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点二概括内容,分析形象依照思路概括,紧扣主旨分析本考点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鉴赏散文的形象”,前者着重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局部内容和理解整篇中心的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对文中的形象特点、内涵和作用的分析能力。本考点涉及的题型较多,考查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是考查热点,并且常常与对文中词句的理解结合在一起考查。归纳概括是一项重要的阅读能力,分析散文中的形象也是读懂散文的关键。在复习中要掌握归纳、概括的方法,善于把握散文形象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掌握住不同题型的解题规律和组织答案的技巧。【教材导引】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以简短的篇幅、简约的文字,通过记叙一次演讲出色地
2、塑造了梁任公的形象,作者将梁任公的特点具体化为形貌、表情、声音、动作、气质等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思考角度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第六段第八段课文内容侧面描写:不少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物。正面描写: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正面描写:眼光向下面一扫“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侧面描写: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正面描写:先生的讲演成为表演。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痛哭流涕张口大笑。手法运用及人物特点反衬:梁任公演讲的
3、风采和才华。外貌描写,写其身材、肖像、衣着及气质:稳健而潇洒,卓越不凡,大家形象。神态描写,语言描写: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开朗直爽,学者风范。侧面烘托:梁任公演讲技巧的高超。写其神情动作:才华横溢,博闻强记,富有激情。形象归纳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形象。突破一归纳概括思想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概括主旨是要求归纳某一段落的段意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角度一_概括主旨或情感1.解读标题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
4、联系,文章标题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2.分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3.分析结构层次有些文章主旨比较含蓄,难以把握,只能在理解和分析全文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归纳各层层意,进而提炼出中心主旨。4.抓住议论、抒情语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和情感。5.联系创作背景一般文章主旨有显隐直曲之分。对于主旨比较隐曲的文章,只有了解它创作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我们还要特别注意在
5、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6.依照文体特征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更深广,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角度二_定向概括文意有时对归纳内容要点的考查往往并非要求考生概括文章主旨或情感,而是要求考生按指定角度或对象对全文有关内容进行归纳,这类题目我们称为定向概括。如在母语的屋檐下要求“结合全文概括母语的多重意义”就是这种题型。1.解题步骤第一步,概览段落,明确中心句。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段首提示
6、性中心句,段末总结性中心句,段中过渡性中心句,自然段中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第二步,抓住关键词句,找出重点段。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句,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第三步,提取信息,重新整合。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提炼要点,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2.概括的方法方法一:摘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尾或中间,概括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方法二:合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是一个方面,事实上语段也
7、的确说了不止一个意思,依据要求,所表达的意思不能遗漏。这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将有关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分别摘取出来并组合在一起。方法三:舍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做出舍和取的决定。方法四: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主干句,它的答案要通过阅读文章,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把握和提炼。概括时要借助于辨别、筛选、参照、分析等多种思维方式,要一层一层、一级一级,反复提取,不断提炼,才能达到要求。角
8、度一_层(段)意概括1.对于直接概括某段段意题,如果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直接提取即可;多数情况下是没有中心句或结论句的,对此,首先要确定本段叙述或描写的对象,然后划分层次,提取各层关键词或把层意相加即可。当然,更要注意该段与前后文的联系。2.对于多段落的层意概括题,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角度二_特点概括特点概括题要求概括散文中的人、物、景、情及环境的特点(特征),是概括题中的常见题型之一。审题要特别注意阅读区间的把握。特点题的
9、概括区间一般较大,不只在一段中。对一些人、物特点的概括,不要忘记形、神两方面。答案语言一般为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些词语可以从原文中提取,多数情况下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角度三_概括原因原因概括题,题干提问时一般都有“为什么”“什么原因”“什么理由”等关键词。解答这类题目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思维模式:由果溯因或一果多因散文大多是作家阐发对生活的感悟或某种道理,这些感悟或道理,就是命题者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说到底,散文往往是一个因果复句,故这类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答题时尽量把“因”找全。2.遵循就近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往往是答案密
10、集的区域,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需要延伸思维,适当扩大搜索范围,把答案找全。原因概括题答案要点一般有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而“隐性要点”的寻找需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3.用因果法检查答案是否正确用“因为所以”的形式把原因与结论连接起来读一读,如果因果关系成立,则基本正确;如果生硬,则可能不正确,或语言组织不到位。【即练即悟】一、(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题。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注人的母亲河。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
11、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
12、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因为乌热尔图是根
13、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
14、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
15、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
16、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 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答:解析第一问考查特定段落中事物特点的概括,“哪些”提醒特点不是一个;第二问考查对物象意义的理解,需要联系全文构思来回答。第二段第一句是描写根河在春天破冰流向远方,表现了根河的巨大生命力;第二、三两句通过解释根河原本的名字来写其“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清澈透明”;第四句中“然后”一词
17、前面写根河年复一年地“回到童年,回到本真”,强调其不断获得新生,“然后”的后面写其对两岸万千生物的滋养。可以看出,根河的特点有四个方面。根河的象征意义应指向鄂温克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特点,需要联系后文和本文主旨作答。答案特点:巨大的生命力,纯真清澈,一次次新生,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答:解析“这河”,表面指的是根河,实际代表的是鄂温克人。“深奥”的含义需要结合全文内容归纳分析。前七段写的是鄂温克人的历史和精神世界,八到十
18、三段写的是鄂温克人从山上搬下了山,走向了新生活。据此分析,归纳概括即可。“抵达不了”的原因,要从作者的身份切入。作者不是鄂温克人,只是一个外来旅游者。第五段中说“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作者寄托的情感可从如下角度分析:作者来根河游览,赞叹这里的历史文化内涵,热爱这片土地,歌颂这片土地上值得叙说的人和事,表达了对鄂温克族的尊敬之情。答案含义: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丰富的精神世界,未来的发展。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3.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答:解析抓住文中描述
19、他们行为、语言和作者抒情议论的文字。玛丽亚索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第三、四段,乌热尔图的表现主要集中在第六、七段,走出山林的人们的表现集中在九到十一段。这样构思的匠心:作者选取了鄂温克人中的三种不同类型的人物,他们虽表现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根河的爱恋,从而更全面地彰显了文章主旨。答案表现: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思维导引归纳、概括内容要点3步骤1.读懂文章,把握思路。首先要理清文
20、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只有把文章大意读懂了,在归纳概括时才不至于找不到方向。2.确定区间,整合答案。首先,根据题干寻找答题区间,确定答案存在于哪些段落,再根据题干中要求概括的方向性词语锁定具体的“信息块”,甚至是“信息句”“信息词”。其次,在整合信息时应注意,信息要点不能遗漏、交叉、重复,更不能无中生有。3.掌握要领,准确呈现。(1)尽可能利用原文词句归纳。(2)防止遗漏要点,要对相关文字做层次分析,并注意按分值分列条目。(3)要对某些关键词语进行组合,换个角度转述,用一个更“上位”(上一个层次)的词加以概括;有的则需要用自己的话概括。突破二分析形象及作用对人物形象的考查,一般从两方面设题:一
21、是概括(或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这是主要考查点;二是赏析人物形象的作用。有时也会将两方面综合起来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筛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的内容依据,要根据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分析。筛选分析文中对人物某方面性格特征的评价,这些评价常常是带倾向性的议论。分析文中用比喻、抒情等手法描写人物形象的重要语句,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分析文中人物的称谓,确定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结合文章的主题,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文中人物在事件过程中的表现。分析表现人物特征的手法技巧衬托侧面衬托:用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形象。对比衬托:两个人物相互对比,或一个人物前后的行为形成对比。描写肖像描写:揭示人
22、物身份地位、生活经历、性格心理等特征。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和人物的思想性格、心理活动。行动描写:传神地摹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刻画人物性格。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它涵盖上述四种描写的细节。分析人物形象的不同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衬托、深化、升华作用;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形式上的作用开头结尾的谋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等。主、次要人物的不同作用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人的要寻品,写
23、事的要析理,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应从文章的结构形式、内容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主要形象的彰显意义等方面作多角度思考。散文中的物象不仅有其本身的具体意义,而且具有被赋予的抽象意义。可以说,我们在文学作品中欣赏到的物象,都是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融合而成的形象。把握散文中的物象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两层面概括物象的内涵(1)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感触必须要借助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对其外在形象的描写,就可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事实上,事物的外形特征便是其内在品质的外在表现。通过外形分析
24、出内在品质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2)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一般来说,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最终所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含其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2.把握两类物象的不同作用主要物象从内容主旨角度找作用: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从艺术构思角度找作用: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作用。次要物象结构形式: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串,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内容主
25、旨: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对主要物象的意义彰显: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即练即悟】二、(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题。挺拔之姿朱以撒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阴道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
26、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
27、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
28、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
29、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他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
30、的人格一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
31、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4.(原题)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答:解析“挺拔之姿”不仅仅是描写竹子的外形挺拔,更是赞扬竹子挺拔的精神。从这个角度理解,选取外形扭曲的竹子,更能够体现竹子的精神。答案合乎题旨
32、。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5.(新编)第段中“农耕者”形象有什么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解析先要切分开这几个句子,再结合每一句分析其描写的农耕者的形象具有的特点,如“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可归纳为身材不高大。答案坚韧、忍耐。如“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长于自守、默然无语。如“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强悍。如“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身材不高大。如“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6.(新编)文中第段塑造的竹子形象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33、:解析结合具体的文本句子进行分析、归纳,准确地概括出竹子形象的特点,有时可以通过筛选出句中的关键词来概括。答案高大。如“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一尘不染。如“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担当。如“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可供食用。如“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生长永不停息。如“不舍昼夜继续伸长”。成才。如“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生命力顽强。如“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7.(新编
34、)文章在第段着意描写屈原的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答:解析紧扣“目的”一词,结合所在段的文意,分析塑造这一形象的作用,关键是要答出“衬托”。答案为论述“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做论据。想象分析屈原没有用竹子自况的原因,指出用竹子自喻会胜过那些香草,会使屈原形象风骨遒劲,不会自沉汨罗江。用这一形象来衬托竹子笔直向上、追慕光明的精神。8.(新编)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作者刻画竹子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解析从对竹子形象特征的刻画中把握竹子的精神气质;本文引经据典,将竹子与古代文人高士联系在一起,可以从这些文人高士的精神品质中体会竹子的气质;文中还有作者抒情议论的文字,
35、从中也能发现竹子的精神气质。主要物象的作用一般都是揭示主题,写物是为了言志,写景是为了抒情。答案(1)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2)艺术构思上,竹子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篇,并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揭示文章的主旨,是作者寄托的物象,通过描写竹子的特点,来礼赞竹子的精神品格,进而托物言志,表达自己的崇高追求。9.(原题)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80字左右)答:解析注意题干中“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只要选取其中一种你最欣赏的来谈即可。不要面面俱到,重点是说出你欣赏的这点精神气质的理由,注意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答案略思维导引概括
36、物象特征分析形象作用概括、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1.画在文章中画出有关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句子。2.析在把握文章背景和作者情感倾向的基础上,依据画出的句子,分析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3.明把握文章背景,明确人物的代表类型、地位。4.答掌握答题模式:a.概括型,直接用一些人物思想、性格方面的语言答出即可;b.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其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聚焦经典课文,化知识为能力从教材挖考点,无缝对接高考一、品悟经典课文二、重温经典语段1.文章记叙了小狗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这些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请在下面表格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
37、容。小狗包弟(人教版必修一)事件包弟特点写作意图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日本客人拍摄包弟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提示】特点: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意图:突出家人不忍让包弟离开的悲痛心情为后文蓄势,突出包弟悲惨命运的不合理性突出包弟“死后”“我”的内疚感,进而揭示那个时代摧残生命的主旨2.散文家都是工于绘画的高手。本文主要描绘了四幅画面,这些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请分别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画面画面意象画面特征情感月下小径小煤屑路,许多树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月下荷
38、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荷塘月色月光、青雾、树影荷塘四面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提示】幽僻、寂寞幽静、淡雅朦胧、缥缈阴沉、模糊3.作者描写常春藤,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作者在描写中突出了常春藤的哪些特点?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表述。囚绿记(人教版必修二)性格特点具体描写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_“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_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_“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
39、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提示】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它是柔弱的它是倔强的、坚贞的4.文章第5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月色?试作分析。荷塘月色(人教版必修二)答:【提示】多角度多层次描绘荷塘上的月色。(1)以流水作比,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2)通过雾写月光:薄薄的青雾,雾的轻飘状。(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描绘荷叶、荷花安谧、恬静的情状。(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5.如何理解作者对梁任公外貌所作的描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人教版必修一)答
40、:【提示】作者对梁任公的外貌做了两层描写,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形神兼备,神采奕奕,展现出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形象和风范。描写时,既写真,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例如“风神潇洒”“光芒四射”等语,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由衷的赞美之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高雄素描许知远从下午到傍晚,高雄一直在下雨,码头边的大风不断把手中的雨伞吹翻了面。在旗津岛上,我在天后庙中躲雨,在一家叫鸭脚的海鲜店里吃螃蟹,老板祖籍江苏,他的父亲是1949年跟随国民党来台的老兵。“能统一,”他听说我来自北京后说,“柏林墙两边能统一,海峡两岸为什么不行?”也是在风雨中,我来到鼓山上游览“打狗”英国领
41、事馆。“打狗”是原住民的发音,英国人将之拼写成“Takow”,汉字则成了“打狗”。那是个满是农业气息的台湾,北部的基隆被称作“鸡笼”。当日本人入侵之后,“Takow”变成了高雄“Takow”的发音与日文中“高大”“雄伟”的发音近似。“打狗”英国领事馆,是台湾卷入英国人争夺海上霸权的遗产。我坐在露天平台的阳伞下,看着雨打院子里的海棠树叶,红楼旁的一面米字旗,被雨淋湿垂落在那里帝国的年代早已退却。才过下午5点,天已近乎全黑。狭长的高雄港,静谧祥和,对岸有集装箱的吊臂、亮着灯光的高楼以及观光的摩天轮。往来于旗津岛和高雄码头间的渡轮内灯光通明,在墨蓝色的海面,它像是个巨型的灯笼,悠然地漂过洋面。我忘记
42、了,是谁唱过一首港都夜雨。在高雄的捷运站(地铁站)里,我碰到了一个热心的年轻人。我们正在找高雄县体育馆那一站。“是在凤山站下,你们是去看林怀民的演出吧,我也去。”他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上面青春痘的痕迹尚未褪尽,鼻梁上架一副黑色窄边眼镜,一脸学生的稚气。在车厢里,他坐在我们对面。得知我们来自北京后,他的谈兴变得浓烈。他今年25岁,刚刚从东沙岛服兵役归来,之前他在台北阳明山上的文化大学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而现在,他正准备公务员的考试,他想当一名消防队员。“我喜欢苏东坡,”他说,“他写诗,旅行,喝酒,还修缮了西湖,活得真是潇洒。”5年前,他去过江南的苏州与杭州,喜欢那里的小桥、流水和房屋上翘的飞檐,
43、他也发现,上海很现代,比台北的楼更高,灯光更明亮,更富现代气息。他说,很遗憾对这些了解得太少了。10年前他上中学时,台湾的教科书开始不断压缩中国历史的内容,台湾的内容则不断增加,中国变得日益抽象。“北京好像大得不得了。”8月份时他还通过谷歌地图来寻找鸟巢,结果发现这个著名的建筑在北京地图上是那么不起眼的一点。我们还谈起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最近的访问。他不喜欢发生在圆山饭店前的大规模示威,因为那不符合“待客之道”,他也说两岸之间沿袭了共同的语言与文化,有很多东西可以分享与协商。我喜欢他谈话的方式。或许他缺乏足够的知识背景,却很愿意坦承自己的想法,也尊重你的意见。台湾南部的高雄,30年前(1979年
44、),正是一群青年,在此进行了第一场大规模的挑战国民党当局的行动,开始了台湾的民主之旅。在一张当时的黑白老照片上,我看到了大批手持火把的游行群众,他们脸上是特定时代、特定年纪的意气风发。我和年轻人在凤山站分手了,他打开随身带的折叠自行车,约好我们待会儿在会场见面,然后消失在雨夜中。走前我问他的名字,他说:“叫我鲔仔好了,不是梁朝伟的伟,是鱼字旁的那个,你们好像是叫金枪鱼。”演出因为雨而推迟了,我没见到鲔仔,却一直在想他的父亲必定是位渔民。高雄体育馆前站着另一些青年,穿着黄色的雨衣,正对每一个试图进场的人说抱歉:“演出改成明天了,请到时候来。”我跟着其中的一位进入他们的休息厅,更多的年轻人拥挤在那里,潮湿、嘈杂,还有青春的活力塞满了每个角落。灯光昏暗,我分不清谁是舞者,谁是工作人员。林怀民,这位善于用现代舞蹈来演绎中国古典故事的舞蹈家,原定今夜的这场演出,吸引了附近的两万名观众。我不禁会想,那些儿童的、少年的眼睛,看到舞台中央的表演,会产生什么样奇妙的反应,或许他们此刻懵懂无知,但终有一日,埋藏在心底的美,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