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学说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2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的起源 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的概括。u 水(阴)水(阴)u 火(阳)火(阳)要点:要点:相关相关 对立对立 属性属性 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既可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概念概念4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的划分:阴阳的划分:阳阳运动的
2、、热的、在上的、运动的、热的、在上的、向外的、向外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明亮的、兴奋的、强壮的。阴阴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静止的、寒的、在下的、向内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晦暗的、抑制的、虚弱的。5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的特性阴阳的特性1、相关性、相关性(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同一范畴、同一层面的事物或现象)2、普遍性普遍性(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认识宇宙万物的发展与联系)3、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阴阳属性在一定条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划分阴阳属性的前提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件下可相互转化、划分阴阳属性的前提
3、改变时阴阳属性也随之改变)4、规定性、规定性6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对立制约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相互转化 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交感阴阳交感7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交感阴阳交感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相错、相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发生相摩、相错、相荡的相互作用、感应交合的过程。荡的相互作用、感应交合的过程。二、阴阳的相互关系二、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阴阳交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成和变化的根源。变化的根源。阴阳交感前提与基础阴阳交感前提与基础:阴阳二气运动阴阳二气运动;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和谐状态
4、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万物。8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斗争。制约制约 斗争斗争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二个含义:二个含义:(1)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阴阳属性都是对应的矛盾的。如上下、动静如上下、动静(2)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在属性对立的基础上相互制约。如寒热 9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1)阴阳互根)阴阳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
5、脱离另一阴阳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下(2)阴阳互用)阴阳互用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相互依存基础上相互滋生。如气血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10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 对立对立属性相反(绝对的)属性相反(绝对的)制约制约相互克制(相对的)相互克制(相对的)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互根相互依存(绝对的)相互依存(绝对的)互用互用相互促进(相对的)相互促进(相对的)1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阴
6、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阴阳是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u消消减少、消耗减少、消耗 u长长增多、增长增多、增长 u消长消长制约制约动态平衡动态平衡 u(1)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对立制约关系的彼此消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冬至春至夏)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彼此消长阴阳俱消、俱长(气血)阴阳俱消、俱长(气血)12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平衡平衡阴阳消长的运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阴阳消长的运
7、动变化处于一定范围、限度、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度、时间内保持着动态平衡,总体相对稳定。上限 下限 正常 异常 14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1.1.基于对立制约关系基于对立制约关系的阴阳互为消长:阴与阳之间出现的阴阳互为消长: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消减,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增长的互为消长的变化。即互为消长的变化。即:此长彼消此长彼消 阳长阴消阳长阴消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阴长阳消阴长阳消 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 此消彼长此消彼长 阳消阴长阳消阴长 阳虚阴盛阳虚阴盛 阴消阳长阴消阳长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 2.2.基于互根互用关
8、系基于互根互用关系的阴阳皆消皆长:阴与阳之间出现的阴阳皆消皆长:阴与阳之间出现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某一方增长而另一方亦增长,或某一方消减而另一方亦消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即减的皆消皆长的消长变化。即: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 阳长阴长阳长阴长 血虚补气以生血血虚补气以生血 阳中求阴阳中求阴 阴长阳长阴长阳长 气虚补血以养气气虚补血以养气 阴中求阳阴中求阳 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 阳消阴消阳消阴消 阳损及阴阳损及阴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 阴消阳消阴消阳消 阴损及阳阴损及阳15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5 5、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事物的阴
9、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阴证阴证 阳证阳证 寒极生热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热极生寒 一定条件:重、极一定条件:重、极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16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阳阳 阴阴 部位:部位:上上 下下 表表 里(脏腑)里(脏腑)背背 胸胸 气血津液:气血津液:气气 血、津液血、津液 脏腑:脏腑:六腑六腑 五脏五脏 心阳心阳 心阴心阴 经络:经络: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行于四肢外侧的经脉阳阳 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行于四肢内侧的经脉阴阴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7中医基础
10、阴阳五行学说(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u(阳)功能(阳)功能 物质(阴)物质(阴)整体而言整体而言:营养物质与功能活动营养物质与功能活动 部分而言部分而言:气机、气与血、脏腑经络气机、气与血、脏腑经络功能功能18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说明疾病的发生 原理:阴阳失调疾病的发生过程就是邪正斗争的过程,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正气不足 阳气 阴精 偏衰 机体阴阳 平衡失调 发病 邪气侵入 阳邪 偏胜 阴邪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偏盛偏衰是其前提和基础。(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19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属于阴或
11、阳的任何一: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方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阳盛则热,阳胜则阴病 实热证实热证 急性肺炎急性肺炎 正常正常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偏盛20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u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阴盛则寒,阴胜则阳病u实寒证实寒证 痛经痛经 正常正常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偏盛2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变化。化。阴阴/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阳一方不能制约对方,使对方相对亢盛u虚热证虚热证 肺结核肺结核 甲亢甲亢u虚寒证虚寒证 夜尿频夜尿频 正常正常
12、 阴偏衰阴偏衰 (虚热)(虚热)阳偏衰阳偏衰(虚寒)(虚寒)22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3.阴阳互损,阴阳两虚阴阳互损,阴阳两虚:属于阴:属于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或阳的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另一方不足的病理变化。阴虚阴虚 阳虚阳虚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阳虚阳虚 阴虚阴虚 正常正常阴阳两虚阴阳两虚2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阴证阴证 阳证阳证 24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四)指导疾病诊断(四)指导疾病诊断“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阳阳阴阴色泽色泽 鲜明鲜明 晦暗晦暗 声息声息 高亢宏亮高亢宏亮低微无力低微无力
13、 症状症状热、燥、动热、燥、动 寒、润、静寒、润、静 脉象脉象 数、浮、大、数、浮、大、洪、滑洪、滑 迟、沉、小、迟、沉、小、细、细、涩涩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表、外、上表、外、上 里、内、下里、内、下 其它其它25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用于疾病的防治(五)用于疾病的防治1、指导养生防病、指导养生防病u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 u(1)阴阳偏盛)阴阳偏盛损其有余损其有余 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u(2)阴阳偏衰)阴阳偏衰补其不足补其不足 虚者补之虚者补之:滋阴滋阴 温阳温阳 阴阳两虚阴阳两虚阴阳双补阴阳双补26中医基础
14、阴阳五行学说阴病治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阳病治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阴中求阳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阳中求阴张景岳: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则泉源不竭。则泉源不竭。”27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 阳阳 阴阴 四气四气 温热温热 寒凉寒凉 五味五味 辛甘淡辛甘淡 酸苦咸酸苦咸 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升浮升浮沉降沉降28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案例一案例一患者,女,患者,女,26岁。岁。主诉:消瘦,
15、乏力,多汗,善饥,手颤,主诉:消瘦,乏力,多汗,善饥,手颤,烦躁易怒烦躁易怒1年余,加重半月。年余,加重半月。查体: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查体: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血液指标检查血液指标检查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中医如何用阴阳学说进行分析?29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辨证:阴虚火旺辨证: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治则:滋阴降火30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第二节第二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行五行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以之分类而构成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之分类而构成
16、的五大行类事物之间的运动变化。变化。“行行”行列,次序;运动变化行列,次序;运动变化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及其相互关系。3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的特性(一)五行的特性l木:木曰曲直木:木曰曲直 生长、升发、舒畅、生长、升发、舒畅、条达条达l火:火曰炎上火:火曰炎上 温热、升腾、向上温热、升腾、向上 l土:土爰稼穑土:土爰稼穑 生化、承载、受纳生化、承载、受纳 l金:金曰从革金:金曰从革 清肃(清洁、肃杀)、清肃(清洁、肃杀)、收敛收敛 l水:水曰润下水:水曰润下 寒凉、滋润、向下寒凉、滋润、向下32中医基础阴阳五
17、行学说木曰曲直木曰曲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舒畅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木行。3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火曰炎上火曰炎上凡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凡具有温热、升腾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火行事物,归属于火行34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土爰稼穑土爰稼穑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凡具有承载、受纳、生化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性质的事物,归属于土行35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性质的事物,归属于金行36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水曰润下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闭凡具有寒凉、滋润、闭藏等性质
18、的事物,归属于水行藏等性质的事物,归属于水行37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和推演 自自 然然 界界五五行行人人 体体五五味味五五色色五五化化五五气气五五方方五五季季五五脏脏五五腑腑五五官官五五体体五五志志五五液液酸酸 青青 生生 风风 东东 春春木木 肝肝 胆胆 目目 筋筋 怒怒 泪泪苦苦 赤赤 长长 暑暑 南南 夏夏火火 心心小小肠肠舌舌 脉脉 喜喜 汗汗甘甘 黄黄 化化 湿湿 中中 长长夏夏土土 脾脾 胃胃 口口 肉肉 思思 涎涎辛辛 白白 收收 燥燥 西西 秋秋金金 肺肺大大肠肠鼻鼻 皮皮 悲悲 涕涕咸咸 黑黑 藏藏 寒寒 北北 冬冬水水
19、肾肾膀膀胱胱耳耳二二阴阴骨骨 恐恐 唾唾38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五行相生五行相生 含义:是指木、火、土、金、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递相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规律:规律: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意义:是事物发生和成长的根由,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由,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子行的资生、促进和助长。难经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把相生关系比喻为母子关系母子关系,“生我生我”者为母,者为母,“我生我生”者为子。者为子。比如木为火比如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之母,土为火之子。(三)五行的生克制化39中医基础
20、阴阳五行学说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含义:是指木、火、土、金、含义: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隔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克制、制约的关系。规律:规律: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意义:维持事物发展变化中的平衡协调,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平衡协调,为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对其所胜行的克制和制约。内经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把相克关系称为“所胜所胜”、“所不胜所不胜”关系关系,“克我克我”者为我者为我“所不胜所不胜”,“我克我克”者为我者为我“所胜所胜”。比。比如水为火之如水为火之“所不胜所不胜”,金为,金为火之火之“所胜所胜”。40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3、五行的制
21、化、五行的制化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保持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制化:克制与生化制化:克制与生化类经图翼类经图翼运气上运气上:“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五制则亢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五制则亢而为害。而为害。”意义: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意义: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因此,克,就不能维持事物间的正常协调关系。因此,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必须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才能维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
22、促进稳定有序的变化与持事物间的平衡协调,促进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发展。4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42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相侮与相乘的异同: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的同:均为五行生克制化关系遭到破坏后出的 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异常相克现象;两者皆因“太过太过”或或“不不及及”引起;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引起;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异: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异: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素问素问五运行大论: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
23、不胜,侮而乘之,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己所胜,轻而侮之。”44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两行皆异常。母虚母虚子虚子虚母子两虚母子两虚 如如:水不足水不足,无力生木无力生木,则木干枯则木干枯,结果水竭木枯。结果水竭木枯。子病及母子病及母 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含义: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累及其母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两行皆异常。规规律律子子45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三、五行学说在中医药学的应用三、五行学说在
24、中医药学的应用(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一)归属人体组织结构,反映内外环境统一统一u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u2.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46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二二)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u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u2.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n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说明五脏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资生、制约系、资生、制约 47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 母病及子疾病的传变从母脏传及子脏 如:肾病及肝。如肾属水,肝属木,
25、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如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故肾为母脏,肝为子脏,肾病及肝,即是母病及子。临床上常见的子脏,肾病及肝,即是母病及子。临床上常见的“肝肾精血不足肝肾精血不足”和和“水不涵木水不涵木”,都属于母病及,都属于母病及子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肾精不足,然后累及肝脏,子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肾精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肝肾精血不足;由于先有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肝肾精血不足;由于先有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肾水不足,不能滋养肝木,从而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称阳上亢,故称“水不涵木水不涵木”。48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子病犯母,又可称子病犯母,
26、又可称“子盗母气子盗母气”,是指疾,是指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如肝属木,心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属火,木能生火,故肝为母脏,心为子脏,心病及肝,即是子病犯母,或称心病及肝,即是子病犯母,或称“子盗母子盗母气气”。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临床上常见的心肝血虚和心肝火旺,都属于子病犯母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心血都属于子病犯母的范围。这是由于先有心血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不足,然后累及肝脏,而致肝血不足,从而形成心肝血虚;由于先有心火旺盛,然后累形成心肝血虚;由于先有心火旺盛,然后累及肝脏,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
27、。及肝脏,引动肝火,从而形成心肝火旺。2.子病及母疾病的传变从子脏传及母脏 如:心病及肝。49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3.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 相乘相乘相克太过而为病。相克太过而为病。如如“木旺乘土木旺乘土”、“土虚木乘土虚木乘”相侮相侮反向克制而为病。反向克制而为病。如如“木火刑金木火刑金”、“土虚水侮土虚水侮”如以金克木的关系而言,肺属金,肝属木,在正常如以金克木的关系而言,肺属金,肝属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肺金的肃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生理情况下,肺金的肃降,有制约肝气、肝火上升的作用,故称金克木。如在肺金不足或肝的气火上逆情作用,故称金克木。如在肺金不足或肝的气火上逆情况下,即可出现况下
28、,即可出现“左升太过,右降不及左升太过,右降不及”的肝气、肝的肝气、肝火犯肺的反克病理变化。火犯肺的反克病理变化。50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1 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 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2 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克火。克火。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51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
29、说3 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 素问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脏生成篇说:说:“能合脉色,可以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万全。”灵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指出“见其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医宗金鉴医宗金鉴是疹是疹心法心法说:说:“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色脉相合,青弦赤洪,黄缓白浮,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黑沉乃平。已见其色,不得其脉,得克则死,得生则生。得生则生。”52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1、控制
30、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控制疾病的传变(生克乘侮)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五脏中一脏有病,可以传及其他四脏而发生传变。临床治疗时,除对脏而发生传变。临床治疗时,除对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所病本脏进行治疗之外,还要依据其传变规律其传变规律(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五脏疾病传变的基本规律律:“盛则传,虚则受盛则传,虚则受”),治疗其他,治疗其他脏腑,以防止其传变。脏腑,以防止其传变。难经难经七十七难七十七难“见肝之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则知肝当传之于脾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故先实其脾气”。53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确定治则与方法、确定治则与方法(1)相生规律:)相生规律:u虚则补其母:虚
31、则补其母:l滋水涵木(肾阴虚滋水涵木(肾阴虚肝阴不足,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阳偏亢)l培土生金(脾胃虚弱培土生金(脾胃虚弱肺气虚)肺气虚)l益火补土法(温肾阳益火补土法(温肾阳健脾阳)健脾阳)u实则泻其子:实则泻其子:n肝旺泻心法(清心火肝旺泻心法(清心火降肝火)降肝火)54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相克规律:)相克规律:u“抑强抑强”、“扶弱扶弱”l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抑木扶土法(调理肝脾法)l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培土制水法(温运脾阳治疗肾虚水治疗肾虚水泛)泛)l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法)l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泻南补北法(泻心火以滋肾水)55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其他:其他:u指导脏腑用药指导脏腑用药u色、味色、味u指导针灸治疗指导针灸治疗u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指导精神情志疾病的治疗56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均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均属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与五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事物阴阳与五行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中每一行又可再分阴阳五行中每一行又可再分阴阳57中医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