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节第一节 预防预防(治未病治未病)治未病:治未病: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一、未病先防一、未病先防1、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加强饲养管理,合理使役。2、针药调理:、针药调理:(1)放六脉血)放六脉血 包括眼脉、颈脉、胸堂、带脉、肾堂、尾包括眼脉、颈脉、胸堂、带脉、肾堂、尾 本六个穴位。春夏两季,选本六个穴位。春夏两季,选12个穴位,针个穴位,针 刺适量放血,预防热性病的发生。刺适量放血,预防热性病的发生。(2)灌四季药)灌四季药 春季:茵陈散;夏季:消黄散;春季:茵陈散;夏季:
2、消黄散;秋季:理肺散;冬季:茴香散。秋季:理肺散;冬季:茴香散。3、疫病防治、疫病防治 可采取病健隔离、免疫接种、药熏消毒、粪可采取病健隔离、免疫接种、药熏消毒、粪 便堆积发酵、搞好清洁卫生等措施。便堆积发酵、搞好清洁卫生等措施。二、既病防变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早期诊治 2、防止传变、防止传变一、扶正与祛邪一、扶正与祛邪扶正:扶正:即扶持机体的正气,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而邪气也不盛的虚即扶持机体的正气,适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而邪气也不盛的虚 证。如益气、养血补血、滋阴、壮阳等。证。如益气、养血补血、滋阴、壮阳等。祛邪:祛邪:即祛除邪气,适用于以邪气盛为主而正气也未衰的实证。如发即祛除邪气,适
3、用于以邪气盛为主而正气也未衰的实证。如发 汗、泻下、清热解毒、消导等。汗、泻下、清热解毒、消导等。1、祛邪兼扶正、祛邪兼扶正2、扶正兼祛邪、扶正兼祛邪3、先扶正后祛邪、先扶正后祛邪4、先祛邪后扶正、先祛邪后扶正二、治病求本二、治病求本 本本,指疾病的本质;,指疾病的本质;标标,指疾病的现象。正气为本,指疾病的现象。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邪气为标;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标。1、急则治其标急则治其标 如结症继发肠臌气,要先治臌气。如结症继发肠臌气,要先治臌气。2、缓则治其本缓则治其本 如脾虚泄泻,应补气健脾。如脾虚泄泻,应补气健脾。3、标
4、本兼治标本兼治 如气虚感冒,宜补气为主兼解表。如气虚感冒,宜补气为主兼解表。三、正治与反治三、正治与反治1、正治、正治 又称逆治,是逆着疾病症状而治的一种法则。逆,是指所用又称逆治,是逆着疾病症状而治的一种法则。逆,是指所用药物性质与疾病症象性质相反。临床常用。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药物性质与疾病症象性质相反。临床常用。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都属正治。实者泻之、虚者补之,都属正治。2、反治、反治 又称从治,是顺着疾病征象而治的一种法则。从,是指所用又称从治,是顺着疾病征象而治的一种法则。从,是指所用药物性质与疾病症象性质相同。临床少用。主要有:药物性质与疾病症象性质相同。临
5、床少用。主要有:热因热用热因热用 用温热药治热象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用温热药治热象病证,适用于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寒因寒用 用寒凉药治寒象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用寒凉药治寒象病证,适用于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塞因塞用 用补塞性药物治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真虚假实证。用补塞性药物治闭塞不通的病证,适用于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通因通用 用通利性药物治疗通泻病证,适用于真实假虚证。用通利性药物治疗通泻病证,适用于真实假虚证。反佐法反佐法 包括药物反佐和服法反佐,为防止药物格拒现象。包括药物反佐和服法反佐,为防止药物格拒现象。四、同治与异治四、同治与异治 1、同治、同治 即异病同治。即异病同治。2、
6、异治、异治 即同病异治。即同病异治。五、三因治宜五、三因治宜 1、因时制宜、因时制宜 2、因地制宜、因地制宜 3、因畜制宜、因畜制宜六、治疗与护养六、治疗与护养 三分治疗,七分护养。三分治疗,七分护养。一、内治法一、内治法(一)(一)八法八法 即即“汗、吐、下、和、温、清、补、消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八种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种药物治疗的基本方法。1、汗法汗法 又称解表法,用于治疗表证。又称解表法,用于治疗表证。汗法汗法辛温解表辛温解表 用于表寒证。用于表寒证。辛凉解表辛凉解表 用于表热证。用于表热证。使用汗法注意事项:使用汗法注意事项:2、吐法、吐法 又称涌吐法、催吐法。适用于食物
7、中毒、食积胃腑、痰涎壅盛等又称涌吐法、催吐法。适用于食物中毒、食积胃腑、痰涎壅盛等证。常用药物有:甜瓜蒂、藜芦、胆矾等。证。常用药物有:甜瓜蒂、藜芦、胆矾等。3、下法、下法 又称攻下法、泻下法,适用于里实证。又分:又称攻下法、泻下法,适用于里实证。又分:(1)攻下法)攻下法 又称峻下法,适用于膘肥体壮畜的结证。又称峻下法,适用于膘肥体壮畜的结证。(2)润下法)润下法 又称缓下法,适用于老弱畜肠燥便秘。又称缓下法,适用于老弱畜肠燥便秘。(3)逐水法)逐水法 适用于水肿证。适用于水肿证。使用下法注意事项:使用下法注意事项:4、和法和法 又称和解法,适用于半表半里证、脏腑不和证。又称和解法,适用于半
8、表半里证、脏腑不和证。5、温法温法 又称祛寒法、温寒法,适用于里寒证、里虚证。又称祛寒法、温寒法,适用于里寒证、里虚证。(1)回阳救逆)回阳救逆 (2)温中散寒)温中散寒 (3)温经散寒)温经散寒 使用温法注意事项:使用温法注意事项:6、清法、清法 又称清热法,适用于治疗里热证。又分:又称清热法,适用于治疗里热证。又分:(1)清热泻火)清热泻火 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适用于热在气分的里热证。(2)清热解毒)清热解毒 适用于热毒亢盛的病证。适用于热毒亢盛的病证。(3)清热凉血)清热凉血 适用于温热病邪入营分、血分的病证。适用于温热病邪入营分、血分的病证。(4)清热燥湿)清热燥湿 适用于湿热证。
9、适用于湿热证。(5)清热解暑)清热解暑 适用于暑热、暑湿证。适用于暑热、暑湿证。使用清法注意事项:使用清法注意事项:7、补法、补法 又称补虚法、补益法,适用于一切虚证。又分:又称补虚法、补益法,适用于一切虚证。又分:(1)补气)补气 适用于气虚证。适用于气虚证。(2)补血)补血 适用于血虚证。适用于血虚证。(3)滋阴)滋阴 适用于阴虚证。适用于阴虚证。(4)壮阳)壮阳 适用于阳虚证。适用于阳虚证。使用补法注意事项:使用补法注意事项:8、消法、消法 又称消导法、消散法,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等。又称消导法、消散法,适用于气滞、血瘀、食积等。(1)消积导滞)消积导滞 适用于胃肠食积。适用于胃肠食积。(2)行气解郁)行气解郁 适用于气滞证。适用于气滞证。(3)活血化瘀)活血化瘀 适用于血瘀证。适用于血瘀证。(二)八法并用(二)八法并用 1、攻补并用、攻补并用 2、温清并用、温清并用 3、消补并用、消补并用 4、汗下清并用、汗下清并用二、外治法二、外治法 1、贴敷法、贴敷法 2、渗药法、渗药法 3、点眼法、点眼法 4、吹鼻法、吹鼻法 5、熏法、熏法 6、洗法、洗法 7、口噙法、口噙法 8、针灸疗法、针灸疗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