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愚公形象,体会文章的写法。3.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总结寓言的学法。教学重点:分析愚公形象、体会文章写法。教学难点:理解寓意。教学过程:同学们,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中的名篇,这节课我们学习这则寓言,首先从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开始。一借助问题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口头翻译课文。2.借助问题了解内容。教师示范提问:愚公有多大年纪?愚公将近九十岁。(年且九十,且:将近。)请同学们就故事内容提出问题,来帮助大家读懂课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的过程是怎样的?参与移山的一共多少人?
2、移山的结果如何?交流明确: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道,很不方便。所以愚公想移山。惩:苦于,意动用法,对于感到苦恼。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道儿。惩山北之塞:之,的。出入之迂: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移山的过程艰辛而漫长: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能往返一次。易:更替。反:通假字,通“返”,往返。愚公一家去了四个人,再加上京城氏孀妻的遗男,一共五个人参加移山劳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省略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荷:肩负,扛。箕畚:用箕畚,名词活用做状语,可见劳动工具简陋。三夫:移山的人少。渤海之
3、尾:路途遥远。尾:末端,末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京城:复姓。孀妻:寡妇。始龀:刚刚换牙。移山之后,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垄:高地。一马平川二分析人物探究写法1.PPT出示:瘦身后的愚公移山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读以上文字,说说愚公是个怎样的人。愚公造福人类、后代。(年且九十
4、,面山而居。虽我之死,虽:即使。)愚公不顾年迈体衰,不顾劳动的艰辛,有远大抱负。(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见解超过一般人,大智若愚,能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苦:愁苦,这里是担心什么。)3.观察、对比原文,你觉得哪个写得更好?谈谈自己的看法。4.本文对愚公移山这一行为写得很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各种人对愚公移山表现出的态度以及愚公的回应,如果让你给瘦身后的愚公移山故事点缀一下,你会选择原文中的什么内容呢?要讲清理由呦!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因为这句话说明路途遥远,移山工程艰巨,侧面烘托愚公的气魄。人
5、们对愚公移山的不同态度。这些内容从侧面表现了愚公移山之艰难和愚公坚定的信心。大部分家人:支持愚公移山。杂然相许。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杂然:纷纷地。诸:之于,兼词,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其妻和智叟说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比较他们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妻子:疑虑,担心愚公力量,无处安放土石。要读出担忧、疑虑的语气。献疑,以君之力,流露出关心。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语气较轻,说的是真实想法,提出必须解决的问题,
6、但并不反对移山。智叟:轻视、嘲讽愚公,认为移山是愚蠢的行为,根本不可能成功。要读出责备、挖苦、嘲笑的语气。笑而止之,嘲笑,轻蔑,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慧,从倒装句中可以读出很严厉的责备,强调愚公不聪明,表现出对愚公的轻视。残年余力: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其”,用在如何之前,加强反问语气,简直讥笑愚公无能。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支持愚公移山。始龀,跳往助之。操蛇之神和天帝的态度:畏惧、感动。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操蛇之神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感到畏惧,侧面烘托愚公移山不可动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7、,借助神的力量实现了愚公移山的宏伟抱负,既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从侧面突出了愚公的伟大形象。对比两个鲜明的形象:愚公与智叟自作聪明突出愚公的大智若愚,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以愚公的大智大勇、坚定执着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冥顽不灵而命名为“智”,对比,讽刺。愚公,智叟,而非愚叟,智公,公和叟是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明确:同学们列举的这些内容,虽没有直接描写愚公,但从侧面或对比,或衬托突出了愚公的形象。三解决疑难畅谈启发刚才老师听到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既然太行、王屋两座山不是愚公搬走的,愚公为什么非要搬山而不搬家呢?1.讨论问题。2.畅谈启发。明确:寓言结构的表层是虚构的故事,结构的里层是寓意。寓言的特点是运用一个故事寄托另外的意旨。即小故事,大道理。四回顾过程总结学法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概括总结寓言学习方法:讲故事析形象看写法悟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