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恩、积极心态与幸福感恩、积极心态与幸福主讲:65号郑淞允组长:29号霍绮婷组员:刘钰 李思奇 黄冬明我感恩 有每夜和我抢棉被的伴侣,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留连在外。我缴税,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吃的很好。有阴影陪伴我的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整的草地,待清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有各样对政府不满的抱怨,那表示我们有言论自由。能找到最远的那个停车位,那表示我还能走路,且还有幸能有辆车。有巨额的电费帐单,那表示我冷气吹的很爽。教堂礼拜时我身后有个五音不全的女士,那表示我还听的到有一堆衣服
2、要洗烫,那表示我有衣服穿。一天结束时,浑身疲劳、肌肉酸痛,那表示我有拼命工作的能力。一大早被响起的闹钟吵醒,那表示我还活着。|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那表示有许多朋友会想到我。目录l幸福的定义l如何获得幸福l感恩的界定l感恩的测量l感恩的相关因素l感恩、积极心态与幸福l如何通过提高感恩能力获得幸福体验不丹的幸福指数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家不丹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幸福度指标”引入社会经济发展统计的国家。它的核心是:社会发展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国民幸福总值 GNH,而不是提高国民生产总值。2005年不丹的全国人口调查问卷在最后问了这个问题:“你现在幸福吗?”45.2%的人回答“很幸福”,51.6%回答
3、“幸福”。这个国家有超过95%的人感到幸福。塞里格曼在2002年出版Authentic Happiness:Using the New Positive Psychology to Realize Your Potential for Lasting Fulfillment一书中第一次提到真正幸福论。什么是幸福呢?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是个体主观感受显现、心理机能展现、社会价值实现的统一。它包括三个层面的涵义: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社会幸福感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幸福生活就是这种主观与客观、享受与发展、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的实现。是什么让人幸福呢?伦
4、理学家石里克指出,人“任何时候都要为幸福做好准备”。但是,是什么让人幸福呢?Seligman编制了一个幸福公式:H(幸(幸 福福)=S(遗(遗 传传)+C(景(景 况况)+V(个(个 体体 可可 控行为)控行为)从遗传因素、生活景况、可控行为三个方面帮助人们更为深入地探索幸福的源泉。是什么让人幸福呢?lS(遗(遗 传传)lC(景(景 况况)积极心理学家认为,遗传和景况两个因素留给人们有所作为的空间很小,因而获得幸福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第三个因素人的可控人的可控制行为制行为变量上,通过塑造幸福的人格特质,使每个人都有可以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个体可控行为如何让人幸福呢?个体的可控行为包括自我决定、积极
5、防御、解释风格自我决定、积极防御、解释风格等。Ryan和Deci从人的本质出发研究了自我决定理论(SDT),他们探讨了人类三种相关的需要:能力的需要(competence),归属的需要(belongingness)和自主的需要(autonomy)。他们认为,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将是乐观的。这些需要的满足能带给人们幸福感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而阻碍需要的满足,则会引起消极的心理结果。在对积极防御的研究方面,心理学家Vailliant总结了利他主义、升华、压抑、幽默、预期等积极的防御机制对成功以及幸福生活的重要作用。Medve-dova L研究还发现,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更
6、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个体可控行为如何让人幸福呢?在积极的个性特征中,研究者关注最多的是乐观乐观(optimistic)。Peterson认为乐观的功能主要是起着一种中介调节的作用。他把乐观分为小乐观(如我今天 晚上会找到一个方便的停车位)和大乐观(我们的国家正在取得伟大的成就),分别对当前的实际行为和将来的长远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但不管是大乐观还是小乐观,它们都包含三个因素: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动机成分,其中情感成分是乐观人格特质形成的最基本动力。积极心理学还对乐观人格特质作了进一步的区分,把它分为现实性乐观人格和非现实性乐观人格。Taylor等人的研究认为对未
7、来不现实的乐观信念能使个体免于疾病。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保持乐观的病人比面对现实的病人的症状出现晚,活得也久。他们分析,乐观的积极效果主要是在认知水平上进行调节。一个乐观的病人更可能积极接受治疗和获得社会支持。Sandral.Schneider讨论了“现实的乐观”,认为“现实的乐观”与现实并不相互抵触,原则上不会产生对于环境或事件不现实的评价,能够做到乐观而又不自欺欺人。感受幸福需要感性素质创造幸福生活需要理性素质,感受幸福生活需要感性素质。感性素质的养成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认知能力。一是认知能力。感受幸福首先要发现幸福的存在。“人类的一部发展史就是这样一部对幸福的追求史,就是一部通过对幸福追
8、求而不断探究人的存在意义、存在方式、存在内容的反思史。”据此,我们认为人一生的奋斗过程,就是不断在追求幸福。对学生而言,理解幸福,发现幸福是感受幸福的前提。二是体验能力。二是体验能力。幸福无处不在,能否感受到还在于个人的主观体验。体验幸福是一种心理能力,是人对世界、对人类和对自己所持的一种态度。现今大学生作为同龄人中的优秀分子又受到家庭的宠爱和社会的关注,大多数学生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即便是贫困生家庭,尽管家庭经济困难,但父母宁可节衣缩食,也要家中最好的条件都给孩子。但很多学生就是无法感受到幸福,甚至在某刻还感到了不幸,这就是缺乏体验能力的表现。三是感恩能力。三是感恩能力。西方有句谚语:“幸福,
9、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你信赖的朋友。”由此可见,拥有感恩之心才能感受幸福。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体验和表达感激能力是情感健康的一个重要的、然而却被严重忽视的一个方面。体验幸褔,怀有感恩之心才能使情感健康,也才能进一步感受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感恩的界定感恩源于拉丁语中的gratia,意为优雅、高 尚和感激,后引申为“好心”、“慷慨”、“礼物”、“获得与赠予之美”、“从无到有”等意。最初是作为一种道德品质而受到了宗教、哲学的推崇。为此,感恩最常见的定义是一种美德感恩最常见的定义是一种美德。McCullough等人(2001)分析了感恩的道德功能,
10、认为它首先是一种道德影响。其次,感恩是一种道德动机。最后感恩还是道德强化物。感恩也被定义为一种情绪特质或状态。感恩也被定义为一种情绪特质或状态。Weiner(1985)认为,感恩是归因产生的结果,它是两个信息加工过程的结果:一是,对个人所获得的积极结果的感知和认可;二是,对积极结果的外在来 源的认可。Lazarus(1994)把感恩看作是来源于对他人的移情的情绪状态。Clore等人(1987)也认为感恩是以情感和认知为主要成份的复杂状态。Emmons等人(2003)则认 为感恩是源于对别人或其他道德动因所提供的积极结果的感知和体验。Peterson和Seligman(2004)认为感恩是一种积
11、极的体验,无论是 来自于重要他人的实在性礼物还是由自然美景所引起的内心宁静都是感恩的来源。除了以上两个比较常见的定义外,感恩还被看作是对待礼物的态度,一种增进互惠关系的感激表达、感激之情,和一种应对反应,甚至是一种特质。感恩的测量感恩的测量也随着感恩研究的发展获得了发展,感恩量表主要有三 个:(1)单维感恩量表()单维感恩量表(the unidimensional GQ6)。)。这是由McCullough等人于2002年编制的测量感恩单因素问卷,问卷有6个题项,用于测量感恩情绪的强度、频率和密度。该问卷六个题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的感恩测量与数据有较好的拟合
12、(X 2(9,N=235)=30.34,p=.001,CFI=0.95,SRMR=.04)。此外,同类研究也显示了该问卷有较为一致的效度。(2)多维感恩量表()多维感恩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GRAT)。)。这是由Watkins等人在2003年编制的。该量表有44个题项。在经过 主成分分析后获得三个因子:对他人的感激;简单感激,即对非社会来源的事 物 的感激;富足感。量表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高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2个星期以上至2个月)。(3)多维感激测量()多维感激测量(The Apperciation Scale)。)。该量表是Adler和Fagley2005年
13、编制。该量表的5个题项可归 为8个因子,分别是拥有、敬畏、仪式或惯例、现有时光、自我/社会比较、感恩、丧失/不幸、相互关系。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在主成分分析、与主观幸福感的高相关、高的组别效度(宗教一非宗教),以及通过结构方程进行的与其他变量的关系都说明了该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感恩的相关因素l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或特质,感恩与其他积极的情感的研究证实了,感恩与积极的情感,如,快乐、乐观、自我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感恩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受 到了最广泛的关注,也被证实了两者之间的高度相关。对自己生活中的积极事件有强的感知能力并能享受
14、其所带来的体验的人会有更多的满足体验。Emmons等人(2003)对大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感恩旅行,在旅行过程中对其进行有规律的感恩训练,结果发现,大学生报告有较少的躯体症状、较高的整体生活满意度,并对即将到来的新的星期表现出乐观的态度。Froh等人(2007)以、7年级的学生为样本对Emmons等人的研究进行验证,通过让青少年儿童每天计数值得感激的事情来引发其感恩体验,结果发现,感恩组的学生在 后测和随后三个星期的跟踪调查中都显示了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这些研究都表 明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感恩是增强个人主观幸福感的有效手段之一。,感恩的相关因素l
15、感恩与主观幸福感l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l 感恩与宗教信仰感恩与宗教信仰感恩作为一种美德常常被与宗教信仰联系起来。早在1948年Allport及其同事的研究显示了37的大学生被试指出感恩是他们信仰宗教的理由。有学者认为懂得感恩的人有精神性的倾向。McCullough等人(2002)报告,感恩与宗教卷入和精神性存在高相关。在随后的研究中,他们也证实了感恩与宗教信仰或精神性有密切的联系,有较高的宗教承诺、内在宗教动机和精神性体验的人也报告了更多的日常生活的感恩体验。感恩之所以被与宗教联系起来,首先是因为很多世界性的宗教都把感恩视作人类的特性并大力提倡,这使得有宗教信仰的人心怀感恩地对待人和事。其次,当
16、遇到不能直接归因于人类 的积极事件,如,美丽的日落或美景等,有宗教信仰或精神性的人们也能够把其归为人类或非人类(如上帝或神秘的力量)的功劳,从而产生感恩的体验。此外,Lupfer等人认为有宗教信仰的人还倾向于把积极的而非消极的结果归因于上帝或神的功劳。许多不能归因于人类 因素的积极结果,如,宜人的天气,躲过了车祸等都是引起对上帝或神的事件,然而消极的事件(如,漫长的冬季、遭遇车祸)等一般都不会被认为是上帝或神的所为,这样的归因使得人们产生更多的感恩体验。感恩的相关因素l 感恩与主观幸福感l 感恩与亲社会行为l 感恩与宗教信仰l 感恩与人 格l 此外,有人也把感恩与宽恕联系起来积极情绪的干预:记
17、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l方法被试华东师范大学的99名大学生,男性41人,女性58人。随机抽样的方法将被试分成三组,记录愉快事件组(男性14人,女性20人,共计34人),感激组(男性12人,女性19人,共计31人),控制组(男性15人,女性19人,共计34人)。l研究工具PANAS 情绪量表:该量表由10个测量积极情绪的形容词项目和10个测量消极情绪的形容词项目组成,采用5点等级评分。牛津幸福感问卷(2002 年修订版):问卷由29道题构成,10道反向题,采用5点等级评分。修订后,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再测信度为0.67。l研究程序首先,所有被试完成 PANAS 情绪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然
18、后以不同的指导语对三个实验组施加控制。4周后,所有被试再次完成PANAS情绪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控制测查干预的4周内,考察了被试的任务执行情况。超过两天记录一次的被试和未能坚持下来的被试被剔除,最后的有效被试为:记录愉快事件组30人;感激组26人;控制组26人。共计82人。实验前测结果首先,评估了三组被试的情绪水平基线和幸福感基线是否有差异。以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在积极情绪上的主效应不显著,F(2,96)=0.53,p=0.59,说明在积极情绪上三组没有显著差异。组别在消极情绪上的主效应也不显著,F(2,96)=0.52,p=0.
19、60;同样,在主观幸福感上也没有出现显著差异,F(2,96)=0.84,p=0.44。实验后测结果干预训练实施四周后,考察三组被试的情绪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组别为自变量,以主观幸福感、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多因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积极情绪上的主效应显著,F(2,79)=7.63,p 0.01,均值比较发现,记录愉快事件组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控制组,M愉快 M控制=0.50,p0.01,感激组的积极情绪显著高于控制组,M感激-M控制=0.27,p0.05,记录愉快事件组和感激组的差异不显著;消极情绪的主效应显著,F(2,79)=3.55,p0.05,均值比较发现,记录愉
20、快事件组的消极情绪显著低于控制组,M愉快M控制=0.40,p0.05,感激组与记录愉快事件组和控制组的差异不显著;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F(2,79)=4.82,p0.05,均值比较发现,记录愉快事件组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感激组和控制组,M愉快M感激=0.45,p0.05,M愉快M控制=0.49,p0.01,感激组与控制组无显著差异。实验总结本研究采用四周的追踪研究,考察了两种干预策略对积极情绪的培养和塑造作用。并且进一步考察了积极情绪的提升,是否可以推及到主观幸福感上。结果发现,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训练均有助于增强积极情绪。而且,经常记录下生活中的愉快事件,还能减少消极情绪,使心情趋向平和和
21、宁静,并且这种效果可以长期保持,使主观幸福感增加。说明记录愉快事件是一种有效的培养积极情绪的方法。感激训练同记录愉快事件一样显著提高了被试的积极情绪。Fredrickson 认为感激是一种积极情绪,符合积极情绪的拓展-塑造理论,感激的个体会感知到他人的帮助,然后回馈他人、互惠,同他人建立友谊,形成社会支持网络,塑造个体的心理和社会资源,提高幸福感。McCullough 等人通过三周的调查考察了感激情绪和人格特质、情感特质和日常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发现,感激的感受与其他的积极心理特质呈正相关。Emmons等人以健康的大学生为被试,设置了三个实验组,第一组被试记录这周内最影响他们的五个生活事件,第
22、二组被试记录这周内的五个应激事件,第三组被试记录这周内五个让他们感激的事件,结果感激组报告了更少的抱怨,更乐观、更频繁的身体锻炼。本研究发现感激提高了积极情绪,这一点是与前人研究是一致的。有待提高的是在该研究中,感激并没有显著提高被试的主观幸福感。没有发现感激促进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记录愉快事件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日记,这种形式对被试来说,更熟悉、更容易完成,更有趣、更可能坚持下去。另外,西方人对于上帝的感激是他们常常体验到的一种情绪。而在我国的感激情绪,仅仅限于他人的帮助,而不会将幸事归因于上帝,因而,或许感激的体验不如西方人那样频繁。另外,本研究的这种感激训练也许会对一些其他变量(例如
23、、合作、助人、宽恕、减少冲突)产生影响,而这些变量在本研究中并没有考虑到。另外,我们采用的是 PANAS 量表,这个量表内的形容词为倾向激发高强度的积极情绪形容词,如“活跃的”、“热情的”、“兴奋的”,若是采用其他的情绪形容词,如“安静的”、“满足的”、“温馨的”,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感激策略的效果可能会更明显。在未来的研究中,可再增加其他的干预策略,另外干预策略可考虑到个体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兴趣,并考察干预策略对其他变量的影响。提高感恩能力的练习 彼得森和塞利格曼是研究性格品质的专家。他们对性格品质的定义中就有一条: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因此,他们认为,不管你现在的感恩能力如何,只要你
24、做一些感恩练习,你就会变得更感恩,也会变得幸福。为此,他们设计了两个可以提高感恩的练习:1、感恩拜访:、感恩拜访:写一封信给一个你一直想感谢的人,去拜访她(或他,下同),把信当面念给她听。2、三件好事:、三件好事:每天晚上写下当天发生的三件好事,以及它们发生的原因。这两位科学家还设计了其他四种练习,比如写下童年回忆、写下自豪往事等等。感恩能力提升工作坊工作坊的目的:工作坊的目的:工作坊的目的是引发成员感恩的情怀,学习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方式表达感恩;提升自己与他人的感恩能力,与他人更和谐地相处。工作坊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原理,阐述感恩的理念和结构,并采用小团体的形式体验提升感恩能力的具体操作方法,使感恩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积极人生的快乐种子,人生幸福的有效促进剂。进行步骤:进行步骤:热身小团体形成聆听歌曲感恩世界(引发感恩的情怀)主题绘画感恩(用艺术方法表达感恩)纸笔练习我想对你说(用语言方法表达感恩)纸笔练习我所了解的父母(感恩父母,念亲恩)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