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石油地质学石油地质学 地壳上的油气,因受大地构造及盆地内构造单元、沉积相控制,其分布规律呈现出区域性、群带性、级次性。第七章 油气聚集与分布单元地壳上油气聚集单元,规模由小到大:油气藏、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单元(1)油气田指一定面积内,受单一局部构造或地层因素控制的所有油(气)藏的总和。对油气田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不尽相同,我们认对油气田的理解,不同的学者不尽相同,我们认为:为:“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上油气藏油气田是一定(连续)的产油面积上油气藏的总和的总和”。概念中的产油面积或为连续,或为位置相近,概念中的产油面积或为连续,或为
2、位置相近,其产油层位,储集层类和特征,以及圈闭形成或机其产油层位,储集层类和特征,以及圈闭形成或机理都相似。理都相似。至于是否是单一的因素所控制,并无严格限制,至于是否是单一的因素所控制,并无严格限制,即可以是单一因素控制的,也可以是多种因素所控即可以是单一因素控制的,也可以是多种因素所控制的复合地质单元。制的复合地质单元。(1)油气田油气田类型以岩性和构造为划分依据以岩性和构造为划分依据以控制产油气面积的地质因素为划分依据以控制产油气面积的地质因素为划分依据油气田类型油气田类型 据控制产油面积的主要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三大据控制产油面积的主要地质因素,油气田可分为三大类型和若干亚类型:类型
3、和若干亚类型:1、构造型油气田构造型油气田:背斜型油气田、断层型油气田;:背斜型油气田、断层型油气田;2、地层型油气田、地层型油气田: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透镜状:不整合和岩性尖灭油气田、透镜状和不规则岩性油气田、礁型油气田(单一礁型);和不规则岩性油气田、礁型油气田(单一礁型);3、复合型油气田、复合型油气田:盐(泥)丘型油气田、礁型油气田、:盐(泥)丘型油气田、礁型油气田、潜山复合型油气田、侧向复合型油气田。潜山复合型油气田、侧向复合型油气田。构造油气田构造油气田背斜油气田产油面积上受产油面积上受单一的构造因单一的构造因素(褶皱或者素(褶皱或者断层)所控制断层)所控制的油气田的油气田(1
4、)油气田构造油气田构造油气田断块油气田断块油气田(1)油气田港西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凹陷中部,北大港二级潜山构造带西段,是港西古凸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近系油气藏。六 区四 区二 区三 区五 区一 区港西港西区区1举例:港西油田举例:港西油田-1110-1100-1110-1100-1120-1110-1100-1110-1120-1120-1110-1100-1130-1110-1130-112001 00200300400500 m1:10000港西开发区一区一断块构造井位图(明组底界)47-5-347-5-347-5-347-5-3X45-6X45-6X45-6X45-6X47-4X47
5、-4X47-4X47-452-652-652-652-650-650-650-650-650-750-750-750-751-5-151-5-151-5-151-5-151-651-651-651-649-4-149-4-149-4-149-4-149-5-149-5-149-5-149-5-149-5-249-5-249-5-249-5-249-649-649-649-649-749-749-749-748-5-348-5-348-5-348-5-347-4-147-4-147-4-147-4-147-6-147-6-147-6-147-6-144-744-744-744-743-6-243
6、-6-243-6-243-6-243-6743-6743-6743-6742-7-142-7-142-7-142-7-1191-1191-1191-1191-1H8-1H8-1H8-1H8-1X44-6X44-6X44-6X44-642-842-842-842-855-755-755-755-754-754-754-754-754-854-854-854-853-753-753-753-753-653-653-653-651-551-551-551-546-6-346-6-346-6-346-6-347-5-147-5-147-5-147-5-145-7-145-7-145-7-145-7-1
7、46-5-146-5-146-5-146-5-146-6-146-6-146-6-146-6-146-6-246-6-246-6-246-6-244-8-1K44-8-1K44-8-1K44-8-1K45-5-145-5-145-5-145-5-145-6-145-6-145-6-145-6-143-7-143-7-143-7-143-7-143-8-143-8-143-8-143-8-144-6-144-6-144-6-144-6-142-7-242-7-242-7-242-7-241-10-241-10-241-10-241-10-241-9-141-9-141-9-141-9-141-9
8、-241-9-241-9-241-9-242-942-942-942-947-6-347-6-347-6-347-6-320531205322053320531205322053342844283428242844283428244-6-244-6-244-6-244-6-248-6-148-6-148-6-148-6-148-8-148-8-148-8-148-8-143-6-443-6-443-6-443-6-4X42-7X42-7X42-7X42-743-6-343-6-343-6-343-6-350-850-850-850-8X51-6X51-6X51-6X51-644-8-244-8
9、-244-8-244-8-248-7-148-7-148-7-148-7-148-848-848-848-849-5-349-5-349-5-349-5-350-7-250-7-250-7-250-7-251-5-251-5-251-5-251-5-254-7-154-7-154-7-154-7-155-855-855-855-841-11-141-11-141-11-141-11-142-9-142-9-142-9-142-9-148-7-248-7-248-7-248-7-242-6-142-6-142-6-142-6-143-6-543-6-543-6-543-6-5地层油气田地层油气田
10、受不整合控受不整合控制的同一含制的同一含油面积内油油面积内油气藏的总和气藏的总和(1)油气田岩性油气田岩性油气田受沉积条件控制受沉积条件控制的同一含油面积的同一含油面积内的岩性油气藏内的岩性油气藏的总和,包括砂的总和,包括砂岩透镜体、岩性岩透镜体、岩性尖灭、生物礁油尖灭、生物礁油气田气田(1)油气田复合油气田复合油气田油气田范围内不同层位和深度的油气藏受构造、地层和岩性等诸因素中的两种或多种控制的油气田(1)油气田复合油气田复合油气田(1)油气田 油气聚集带是指与大地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油气聚集带是指与大地构造单位(背斜带或与其相当级别的构造单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级别的构造单
11、位)联系在一起的油气田带(群)。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在油气聚集带内的各油气田,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侧重于从构造角度阐述油和油气藏形成条件。油气聚集带侧重于从构造角度阐述油气田成带、成群分布的特征。气田成带、成群分布的特征。与这一概念相近的欧美用法是与这一概念相近的欧美用法是“油气藏趋向带油气藏趋向带”。油。油气藏趋向带的含义是指某一含油气层位中油气藏分布趋向气藏趋向带的含义是指某一含油气层位中油气藏分布趋向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油气藏带(群)。如礁型油气藏带,河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油气藏带(群)。如礁型油气藏带,河道砂油气藏带等,也偶尔将背斜油气
12、藏带及不同时代油气道砂油气藏带等,也偶尔将背斜油气藏带及不同时代油气藏叠合分布带,称为趋向带。藏叠合分布带,称为趋向带。(2)油气聚集带二、油气聚集带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特征 根据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地质因素,根据油气聚集带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的地质因素,大致可将油气聚集带分为二大类,七种主要类型和大致可将油气聚集带分为二大类,七种主要类型和19种具体型式。种具体型式。详细分类方案可参考教材。详细分类方案可参考教材。因此,油气趋向带可以看作是油气聚集带的同义因此,油气趋向带可以看作是油气聚集带的同义词,只是前者侧重于表示地层型油气聚集带。词,只是前者侧重于表示地层型油气聚集带。(2)油气聚
13、集带 在地壳相对稳定的区域,基底埋深较浅,沉积盖层较薄,由于基底断块或基岩隆起,反映在沉积盖层的构造形态上呈现为较平缓的大型长垣或隆起,形成由短轴背斜、穹窿组成的背斜型油气聚集带。如大庆长垣。油田最有利生油区有利生油区钻探无油构造齐家古龙凹陷三肇凹陷大庆油田松辽盆地油气田分布与生油区的关系松辽盆地油气田分布与生油区的关系(2)油气聚集带(2)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或岩性岩相变化带中,互有成因联中,互有成因联系、油气聚集条件系、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田的总和(2)油气聚集带(2)油气聚集带 含油气系统是90年代兴起的石油地质重要进
14、展。但对含油气系统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国外盛行的定义是:一个包含着有效烃源岩、与该源岩有关的油气以及油气聚集成藏所必须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天然系统。国内多数人认为:含油气系统是在任一含油气盆地(凹陷)内,与一个或一系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相关,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相似的演化史,包含油气成藏所必不可缺少的一切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在时间、空间上良好配置的物理化学动态系统。(3)含油气系统(4)含油气盆地NO BASIN,NO OIL!盆地三要素物质:由沉积地层组成(物质:由沉积地层组成(1km)时代: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时代时代:发育在一定的地质时代空间:具有盆状形态的地壳构造单元空间:具有盆状形态的地壳
15、构造单元 盆地一词,以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盆地一词,以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其含义和意义也不尽相同,一般有地貌盆地、沉积其含义和意义也不尽相同,一般有地貌盆地、沉积盆地、构造盆地三种理解:盆地、构造盆地三种理解:(4)含油气盆地 1、地貌盆地地貌盆地:是指地壳上相对低洼的地带,其内可以:是指地壳上相对低洼的地带,其内可以有较厚沉积物,也可以仅有少量沉积物,甚至没有沉积物。有较厚沉积物,也可以仅有少量沉积物,甚至没有沉积物。2、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指地球表面上不断下沉并接受沉积物充指地球表面上不断下沉并接受沉积物充填的低洼地区。填的低洼地区。3、构造盆地、构造盆地:又称沉积后盆
16、地,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又称沉积后盆地,是指受到后期构造作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用改造而形成的盆地。上述三种含义不同的盆地,无论哪一种盆地,只要有过上述三种含义不同的盆地,无论哪一种盆地,只要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时,则这类盆地称油气生成,并运移富集成为工业性油气田时,则这类盆地称之为之为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盆地一词,以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理解,其含义和意义也不尽相同,一般有地貌盆地、沉积盆地、构造盆地三种理解:沉积盆地:地壳上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曾经地壳上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洼陷区域。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洼陷区域。含油气盆地
17、: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4)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基底、周边、沉积盖层基底、周边、沉积盖层基底:盆地前期沉积岩或结晶岩基底:盆地前期沉积岩或结晶岩以前震旦亚界结晶岩石为基底的盆地以前震旦亚界结晶岩石为基底的盆地年轻的褶皱带为基底的盆地年轻的褶皱带为基底的盆地沉积盖层为基底的盆地沉积盖层为基底的盆地(4)含油气盆地周边周边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含油气盆地的结构基底、周边、沉积盖层基底、周边、沉积盖层(4)含油气盆地含
18、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划分盆地内各级构造单元与含油气单元划分表盆地内各级构造单元与含油气单元划分表(4)含油气盆地(4)含油气盆地 冀中坳陷 黄骅坳陷 临清坳陷 辽河坳陷 渤中坳陷 济阳坳陷M 埕宁隆起N 沧县隆起O 内黄隆起(4)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的分类含油气盆地的分类以大地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4)含油气盆地含油气盆地的内部结构 含油气盆地是一种沉降大地构造单元,根据其基底的含油气盆地是一种沉降大地构造单元,根据其基底的隆升又可分划分出四个隆升又可分划分出四个 I 级构造单元,即:隆起、坳陷、级构造单元,即:隆起、坳陷、斜坡、边缘活动带斜坡、边缘活动带;根据基底以
19、上沉积盖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根据基底以上沉积盖层因褶皱和断裂活动而形成的构造,可划分为三级构造单元:如背斜、向斜、断层等。它造,可划分为三级构造单元:如背斜、向斜、断层等。它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它的出现一般按规律成群、成带是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它的出现一般按规律成群、成带出现,这些群和带的规模,处于一级构造和三级构造之间,出现,这些群和带的规模,处于一级构造和三级构造之间,统称二级构造,如背斜褶皱带、断裂带等。统称二级构造,如背斜褶皱带、断裂带等。(4)含油气盆地主要类型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前陆盆地前陆盆地裂谷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4)含油气盆地前陆盆地前陆盆地盆地结
20、构特征:盆地结构特征:A 位于褶皱山系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位于褶皱山系与毗邻克拉通之间的沉积盆地B 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结构不对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结构不对称C 沉降、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迁移沉降、沉积中心和边缘尖灭线不断迁移D 三部分:三部分:1)褶皱冲断带;)褶皱冲断带;2)深凹(坳)带;)深凹(坳)带;3)稳)稳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定前陆斜坡和前缘隆起波斯湾盆地剖面图波斯湾盆地剖面图(4)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A 烃源岩烃源岩岩石类型: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岩石类型:海相碳酸盐岩、页岩和陆相泥页岩成熟的生油气中心:靠近深坳带一侧成熟的生油气中心:靠近深
21、坳带一侧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层向上或克拉通一侧运移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或渗透层向上或克拉通一侧运移B 储集岩储集岩下部: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体;上部:陆相碎屑岩为主体下部: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体;上部:陆相碎屑岩为主体1-挤压背斜;挤压背斜;2-岩性;岩性;3-生物礁;生物礁;4-披覆背斜;披覆背斜;5-地层;地层;6-断块断块前陆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前陆盆地油气藏分布模式 裂谷盆地裂谷盆地盆地结构特征:盆地结构特征:A 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形成的纵长形断陷或坳陷大型岩石圈拉张破裂形成的纵长形断陷或坳陷B 拉张作用的结果,张性构造可以是在重力滑动、拉张、拉张作用的结果,张性构造可以是在重力滑动、拉张
22、、挤压、扭动、上拱、差异负荷和压实等条件下形成挤压、扭动、上拱、差异负荷和压实等条件下形成C 断层控制盆地为主断层控制盆地为主(4)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A 油气生成油气生成 1、从寒武系到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从寒武系到下第三系都有烃源岩分布。2、岩性以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的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岩性以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含有大量的水生生物为主的有机物质。物质。3、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裂谷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烃源岩主要形成于裂谷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4、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广、类型多,由于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分布广、类型多,由于
23、具有较高的地热背景,有机质演化成烃条件优越。有机质演化成烃条件优越。5、同一盆地不同深度段有机质丰度、类型都有明显的变化。、同一盆地不同深度段有机质丰度、类型都有明显的变化。裂谷盆地裂谷盆地(4)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B 储集层特征储集层特征 1、坳陷型裂谷在稳定沉积环境下储集层发育、规模大、横向稳定、成、坳陷型裂谷在稳定沉积环境下储集层发育、规模大、横向稳定、成熟度高,沉积体系以河流熟度高,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三角洲-湖泊体系为主体,储层以河流相砂体和湖泊体系为主体,储层以河流相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为主三角洲前缘砂为主。2、断陷盆地在块断运动作用下发育的沉积体系规模小、类型多
24、、横向、断陷盆地在块断运动作用下发育的沉积体系规模小、类型多、横向变化大。储层主要沉积相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湖底变化大。储层主要沉积相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湖底扇、浊流扇等。扇、浊流扇等。裂谷盆地裂谷盆地(4)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C 盖层与储盖特征盖层与储盖特征 区域性盖层宏观上控制了裂谷盆地内油气运聚与分布。区域性盖层宏观上控制了裂谷盆地内油气运聚与分布。直接盖层:直接影响了油气藏内油气聚集。直接盖层:直接影响了油气藏内油气聚集。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页岩、盐岩、石膏、裂缝不发盖层岩石类型:主要有泥岩、页岩、盐岩、石膏、裂缝不发育的致密
25、碳酸盐岩。育的致密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储盖组合:在裂谷盆地发育的不同阶段差别较大。在裂谷盆地发育的不同阶段差别较大。裂谷前期阶段:新生古储式组合为主。裂谷前期阶段:新生古储式组合为主。裂谷期:自生自储式组合为主。裂谷期:自生自储式组合为主。裂谷后期:古生新储组合为主。裂谷后期:古生新储组合为主。裂谷盆地裂谷盆地(4)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D 油气运移特点油气运移特点 侧向、垂向运移并存,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裂谷盆地中油气侧向、垂向运移并存,以垂向运移为主,断裂带控制了裂谷盆地中油气田的地理分布。田的地理分布。断裂体系发育,油气纵向运移十分活跃,有多期运聚、重新分配、多期
26、断裂体系发育,油气纵向运移十分活跃,有多期运聚、重新分配、多期成藏的特点,油气往往沿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两侧富集,纵向上含油气成藏的特点,油气往往沿断裂向上运移,在断裂两侧富集,纵向上含油气井段长。井段长。裂谷盆地裂谷盆地(4)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特征:石油地质特征:E 油气分布特征油气分布特征 油气藏类型多,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多,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等。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等。坳陷型裂谷盆地中部,一般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坳陷型裂谷盆地中部,一般发育与基底活动有关的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
27、藏。断块油气藏。断陷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超断陷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滚动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覆油气藏,洼陷带岩性油气藏发育,缓坡带则以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藏、断块型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为主。裂谷盆地裂谷盆地(4)含油气盆地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包括形成在克拉通周边环境的和克拉通内部的盆地横穿巴黎盆地的东西向剖面横穿巴黎盆地的东西向剖面(4)含油气盆地沉积特征及生储盖组合 烃源岩:从寒武系到白垩系都有分布,岩性主要为泥岩、页岩和碳酸盐
28、岩等,源岩厚度变化大,一般20米到1000米,不同盆地有机质丰度差别很大;有机质类型较好,多为、型。同一盆地不同演化阶段的有机质分布特征可能存在差别储集层:分布丰富。下方无裂陷的克拉通盆地储层沿盆缘分布,盆缘形成典型的三角洲和海岸砂岩以及与生物礁有关的碳酸盐滩和台地。下伏有裂谷分布的克拉通盆地储集层分布广泛,纵向上储层与盖层有多种匹配形式,在侧向上,储层可相变为非渗透性岩层,形成侧向储盖组合。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4)含油气盆地油气聚集和分布特征大油田数和大油田油当量位居各类盆地的第二。大油田数和大油田油当量位居各类盆地的第二。石油占总量的石油占总量的11%以上,所含的天然气占总量的以上,所含
29、的天然气占总量的48%以上,即以上,即占总油气当量的四分之一。占总油气当量的四分之一。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4)含油气盆地A 油气藏类型:油气藏类型:以构造以构造/地层圈闭为主地层圈闭为主油气聚集和分布特征a 与基底隆起有关的潜山圈闭油气藏,基底构造横向不均一性与基底隆起有关的潜山圈闭油气藏,基底构造横向不均一性决定了克拉通盆地的隆坳构造格局,因此与基底地貌起伏、基决定了克拉通盆地的隆坳构造格局,因此与基底地貌起伏、基底顶面风化有关的油气藏类型也广为发育。底顶面风化有关的油气藏类型也广为发育。b 基底隆起之上的构造油气藏,常为同沉积背斜或与基底(断基底隆起之上的构造油气藏,常为同沉积背斜或与基
30、底(断裂)有关的构造。裂)有关的构造。c 岩性圈闭,可分为沉积型和成岩型两种基本类型。岩性圈闭,可分为沉积型和成岩型两种基本类型。d 与基底关系不大的背斜圈闭。与基底关系不大的背斜圈闭。e 地层地层岩性复合圈闭,最主要的圈闭类型。岩性复合圈闭,最主要的圈闭类型。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4)含油气盆地B 油气运移特征油气运移特征 油气田大都分布在源岩发育区边缘或外侧,表明盆地内油气田大都分布在源岩发育区边缘或外侧,表明盆地内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但也有垂向运移的特征。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但也有垂向运移的特征。C 油气分布特征油气分布特征 油气田发育具有分区性: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油气田发育具有分
31、区性:油气藏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围绕优势运移方向展布,隆起带为主要油气田发育分布,围绕优势运移方向展布,隆起带为主要油气田发育区油气田分布具有分层性:往往发育多套产油气层。区油气田分布具有分层性:往往发育多套产油气层。克拉通盆地克拉通盆地(4)含油气盆地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地壳上油气分布的基本特点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广泛性和不均一性天然气的分布比石油更广泛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油气的地史油气的地史分布从震旦系分布从震旦系(前寒武系)(前寒武系)至第四系,均至第四系,均能生油、气,能生油、气,但不同时代的但不同时代的地层油气分布地层油气分布不均一不均一中新生代油中新生代油气储量最大气储量最
32、大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油油气气在在深深度度上上的的分分布布油气资源分布特点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宏观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宏观上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大地构造条件、古地理条件及古气候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古地理条件及古气候条件长期持续下沉的沉积盆地,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长期持续下沉的沉积盆地,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演化。地壳运动的多旋回性导致盆地构造演化与形成的多旋回,地壳运动的多旋回性导致盆地构造演化与形成的多旋回,形成生储盖的多期旋回。形成生储盖的多期旋回。古气候条件对盆地含油气的作用。古气候条件对盆地含油气的作用。古地温场对油气演化起着重要作用。古地温场对油气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33、。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盆地内部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盆地内部控制油气分布的主要因素盆地内烃源岩层的沉积中心控制油气田的分布。盆地内烃源岩层的沉积中心控制油气田的分布。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聚集。盆地内的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聚集。盆地内大型断层控制着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盆地内大型断层控制着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盆地内三角洲发育区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地区。盆地内三角洲发育区是油气分布的有利地区。盆地内三级构造同其他因素配合控制着油气聚集。盆地内三级构造同其他因素配合控制着油气聚集。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的概念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盆地的概念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
34、盆地的主要油气地质特征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克拉通盆地的主要油气地质特征控制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控制盆地中油气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了解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了解我国和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思考题:思考题:1.a上覆泥岩沉积后形成的尖灭型岩性圈闭;上覆泥岩沉积后形成的尖灭型岩性圈闭;2.bc之间造成不整合的构造变动形之间造成不整合的构造变动形成的断层圈闭;成的断层圈闭;3.c沉积后形成的不整合面下的不整合圈闭;沉积后形成的不整合面下的不整合圈闭;4.其上盖层沉积后其上盖层沉积后形成的透镜型岩性圈闭;形成的透镜型岩性圈闭;5-7为在为在e沉积后经褶皱形成的背斜圈闭。沉积后经褶皱形成的背斜圈闭。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