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9)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9)文章来自: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
2、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自
3、己的情思;今: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
4、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
5、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文章来自: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
6、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纵自
7、己的情思;今: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
8、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
9、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 文章来自: 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通假字 谏太宗十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 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 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
10、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 谏太宗十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路人;今: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古:放
11、纵自己的情思;今:尽情。 滕王阁序 4千里逢迎 古:迎接;今: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 古:高高的道路;今: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困厄,处境艰难;今:没有钱,穷困。 师说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他)并且;今: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贱 古:无论;今:没有。 10。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风尚;今: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 古:在小的方面学习;今: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12、阿房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 古:祖辈、父辈;今: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终究,到结局;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 古:智谋和力量;今: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 古:两次;今: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
13、破亡之故事 古:先例,旧事;今: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文章来自: 游褒禅山记 2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十分之一;今:数词。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不平常,不一般;今:很,十分。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到;今: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7于是余有叹焉 古:“于”,介词,译为“由”;“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今:合用为连词。 伶官传序 28岂非人事哉 古:人力所及之事;今: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2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属官,下属;今:做某种事。 石钟山记 30空中而多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31自以为得其实 古:那事情的真相;今:
14、实际上。 3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 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项脊轩志 3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古:一丈见方;今:寺院主持。 34墙往往而是 古:处处;今:时常,经常。 五人墓碑记 3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古:行,品行;为,成为。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 的活动。 3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古:党羽;今:个人,非公家的。 37吴之民方痛心焉 古:痛恨;今:极端伤心。 3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古:头颅,脑袋;今:指领导者。 3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古:脸色;今:颜料或染料等。 登泰山记 40石苍黑色,多平方 古:平滑方正;今: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 谏太宗十思疏 l.信 信者
15、效其忠(诚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忌不自信(相信) 2.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要求) 3治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滕王阁序 4.尽 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 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 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 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5属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6即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
16、耳(则) 师说 7.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文章来自: 8.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 吾师道也(学习) 师必退(军队) 9.从 从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阿房宫赋 10.一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11.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12.取 奈何取之尽
17、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13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六国论 14非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谪戌之众,司抗于九国之师也(不,没有) 15得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获得) 此言得之(适宜,得当,引申为正确) 诚不得已(能够,可以)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读dei,必须,应当) 16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形势
18、) 其势弱于秦(势力,力量)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形状) 游褒禅山记 17.道 有碑扑道(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18.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则吵矣(大概) 19.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伶官传序 20归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归
19、附,归依)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 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若水之归下也(归聚,汇聚)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返回) 文章来自: 21.易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22.告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祷告)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告知)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告之于帝(上报,报告)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祷告) 石钟山记 23.鼓 微风鼓浪(振动) 噌吨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填然鼓之,兵刃
20、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4,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大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25发 而大声发于水上(发出,发生)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发闯左遗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发动)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挂不知所之者(头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抒发)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发送) 项脊轩志 26,顾 每移案,顾
21、视无可置者(回头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勒草庐之中(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 27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公家给的粮食) 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逐渐,渐渐)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稍微,略微) 28,置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设置) 沛公则置车骑(放弃,丢下) 29.去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止十有一月耳(距离) 比去,以手阖门(离开) 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除掉,去掉) 30归 后五年,吾妻来归(旧时女子出嫁称为“归”)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回来) 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归附) 五人墓碑记 31盛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期莫能与
22、之争(兴旺,旺盛) 呜呼,亦盛矣哉!(盛大)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把东西放在器物中) 32.卒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士兵)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死)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终于) 五万兵难卒合(通“猝”,仓猝) 33.徒 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类人) 故予概念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 34私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自己)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了民(偏爱)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偏向)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私下,偷偷地) 文章来自: 登泰山记 35阴 其阴,济水东流(山的
23、北面)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天) 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暗地里) 36.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 余始循以入(开始)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37望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名望)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38.坐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座位) 王曰:“何坐?”曰:“坐盗。”(犯罪)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因为) 39视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看)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比较
24、)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看待) 病梅馆记 40使 又不可以使朋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让,命令)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这被逮所由使(主使) 人皆得以隶使之(使唤,驱使)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派,命令) 使六国各爱其人(假使) 41.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重病)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有病) 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使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42.解 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后虽经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解释) 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明白,理解) 太后之色少解(缓和) 43本
25、予本非文人画士(本来,原本)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根本)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考察,推究) 44.穷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使穷尽,用尽)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完结,终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得志) 常见虚词用法 1.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燕雀安知鸿鹊之志哉?(怎么)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指享受) 2.以 盖在殷陇,必竭诚以待下(来,连词,表目的) 虽董之以严刑(用,介词)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而,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介词) 日以尽矣
26、,荆卿岂无意哉(通“已”,已经,副词) 3哉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呢,语气词)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吗,语气词)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呢,语气词) 文章来自: 4所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所施加的) 山峦为晴雪所洗(被,介词) 5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6.故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所以) 桓侯故使人问之(特地)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7且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苟且) 不者,若属皆且
27、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8矣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了,表感叹) 前人之述备矣(了,表陈述)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了,表疑问) 9.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可译为“啊”,或不译)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用于句末,表示认定,可译为“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用于句末,表反问,可译为“呢”) 10则 于其身也也,则耻师焉(却,表转折)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表条件与结果的关系)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帮助表示判断) 11.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进比较对象) 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8、不拘于时(被,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处所) 12.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比,介词,相当于“于”,引进比较对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呢,语气词,表示反诘语气) 13.焉 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且焉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疑问代词)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于此,兼词) 14.而 骊山北构而西折(连词,表承接,可不译) 不敢言而敢怒(却,连词,表转折) 谁得而族灭也(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且,连词,表递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并且,连词,表
29、递进) 某所,而母立于兹(你的,代词)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女堤而已(罢了,助词) 15.者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代词)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呢,也可不译,助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 亚父者,范增也(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用在数词后,有“个”“种”的意思,代词) 16.夫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语气词,放在句尾,表感叹)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予观夫巴陵胜状(那,指示代词) 17.或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马之千里者,食或尽粟石(有
30、时,偶或)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也许) 文章来自: 18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就是,副词,表示判断)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竟然,居然)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19.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有穴窈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与尔三矢(给) 求!无乃尔是过与(通“欤”)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为,给,替) 20:与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31、可以知之矣(和)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亲附,亲近) 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示祈使,可译为“还是”)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语气副词,表反问,可译为“难道,岂”)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示估计,可译为“大概”) 于乱石间择其二扣之(代词,其中的)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前者可译为“它的”,后者可译为“那些”)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我,自己)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傍晚) 21.莫土大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不要,不可) 四境
32、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人,没有谁) 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23.何水何澹澹(多么)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l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目吴会于云间(看,遥看) 吾师道也(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 辇来于秦(乘坐辇车) 朝歌夜弦(奏乐) 鼎铛玉石(把鼎当做;把玉当做) 金块珠砾(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楚人一炬(放火) 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11以地事秦(侍奉) 12义不赂秦(坚守大义) 1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遇) 1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 15名之曰“褒禅”(命名) 16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 17莫能名(说明白) 18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装) 19微风鼓浪(激起) 20而此独以钟名(命名) 21噌吰如钟鼓不绝(敲钟击鼓) 22垣墙周庭(砌上墙) 23乳二世(喂养) 24以旌其所为(表彰) 25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