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第一章 控制的概念与类型控制的概念与类型2一、控制的概念一、控制的概念 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计划与实际运行状态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就是由管理人员对组织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与计划密不可分。计划是控制的依据和标准;控制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控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控制是指“纠偏”,即根据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针对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保证计划顺利实施;广义的控制除上述含义外,还包含着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以使计划更适应于实际情况的含义。3二、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二、管理控制的目标和特点
2、 (一)管理控制的目标(一)管理控制的目标 1、限制偏差的累积。2、适应环境的变化。(二)管理控制的特点(二)管理控制的特点 1、目标性 2、整体性 3、动态性 4、人性4三、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三、管理控制的基本类型(一)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先控制)(一)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先控制)1、含义:前馈控制是指在工作开始之前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偏差进行预测和估计并采取防范措施,将可能产生的偏差消除于产生之前的控制措施。2、优点:(1)防患于未然。(2)不针对具体人员,易于为员工接受和实施。3、缺点 前馈控制要求及时准确的信息,并要求管理人员充分了解前馈控制因素与计划工作的影响关系,较难做到。5(二
3、)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同期控制)(二)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同期控制)1、含义:是指工作正在进行中所实施的控制措施。包括监督和指导两方面职能。2、优点: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3、缺点:(1)受到管理者的时间、精力和业务水平的制约。只能偶尔或在关键项目上使用。(2)应用范围窄,只适用于便于计量的工作,对 于难于计量的工作,很难进行现场控制。(3)容易伤害被控制者的积极性。6(三)反馈控制(事后控制)(三)反馈控制(事后控制)1、含义:指在工作结束或行为发生之后进行的控制。2、优点:(1)在周期性重复活动中,避免下次发生同一问题。(2)消除偏差对后续活动的影响。(3)有助于总结
4、经验教训,了解工作失误的原因,为下一轮工作的正确开展提供依据。(4)提供员工奖惩的依据。3、缺点亡羊补牢7四、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四、管理控制的过程与要素(一(一)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控制标准。(二)(二)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偏差信息。(三)(三)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矫正措施。8第二章 制定控制标准9一、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一、控制标准的实质和要求(一)控制标准的实质(一)控制标准的实质 标准是一种作为规范而建立起来的测量标尺或尺度。控制标准是控制目标的表现形式,是测定实际工作绩效的基础。制定控制标准是控制工作的起点。(二)有效控制标准应达到的要求(二)有效控制标准应达
5、到的要求 简明性、适用性、一致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相对稳定性、前瞻性10二、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二、制定控制标准的过程和方法(一)确立控制对象(一)确立控制对象 组织活动的成果应成为管理控制工作必须考虑的重点。影响组织目标成果实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环境特点及其发展趋势。2、资源投入。3、活动过程。在以上各因素中,哪些是控制的重点必须依具体情况而定。在工作成果较难衡量而工作过程也难以标准化的高层管理和创新性活动中,工作者的素质和技能是主要的控制对象。而在工作方法或程序与预期工作成果之间有比较明确或固定关系的常规性活动中,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主要的控制对象。11(二)选择关键控制点(二)选择关
6、键控制点 对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应考虑三个因素:1、会影响整个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2、能在重大损失出现之前显示出差异的事项。3、若干能反映组织主要绩效水平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均衡的控制点。(三)制定控制标准(三)制定控制标准 1、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 2、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 (1)统计计算法统计标准 (2)经验估计法经验标准 (3)工程方法工程标准12第三章 衡量实际工作13一、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一、确定适宜的衡量方式(一)确定衡量的项目(一)确定衡量的项目(二)选择衡量的方法(二)选择衡量的方法 具体可采用观察、利用报表和报告、抽样调查、召开会议、现象推断等方法。(三)确定衡量的频度(三)确
7、定衡量的频度 衡量频度取决于被控制活动的性质、控制活动的要求。(四)衡量的主体的选择(四)衡量的主体的选择14二、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二、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目的是得到符合控制工作要求的信息,这种要求包括:1 1、信息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 2 2、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可靠性 3 3、信息的适用性、信息的适用性三、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三、通过衡量成绩,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和有效性性15第四章第四章 鉴定偏差并采取校正措施鉴定偏差并采取校正措施16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找出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评估和分析偏差信息时,首先要判别偏差的严重程度,判断是
8、否会对组织活动的效率或效果产生影响,其次要探讨导致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二、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二、确定矫正措施实施的对象 在管理控制过程中,需要矫正的可能不仅是企业的实际活动,也可能包括指导这些活动的计划或事先确定的衡量标准。导致计划目标或标准调整的原因主要有:1、原先制定的计划或标准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2、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原来被认为正确的计划不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17三、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三、选择适当的矫正措施(一)矫正措施的类型(一)矫正措施的类型 1、纠偏:适用于工作失误造成的问题。即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与目标的接近和吻合。2、调适:适用于两种情况,一
9、是计划目标或标准不切合实际,控制工作主要是按实际情况修改计划或标准。二是组织运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是启动备用计划或重新制定新计划。18(二)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二)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保证矫正措施的双重优化 (1)经济性:矫正措施的实施成本小于偏差成本。(2)多个矫正措施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2、充分考虑原有计划实施的影响 3、应急性矫正行动与永久性矫正行动并重 4、注意消除组织成员对矫正措施的疑惑19四、有效控制的原则四、有效控制的原则(一)控制应与计划和组织相适应(一)控制应与计划和组织相适应 1、控制工作要充分考虑各种计划的特点。2、控
10、制应当反映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征,有效的管理控制必须要能够反映组织的结构并通过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健全的组织结构是指:(1)信息传递通畅不失真;(2)责权分明。(二)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二)控制应突出重点,强调例外(三)控制应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经济性的特点(三)控制应具有灵活性、及时性、经济性的特点20(四)控制过程应避免目标扭曲问题(四)控制过程应避免目标扭曲问题 要注意次一级控制标准的从属性和服务性地位。(五)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五)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的优点在于:(1)有助于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和控制费用 (3)有助于提高控制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