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考情统计考情统计核心素养核心素养1.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律。解读:解读:(1)理解地理环境各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自要素的相互作用,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能够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相关的整体性的原理分析相关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施。2017全国卷全国卷T79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互关系1综合思维
2、:综合思维:以区以区域图、统计图、景观域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图文材料为载图等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及成因。的表现及成因。2区域认知:区域认知:以区以区域图、统计图等图文域图、统计图等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区材料为背景,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域自然地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相互关系。2016全国卷全国卷T1011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互作用2016全国卷全国卷T37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14全国卷全国卷T79地理
3、环境要素间的相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互作用2014全国卷全国卷T89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互作用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考情统计考情统计核心素养核心素养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分析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规律。解读:解读:(1)掌握自然带地域掌握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和特点。分异规律的成因和特点。(2)能够运用陆地自然带的能够运用陆地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相关地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相关地理现象,并说明其在生产理现象,并说明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2017全国卷全国卷T13水平地域分异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律及成因3人
4、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结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环合区域图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影境问题的产生及影响。响。4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结结合案例考查运用整体合案例考查运用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解决性和差异性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问题的能力。2017全国卷全国卷T37垂直地域分异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和成因律的特点和成因2016全国卷全国卷T1011垂直地域分异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特点律特点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0101双基落实技能提升0202核心考点互动探究栏目导航0303专项专攻素能培优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地理要素
5、:包括地理要素:包括_、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_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等过程进行。0101双基落实技能提升大气大气岩石圈岩石圈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功能生产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平衡功能概念概念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_的能力的能力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性质生产功
6、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平衡功能平衡功能形成形成过程过程_通过物质和能量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大气、水、土壤、的交换,将大气、水、土壤、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物CO2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中的CO2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钙沉淀O2的平衡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的平衡作用:
7、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O2有机物有机物光合作用光合作用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演化过程演化过程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读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地 理 要 素 的 变 化 会 地 理 要 素 的 变 化 会“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牵 一 发 而 动 全 身”,这 里 的,这 里 的“一 发一 发”是 指是 指_。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
8、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_,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_。b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_。c气候:降水气候:降水_,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_;灾害性天气增多。灾害性天气增多。d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_。e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_遭受破坏。遭受破坏。(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性,其表现是什么?性,其表现是什么?答案答案(1)植被增大增大减少减
9、少增大下降生态平衡植被增大增大减少减少增大下降生态平衡(2)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整体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0202核心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气候气候及其及其要素要素气候气候及其及其要素要素(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水水河流运
10、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大气运动大气运动(风力作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土壤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大气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气候的干、湿、冷、
11、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表形态岩石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
12、影响。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或鱼类生存造成影响。2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2014全国卷全国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的地理位置
13、。读图,完成(1)(2)题。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地形复杂(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具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结合经纬度,运用解答本题需要
14、具备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结合经纬度,运用区域认知素养判断该区域位于热带,且附近有寒流经过。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该区域认知素养判断该区域位于热带,且附近有寒流经过。运用综合思维素养分析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解题流程解题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从图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自主尝试(1)B(2)C美洲美洲小小不明显不明显(2019江西南昌测试江西南昌测试)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O2,而森林土壤是,而森林土壤是CO2产生的重要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来源,土壤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
15、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图所示。据此完成据此完成13题。题。森林土壤森林土壤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 1武夷山森林土壤武夷山森林土壤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A12月月B45月月C78月月D1011月月解析:解析: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
16、,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C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较多降水较多B蒸发较大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枯枝落叶较多解析:解析: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A3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
17、放量大,最可能的原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因是()A土壤温度较高土壤温度较高B土壤湿度较大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含水量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多枯枝落叶量较多解析:解析: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D4(2016全国卷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某科考队于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
18、南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上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熊的重要食物。上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
19、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解析解析第第(1)题,据图判断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高差大;中部为东北题,据图判断该地以山地为主,地势高差大;中部为东北西南走西南走向的山脉;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堪察加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向的山脉;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堪察加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以此来分析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东北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以此来分析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东北西西南走向的山脉阻挡季风南走向的山脉阻挡季
20、风形成多雨区与雨影区;地势起伏大形成多雨区与雨影区;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显著。气候垂直分异显著。第第(2)题,纬度高题,纬度高气温低气温低植物生长慢植物生长慢食物少;纬度、冬季风食物少;纬度、冬季风冬季冷长冬季冷长自然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大条件恶劣;气候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大适宜生存空间小。第适宜生存空间小。第(3)题,图中信息反映题,图中信息反映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的几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季甲地有河流,熊的重要食物鲑鱼多,熊出没的几率大。甲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夏季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风背风坡,有森林且晴天多,利于隐蔽和拍摄。答案答
21、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形成气候垂直差异。(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天较多,利于拍摄。考点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考点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
22、整体性的表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截然分开。(2016全国卷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据此完成(1)(3)题。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
23、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大气温度B降水量降水量C积雪厚度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植被覆盖度(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冬季风力最大(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太阳辐射减弱素养解读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
24、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分析长白山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区域地形对降知素养分析长白山地区冬季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区域地形对降水、气温的影响。水、气温的影响。解题流程解题流程第第(1)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_;受地形的影;受地形的影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响,山地迎风坡的气流抬升,在一定的高度产生丰富的_,故从山麓到山,故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顶,降水量先增后减;坡度越大的地区,降雪留存的难度越大,则积雪厚度越_,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
25、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但在高山苔原带,积雪厚度与海拔基本无关;植被覆盖度与_条件条件密切相关,而密切相关,而_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条件与海拔密切相关。第(2)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冬季风源地_。冬季,强烈的。冬季,强烈的_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第风影响,产生冻害。第(3)题,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题,积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雪层以下地面起到_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作用,降低气温大幅下降所造成的灾害程度。根据材料可知,在
26、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景下,东北长白山地区的降雪期_,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使地面在初冬没有雪层保护下迅速_,冻害加剧。,冻害加剧。自主尝试自主尝试(1)C(2)D(3)C降低降低地形雨地形雨小小水分水分水分水分较近较近西北西北保温保温推后推后降温降温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如下:(1)分析地理环
27、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析某一地理要素对自然地理环
28、境的影响。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牵一发而动全身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
29、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果关系。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如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个自然地理环境面貌的变化。如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年和2012年观测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题。1近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近
30、几十年来,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增加年降水量增加B河流流量增加河流流量增加C植被覆盖率上升植被覆盖率上升D河流含沙量增加河流含沙量增加解析:解析:与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变化和含沙量曲线波峰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C2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有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有()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
31、灌溉面积增加ABCD解析:解析: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除植被增加因素外,水库也有明显的调节径流量和拦截泥沙的作用。B3(2019山东临沂模拟山东临沂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问题。读图回答问题。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图中丙湖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120毫米,而年蒸发量达毫米,而年蒸发量达2 500毫米,湖泊经常毫米,湖泊经常干涸。干涸。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甲河的主要特点是河流源于降水丰富的东部高地,流经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的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
32、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广大平原地带,以致中下游流量较小,为使中下游发展农牧业,当地修建了引水工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了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程。但在引水灌溉过程中了引发了一些生态问题,下图为灌溉增加引起的生态问题示意图。示意图。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从自然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甲河流中下游引水灌溉面积增加对其他自然要素的影响。影响。答案答案径流: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质变差;土壤:土地径流:地表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质变差;土壤:土地盐碱化;生物: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盐碱化;生物: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
33、遭破坏。解析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要素是指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该题是引河水灌溉,即地表水的变化对要素是指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该题是引河水灌溉,即地表水的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结合图示不难作答。其他要素的影响,结合图示不难作答。0303专项专攻素能培优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多以某种地理事象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多以某种地理事象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环境中各大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地形、环境中各大要素之
34、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是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这四大要素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水文、植被这四大要素间的关系尤为重要。答题规范答题规范(五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经典题经典题)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阅读下图,回答问题。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思维流程思维流程自主尝试自主尝试
35、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思考方向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满分术语气候气候位置、地形、位置、地形、洋流等洋流等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地地形影响气温和降水。形影响气温和降水。洋流影响气温
36、和降水洋流影响气温和降水地貌地貌气候、水文、气候、水文、植被等植被等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河流、海洋、冰河流、海洋、冰川对地貌造成影响。川对地貌造成影响。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影响地貌植被覆盖率的高低也影响地貌水文水文气候、地形、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植被、土壤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水气候影响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含沙量、汛期、水能等。能等。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水能等。地形影响河流的含沙量、水能等。植被影响河流植被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的含沙量和水量变化。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土壤主要影响河流的含沙量等植被植被
37、位置、气候、位置、气候、地形、土壤等地形、土壤等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不同同“湿地湿地”,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口三角洲、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地球之肾”,具,具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有调蓄径流等多种基本生态效益。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一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东北地区沼泽地分布图。
38、材料二材料二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1)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简析东北地区大面积沼泽地的形成条件。(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三江平原沼泽地发展趋势对该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境的影响。解析解析第第(1)题,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题,大面积沼泽地一般具有地势低洼、来(降降)水量大、排水不畅的水量大、排水不畅的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共同特点。东北地区纬度高,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气温低、蒸发弱和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
39、渗。第碍地表水下渗。第(2)题,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题,自然地理环境由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要素组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成,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图示三江平原沼泽率降低,湿地面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积萎缩,水环境趋于恶化,对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影响明显。答案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地势低平,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降水多;河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网较密,径流丰富;土质黏重、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2)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自然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下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淡水资源减少,气候趋于干燥,旱涝灾害增加,水质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物多样性减少。课时作业课时作业(十四十四)谢谢观看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