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化不良研究进展消化不良研究进展胃肠动力的生理基础消化不良定义、分型、病因等新概念消化不良与慢性(浅表)胃炎(CGS)消化不良上腹痛普瑞博思临床应用资料 内内 容容一、胃肠动力的生理基础一、胃肠动力的生理基础食管胃胰腺横膈肝胆囊小肠大肠直肠肛门胃肠道的器官胃肠道的器官起搏点胃底贲门迷走神经胃体幽门十二指肠胃窦胃腔粘膜粘膜肌层粘膜下层斜行肌层环行肌层纵行肌层浆膜粘膜下神经纵 肌间神经丝胃肠的结构胃肠的结构胃及其括约肌胃及其括约肌食管下食管括约肌幽门幽门括约肌 胃底 胃体胃窦近端胃远端胃肌间神经丛肌间神经丛粘膜下神经丛环行肌肌间神经丛纵行肌红点肌间神经丛蓝点粘膜下神经丛遍布于全消化道胃肠动力胃肠动
2、力类型类型蠕动沿胃肠道运输食物混合和研磨帮助消化食物 胃肠机械消化的胃肠机械消化的“运动装置运动装置”近端胃近端胃 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张力收缩张力收缩强烈收缩强烈收缩(碾碎固体食物碾碎固体食物)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MMCMMC远端胃远端胃幽门幽门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空腹空腹进食进食胃窦蠕动的研磨、混合和排空作用胃窦蠕动的研磨、混合和排空作用起搏点进行中的蠕动波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胃窦压力波 幽门压力波 十二指肠压力波胃肠动力的调节因素胃肠动力的调节因素胃肠神经介质中枢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 胃肠动力 肠腔内容物 激素 胃肠动力的影响因素胃肠动力的影响因素*
3、抑制 刺激胃肠激素肠促胰液素 CCK VIP 胃分泌素神经源抑制性迷走神经 兴奋性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介质多巴胺乙酰胆碱食物脂肪嗜好咖啡因 巧克力吸烟酒精药物抗胆碱能药胃复安左旋多巴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对LOS及胃排空的影响用胃粘膜吸附电极记录健康人及胃动力病人的胃电活动用胃粘膜吸附电极记录健康人及胃动力病人的胃电活动(Chey WY 1980Chey WY 1980)a.a.健康志愿者健康志愿者b.b.胃动力病患者胃动力病患者胃节律失常胃节律失常c.c.胃动过速胃动过速(7(7次次/min)/min)0.5mv0.5mv10sec10sec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肠动力低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餐后胃
4、肠动力低下健康志愿者健康志愿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餐进餐进餐进餐远端胃远端胃 1 12 23 34 45 5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近端空肠近端空肠5min50 mmHg正常人(HSHS)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型糖尿病人(DMDM)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协调收缩运动的比较FDFD与HSHS比 *:p0.01;DM:p0.01;DM与HSHS比#:p0.01#:p0.010 0202040406060808010010001530456090120 min进餐进餐*#协调收缩%消化不良(dyspepsia)来自希腊语:讨论的热点:概念、含意、发病机制、最佳处理二、消化不良定义、分型
5、、病因新概念二、消化不良定义、分型、病因新概念消化不良多发病消化不良多发病新加坡:45%Kang,1983国外统计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为国外统计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约为 20-49%20-49%英国:41%Jones,1989美国:26%Talley,1992尼日利亚:69%Olubuyide,1986东非:62%Gatumbi,1970丹麦:25%,Hollmagel,198226%,Banke,1975瑞典:26%Tibblin,1985挪威:20%,Johnsen,198828%,Bernersen,1990只有 8-10%的消化不良病人具有溃疡病澳大利亚 13%Talley,1997消化
6、不良在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消化不良在中国流行病学资料:发病率约为发病率约为30304040主要症状为?主要症状为?Ref: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及西沙必利治疗多因素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7(Suppl):1997Ref:邹多武、许国铭,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流行病学及西沙必利治疗多因素分析,中华消化杂志,17(Suppl):1997中国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发生率中国消化不良主要症状发生率上腹饱满上腹饱满90.15%餐后饱涨餐后饱涨88.23%嗳气嗳气 77.53%早饱早饱 63.13%腹痛腹痛 59.19%消化不良是常见病、多发病消化不良是常见病、多发病Ref:陈旻湖等,中华内科杂志
7、,1998,37(5)11.04%52.85%020406080100 20.9%6.7%35.1%37.3%消化不良占门诊百分率消化不良占门诊百分率消化不良各亚型的构成比例消化不良各亚型的构成比例占普通内科门诊 占消化专科门诊非特异型动力障碍型溃疡型反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生活质量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生活质量0123无无明显明显有一些有一些有一点有一点Talley,DDS 1995由于腹部疼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由于腹部疼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NUD n=73溃疡 n=61食道炎 n=118器质性疾病n=658定义定义 、内涵的争议、内涵的争议上腹部愁诉(日本)上腹不适综合征(epigastri
8、c distress syndrome)腹胀性消化不良(fluctuence dyspepsia)特发性消化不良(idiopathic dyspepsia)原发性消化不良(essential dyspepsia)消化不良内涵消化不良内涵腹痛或不适 厌食餐后腹胀 恶心上腹饱胀 呕吐嗳气 烧心早饱 反胃争论的终点争论的终点Thompson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伦敦会议曼谷会议洛杉矶会议罗马会议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新的新的FDFD定义定义 至少持续1个月的慢性或复发性腹痛或上腹部不适 在25时间内有症状 没有已知的能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生化内镜或超声的证据*除外IBS或GERD和
9、“反流样”消化不良的病人新的新的FDFD三型分类三型分类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溃疡样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Functional dyspepsia,FD)病病 因因 及及 发发 病病 机机 制制研究现状研究很多仍不十分清楚多种因素有关胃、十二指肠动力障碍是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可能患有下列器质性疾病可能患有下列器质性疾病正常正常胃炎或十二指肠炎胃炎或十二指肠炎返流性食道炎返流性食道炎癌症癌症消化性溃疡病消化性溃疡病Richter J Scand J Gastroenterol,1991讨
10、讨 论论 主主 要要 问问 题题胃动力与FD关系FD胃动力紊乱类型FD症状与胃动力异常FD亚型与胃动力异常FD胃动力障碍机制胃动力胃炎胃酸分泌HP感染FD FD FD症状与胃动力障碍关系密切症状与胃动力障碍关系密切证实方法:观察FD症状与胃功能紊乱的相关性;诱发功能障碍观察对FD症状的影响;纠正功能紊乱(动力药)观察FD症状改善;胃肠动力异常是胃肠动力异常是FDFD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1.症状轻重与动力紊乱程度密切相关当进食大量的脂肪餐后,绝大多数健康人均有不适的消化症状(如消化不良)的体验另一部分人可能有与饮食无关的相同的症状体验症状的程度与功能性紊乱分级之间的关系症状的程度与功
11、能性紊乱分级之间的关系从健康人的有明显生理异常者都有可能存在胃肠道症状。疾病,如IBS和特发性消化不良也包括在其中症状状态无健康轻度消化不良轻至中度消化不良、IBS 中至重度重度消化不良、难治性便秘重至非常重度慢性特发性假性肠梗阻非常重度机械性梗阻2.胃肠动力障碍是FD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恶心、呕吐恶心、呕吐胃排空迟缓胃排空迟缓胃窦收缩力胃窦收缩力胃节律紊乱胃节律紊乱胃动过速胃动过速近端肠动力异常近端肠动力异常 胃肠动力异常是胃肠动力异常是FDFD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腹胀、早饱腹胀、早饱胃排空迟缓胃排空迟缓餐后胃底受容性舒张餐后胃底受容性舒张胃底动力紊乱胃底动力紊乱胃窦动力异常胃窦动
12、力异常 胃肠动力异常是胃肠动力异常是FDFD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2.胃肠动力障碍是FD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空腹症状空腹症状幽门功能障碍幽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反流十二指肠反流IMMCIMMC减少减少 相期缺乏相期缺乏 胃肠动力异常是胃肠动力异常是FDFD重要病理生理机制重要病理生理机制2.胃肠动力障碍是FD症状的病理生理基础70%以上消化不良/浅表胃炎患者存在动力障碍胃窦动力紊乱41%胃窦十二指肠动力紊乱31%压力检测正常28%*用压力测定来衡量 Ref:J.R.Malagelada,1985浅表胃炎上消化道症状的根本原因动力障碍浅表胃炎上消化道症状的根本原因动力障碍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
13、动力异常是胃排空延迟的基础胃窦收缩力太弱或完全缺乏幽门开闭异常十二指肠运动迟缓或运动无规律G.I.Tract Disorders of G.l.Motility闪烁照相法测胃排空闪烁照相法测胃排空消化不良患者健康志愿者消化不良病人的胃排空延迟消化不良病人的胃排空延迟Ref:A.J.P.M.斯莫特,L.M.A.阿克曼,胃肠动力病学100 50 00 20 40 60 80 100 分钟消化不良胃内食物量(%)消化不良 不正常 -正常固体液体固体胃排空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固体胃排空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排空延迟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排空延迟研究例数症状症状评估方法胃排空(延
14、迟)Waldron(1991)50腹痛、上腹饱胀、上腹痛、早饱、恶心综合计分各目测模拟尺度42Tucci(1992)45上腹痛、餐后腹胀、恶心、呕吐各症状计分40固体胃排空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固体胃排空与消化不良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排空延迟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排空延迟研究例数症状症状评估方法胃排空(延迟)Caballero-P(1995)50上腹痛、上腹饱胀、腹胀、恶心、呕吐有/无综合计分74Stanghellini(1996)343上腹痛、呕吐、餐后饱涨、恶心各有关症状计分34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是胃排空的重要因素之一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是胃排空的重要因素之一0 5 10
15、15 20 秒蠕动波食糜通过幽门在消化期,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是控制胃排空的重要因素在消化间期,胃窦十二指肠的协调性是清除胃里不消化较大颗粒的重要因素Ref:A.J.P.M.Smout,Motility of the Gastroenterology Tract,p92,1992 周吕,胃肠道的运动类型,1997正常胃排空(收缩协调)胃排空延迟(弱的或不协调的收缩)胃窦十二指肠 胃窦 十二指肠压力时间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差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差餐后各时间段胃窦幽门十二指餐后各时间段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协调收缩百分率肠协调收缩百分率PUMC Gu CM,Ke MY.1998.5与健康对照组比,*:p0.
16、01010203040506070800-3030-6090-120健康对照组消化不良*分钟%3.FD3.FD不同亚型可能有不同的动力病理生理机制不同亚型可能有不同的动力病理生理机制LESP食管清酸能力GER胃排空迟缓胃窦收缩力十二指肠反流胃排空迟缓酸分泌粘膜与酸接触时间长酸敏感性胃潴留DMDDMD动力障碍样型动力障碍样型ULDULD溃疡样型溃疡样型RLD RLD 反流样型反流样型4.4.运动功能障碍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导致FDFD症状的可能机制症状的可能机制 直接和间接作用运动功能障碍在诱发消化不良症状中的可能机制直接痉挛膨胀间接胃排空迟缓对不消化固体残留食物消除受损增加胃十二指肠的反流异常的刺
17、激固体或残留食物及胃和(或)十二指肠分泌对粘膜受体的异常刺激,动力紊乱使其在异常的时间和地点产生并存在 消化间期和消化期动力异常: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III期出现次数减少或缺如;消化不良病人的消化期动力异常,70以上消化不良病人 存在动力低下;一些严重病人还会存在小肠动力障碍;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功能异常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功能异常Ref:谷成明,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2)020406080100*%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胃窦幽门十二指肠MMCIIIMMCIII期期与健康对照组比,*:p0.05PUMC GCM,KMY et al.1998胃窦 幽门 十二指肠消化不良 健康对照胃内容物
18、分布异常:消化不良患者胃底容受性舒张功能障碍,近端胃不能有效容纳 足够食物;消化不良患者胃中间横带(MTB)明显增宽,造成胃内食物过多、过快进入远端胃,致胃内食物分布异常;十二指肠胃反流:过多的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刺激胃粘膜会引起炎症和症状胃电异常:包括胃动过速、胃动过缓和胃电无节律,均影响胃排空胆道动力障碍:消化不良患者同时存在胃排空、胆囊排空及再充盈延缓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功能异常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功能异常Ref:谷成明,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2)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底部容纳功能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底部容纳功能 胃底部进餐后松弛异常胃底部进餐后松弛异常 进餐进餐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
19、良正常正常胃底容纳胃底容纳功能障碍功能障碍食物在胃食物在胃窦部重新窦部重新分布分布胃底容胃底容纳或接纳或接受性松受性松弛弛Gilja et al.Dig Dis Sci 1996;41:689胃中间横带胃中间横带(MTB)(MTB)的宽度的宽度PUMC Gu CM,Ke MY.1998.5与健康对照组比,*:p0.00102468健康对照组 消化不良*cm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下降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上腹痛十二指肠胃反流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顺应性异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顺应性异常,约常,约5050的消化不良病人存的消化不良病人存在胃敏感性增高。在胃敏感性增高。胃感觉功能异常胃感觉功能异常Ref:谷
20、成明,基础医学与临床,1999,19(2)消化不良病人餐后胃顺应性异常消化不良病人餐后胃顺应性异常M Camillery 199801234502468101214消化不良病人胃敏感性增高消化不良病人胃敏感性增高腹部不适(计分数)胃内压力(mmHg)Ref:Mearin et al,1991.消化不良健康对照 FD FD病人十二指肠敏感性增加病人十二指肠敏感性增加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4060100800受试者报告疼痛的积累百分比胃膨胀的容积(ml)病人(n=24)对照组(n=20)在胃膨胀试验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和对照组体验到疼痛的积累百分比。与对照组的曲线相比
21、,病人的曲线显示向低容积方向的明显移动。P0.05与对与对照组相比,照组相比,在功能性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病人中导病人中导致膨胀和致膨胀和疼痛所需疼痛所需的胃容积的胃容积明显减少明显减少5.5.已被证实的已被证实的FDFD胃肠动力病理生理改变胃肠动力病理生理改变LESP,食管清酸能力胃张力或(25%70%)胃窦动力异常(50%)幽门功能障碍(不协调,痉挛)胃肌电异常(50%),节律紊乱胆道,胆囊功能障碍(50%)GER胃排空迟缓胃排空迟缓十二指肠反流胃排空迟缓胆囊排空迟缓小肠运动紊乱小肠运动紊乱(3050%)(3050%),和结肠、肛、,和结肠、肛、直肠动力异常直肠动力异常胃小肠测压异常胃
22、窦IMMC减少期缺乏MMC正常或高频,高幅OCTT延长IBS重叠三、三、FDFD与慢性胃炎与慢性胃炎(CGS)(CGS)1.50%FD1.50%FD患者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患者内镜及组织学检查证实有慢性胃炎组织类型:反流性胃炎浅表活动型(HP感染?)2.2.慢性胃炎与慢性胃炎与FDFD关系?关系?胃窦粘膜慢性炎症无关FD症状较重FD分型FD动力紊乱慢性胃炎病人70%的人有胃动力异常 1.HP与FD关系不密切HP在FD检出率并不高于对照组;HP胃炎严重程度与FD症状、病程无关;HP根除并不改善FD症状;HP检出情况与FD胃排空迟缓无关;(一一)HP)HP是否是是否是FDFD病因病因3.
23、3.胃动力、慢性胃炎胃动力、慢性胃炎HPHP可能存在某种关系可能存在某种关系(HP(HP感染与感染与IMMCIMMC减弱和胃窦减弱和胃窦IMCsIMCs有关有关)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 慢性胃炎HPFD80%IMMC50%?6575%Wilhemsen Wilhemsen报道报道13C呼气试验检测 病例数检出率FD 87例 34%对照组 77例 36%无显著性差异无显著性差异Wlheenos:Scand-J.Gastroenterol 1994 29(26)522-7Hp(+)(%)Hp()(%)上上 腹腹 痛痛78.381上上 腹腹 烧烧 灼灼 感感56.945.4烧烧 心心30.127.3恶恶
24、 心心、呕呕 吐吐53.8 54.5 BoixedaBoixeda报道报道328例消化不良病人Boi xeda:Rev.Esp.Enferm.Dig,1995,87(1):814类类型型nH p感感 染染率率(%)溃溃疡疡型型3158动动力力障障碍碍型型2458非非特特异异型型4867与正常对照组感染率相似与正常对照组感染率相似Perera-LimaPerera-Lima报道报道103例消化不良病人Pereira-Lima;Z.gastroentrol 1995;33(8):421-5 治疗组(OAC)对照组 PHp(+)FD病例数 164 164治疗总成功率 27.4%20.7%0.17 1
25、2月胃炎愈合率 75%3%0.01 Hp根除率 79%2%3时较对照组延长6.6.酸分泌是否与酸分泌是否与FDFD亚型亚型UIDUID有关?有关?有报告伴有十二指肠炎的UID有高酸分泌与疼痛产生有关,其可能机制十二指肠炎 炎症粘膜受损H刺激UIDMMC频率胃十二指肠周期活动受损十二指肠粘膜与酸接触时间长疼痛 (三三)慢性胃炎,慢性胃炎,FDFD,胃动力异常关系?,胃动力异常关系?慢性胃炎排空迟缓80%胃动力紊乱?FD排空迟缓(四)精神、心理因素、个性、性格、社会(四)精神、心理因素、个性、性格、社会和应变能力参与和应变能力参与FDFD发病发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个性特点T型计分值(中位值)无症
26、状躯体化肠易激综合证器质性疼痛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强烈自我感男性化女性化性格内向轻燥狂症神经分裂症神经衰弱偏执狂精神病偏向抑郁症疑病症癔病结结 论论1.FD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2.胃肠动力异常是FD症状的重要病理生 理机制3.胃动力障碍导致胃排空迟缓是FD主要 的胃动力障碍类型4.慢性胃炎70%以上伴胃动力异常与FD有关5.FD无高酸分泌的证据;6.HP与FD无直接关系;7.精神、心理和社会应变因素通过中枢 神经系统(CNS)和肠神经系统(ENS)联 系导致动力异常与FD有关;结结 论论FD发病率高,全部行Hp根除治疗,费用大;易产生耐药株;胃镜见活动性胃炎行根除治疗;无活动性胃炎的Hp()FD、
27、Hp()FD不必行根除治疗,采用对证治疗,如促动力药、抑酸药;不将根除Hp列为FD基本治疗;结结 论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各种症状饱胀嗳气上腹痛早饱恶心烧心其中上腹痛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发生率为60%四、消化不良上腹痛四、消化不良上腹痛上腹痛临床表现上腹痛并存其他多种功能性消 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饱胀、嗳气、早饱、恶心等。病人很难指明疼痛发生的部位 或很难说明疼痛的性质上腹痛临床表现上腹痛在进餐后加重或不能缓解(溃疡性疼痛往往在进餐后或进食牛奶后可以缓解)上腹痛发生的原因上腹痛发生的原因 胃肠动力低下 (Hypomotility)或胃酸高分泌?(Hyperacidity)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
28、分泌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酸分泌检测FD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051015202530354045胃酸分泌量(mmol/h)Nyren O,et al;Gastroenterol 9(3):303,1987FD患者健康对照基础值最大值胃窦收缩无力胃窦收缩无力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下降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下降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延迟胃内容物滞留胃内容物滞留上腹痛上腹痛上腹痛发生的原因上腹痛发生的原因上腹痛发生的原因上腹痛发生的原因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下降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下降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碱性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胃反流至胃上腹痛上腹痛十二指肠胃反流五、普瑞博思临床应用
29、资料五、普瑞博思临床应用资料普瑞博思改善胃排空普瑞博思改善胃排空3002001000安慰剂 普瑞博思*P0.01*半排空的时间min固 体安慰剂 普瑞博思150100500正常值*P0.02液 体*Jian R,et al;1987 Jian R,et al;1987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测定及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测定及 普瑞博思对其疗效的研究普瑞博思对其疗效的研究 袁耀宗 徐家裕 江石湖等(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正常人胃排空时间测定:正常志愿者40例,每例检查者均由专人准确记录用标准试餐及胶囊时 NUD患者胃排空时间测定:3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早饱或
30、腹胀症状,且持续存在4周以上。所有患者在2周内均经内镜、B超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并符合NUD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按症状轻重记分。胃排空测定方法同上。服药方法:普瑞博思5mg,每日3次,餐前30min 服用,连续4周。疗效判断标准:根据病人服药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分为 以下4类:显效、有效、无效、恶化。30例NUD患者中有21例(70)胃排空时间延长,其中5例(16.6%)在服用标准试餐8h时胃内仍有10条小钡条,9例(30%)胃排空正常。21例胃排空时间延长者中有19例(90.5%)在服普瑞博思 4周后复查了胃排空时间,复查结果显示其中74的患 者胃排空时间缩短至正常,26的患者胃排空时间无改 善
31、。与服药前后胃排空时间测定结果相比,具有非常显 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结果果 30例NUD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时间与症状的积分改变 见附表结结果果胃排空时间治疗 腹胀 早饱 上腹痛 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 返酸 总分延迟(n=21)前4440313910818190后5481044843正常(n=9)前178131443372后756521228普瑞博思增加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普瑞博思增加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0%50%100%150%200%0%50%100%150%200%250%300%胃复安 普瑞博思胃复安 普瑞博思消化期消化间期*p0.01*p0.01同安慰剂比的变化%G Lux,et
32、al;Scand J Gastroenterol 29:1105-10,1994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流行病学及普瑞博思治疗的多因素分析邹多武,许国铭上海市长海医院中华消化杂志,1997年11月第十七卷增刊试验人群:8896例主诉饱胀、嗳气、早饱、恶心、呕吐、厌食、上腹痛等症状的消化不良患者试验设计:多中心开放性试验,用症状积分法评估疗效给药方法:普瑞博思每次5 mg,每天3次,疗程4周试试 验验 设设 计计中华内科杂志,36(7),471-472,19978896例患者顺利完成4周治疗普瑞博思治疗4周后,显效5330例(59.9%),有效2573例(28.9%),一般440例(5.0%),无效
33、553例(6.2%),总有效率88.8%。普瑞博思治疗2周和4周均能明显改善上述所有症状(P0.01),2周后继续用药,疗效可进一步加强(P0.01)试试 验验 结结 果果中华内科杂志,36(7),471-472,199700.511.522.5上腹饱满 餐后饱涨 嗳气 早饱 腹痛 厌食 恶心 呕吐Ref:邹多武、许国铭,中华消化杂志,17(Suppl):65,33,19978896例消化不良病人,普瑞博思 5mg tid 4周普瑞博思普瑞博思 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多种症状,一种疗法多种症状,一种疗法治疗前治疗2周后症状平均积分治疗4周后01020304050607
34、08090100 早饱 腹胀 恶心 厌食 腹痛 呕吐Ref:全国普瑞博思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414例存在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胃镜检查诊断为正常或轻中度浅表胃炎,普瑞博思 5mg tid 4周7普瑞博思普瑞博思 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增强食管清除性蠕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增强食管清除性蠕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病人%治疗前治疗后05101520253035 烧心 烧心 反酸 反酸(昼)(夜)(昼)(夜)Ref:全国普瑞博思多中心临床试验协作组,中华内科杂志,1995,34(3)414例存在消化不良症状的病人,胃镜检查诊断为正常或轻中度浅表胃
35、炎,普瑞博思 5mg tid 4周7普瑞博思普瑞博思 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增强胃窦收缩力,提高胃窦十二指肠协调增强胃窦收缩力,提高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性病人%治疗前治疗后普瑞博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普瑞博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双盲对照试验结果双盲对照试验结果 研研 究究 者:者:Chung JM Chung JM出出 处:处:Scand J Gastroenterol 28 Suppl,1993Scand J Gastroenterol 28 Suppl,1993 试试 验验 设设 计计 30 30 例例 功功 能能 性性 消消 化化 不不 良良 病病 人,人,症症
36、状状 持持 续续3 3 个个 月月 以以 上上 随随 机机 双双 盲盲 对对 照照 试试 验,验,普普 瑞瑞 博博 思思10mg10mg,一一 日日 三三 次,次,4 4 周周 后后 进进 行行 疗疗 效效 评评 估估普瑞博思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普瑞博思治疗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Ref:Chung JM,Scand J Gastroenterol 28 Suppl,1993治疗4周以后症状缓解人数的百分比P0.001020406080100%普瑞博思普瑞博思10mg,10mg,每日三次每日三次,4,4周后,周后,各各 种种 消消 化化 不不 良良 症症 状状 均均 得得 到到 改改 善,善,与与
37、 对对 照照 组组 相相 比比 差差 异异 具具 有有 显显 著著 性性普瑞博思安慰剂饱胀 嗳气 早饱 上腹不适 恶心 上腹烧灼感 普瑞博思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普瑞博思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Reyntjens A,1988Reyntjens A,1988020406080100中重度病人(%)开始普瑞博思 5mg tid 3wks*p0.001消化不良症状(n=90)*饱胀腹胀早饱餐后不适恶心上腹痛/烧灼感020406080100 2 4 2 4 2 4 2 4 上腹痛早饱腹胀恶心安慰剂普瑞博思 10mg*p0.004*p0.001*p0.0001Rosch W,1987普瑞博思普瑞博思
38、10mg10mg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有效治疗多种消化不良症状开始 周开始 周开始 周开始 周有效率%(4周治疗+2个月随访)普瑞博思对消化不良所有亚型均有普瑞博思对消化不良所有亚型均有明显疗效明显疗效828186790102030405060708090Hammer B.etl.,Gut 35(Suppl 35):A76,1994反流型(n=184)溃疡型(n=72)动力障碍型(n=187)非特异型(n=100)普瑞博思普瑞博思远期利益远期利益0204060801000 4周 2月后总体0204060801000 4周 2月后反流型0204060801000 4周 2月后溃疡型020406
39、0801000 4周 2月后动力障碍型有效率%Hammer B.et al.,Gut 35(Suppl 35):A76,1994普瑞博思对上腹痛的疗效普瑞博思对上腹痛的疗效Rosch W,Scand J Gastroenterol 22,161-164,1987Rosch W,Scand J Gastroenterol 22,161-164,1987天 数0010203020406080100症状评分普瑞博思安慰剂p0.0001(2周、4周时)病人100806040200024024024204上腹痛早饱腹胀恶心时间(周)*普瑞博思 10mg tid安慰剂 tid*p=0.004*p0.001
40、*p0.0001普瑞博思对各种症状的疗效普瑞博思对各种症状的疗效Rosch W,Scand J Gastroenterol 22:161-4,1987Rosch W,Scand J Gastroenterol 22:161-4,1987西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的疗效观察许国铭教授上海市长海医院,上海市华山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华内科杂志,36(7),471-472,1997病人:60例有上腹痛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病史 2个月以上设计:多中心开放性试验,用症状积分 法评估疗效给药:普瑞博思每次5 mg,每天3次,疗程4周试试 验验 设设 计计中华内科杂志,36(7),471-472,1997普瑞博思对上腹痛的疗效普瑞博思对上腹痛的疗效50%88%0%20%40%60%80%100%有效率普瑞博思 5mg tid 4周(n=60)中华内科杂志,36(7):471-472,1997显效 总有效普瑞博思对上腹痛频率的改善率普瑞博思对上腹痛频率的改善率50%80%51%82%0%10%20%30%40%50%60%70%80%90%改善率2周 4周 2周 4周上腹痛频率改善率症状积分总改善率中华内科杂志,36(7):471-471,1997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