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一、一、指导思想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全面贯彻“健康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的指导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合作探究意识作为重点,并充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合作探究意识作为重点,并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成功体育的乐趣。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确保人人享受成功体育的乐趣。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 根据教育部审定(根据教育部审定(20122012)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体能七年级全一册体能篇第三章发展肌肉力量第二节内容为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篇第三章发展肌
2、肉力量第二节内容为基本,结合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本课选用引体向上作为主教材,引体向上是强度较大且有特征,本课选用引体向上作为主教材,引体向上是强度较大且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一定危险性的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锻炼前后要做充分的准备必然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因此锻炼前后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和适当地整理活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努力克活动和适当地整理活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努力克服学习中的挫折。对学有所余的同学,提高难度,力争让每一个服学习中的挫折。对学有所余的同学,提高难度,力争让每一
3、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意识。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培养他们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学阐释教学阐释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力量正在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力量正在增长,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尤其是体力都是不一样的,差异性较大,增长,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尤其是体力都是不一样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因此,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条件和情况进行分组,区别对待,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本课和情况进行分组,区别对待,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所以本课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互帮互助、以强带弱性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互帮互助、以强带弱性的方法来组织教学。1.1.知识目标:学生能基本了解引体向上的锻炼价值和练习方法。知识目标:学生能基本了解引体向上的锻炼价值和练习方法。2.2.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体验到引体向上的动作并掌握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体验到引体向上的动作并掌握相关练习方法,发展学生上肢和背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腰腹力量。相关练习方法,发展学生上肢和背部的肌肉力量以及腰腹力量。3.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练习中学会相互观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与他人积极合作,在练习中学会相互观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
5、断进步。察与评价,积极参与不断进步。五、基本理念五、基本理念本课以本课以“健康第一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课程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为课程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让学生在课中大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让学生在课中大胆探索,尽情展示,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调动胆探索,尽情展示,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成功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6、和积极性。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鼓励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在教法和学法上,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实践,自创合理、可行的方法来锻炼自己,增长技生进行探究实践,自创合理、可行的方法来锻炼自己,增长技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能,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六、课程设计六、课程设计 课堂常规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慢跑、徒手操)准备活动(慢跑、徒手操)游戏游戏“十字十字跑跑”教师示范教师示范讲解指导讲解指导学生演示学生演示分组练分组练习习练习反馈练习反馈讲解纠正讲解纠正小组比赛小组比赛放松、整理、评放松、整理、评价。价。七、教学重点、难点
7、: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提高学生的背部及上肢力量。提高学生的背部及上肢力量。难点:难点:保持身体的稳定并上拉至下颚过杠。保持身体的稳定并上拉至下颚过杠。八、教学方法:八、教学方法:1.1.讲解示范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讲解示范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明确要领,激发练习方法,学会练习。明确要领,激发练习方法,学会练习。2.2.自主学习法:通过练习,体会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自主学习法:通过练习,体会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的感知认识。的感知认识。3.3.保护与帮助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保护与帮助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难度各有不同,在练
8、习中针对学生保护与帮助。难度各有不同,在练习中针对学生保护与帮助。4.4.比赛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比赛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准备部分 10分钟二、基本部分 30分钟三、结束部分 5分钟一、准备部分1.1.课堂常规。课堂常规。2.2.教师教师宣布宣布本节内容及注意问题本节内容及注意问题。3.3.慢跑、慢跑、热身操。热身操。4.4.辅助动作练习:俯卧撑。辅助动作练习:俯卧撑。二、基本部分 1.1.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要领,学生模仿模仿练习。练习。2.2.将学生分成将学生分成4 4个小组,个小组,每组每组组长组长进行
9、保护与帮助。进行保护与帮助。方法:保护与帮助者站在杠下练习者后方,帮助时双手方法:保护与帮助者站在杠下练习者后方,帮助时双手托腰向上助力,保护时托、扶一把。托腰向上助力,保护时托、扶一把。3.3.在进行上述流程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个别问题个在进行上述流程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个别问题个别解决,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别解决,共性问题集中讲解。4.4.小组代表展示,学生合理评价。小组代表展示,学生合理评价。5.5.小组内一分钟引体向上比赛。小组内一分钟引体向上比赛。1.1.跳起或借助踏脚正手全握单杠,双手握位肩宽左右。跳起或借助踏脚正手全握单杠,双手握位肩宽左右。2.2.保持身体稳定,屈膝,双脚交叉于身
10、后。保持身体稳定,屈膝,双脚交叉于身后。3.3.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缓缓曲肘,将身体向上拉起,直到下巴超过横杠。4.4.慢慢伸直手臂降低身体,回复到起始位置。慢慢伸直手臂降低身体,回复到起始位置。5.5.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完成一组练习。握法:正握。平时练习以正握、反握为主握法:正握。平时练习以正握、反握为主 保护与帮助:保护与帮助者站在杠下练习者后方,帮助时双手托腰保护与帮助:保护与帮助者站在杠下练习者后方,帮助时双手托腰向上助力,保护时托、扶一把。向上助力,保护时托、扶一把。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1.1.过度抬高颈部过度抬
11、高颈部 纠正方法:纠正方法:避免过度拉伸颈部,将下巴收紧,再进行引体向上运动避免过度拉伸颈部,将下巴收紧,再进行引体向上运动2.2.借助惯性摆动借助惯性摆动 纠正方法:为了保证动作的有效性和挑战性,引体向上时身体的运纠正方法:为了保证动作的有效性和挑战性,引体向上时身体的运动轨迹要保持直上直下动轨迹要保持直上直下3.3.没做全程动作没做全程动作纠正方法:坚持做全程引体,每次向下时手臂完全伸展,这样才能纠正方法:坚持做全程引体,每次向下时手臂完全伸展,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效果保证训练效果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上抹上防滑粉,提高抓杠的能力。进行引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手上抹上防滑
12、粉,提高抓杠的能力。进行引体向上时,在拉起来的时候避免用胸触碰单杠。向上时,在拉起来的时候避免用胸触碰单杠。2.2.上升时肘部内收,腹部和臀部肌肉收紧,双腿保持下垂,身体平稳上升时肘部内收,腹部和臀部肌肉收紧,双腿保持下垂,身体平稳上升。当下颔越过杠体时,上升结束。头部保持竖直,不要仰头,刻意使上升。当下颔越过杠体时,上升结束。头部保持竖直,不要仰头,刻意使下颔过杠会使后颈处于受伤的风险中。下降时不要过快,过大的下落速度下颔过杠会使后颈处于受伤的风险中。下降时不要过快,过大的下落速度会导致肩部肌肉或软组伤拉伤。会导致肩部肌肉或软组伤拉伤。3.3.呼吸规律:在上升的时候呼气,下降的时候吸气。呼吸
13、规律:在上升的时候呼气,下降的时候吸气。4.4.每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或者对腹部做一个按摩每完成一次仰卧起坐后,应站起或躺下休息或者对腹部做一个按摩放松。放松。5.5.做引体向上时要有同伴的帮助和保护。做引体向上时要有同伴的帮助和保护。三、结束部分1.1.做放松做放松练习。练习。2.2.总结与评价总结与评价:(1 1)对达到练习目标的同学提出表扬。对达到练习目标的同学提出表扬。(2 2)对未达到练习目标的同学给与鼓励。提出不足,加)对未达到练习目标的同学给与鼓励。提出不足,加强练习强练习。4.4.收拾器材。收拾器材。5.5.师生再见。师生再见。四、课后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俯卧撑、双手悬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