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144 ,大小:376.45KB ,
文档编号:3685707      下载积分:29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68570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与预测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与预测课件.pptx

1、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纲剖析模块比例题型教育基础2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学生指导班级管理30%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50%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合 计100%单 项 选 择 题:约27%非 选 择 题:约73%教学知教学知识与能识与能力力教育知识教育知识与应用与应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试卷分析题型分值题量单位分值单项选择题40分20题2分/题简答题30分3题10分/题材料分析题40分2题20分/题教学设计题402题(选做题)40分/题合计150分27题第一章 小学教育基础一、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与教育学二、小学教育二

2、、小学教育三、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四、教师专业发展四、教师专业发展【考纲要求】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掌握

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法。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进行一定的分析。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一、教育广义广义: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的各种到的各种有目的有目的的的影响影响;狭义:指狭义: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是教育者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的身心施加影响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变

4、化的活动。1.1.教育的属性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一、教育2 2.教育要素教育要素教育者:教育的主导教育者:教育的主导 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中介”的的总和。总和。3.教育功能划分依据类型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本体功能)与社会功能(派生功能);作用的方向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作用呈现形式显性功能(与教育目的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性的功能);4.教育起源(观

5、点&代表人物)起源理论观点代表人物神话起源说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第一个学术问题提出;勒图尔诺和沛西能)心理起源说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孟禄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一、教育5.5.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古代教育:古代教育: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形式已比较完备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形式已比较完备近代教育。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

6、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法,以法治教。2020世纪后的教育:世纪后的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一、教育6.6.学制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教育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7、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各级各类)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2)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规则。则。7.学制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意味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学制考点汇总1.旧中国的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完整体系的学制是以现代学制的出现为标志。(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但并未实施的学制。主要抄袭日本,公布于壬寅年,故称之。(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学制,规定

8、男女不许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1.旧中国的学制(3)1912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4)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的,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并一直沿用至全国解放初期。2.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1)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这个学制包括了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体系,学校分为四段六级;我国现行学制以该学制为基础有所发展,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制”和“五四三制”(2)1995年通过的教育法,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国家实行学前

9、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3)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提出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3.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式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是自上而下的发展,二是自上而下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三种学制类型。(1)双轨制;(2)单轨制;(3)分支制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一、教育8.8.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u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u强制普及强制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延长义务教育年限;u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

10、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u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u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两种教育制度(1)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它具有强制性、免费性(不收学费、杂费)和普及性(三个基本性质)。(2)终身教育制度1929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注终身教育;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出版终身教育导论使终身教育理念得到迅猛发展;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标志着教育理论体系的最终形成。(提出了终

11、身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二、教育学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观点(观点+代表人物代表人物+著作)著作)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1 1)孔子;()孔子;(2 2)学记学记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2 2)柏拉图;()柏拉图;(3 3)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2.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观点+代表人物+著作)教育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的大教学论。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的普通教育学的面世,标志着教

12、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的、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1 1.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中学与教的基本的基本心理规心理规律律的科学。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的过程而展开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而展开的。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

13、一起组成。交织在一起组成。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2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初创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世纪20年代以前)年代以前)桑代克: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发展时期(发展时期(20世纪世纪20年代至年代至50年代末)年代末)出版的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出版的书籍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心理学科。

14、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心理学科。成熟时期(成熟时期(20世纪世纪60年代至年代至70年代末)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完善时期(完善时期(20世纪世纪80年代以后)年代以后)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3 3.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u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教学心理学兴起。u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u 注重实际教学中

15、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4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作用u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控制的作用。u 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u 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u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三、教育心理学三、教育心理学5.5.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同是服务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同是服务

16、于教育实践的教育学科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u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u 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教育学的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意义。u 它们各自研究的对象不同;它们各自研究的对象不同;u 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差异。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也有一定差异。【典型考题】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故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也也”这句话出自(这句话出自()A.论语论语B.学

17、记学记C.大学大学D.孟子孟子答案:答案:B2.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A.夏朝夏朝 B.殷商殷商C.西周西周 D.战国战国答案:答案:A【典型考题】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的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的人人”夸美纽斯的这句话话意在说明教育是(夸美纽斯的这句话话意在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答案:答案:C4.社会发展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社会发展与教育

18、是相互作用的,其关系可概括为()。)。A.制约与促进制约与促进 B.共性与个性共性与个性C.影响与干涉影响与干涉 D.培养与推动培养与推动答案:答案:A【典型考题】4.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的法国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裴斯泰洛奇 B洛克洛克C卢梭卢梭 D杜威杜威答案:答案:C5.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培养能力培养能力 B.依法执教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教书育人 D.传授知识传授知识答案:答案:C【典型考题】6.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

19、环节,它们是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A.知、情、意、行知、情、意、行 B.导、学、习、行导、学、习、行C.闻、行、忠、信闻、行、忠、信 D.学、思、习、行学、思、习、行7.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价值取向是()。)。A社会本位社会本位 B伦理本位伦理本位C科学本位科学本位 D个人本位个人本位【典型考题】7.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的法

20、国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奇裴斯泰洛奇 B洛克洛克C卢梭卢梭 D杜威杜威答案:答案:C8.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责是()。)。A.培养能力培养能力 B.依法执教依法执教C.教书育人教书育人 D.传授知识传授知识答案:答案:C【典型考题】9.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年)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提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工作方针包括(方针包括()。)。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均衡发展高质量均衡发展A.B.C.D.答案:答案:C10.

21、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一般认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卢梭的卢梭的爱弥儿爱弥儿 B.斯宾塞的斯宾塞的教育论教育论C.赫尔巴特的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夸美纽斯的大大教学论教学论 答案:答案:D第二节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一、小学教育1.1.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的特点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u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实施中的基础地位u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小学

22、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2.2.小学教育的特征小学教育的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3.3.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u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u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u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学校管理二、学校管理1.1.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学校文化,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学校文化,它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

23、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学校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物质文化:学校建筑、校园布局、教学设备、图书馆制度文化: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文化:传统、仪式和规章第二节小学教育2.2.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小学教育的组织与运行学校管理学校管理u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u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学校绩效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u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政管理;总务工作管理方

24、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学术方法第二节小学教育5.5.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u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u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u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u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第二节小学教育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1.改革的背景改革的背景适应全球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全球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u知识经济的呼唤知识经济的呼唤u个人发展的需求个人发展的需求u人类生存发展

25、的要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要求u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持续发展的需要u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2.改革的任务改革的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和江泽民同志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26、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适应

27、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u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28、值观的过程。u改变改变课程结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u改变改变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难、繁、偏、旧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和

29、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4.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u改变改变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u改变改变课程评价课程评价过

30、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u改变改变课程管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适应性。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4.课程设置要求课程设置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均衡性、综合性和选

31、择性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段以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4.4.课程设置要求课程设置要求u体现课程结构的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

32、具体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均衡地发展。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和均衡地发展。综合性是指加强学科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密切学综合性是指加强学科整合,设置综合课程,密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会适应性。选择性是指学校课程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性是指学校课程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

3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5.课程设置要求课程设置要求u整体设置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的义务教育课程“整体整体”是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是指将各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联合和交互渗透,使各门课程在差异过课程的横向联合和交互渗透,使各门课程在差异得以尊重的前提下整合起来得以尊重的前提下整合起来“一贯一贯”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来。u开设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第二节小学教育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6.6.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u加强综合性,突出课

34、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u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u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典型考题】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是(等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是()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结构主义学习理论结构主义学习理论C.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答案:答案:A2.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的学生观。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的学生观。3.我

35、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我国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的重大变革之一是(革之一是()。)。A.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小学和初中分别设置 B.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十二年一贯整体设置C.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整体设置 D.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初中和高中分别设置答案:答案:C【典型考题】3.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式的理解。解。4.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简述确立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5.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

36、校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A.激励功能激励功能 B.凝聚功能凝聚功能 C.约束功能约束功能 D.教化功能教化功能答案:答案:A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是以教育现象或问题教育现象或问题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为对象,运用各种科学方法,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遵循科学的认识过程,根据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以揭示教育现象的分析,对假设或理论进行检验,

37、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本质及其客观及其客观规律规律的活动。的活动。1.1.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教育科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u教育科学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教育科学研究起源于教育实践u教育科学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服务于教育实践u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动力教育实践是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动力u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标准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标准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2.2.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u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途径u教

38、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重要前提u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u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一、教育科学研究3.3.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综合性研究究研究的功能研究的功能: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

39、究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4.4.原则原则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教育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二、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1.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u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u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u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2.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u选择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u查阅研究文献查阅研究文献u提出研究假设提出研究假设u设计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案第三节教

40、育科学研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3.3.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u研究条件的控制研究条件的控制u操作定义的执行操作定义的执行u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u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4.4.研究成果的撰写过程研究成果的撰写过程u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题目;u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类型;确定研究报告或论文的类型;u拟定写作提纲;拟定写作提纲;u写作初稿;写作初稿;u修改定稿修改定稿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二

4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5.5.选择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u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课题的来源u研究课题的评价研究课题的评价u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过程选择研究课题的策略和过程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6.6.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在对整个调查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础调查报告是在对整个调查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础上写成的书面报告。上写成的书面报告。u题目题目u前言前言u正文正文u总结总结u附录附录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是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

42、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育科学研究中使用广泛的基本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的实施观察法的实施u制订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确定观察制订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确定观察方式、观察设备和记录手段;方式、观察设备和记录手段;u根据观察目的和人力、经费,确定观察对象的范根据观察目的和人力、经费,确定观察对象的范围和数量;围和数量;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u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

43、方式,搜集有关观察通过检索资料、专家访谈等方式,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了解观察对象;对象的文献资料,了解观察对象;u当需要多个观察人员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当需要多个观察人员时,对他们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观察的目的和重点,明确观察方式,熟悉观察了解观察的目的和重点,明确观察方式,熟悉观察设备和记录方法;设备和记录方法;u实施观察计划,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实施观察计划,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并做好记录;统的观察,并做好记录;u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得出结论。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法的优点与局限性观察

44、法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不优点:可以在自然条件下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可以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可以直接向被观察者了解情况,获得许多可靠的第一手直接向被观察者了解情况,获得许多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可以对同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资料;可以对同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研究。局限性:难以控制可能影响观察对象的外部因素,局限性:难以控制可能影响观察对象的外部因素,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带有偶然性;不能判断因果关系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带有偶然性;不能判断因果关系问题,只能研究外在行为;观察研究往往取样较小

45、,问题,只能研究外在行为;观察研究往往取样较小,观察的资料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观察结观察的资料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观察结果容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果容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的影响。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对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调

46、查法的实施调查法的实施调查法的优点与局限性调查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实验法的实施实验法的实施实验法的优点与局限性实验法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4.个案法个案法是指讲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是指讲究者在自然状态下,对

47、特殊或典型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来认识该案例的现状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一般要对研究对或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一般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研究,因此也称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连续研究,因此也称“追踪研追踪研究究”。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5.历史法历史法是以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主要适用于研是以历史研究的方法研究教育科学,主要适用于研究人类社会过去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如对究人类社会过去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思想,如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对历史上教育家们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

48、研究、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观点的研究、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和教的教育思想观点的研究、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和教育思潮的研究、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的研究等。育思潮的研究、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的研究等。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比较法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或地区)的教育制度、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教育理论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研究方法。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7.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行动研

49、究亦称亦称“教师行动研究教师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一体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化,使教师从工作过程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问题。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8.教育质性研究教育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

50、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的一种活动。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9.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