产力水平低下时期

20、人们思想落后的现实,故A错误;文学作品有虚构之处,它所反映的历史是否真实有待考证,故B错误;由“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故C正确;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其真实性有待考证,故D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正确。13据统计,在清代,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约一半是府或省治所在地,较大的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材料体现了( )A清代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兴盛B市、镇成为朝廷维护统治的政治中心C清朝政府对商业发展高度重视 D政府利用政治手段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答案】:B【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

21、理解能力。分析题意,得知寒冷气候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冲突有重要影响,在客观上影响到农耕文明的发展,但不能由此得出寒冷气候阻碍农耕文明的繁荣发展的结论,故A项错误;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题中提到的现象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结果,故B项错误;气候变迁对文明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历史地理学的出现使人研究历史的视角已从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拓展到地理学领域,故D项正确。【考查方向】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准确,不能从整体把握题干含义。【解题思路】:14历史学家黄克武认为,对于中国传统下思索解决专制问题的士大夫来说,(清末民

22、初)西方民主制度的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民本论”、“上下一体”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可以让中国重返有如三代之盛世。材料说明()A.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民主思想 B.晚清立宪人士敢于构想一种崭新的制度C.国人接纳西方民主有传统渊源D.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同宗同源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分析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主要是民本思想,而非民主思想,排除A;晚清立宪派主张的政治制度是借鉴西方民主制度,而非构建新的社会制度,故排除B;明清进步思想潮流主要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故排除D;根

23、据“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民本论、 上下一体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可知国人接受西方民主思想观念有历史原因,故C正确。【考查方向】代思想解放潮流。【易错点】,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概念不清,误选A。【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可知考核的是明清民本思想的发展。分析题意,明清思想借鉴了西方思想获得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15关于鸦片战争,高中历史教材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材料意在说明()A应对鸦片战争进行辩证分析 B鸦片战争是清史的一部分是错误的C应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事件 D

24、不同历史观必然得出不同历史结论【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根据材料“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材料认为鸦片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且是清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时间,故C正确。【考查方向】鸦片战争的地位、影响和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观点片面而误选B。【解题思路】:本题属于文字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25、端,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整个清朝历史看,鸦片战争发生于道光二十年的晚清时代,它是清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要求从整体分析材料,答案为C。A、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B说法不符合事实,应排除。16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C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D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26、【答案】:D【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题意,根据材料“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更要密切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者意在强调第二次鸦片战争引起了中国洋务运动的发生。故答案为D,故C正确。【考查方向】洋务运动。【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观点片面而误选B。【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

27、签订不平等条约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故答案为D。17.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B湖北军政府继承太平天国未竞事业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目的相同D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答案】:A【分值】:(1分)【解析】: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可以看出二者都是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故A项正确。辛亥革命是要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故B项错误。农民阶级反封建是要求改朝换代,实现平均、平等,而资产阶级反封建是要建

28、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故C项错误。太平天国的革命目标是改朝换代,而不是实现民族独立,辛亥革命的目标才是实现民族独立,故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考查方向】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易错点】,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不能够准确对比分析太平天国与辛亥革命,而误选C。【解题思路】:通过类比,对历史事件找出其相同点;通过对比确定其不同点,然后进行分析、归纳、概括、比较。解题时主要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道两个文件中的“胡”均指的是清政府,二者均已反清为重要内容,但是目的,要求不同,进而确定正确答案为A。18.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A

29、.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答案】:C【分值】:(1分)【解析】:表格提供的是身体素质,不能等同于战斗素养,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是关于军人体质的数据,但是无法表明能否决定战争结局,而且从一般角度说,战争结局是由人心向背和综合国力等因素综合作用的,故B项错误;就各项数据来看,清军士兵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于日军士兵,间接反映了清政府军队建设的滞后,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清军战斗精神的信息,故D项错误。【考查方向】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易错点】,对比图表,就各项数据来看,清军士兵身体素质全面落后于日军士兵,间接反映了

30、清政府军队建设的滞后,不能够透过材料表述分析本质问题,而误选A。【解题思路】: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结合图表即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就图表中各项数据来看,清军士兵身体素质全面落后,实质上反映出的问题是清政府军队建设的滞后,故C项正确。19. “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答案】:B【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回忆、再现所学知识

31、,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许开台湾互市”、“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最早发生于”等,可知,其核心意思是,外国在中国开商阜,派领事,划租界等,进而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符合题干材料意思和史实,而且能够体现题干“最早发生于”,正确。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意思及相关史实;C、D两项的表述是在咸丰帝以后(光绪帝在位期间),不能够体现题干“最早发生于”。故正确答案为B。【考查方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认识。【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准确,忽略时间信息,结合“咸丰九年”可知为额、第二次鸦片战争,如只看到“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容易误选A。【解题思路】:本题主要

32、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咸丰九年”、“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最早发生于”等可知为二次鸦片战争,故答案为B。20. 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19世纪80年代后,经由上海港输出的原棉,成为日本关西地区新兴棉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来源,日商大阪纺织会遂提出在上海建立扎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闸、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材料说明()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列强经济侵略催生了民族工业的诞生C.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相互推动 D.日本经济侵略推动了上海棉花加工【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

33、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根据材料“上海开埠后,周边地区棉花种植迅速增多”、“ 日商大阪纺织会遂提出在上海建立扎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闸、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可知,材料认为上海棉花种植的增加带动了外国投资,继而刺激上海民族棉纺织企业的创办。故答案为C【考查方向】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只注意到“ 日商大阪纺织会遂提出在上海建立扎花厂,并于1888年开工。华商紧随其后在新闸、杨树浦设立棉利公司和源记公司”而误选B。【解题思路】:读懂题干的全部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排除无关选项即可。21据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

34、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A袁世凯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日本妄图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C民国初年外交处境非常艰难 D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日趋强硬【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根据材料“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可知,材料认为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出卖国家权益,由此可排除A、D两项;B项日本妄图将中国完全殖民地化不能完整反映题意,应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考查方向】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新文

35、化运动背景【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观点片面而误选B。【解题思路】:结合材料“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联系所学知识,采取排除法解答即可。2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对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如下评述:“其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下列表述符合其观点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宗教形式是其失败的原因B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反封建的文件C太平天国运动缺乏产生先进思想的经济基础D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领导阶级【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

36、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A与材料“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不符;B与史实不符,天朝田亩制度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封建文件;C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先进的指导思想,当时的中国更没有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基础;D项题意没有体现。故C正确。【考查方向】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失败的原因。【易错点】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分析问题只注意表面而误选A。【解题思路】: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反封建的人没有办法洗净自己身上的封建东西”可知其意在指出太平天国反封建没有先进思想,并要求进一步分析其根源,故C正确。23.

37、 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A农村地区仍固守小农经济模式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近代经济对传统经济影响有限 D西方经济侵略尚未深入到内地【答案】:C【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和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分析题意,近代中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沿海地区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A项中“农村”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小农经济基本特征俱在,故B项错误;在近代中国内地农村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反映出近代经济发展有

38、限,故C项正确;19世纪末马关条约开放沙市和重庆,表明西方侵略深入内地,故D项错误。故C正确。【考查方向】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易错点】学生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自然经济概念理解不准确,进而误选A。【解题思路】:结合材料“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可知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仍然广泛存在,其近代化进程很慢,故正确答案为C。24. 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A民主共和名存实

39、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答案】:B【分值】:(1分)【解析】:1915年袁世凯称帝意味着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民国二年”为1913年,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传统社会农业发展靠天吃饭,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及君主的指导和维护,材料中“只可谓官国二年”正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迷信思想,故C项错误;“官国二年”“民国二年”只涉及民国建立在人们心目中的观念,并未涉及官民冲突,故D项错误。【考查方向】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观点片面而误选D。【解题思路】:结合题意中的关键信息“民国二

40、年”可知为1913年,袁世凯称帝,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1915年,故排除A项;“信思想根”、与“官民冲突”题意没有体现,故应排除C、D;故正确答案为B。25. 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C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D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答案】:B【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甲午

41、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没有涉及洋务运动的破产问题,故A项错误。依据题干“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可知,强调的是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故B项正确。C、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考查方向】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史实掌握不准确,容易误选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注意把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可知答案为B。26. “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42、。”材抖中的“它”指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扶清灭洋”口号 D民生主义【答案】:B【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道路,可知D项不符合要求,民生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从“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可知这条道路是摆脱落后思想,走向近代化的道路,AC两项不符合要求,他们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答案选B【考查方向】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对基础知识不熟悉,会想当然选择D。学生只注意了“摆脱”、“前进”,忽略了 “真正”。【解题思路】:从“给农民革命

43、提示了一条真正摆脱传统羁绊,甩开落后思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可知这条道路是摆脱落后思想,走向近代化的道路,A、C两项不符合要求,他们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排除A、C;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题意,故B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B。27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知识界“将民间看作是与传统的封建帝国王朝与意识形态相对立的力量”,由此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到民间去的热潮。纷纷循着各自的方案与路径去发掘民间的、乡村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上述现象发端于()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答案】:C【分值】:(1分)【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运动,由于其局限

44、性失败后,也未引发更多对农村的关注,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革命党人依靠新军而发动的,群众基础薄弱,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群众基础广泛的反帝爱国运动,加之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传播,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民间、乡村,故C项正确;国民党“一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表明之前,已经开始了挖掘民间的、乡村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故D项错误。【考查方向】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相关史实【易错点】史实掌握不准确,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忽略“由此开始”而误选D。【解题思路】:由题干“由此开始,形成了大规模的到民间去的热潮”结合选项,联系所学知识,采取排除法即可。28面对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的混乱梁启超提出要有

45、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章十钊认为:“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非任多数人自谋幸福之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A主张君主立宪 B主张贤人政治 C强调开启民智 D反对民主政治【答案】:B【分值】:(1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分析题意,根据材料“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和“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可知其意在强调建立由当时的先进力量为核心的领导制度,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考查方向】辛亥革命的影响。【易错点】,分析题干信息不全面,不能准确提炼对比分析材料的含义,误选A项。【解题思路】:根据材料“要有一个能够领导多数人的中坚阶级”和“代议政体制,本以少数人谋多数幸福之事”,采取排除法,可知A、C、D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B正确。29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答案】:D【分值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