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概念胃食管返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甚至口咽部,分为功能性和病理性,其划分主要是根据24h食管PH监测结果功能性GER:常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表现溢乳为主,多发生在餐后,睡眠时较少发生,生长发育不收影响,随年龄增长症状减轻,通常不需治疗GERD(胃食管反流病):是指反流引起的一系列食管内、外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症候群,须评估和治疗功能性GER和GERD是不同的概念2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病理性GER:反流频发且持续时间长,多发生于卧位、睡眠及空腹时DGER:如有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称十二指肠胃食管返流病理性GER是GERD的必要条件 即病理性GER如没有临床表现
2、只说明反流是病理性的,而不能诊断GERD 反之,GERD肯定存在病理性GER3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概述 新生儿期极为常见,40%的正常新生儿可发生胃食管返流 早产儿发病率有文献报道可达80%-85%以上 表现为间歇性奶液随意自口腔流出,或呈喷射状呕吐 胃食管返流引起的呼吸暂停多发生在生后48小时内 咽部受返流物刺激,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反复吸入、甚至猝死 反复吸入可引起慢性肺疾病、支气管肺炎、肺发育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不良后果4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诱发因素诱发因素 胃食管运动功能紊乱 胃容量较小 His角较钝 食管腹腔段很短 吊索纤维发育不完善 胃底低位水平 进食流质食物 新生儿通常平卧位
3、 易哭吵 胃胀气5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病因病理病因病理 抗返流屏障功能低下 食管廓清能力降低 食管粘膜的屏障功能破坏 胃和十二指肠功能失常6新生儿胃食管返流食管抗返流防御机制减弱食管抗返流防御机制减弱7新生儿胃食管返流LESLES压力低下压力低下 是引起胃食管返流的主要原因 LES: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是指食管胃连接处 在生理情况下,当有吞咽动作时LES反射性松弛,压力下降,通过正常的食管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胃内,然后又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出现一个反应性的压力增高以防止食物返流;当胃内压和腹内压升高时,LES会发生反应性主动收缩使其压力超过增高的胃内压,起
4、到抗返流作用。如因某种因素使这种正常的功能发生紊乱时即可引起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8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正常人LES静息压为2.04.0Kpa(1530mmHg),约40%GERD患者LES静息压低于10mmHg 正常人当腹内压增加时会导致LES压明显增高以防止GER,许多的GERD患者这种适应性反应减弱 9新生儿胃食管返流LESLES周围组织作用减弱周围组织作用减弱 腹腔内食管段:食管是一根软性消化管道,腹腔内压力增高时腹腔食管段被钳夹呈扁形,食管与有效胃直径的比例为15,腹腔内食管仅需要压力超过胃内压1/5时即可发生关闭10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食管腹腔段长度越长,功能亦越趋完善 如缺少腹腔段食管
5、,致使腹内压增高时不能传导腹内压至LES使之收缩达到抗返流的作用 年龄3个月的婴儿腹腔段食管甚短,故易发生胃食管返流11新生儿胃食管返流HisHis角角 His角:胃食管角,食管腹腔段左侧壁与胃底右侧壁(胃贲门)相邻处构成的锐性夹角,正常为锐角。出生后1个月形成,此角亦取决于腹腔内食管长度 活瓣作用:当胃底压力增高时,膨胀的胃底向右推压食管下端左侧,使其贴附于食管右侧壁上,从而关闭了食管下端,防止了胃向食管的返流 12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lGERD是一种慢性且极易复发的疾病,应长期治疗lKlinkebergKnol等报道经奥美拉唑40mg/d治愈后,在药物减量的12个月中的复发率为
6、47%,强调维持治疗是控制GERD的关键l在一项26个月的随访研究中,发现返流症状的复发与LES低压相关,提示宜长期应用促动力药,西沙必利每日一次能有效的防止复发lVigeri提出,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联用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为防止复发的理想方案13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体位治疗:进食后1h保持直立位,斜卧在30倾斜的木版上,取伏卧位,以背带固定饮食上每餐少食、增加喂奶次数、足月儿喂以稠厚乳汁,大于三个月的可用3%米奶粉。两组均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早产儿给予暖箱等治疗。观察组采用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0.2 mg/kg,日服23次,奶前30 min服,
7、连续710d所有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监测临床表现、呕吐及呼吸暂停次数,每2d测一次体重,入院时及住院10d做钡餐检查,观察并发症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4848例临床观察例临床观察 14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疗效判断 呕吐症状:治疗10d后比较,无呕吐或1周偶有呕吐12次的为显效,明显减少为好转,次数无减少为无效。呼吸暂停:一个疗程后无暂停发生为显效,仍有暂停发生的为无效 食管钡餐造影反流2次以上为无效,1次为好转,无反流为显效 体重:体重增长10g/d以下或无增长为无效,增长1015g/d以上的为好转,增长15g/d以上为显效。显效和好转为有效。15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结果
8、呼吸暂停 观察组中有12例 对照组中有11例 结论-吗丁啉治疗GER在症状上的改善不明显 并发症:并发肺炎:观察组2例,对照组8例 并发贫血:观察组3例,对照组19例16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吗丁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壁,增加LES张力,防止返流;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的防止胆汁返流,不影响胃液分泌,故能很好地治疗GER 而吗丁啉不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无锥体外系副作用 讨论讨论17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有关红霉素治疗有关红霉素治疗GERGER的争论的争论 近年来,有学者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GER,取得好的疗效,杨
9、晓光等研究显示多潘立酮与小剂量红霉素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比较,差异不显著。由于红霉素通过肝脏代谢,可引起肝脏损害,长期应用可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并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而吗丁啉副作用少,在本研究中,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产生,且药价便宜,使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18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支持者支持者 小剂量红霉素可诱发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肠动力,同时红霉素可增强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张力,能有效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并具有调节免疫和抗炎作用,对返流所造成的食管和胃部炎症有较好疗效 小剂量红霉素还可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减少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使用小剂量红霉素患者未发现肝损害等不
10、良反应。红霉素价格便宜,值得在基层推广 19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率的相关性研究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方法:通过99mTc-DTPA胃食管显像方法测定从2007年11月到2009年2月共77例相对正常新生儿的60min胃排空率和胃食管反流指数 其中足月儿46例,早产儿31例,以此了解相对正常新生儿无症状反流的发生率,胃食管反流与胃排空的关系20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结果结果无症状胃食管反流率 足月儿为60.9%(28/46),早产儿达83.9%(26/31)差异有显著性,无症状反流指数平均为6.7%胃排空率 足月儿或早产儿
11、组中,有反流或无反流者,其胃排空率没有差异结论结论 新生儿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无症状胃食管反流,尤其是早产儿 未发现胃食管反流指数与胃排空率之间的相关关系21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有关体位护理的报道有关体位护理的报道22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A A组体位组体位 俯卧倾斜位:上半身垫高或床头抬高30,于哺乳后30min或睡眠时,采取俯卧倾斜位,使患儿面向左侧,双臂屈曲置于头部两侧,每次3060min,需专人守护 头高脚低位:取右侧卧位,上身垫高与床面呈45角,早产儿需入暖箱保暖的患儿将床头摇起,使床与箱体平面呈1520角斜坡侧卧位 双角度体位:将患儿头高位抱于左臂上,取面向母亲喂奶的体位姿势,此时让患儿的身体
12、长轴与水平面的角度及患儿左前斜位的角度均为4560,在喂奶后保持这种体位3060min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体位护理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体位护理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23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B B组体位组体位 平卧位 侧卧位 母亲平抱婴儿的体位 两组都同时应用吗丁啉混悬剂抗返流治疗,于奶前30min服药,限制奶量,增加喂哺次数等基础治疗24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结果3天后新生儿呕吐的发生率:A组47例呕吐12例,占25.5%;B组28例呕吐14例,占5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吸入性肺炎发生率:A组47例3例发生,占6.38%;B组28例发生7例,占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5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仰卧位头
13、抬高30,胃食管连接部位位于胃泡而不在胃内容物的液面下,因重力作用抵抗了返流并能促进食管的酸清除功能早产儿头部抬高15的俯卧位既能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又能有效地防止胃食管返流头部抬高20,奶后1h采取俯卧位,通过观察,溢奶及呼吸暂停现象明显减少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护理26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不同病情采取的体位疗法在俯卧位时减少喂哺次数,保持胃处于非充盈状态,可以有效的减轻夜间反流的发生哺乳后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位仰睡时要注意睡姿:(新生儿习惯的睡姿是两上臂上举,这样可引起膈肌抬高,胃内压力随之增加,使胃液逆流而上),可垫高头肩部,将患儿双手置于身体两侧,用包被盖好稍加约束哺乳后抱起患儿轻拍背部使胃内
14、气体逸出,置于右侧斜坡卧位患儿呕吐时可暂时予俯位,脸向下轻拍背部,使呕吐物易于流出 27新生儿胃食管返流讨论讨论 易发生返流的原因:易发生返流的原因:新生儿胃呈水平位,胃底肌与贲门肌发育差,幽门肌发育好,在仰卧位时,幽门可高于口腔平面,胃韧带比较松弛,易发生胃扭转,造成胃容量减少,胃内容物通过受阻,胃内压增高,导致食管反流 并发症并发症:由于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协调,呕吐的乳汁可被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29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有效体位有效体位:婴儿俯卧位能促进胃的排空,降低反流的频率,减少反流物的吸入 采取头高脚低斜坡侧卧位,则是利用流体学原理调整患儿的体位,可有效的预防胃食管反流,减少吸
15、入性质肺炎的发生 喂哺方式喂哺方式:胃属容量适应性空腔脏器,如在短期内胃容量急剧增加时,胃很容易产生痉挛性收缩,在此状态下很容易发生胃内容物反流,所以有呕吐症状的患儿要采取少量多次哺乳方式30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发生胃食管返流的影响讨论GER的发生于早产儿的胎龄及体位有关早产儿体位不提倡长时间平仰卧位,特别在喂养之后,胃反流物易呛入气道,使早产儿呼吸暂停、肺部疾患的发生率增高本研究看出,早产儿俯卧位时GER的发生率低于仰卧位和侧卧位。此时头部的位置较低,漏斗形的咽喉底部转向上方,头偏向一侧,一旦发生返流,消化道液体及呼吸道分泌物随重力易于排出或被
16、吸引出,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梗阻性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左侧卧位可减少GER的发生率31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小儿胃食管返流病最新诊断及治疗进展 床头抬高15-30,婴幼儿采用仰卧位即可 年长儿取左侧卧位还是右侧卧位存在争议 根据国外研究资料,左侧卧位时,尽管胃部排空是减慢的,但暂时性下食管括约肌(TLESR)频率减少、反流减轻 目前认为反流的发生与TLESR密切相关,笔者还是建议左侧卧位32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对机械通气极低体重儿胃食管返流的监测与护理对机械通气极低体重儿胃食管返流的监测与护理本文中有关体位护理结论本文中有关体位护理结论:抬高床头,使患儿处于30-45倾斜右侧卧位 有利于排空胃内奶汁,使
17、返流降低到最小程度,可减少误吸,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关有关24h24h食管食管phph监测电极位置的确定监测电极位置的确定身长X0.252+5cm应置于经鼻至87%食管长度处33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四磨汤口服液加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四磨汤口服液加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的影响 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加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早产儿胃食管反流(GER)的影响 方法:将47例需经鼻饲管喂养(INGF)的健康早产适于胎龄儿,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根据是否辅以四磨汤口服液加非营养性吸吮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和单纯鼻饲管喂养组(N-NNS).记录入液量、奶量、热卡及肠道营养达41
18、8.4 kJ/(kg.d)的时间,记录喂养相关情况;同时进行食管24hpH值监测,记录24h内总反流次数;反流指数(RI);反流持续时间5分次数;pH4总时间;最长酸反流时间34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结果结果:四磨汤组24h内反流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分别为6(024)次,13(628)次,P0.05);pH4的总时间和反流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0.243.83)天,(15.754.55)天,P0.05.结论结论:早产儿鼻饲管喂养期间给四磨汤口服液加非营养性吸吮是一种安全简单的辅助喂养方法,可有效的减少胃食管反流次数,对胃肠动力
19、发育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早产儿生后肠道营养的建立 35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喂养的护理喂养的护理 测量胃残余奶量:正常0-2ml/kg或不超过摄入量的1/4,超过正常时减量或停喂 推注速度:量少者1ml/min,量多者推注速度不小于15-20min,避免引起胃或十二指肠急性扩张,导致返流呕吐 管饲喂养同时给予安慰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吸吮和吞咽功能,满足口腔欲望,减少哭闹,并通过口腔内的感觉刺激,兴奋迷走神经,磁选机胃肠道释放胃泌素,促进胃蠕动和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从管饲喂养过渡到经口喂养36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适宜奶瓶喂养者,选择奶头孔不宜过大、少量多
20、餐、间歇缓慢喂养 情况许可,抱起喂奶为佳,防止喂奶过快、过饱而诱发呛咳或返流呕吐 喂养过程中注意面色、呼吸变化,观察呕吐、腹胀、大便和胃潴留量,了解喂养耐受情况 喂奶后1小时更应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呕吐,以防窒息37新生儿胃食管返流避免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避免导致腹压增高的因素各项操作尽量集中在奶前1h进行,减少刺激、保持安静,防止哭闹视情况给予安慰奶嘴或镇静及时消除腹胀:胃内抽出空气或肛管排气保持每日大便通畅,生理盐水或开塞露+等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灌肠通便预防便秘38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抚触抚触 每日2次喂奶前1h予抚触15min 按照顺序对患儿进行全面按摩的同时,着重加强腹部按摩(5-10min),
21、腹部按摩能使胃肠激素水平增高,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呕吐39新生儿胃食管返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新生儿胃食管反流激惹和哭闹,提示是否有食管炎的发生。因为新生儿非语言性特点,灼痛和其他食管的痛苦不能陈述部分新生儿,尤其早产儿,临床上可无呕吐或无症状出现。国内有关报道,发生率分别为65.7%-85%(无呕吐)和27%(无症状)这种“寂静型”GER往往比那些有呕吐的患儿更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要给予高度的重视40新生儿胃食管返流体位体位 避免坐式或仰卧的姿势,特别在餐后 国内推崇Susan提出的以前倾位30胃最佳抗反流体位41新生儿胃食管返流参考文献1杨秀琴.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体会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
22、9,4,312施成仁.新生儿胃食管返流-食管24h监测与食管测压检查.中华儿小儿外科杂志,2008,9:153-53姚文秀.富建华.新生儿及小婴儿适宜体位的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3)190-1924林秀珍.刘志慧.俯卧位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临床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4):145-1475薛文琳.不同体位对早产儿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34(12):686崔瑞芳.体位护理防治早产低体重儿呼吸暂停效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28(6):1452-14537宋亚君,胡皓夫.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9,16(3):139-1418黄凤莉,李素香.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2008,6,5(18):140-1419张锦琼.抚触预防新生儿胃食管返流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3110邓秋香.早产儿胃食管返流的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9,(7):88-8911许秀玲,刘风照.体位喂养治疗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J.中华护理杂志,2005,30(12):719-72012周雪莲,江米足等.小儿胃食管返流病24h食管PH监测1160例体会.中华儿科杂志,2007,39:111-11242新生儿胃食管返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