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土地利用的内容和目标2.1.1 土地利用的内容就其实质来说,土地利用是人类劳动与土地结合获得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这一活 动表现为人类与土地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以及价值、信息的交流和转换。土地资源的调查、分类和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开发土地保护 土地粗放经营与过度利用并存 土地短缺与土地浪费兼有 土地利用率和利用效益都有待提高2.1.2 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 自然因素土地的地形、地质、
2、地貌、坡度、海拔高度,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微量元素含量及构成、水分含量,以及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土地 利用。行政因素政府设立的土地管理体制、实施的土地政策、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等都属于行政因素。经济因素所谓经济因素,是指土 地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速度、人口数量及密度、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土地市场的价 格变化趋势等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行政因素以外的因素都可归入社会因素,如土地周边的人 文景观、社会环境、居民的传统风俗习惯等。2.1.3 土地利用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土地所提供的“产品”来划分,可以分为两类。人类利用土地的目标,按其最终发挥
3、的作用来划分,又可分为经济目标、生态目标、社会目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改革和完善土地制度 由政府严格控制农地向非农用地的转移 税收手段 土地科技与教育手段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土地利用的基本原则 2.2.1 农业优先与统筹安排用地结构相结合 所谓农业优先,是指首先要保证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人口较少的国家,如果其自 然条件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然后通过出口经济作物产品换取国内 所需的粮食。但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绝不能把粮食供给的希望主要寄托于 从国外进口。当然,除了优先保证农业用地外,还要安排足够的土地用于发展住宅、交通运输、工 业、能源、商业、文教
4、、卫生、邮电、金融、通信等非农产业。只有这些产业都发展了,才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机械、化肥、动力、技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内容也才能丰富起来。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虽有轻重,但又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因而不能顾 此失彼。2.2.2 坚持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相结合 中国人多地少,耕地日渐稀缺,因此,土地利用中必须坚持集约利用的原则,逐步加 大对土地的投入。从中国当前的经济实力来看,集约利用土地必须采用资金密集型(对土 地投入以资金为主)和劳动密集型(对土地投入以劳动为主)相结合的原则。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对粮食等农产品需求量巨大,为了充分保证国民对粮食等农 产品的需求,在大力发展土地集约
5、经营的同时,必须保有适量(最低限度)的耕地面积。由此可见,在我国土地利用中,把集约利用与保持适量耕地密切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不 能动摇的基本原则。2.2.3 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土壤是由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在其漫长的 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功能,并养育了适合自己的微生物和动植物。如果改变这些 微生物和动植物的生存环境,要么它们难以生存,要么它们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很 低。而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正是以这些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为基础进行的,要想获得高 产,就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而不能“想种什么,就种什么”,这就是土地利用专业 化的原理。专业化利用还要求适当的“集中连
6、片”,以便于进行专业化管理和专业技术 指导。由于中国地域广阔、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薄弱,所以就更要注意土地的综合利用,即在 各个地区除了种植一种(或几种)最适宜的农作物,同时要尽可能种植各类农作物,发展 林牧渔业,把各种土地都充分利用起来。土地综合利用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促进改良 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提高经济效益。2.2.4 合理开发利用与科学保护相结合 人类在长期利用土地的过程中过多地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开发利用土地时,往往“投入较少、获取太多,适应太少、征服太多”。现在,不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退化严重,而且人类未涉足的地方也受到了污染或不良影响。因此,现在要改变人们的观 念,消除
7、人地对立局面,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在提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 的同时,大大提高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另一个角度看,农业生产过程又是一个消费过程,它消费人力、物力、空气中的二 氧化碳、土壤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等。农业生产过程一结束,所消耗的这些物质就变成物质 产品离开自然界而进入社会经济系统。随着年复一年的农产品的输出,自然界原有的平衡 也就一次又一次地被打破。当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取的物质不太多时,自然界的失衡可以自 动调节,恢复平衡,但当人类获取的过多,再加上不尽合理的生产行为破坏自然界的平衡 机制时,自然界的原有平衡就很难恢复,这时自然界就会以恐怖的报复对待人类,如频繁 的洪灾、干旱、水
8、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板结化等。2.2.5 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 由于土地的多宜性及土地利用的社会性,土地利用会产生多重效益,即经济效益、生 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土地利用的这三种效益是有机统一的,相得益彰。如果土地利用不 当,也会产生矛盾,顾此失彼。取得三重效益的统一,是我们合理利用土地的最高目标。为此,必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寻找和选择土地利用的正确方向、方式和手段,以实现土地 利用三重效益的统一。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评价 2.3.1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评价 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2.3.2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评价 农田的生态效益分析农业能量投入产出效果分析 农田生
9、态效益评价农业生态效益评价问题是近代提出来的,目的在于把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转化为 经济效益,或者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农业生态效益评价目前还没有 系统的定量分析方法,一般都是采用定性方法、综合方法或利用代用指标来评价。非农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评价近年来,人们对非农建设项目产 生的环境影响所进行的评价,已由开始的重大项目逐步走向所有项目。环境评价就是通过 一系列物理、化学指标来分析评价某一非农建设项目实施后通过排放有害物体(固体、液体、气体、光、声)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2.3.3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评价 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是指土地利用后,对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及其相应产生的政治和
10、社会影响。按土地效益的获取方式及土地用途可将土地分为两大类:一是经营性用地,二是非经 营性用地。经营性用地(如房地产开发用地、工业企业用地等)的内部效益可以通过企业 内部的土地利用效益分析进行独立的经济效益评价,而土地利用的外部效益(社会效益)难以运用经济效益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非经营性用地(如军事用地、行政机关用 地、公益事业用地等)的利用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因此,难以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 与评价。总之,无论是经营性用地的外部效益,还是非经营性用地的全部效益,都只能进 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评价。目前,对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评价,还没有找到系统的、公认的评价指标,只能进行 定性分析与评价。在具体评价社会效益时要注意把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 效益结合起来。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在中国利用土地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3.应从哪些方面评价土地利用的效益?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本质是什么?THANKS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