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理改变病理改变1 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细胞学Cerebrospinal Fluid Cytology2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视为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学活检。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视为对蛛网膜下腔的组织学活检。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只反映在脑部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只反映在脑脊液中。脊液中。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及其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及其他部位肿瘤脑膜转移可靠的诊断方法。阳性率部位肿瘤脑膜转移可靠的诊断方法。阳性率70-953常见脑脊液细胞血源性脑室源性脑脊液细胞4脑脊液细胞脑脊液细胞红细胞红细胞
2、白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脉络丛室管膜脉络丛室管膜细胞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5 各种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红细胞 颅内出血 腰穿损伤 急性时需临床病史、CT、磁共振等鉴别6白细胞总数增加的分级及意义分级白细胞总数(个/ul)临床意义成人儿童可疑增高10-1515-20CNS感染早期、腰穿或气脑检查后以及脑肿瘤轻度增高16-5020-50中度增高50-200CNS病毒、结核、霉菌感染高度增高200-500CNS细菌、结核感染,脑和脊髓脓肿,部分病毒感染显著增高 500化脓性脑膜炎、脑室
3、积脓7白细胞分类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变态反应病毒感染、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变态反应性疾病性疾病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期。化脓性、结核性、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期。化脓性、结核性、霉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等。病毒感染早霉菌性脑膜炎,脑脓肿、硬膜下积脓等。病毒感染早期。期。浆细胞浆细胞结核性脑膜炎、各种脑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神经梅结核性脑膜炎、各种脑炎的慢性期或恢复期。神经梅毒及多发性硬化。毒及多发性硬化。单核细胞单核细胞慢性感染,脑膜炎慢性期,脓肿后期,脑膜癌。慢性感染,脑膜炎慢性期,脓肿后期,脑膜癌。嗜酸性细胞
4、嗜酸性细胞寄生虫、原虫感染。寄生虫、原虫感染。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可吞噬红细胞。细菌感染亦可见。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可吞噬红细胞。细菌感染亦可见。8病毒性脑膜炎 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外观无色透明或微混,蛋白质轻度增高或正常,蛋白质轻度增高或正常,糖正常或偏高,糖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氯化物正常。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 白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20-500/ul之间,之间,少数可达少数可达1000/ul以上。以上。细胞学特点细胞学特点9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高于淋巴细胞高于淋巴细胞第第1日日 中性粒细胞迅速下降,中性粒细胞迅速下降,淋巴细胞数上升,占淋巴细胞数上升,占60-90%,大淋
5、巴细胞较多。,大淋巴细胞较多。单核吞噬细胞占单核吞噬细胞占10-30%,浆细胞浆细胞1%第第2日以后日以后白细胞分类变化10 由于患者常在发病数天后到医院就诊,故中由于患者常在发病数天后到医院就诊,故中性升高期少见。多数情况为:性升高期少见。多数情况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脑脊液恢复慢于临床,常为脑脊液恢复慢于临床,常为1 1月左右。月左右。11病毒性脑膜炎淋巴细胞反应病毒性脑膜炎淋巴细胞反应(瑞吉染色瑞吉染色,1000)1000)12细菌性脑膜炎 外观外观 早期可清亮,重时混浊或脓早期可清亮,重时混浊或脓性(米汤样);性(米汤样);蛋白质含量增
6、高;蛋白质含量增高;糖、氯化物减少,严重者减少明糖、氯化物减少,严重者减少明显。显。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13 细胞数1000-10000个/ul。中性粒细胞90%以上,出现中毒性改变,有中毒颗粒、空泡、崩解。单核高于淋巴,单核细胞高度激活,核粗大,核浆比增高。淋巴细胞为转化性(中、大淋巴细胞)。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可见细菌。表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渗出期:渗出期:发病后发病后1-2天天 细胞总数迅速下降 中性粒细胞下降明显。单核-吞噬细胞反应,数量增加,35-85%,能见浆细胞。淋巴上升。但单核-吞噬细胞%仍淋巴细胞%。表现: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增殖期增殖
7、期:发病后发病后3 3-6 6天天 中性粒细胞消失,至转至正常,中性消失为痊愈标志 单核吞噬细胞持续增高,生化的恢复常先于细胞学 表现: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恢复期:恢复期:第第1010-1515天天14病理病理淋巴细胞浆细胞15疗效判断:疗效判断:n疗效好疗效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下降快,下降快,单核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增高,增高,45%;n疗效差: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疗效差: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下降慢,下降慢,单核单核-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增高,增高,30%30%16结核性脑膜炎 外观亮透明或淡黄色,置放外观亮透明或淡黄色,置放6 6小时可形成小时
8、可形成一层薄膜(纤维蛋白渗出所致),一层薄膜(纤维蛋白渗出所致),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蛋白质含量增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蛋白质含量增高明显,可达数百毫克,高明显,可达数百毫克,糖、氯化物减少。糖、氯化物减少。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 细胞总数:细胞总数:100-1000/ul100-1000/ul或或1000/ul1000/ul。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激活激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细胞比、单核细胞、浆细胞。细胞比例相差悬殊不大,细胞呈混合细胞反应例相差悬殊不大,细胞呈混合细胞反应。细胞学特点细胞学特点17 嗜中性粒细胞为主,甚至可达嗜中性粒
9、细胞为主,甚至可达90以上,以上,或呈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混或呈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这种混合细胞反应持续时间较长合细胞学反应。这种混合细胞反应持续时间较长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单核-吞噬细吞噬细胞胞%。未治疗前未治疗前 嗜中性粒细胞开始下降,嗜中性粒细胞开始下降,激活单核细胞出现吞噬完成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使激活单核细胞出现吞噬完成免疫功能的白细胞,使细胞总数在数天内急剧减少,细胞总数在数天内急剧减少,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逐步正常化。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逐步正常化。有效治疗有效治疗1个个月后月后 持续混合细胞
10、反应持续混合细胞反应慢性期慢性期18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快,下降快,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上升,上升,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也上升,但常也上升,但常30%;临床好转早于细胞学,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可认临床好转早于细胞学,体温下降、头痛消失,可认为病情得到控制。为病情得到控制。治疗有效治疗有效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下降迟,下降迟,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上升不明显。上升不明显。病情出现反复时,伴中性粒细胞病情出现反复时,伴中性粒细胞%回升回升治疗不当治疗不当19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脑脊液改良抗酸染色阳性(抗酸染色抗酸染色,1000)1000)20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外观外观 清亮透
11、明,清亮透明,脑脊液压力增高,一般在脑脊液压力增高,一般在200-400mmHg,慢性者可在正常范围,慢性者可在正常范围,蛋白质增高,蛋白质增高,糖、氯化物减少,尤其是糖含量明显降糖、氯化物减少,尤其是糖含量明显降低。低。脑脊液常规脑脊液常规 在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可以确诊。在脑脊液中找到隐球菌可以确诊。白细胞总数:一般白细胞总数:一般500/ul,在三周内,在三周内达高峰,以后不论是否治疗细胞数均可达高峰,以后不论是否治疗细胞数均可下降。下降。细胞学特点细胞学特点21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而进入组织内的隐球菌很快就被荚膜包裹,隐球菌在体外无荚膜,而进入组织内的隐球菌很快就被荚膜包裹,呈圆形或卵圆
12、形,直径为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4 42020m m。带荚膜的隐球菌有致病力,带荚膜的隐球菌有致病力,侵入体内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隐球菌的致病因子及人体的免疫功能侵入体内的隐球菌是否致病与隐球菌的致病因子及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直接关系。有直接关系。22细胞核增大,细胞核增大,10m;核核-浆比增大;浆比增大;染色体染色增深;染色体染色增深;染色质颗粒粗糙丛集;染色质颗粒粗糙丛集;核膜增厚且不规范;核膜增厚且不规范;核仁体积及数量增加;核仁体积及数量增加;多核或多叶核;多核或多叶核;有丝分裂活跃;有丝分裂活跃;胞核和胞浆形态、体积多变。胞核和胞浆形态、体积多变。肿瘤细胞23脑膜癌、免疫性炎症、其它类疾
13、病呈混合细胞反应并不常见,细胞学表现为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都较低,这是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明显的区别。24组织病理学25 神经系统脑膜结构神经系统脑膜结构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脑膜26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基本病变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基本病变n神经元神经元n神经胶质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大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原浆性星形胶质细胞27神经元及神经元基本病变神经元及神经元基本病变神经元形态神经元基本病变 神经元急性坏死(红色神经元)单纯性神经元萎缩 中央性Nissl小体溶解和轴突反应 神经元胞质内包含体形成 细胞结构蛋白异常 软化灶形成28大脑
14、锥体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核周胞浆有核大而圆,核仁明显;核周胞浆有NisslNissl小体小体29 受酶性分解,坏死后的细胞溶解和消失,但细胞轮廓受酶性分解,坏死后的细胞溶解和消失,但细胞轮廓隐约可见。隐约可见。鬼影细胞鬼影细胞30单纯性神经元萎缩单纯性神经元萎缩(Simple neuronal Atrophy)性质性质:慢性进行性变性慢性进行性变性-死亡死亡表现表现: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神经元胞体及胞核固缩,消失消失,无炎症反应无炎症反应 早期难以发现早期难以发现,晚期出现胶质细胞增生晚期出现胶质细胞增生常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常累及一个和多个功能相关的系统31神经元肿胀、变圆、核偏
15、位神经元肿胀、变圆、核偏位胞质中央胞质中央NisslNissl小体消失,细胞周边有残余早期具代偿意义小体消失,细胞周边有残余早期具代偿意义32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脂褐素病毒性包涵体胞质内核内和胞质内33病毒包涵体(狂犬病的病毒包涵体(狂犬病的NegriNegri小体)小体)34软化灶形成软化灶形成35神经元空泡变性神经元空泡变性海绵状脑病海绵状脑病36神经元周围卫星现象神经元周围卫星现象神经元胞体被神经元胞体被5 5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所围绕形成卫星样结构个以上的少突胶质细胞所围绕形成卫星样结构37噬神经元现象噬神经元现象 Neuronophagia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
16、噬细胞吞噬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38格子细胞格子细胞(泡沫细胞泡沫细胞)Gitter cell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胞体增大,胞质中出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吞噬神经组织崩解产物后,胞体增大,胞质中出现大量小脂滴,现大量小脂滴,HEHE染色呈空泡状,称为格子细胞或泡沫细胞,苏丹染色染色呈空泡状,称为格子细胞或泡沫细胞,苏丹染色呈阳性反应。呈阳性反应。39小胶质结节小胶质结节40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41 光镜变化光镜变化 脑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脑血管变化和炎症反应 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损伤脱落血管扩张充血,内皮细胞损伤脱落 V-R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形
17、成血管周围淋巴套间隙增宽,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淋巴套42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细胞卫星现象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43软化灶形成软化灶形成 灶状神经组织坏死、液化灶状神经组织坏死、液化 分布广泛,灰白交界处常见分布广泛,灰白交界处常见 镂空筛网状,边界清楚镂空筛网状,边界清楚44 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细胞增生 小胶质细胞形成小胶质结节、格子细胞小胶质细胞形成小胶质结节、格子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少突胶质细胞增生 星性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星性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瘢痕45流行性乙型脑炎绿色:疏松的软化灶。红色: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绿色:疏松的软化灶。红
18、色: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46流行性乙型脑炎绿色:卫星现象(神经元细胞被围绕)绿色:卫星现象(神经元细胞被围绕)47流行性乙型脑炎红色:软化灶。红色:软化灶。绿色: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环绕脑组织血管周围呈袖套状外观。绿色: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渗出环绕脑组织血管周围呈袖套状外观。48化脓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49 肉眼肉眼 基本改变:软脑膜炎、脑膜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基本改变:软脑膜炎、脑膜血管充血、炎性细胞浸润。软脑膜及大脑表浅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内充满脓性渗软脑膜及大脑表浅血管充血,蛛网膜下腔内充满脓性渗出物,覆盖于脑表面,并沉积于脑沟和基底池。出物,覆盖于脑表面,并沉积于脑沟和基底池。50 蛛
19、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 蛛网膜下腔增宽,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渗出,少量单核细蛛网膜下腔增宽,大量嗜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渗出,少量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胞、淋巴细胞浸润 脑实质一般不受累,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脑实质一般不受累,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51脑脓肿脑脓肿52 典型脓肿壁在病理上分5个带:n中心坏死带n含巨噬细胞和纤维细胞的炎性增生带n胶原包膜带n新生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炎性增生带n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脑水肿带病理病理5354纤维脓性渗出物填塞于充血的血管之间,血管周围纤维脓性渗出物填塞于充血的血管之间,血管周围有急性炎性细胞渗出有急性炎性细胞渗出55颅内结核菌感染颅内结核菌感染56 脑底视交叉有灰白色斑块状渗出物。脚间池脑膜混浊,脑脑底视交叉有灰白色斑块状渗出物。脚间池脑膜混浊,脑血管扩张血管扩张57结核瘤结核瘤:右小脑半球内可见直径右小脑半球内可见直径2cm大大的结核球,中心有干酪样坏死。的结核球,中心有干酪样坏死。58a:颅底脚间池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颅底脚间池大量脓性分泌物渗出b:双侧基底节缺血性脑梗死双侧基底节缺血性脑梗死c:结核瘤结核瘤59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