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材料一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
2、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是留下创伤。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一种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在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
3、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作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摘编自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7期)材料二面对新
4、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任。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编委会主任: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
5、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编委会主任: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
6、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有改动)材料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
7、可或缺。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
8、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11日)1.下列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应激反应是一种内
9、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B.全力奋战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C.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2.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3分)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B.腹
10、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C.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D.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B.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C.新冠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
11、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D.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4.材料二和材料三虽然都摘编自光明日报,并且都围绕“心理防疫”来谈,但是在行文思路和表述重点上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4分)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6分)(二)现代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镰刀的歌唱刘剑飞芒种忙,麦三场。布谷鸟一叫,田里的麦子说熟就熟了。天刚亮,三爷就提着新磨的镰刀,
12、走向村外的麦田。清晨的风,凉丝丝、湿润润的,氤氲着麦子成熟的清香。三爷禁不住将鼻子抽动了一下,又抽动一下,脸上的皱纹便舒展开来。走进麦田,望着眼前铺天盖地的金黄色麦浪,三爷的眼睛里蓦然跳动起闪亮的神采。他用手指试了试镰刀的刃口,又深吸了一口气,而后左手拢麦,右手执镰。嚓,一镰,嚓,又是一镰,涌动着的麦浪便在他挥舞的镰刀下应声而倒。身后,留下一排浅浅的麦茬。一口气割完田头的这片麦子,三爷擦了一把汗,燃着一支烟,便坐在新割的麦秆上,边抽烟边想着与割麦有关的往事。年轻时,三爷是村里有名的割麦快手。19岁那年,生产队搞割麦竞赛。三爷赤膊上阵,一马当先,将一把镰刀挥舞得嚓嚓风响。一上午,三爷一个人割了二
13、亩多麦子,将队里的其他青壮劳力远远抛在了后面。因为这,三爷后来成了村里的生产队长,后来又把个俊俏的三奶奶娶回了家麦子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转眼40多年过去了,当年风风火火的快手三爷,也在一茬茬的麦子中渐渐老去。最近几年,村里的年轻人一拨又一拨进城打工去了。到了麦收季节,也是匆匆回来,叫上几台收割机,轰隆隆两三天,就把麦子收完了。昔日里那热火朝天的开镰收割、打麦扬场的景象,也连同生锈的镰刀一起,定格成村里人久远的记忆。起先,三爷还是坚持用镰刀割麦。后来,从城里赶回帮忙的儿子说啥也不让他再干了。实在没办法,三爷只好在收割机进田之前先割割田头,也算是为每年的麦季搞个开镰仪式。晨雾散去,田边的大路上渐
14、渐热闹起来。骑摩托车的,开三轮的,挟着袋子准备装麦的,人们有说有笑,赶集似的从村口聚拢来。“三爷下地这么早啊?”“三爷还用镰刀割麦啊?”“三爷,您老就别费这劲了,等会儿您儿子就把收割机叫来啦!”看到三爷在割麦,好奇的年轻人纷纷停下来打声招呼。三爷微笑着,点点头,心想,收麦这么隆重的事儿,哪能不亲手割上几镰呢?太阳爬上树梢时,三爷的儿子赶来了,还叫来一辆收割机。这突突响的铁家伙如同一只巨大的猛兽,沿着三爷割出的空地,一路轰鸣着冲进田里。金色的麦海,顿时被冲出了一个宽宽的豁口。三爷想,这东西割麦虽快,但留下的麦茬太长,并随地抛下一堆堆的麦秸秆。到了下一季作物耕种时,长麦茬挡着,下不去耧,播不下种。
15、最后没办法,村里人就干脆放起一把火,将满地的麦茬和麦秆一起烧掉,搞得好多天都是浓烟滚滚,呛得人睁不开眼。没到晌午,自家的6亩麦子就收完了。儿子和儿媳装好麦子,让三爷坐上拖拉机一起回家。三爷摆摆手,说自己还想再溜达一会儿,就让两口子先走了。正午的太阳从头顶直射下来,火辣辣的,照在蓬乱的麦茬上,反射出灼目的光。大片新收的麦田里,忽然一下子安静和空旷起来。三爷朝手心吐了一口唾沫,握紧镰刀,弯下腰,开始割麦田里那长过脚踝的麦茬。嚓,一镰,嚓,又是一镰。少去了沉甸甸的麦穗和麦秆,割起麦茬来倒省劲多了。早在几天前三爷就计划好了,自己现在老了,割不动麦子了,但还可以再割割麦茬。三爷想,就是自己热点累点,也要
16、把田里的麦茬清理干净。不然的话,乡亲们又要烧麦茬了,乌烟瘴气的,不是在造孽吗?想到这些,三爷的镰刀舞得更欢实了,烦闷的内心也一下子敞亮起来。割完自家的麦茬,回家吃了饭,下午,三爷又手提镰刀,到邻近的田里割麦茬。每割完一块,他就用板车把割下的麦茬拉到地头,一丛一丛垛起来。起先,村里人不明白,不知这老爷子又发的哪门子邪。后来,弄清了三爷的用意,大家很是感动,便纷纷拿起镰刀,加入三爷割麦茬的队伍。那一把把久违的镰刀,再次唱起了欢乐的歌(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22期)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结尾处说镰刀唱起欢乐的歌,是村民们受三爷精神和人格魅力的影响所致,也赞
17、美了三爷的高尚精神和人格魅力。B.“嚓,一镰,嚓,又是一镰,涌动着的麦浪便在他挥舞的镰刀下应声而倒”,写三爷想到以后镰刀再也派不上用场,于是现在抓紧时间过足用镰刀割麦的瘾。C.一些年轻人纷纷停下来向三爷打招呼,是因为他们对三爷居然还起早用镰刀割麦感到好奇;在他们看来,有收割机就不需要再起早用镰刀割麦了。D.小说写村里人后来弄清了三爷的用意,便加入割麦茬的队伍。三爷的用意就是,避免麦茬被烧弄得乌烟瘴气。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芒种忙,麦三场。布谷鸟一叫,田里的麦子说熟就熟了”,为后文写麦子成熟、割麦等一系列事情作铺垫。B.“镰刀的歌唱”中的“镰刀
18、”,是贯串全文的线索,起统摄全文的作用,小说情节几乎都是围绕着“镰刀”来展开的。C.小说运用了插叙,使内容更加充实;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生动感人。D.小说以镰刀的歌唱为题,与小说结尾“那一把把久违的镰刀,再次唱起了欢乐的歌”相呼应,题文照应,结构严谨。8.文中画线句各反映出“三爷”怎样的心理或神情?请简要分析。(4分)9.分析“三爷”的形象特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4题。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常
19、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
20、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汲黯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此两人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资财。庄兄弟子孙以庄故,至二千石六七人焉。太史公曰: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节
21、选自史记汲郑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B.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C.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D.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洗沐,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沐浴,文中指沐浴更衣。B.黄老,黄帝与老子,道家以黄、老为祖,称道家为“黄老”。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
22、九个高级官职,如司马、廷尉等。D.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秦汉以后是仅次于王公的爵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庄行侠仗义,喜爱交友。他解救张羽于危难之中,声名远播;慰问老友,与宾客交往,乐此不疲。B.郑庄追慕长者,以礼待人。他非常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对宾客无论贵贱都执宾主之礼。C.郑庄居官廉洁,不治产业。他廉洁从政又不置办家产,把俸禄和赏赐分赠给宾客,因而死后家无余财。D.郑庄推崇贤才,仁厚爱士。只要有进言的机会,他就称道天下贤士;从不直呼官吏名字,尊重对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
23、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2)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14.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不隐恶”在本文中是怎么体现的?(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杨万里病眼逢书不敢开,春泥谢客亦无来。更无短计销长日,且绕栏干一百回。不关老去愿春迟,只恨春归我未归。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的一、二两句写诗人因眼疾不能读书,因春泥无客来访,而深感寂寞。B.春末时节白日并不长,诗人用“长”字表明自己的寂寞无聊和对这种生活的厌倦。C.“且绕栏杆一
24、百回”以质朴的语言、略带夸张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诗人形象。D.第二首诗的一、二两句照应题目“旅怀”,表达诗人希望春天晚一点到来的期冀。16.请找出诗中“以状物姿态写人情意”的句子,并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纯朴性格的诗句是“,”。(2)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进犯。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写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被雨淋湿的风,以29摄氏度的体温降临人间。如刚
25、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从窗口游进来,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领养了皮肤上的灼热。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一场风,带来的不是简单的凉爽, 。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它拂去了月亮身上的云。月亮看看自己,仔细一想,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赤脚走,多自在。月亮是天空的心,心袒露了,天地一片清白。风从天上下下来,落在多年不睡的凉席上,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凉席裸露在雨后的夜风里,我裸露在凉席上,如同 。我将脸紧紧贴着它,鼻尖
26、抵上它,便清晰地闻到了竹子的清香。曾经,多年前的盛夏,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人们乘凉、聊天、吃西瓜,摇着扇子入睡。那些诗一样的旧光阴,被风带到哪儿去了?18.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3分)A.比喻拟人对偶B.借代对比对偶C.借代对比排比D.比喻拟人排比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夜风从窗口进来,吹到身上,带走灼热。”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21.仿照下面的例句,利用所给材料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4分)例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材料:作出开辟显示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中国贡献上
27、下求索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拥抱世界一往无前敞开胸襟22.下面文段在语言表达和标点符号使用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近期,气温回升,大风天气接连出现,防火防灾迫不及待。我省已将4月3日至5月10日定为火灾高风险期。此时段,将对全省林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山林火灾的发生,广大群众务必通过网络祭扫、鲜花祭祀的文明方式祭奠缅怀亲人,降低传统祭祀方式引发山火的可能性。发现火情,请及时报警,以防止火灾带来的各种损失,“山林防火,人人有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19世纪70年代,首批公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20世纪
28、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祖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A解析:A项,“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
29、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一说的是“竭尽全力地应对”,从反应结果看,反应分为“恰当的、适应性的”和“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2答案:D解析:D项,“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说法错误。利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这一部分信息真假难以辨别,如果是虚假信息,就可能很难获取心理支持。3答案:D解析:D项,“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说法错误。“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是为了避免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相关内容在材料一第2段。4参考答案:行文思路:材料二作为访谈录,以问答行文;材料三作为新闻评论,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层层推进,论述观点。表述重点:材料二围绕疫情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以
30、及如何给予心理支持来谈;材料三更强调疫情来临时对社会心理的引导。5参考答案: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但要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对感染的重症患者及时施救,对他们及其亲人提供心理支持;给一线医护工作者提供安全保障和心理支持;让有关部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协调各部门和组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结合疫情防控,以预防为主,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6答案:B解析:“写三爷想到以后镰刀再也派不上用场,于是现在抓紧时间过足用镰刀割麦的瘾”,牵强附会,也与事实不符。这一句主要是写三爷割麦动作的麻利和技术的娴熟。7答案:C解析:C项,小说没有运用对偶的
31、修辞手法。8参考答案:为闻到晨风中弥漫着的麦子成熟的清香而情不自禁,感到特别舒畅。为看到铺天盖地的金黄色麦浪、麦子获得丰收而惊喜和激动。为能实行几天前的计划把田里的麦茬清理干净,以免乡亲们烧麦茬而弄得乌烟瘴气,心里感到特别欢快和敞亮。9参考答案:勤快能干,吃苦耐劳:天刚亮就去割麦,年轻时是割麦快手,割麦时远远超过其他青壮劳力;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割麦茬。重视割麦,坚持传统:视收麦为隆重之事,为每年的麦季搞开镰仪式;坚持用镰刀割麦的传统,有了收割机后,就用镰刀割田头、割麦茬。心系村里,品德高尚:为避免乡亲们烧麦茬弄得乌烟瘴气,宁可自己热点儿累点儿,也要把田里的麦茬清理干净,割完自家的麦茬,又到邻近的
32、田里割麦茬,把割下的麦茬一丛一丛垛起来。二、古代诗文阅读10答案:A解析:“四夷”意思为“各地少数民族”,作“招”的宾语,承前省略主语“汉”,“招四夷”意思是“(汉朝)招抚各地少数民族”,意思独立,结构完整,前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多”意思是“很多,甚多”,修饰“逋负”,强调亏欠钱款之多,根据句意,“多逋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洗沐:沐浴,借指休假。汉朝制度,官吏五日一休沐,文中指休假。12答案:C解析:因果关系不当,郑庄死后家无余财主要是由于家道中落。13参考答案:(1)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2)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
33、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解析:(1)“薄”,小,低微;“大父”,祖父;“行”,辈分;“天下有名之士也”,判断句。(2)“始”,起初;“为”,担任;“阗”,充满;“废”,被废,指被免官;“罗”,罗网。14参考答案:郑庄在朝常常附和顺从皇帝的意见,不敢表明自己的态度。郑庄举人不当。他保举的宾客中有人替大司农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自己也因此获罪。参考译文:郑当时,字庄,是陈县人。郑庄以仗义行侠为乐事,将张羽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声名传遍到梁、楚之间。孝景帝时,他做太子舍人。每逢五天一次的休假日,他经常在长安四郊置备马匹,慰问各位老友,迎送宾朋,夜以继日,直到天亮,还时常担心不能
34、访遍好友。郑庄喜爱道家学说,仰慕德高望重的人唯恐见不到他们一样。他年纪轻,官职低微,但交游相知的都是祖父一辈的人,是天下闻名的人。武帝即位后,郑庄逐渐升迁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到九卿中的右内史。由于武安侯和魏其侯的议论,他被贬为詹事,又调任大农令。郑庄为太史时,告诫属下官吏说:“客人到来,不论尊贵或低贱,一律不得让人滞留门口等候。”他敬执主人待客之礼,以自己的高贵身份屈居于客人之下。郑庄廉洁,又不置办家产,仅依靠官俸和赏赐所得赠给诸位友人。而他所赠送的礼物,只不过是用竹器盛的吃食。每逢上朝,遇有向皇帝进言的机会,他必称道天下德高望重的人。他推举士人和属下的丞、史,称道他们颇有美言,时
35、常认为他们比自己贤能。他从不对吏员直呼其名,与属下谈话时,好像生怕伤害了对方。听到别人有高见,便报告皇帝,唯恐延误。因此,崤山以东广大地区的士人一致称赞他。郑庄被派遣视察黄河决口,请求给五天时间准备行装。皇帝说:“我听说郑庄远行,千里不带粮,为什么还要请求准备行装的时间?”但是郑庄在朝中常常附和顺从主上之意,不敢过于表明自己的主张。到了晚年,汉朝征讨匈奴,招抚各地少数民族,国家耗费财物很多,国家财力物力更加匮乏。郑庄保举的宾客中有人在大司农手下承办运输,亏欠钱款甚多。司马安任淮阳郡太守,检举此事,郑庄因此获罪,赎罪后削职为平民。不久,他又做了丞相长史。皇帝认为他年事已高,让他去做汝南太守。几年
36、后,在官任上去世。郑庄、汲黯当初位列九卿,为政清廉,居家时品行高洁纯正。这两人中途都曾被罢官,家境清贫,宾客日趋减少。等到做郡守,死后家中没有剩余的财物。郑庄的兄弟子孙因他的缘故,官至二千石的有六七人。太史公说:凭着汲黯、郑庄的贤能,有权势时宾客十倍,无权势时情形就相反,又何况一般人呢!下邽翟公有这样的话,起初翟公担任廷尉时,宾客满门;等到他被免官,门外可以设置捕雀的罗网。他再担任廷尉后,宾客们又想前往,翟公就在门上大书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黯、郑庄也有这样的遭遇,可悲啊!15答案:D解析:D项,“表达诗人希望春天晚一点到来的期冀”错误,这两句暗
37、点标题中的“春尽”。春天已经过去,但他还希望春天走得慢一点。16参考答案:“最是杨花欺客子,向人一一作西飞。”运用拟人手法,以“欺客子”“向人”赋予杨花以人的神情、动作,写出杨花仿佛向诗人故意炫耀而惹人恼恨之态。丰富了诗的意蕴,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归之情。17答案:(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三、语言文字运用18答案:D解析:语段中没有使用对偶和借代。比喻,如“如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中将“风”比作“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拟人,如“拥抱”“领养”,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根须惊叫了一声”。排比,如“我要云这块破布干什么,我要满
38、天的乌烟瘴气干什么,我要鞋子干什么”“一个天井,一轮圆月,一群老人、孩子,一堆竹榻、竹椅”结构相同,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19参考答案:原文用“刚从冰水里撩起的黑色绸缎”比喻冰冷的晚风,生动形象;“拥抱”“领养”运用拟人手法赋予风以人的性格特征,生动活泼;“拥抱脸、颈脖、前胸、双臂外侧”,化大为小,写出了身体各个部位被风渐次吹拂的细腻感受,有过程性和层次感,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风格一致。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0参考答案:而是无与伦比的宁静裸露在夜的竹林里解析:第处,由“带来的不
39、是简单的凉爽”可知,关联词应用“而是”。联系前文“风渗进肌肤、血液,如雨水渗进一棵树,根须惊叫了一声,树枝、叶脉、叶尖上每一个细胞,都汇入和声,又瞬间恢复平静”和下文“无与伦比的宁静里,风消失了,其实到了天上”,此处可填写“而是无与伦比的宁静”。第处,由“如同”可知,此处应使用比喻修辞。联系上文“凉席瞬间复活成了一大片竹林,黑暗里涌动着丰满的绿意”可知,作者将凉席比作“大片竹林”。结合本句话“我裸露在凉席上”可知,应填写“裸露在夜的竹林里”。21答案示例: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上下求索、锐意进取,开辟了中国道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显示了中国力量。改革
40、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作出了中国贡献。22参考答案:(1)“迫不及待”改为“刻不容缓”;(2)“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和山林火灾的发生”改为“禁止一切野外用火,避免山林火灾的发生”;(3)“务必”改为“可以”;(4)“防止”改为“减少”;(5)“山林防火,人人有责”后的句号置于后引号外。四、写作23写作指导:本题所给材料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不同时期广大青年出国留学、立志回国、报效祖国等一系列人生轨迹。材料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一方面反映出民族振兴、国家进步的现实,另一方面揭示出个人成长与国家强盛、民族富强之间的深刻关联。材料中说“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
41、力量”,要求考生针对所给材料谈自己的“感触和思考”,提示考生应从青年成长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来思考。从青年在不同时代回国的情况来看,19世纪70年代他们是“被召回国”,20世纪20年代和50年代他们是历尽千辛万苦回来建设祖国,现在是形成“归国潮”,这一过程既表现了青年立志报国的觉悟、决心和毅力,同时也能表明祖国的日益强大离不开广大青年学生的付出,又表现出祖国的日益强大带来的无尽的感召力。据此可以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与青年的关系。从青年自身来看,他们面对着不同的境遇,作出了努力,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表现出一种向上的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决心与毅力。参考立意:(1)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离不开青年人的付出;(2)青年强则中国强,青年人要勇于担当,为民族复兴而奋斗;(3)青年要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第 17 页 共 17 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