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西医学认知方法比较中西医学认知方法比较西医的认知方法西医的认知方法中医的认知方法中医的认知方法1.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解剖观察法2.要素质与还原方法3.证实、证伪与实验方法4.西医的逻辑特征1.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2.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3.“道”与心悟诸法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解剖观察法构造自然观、结构中心论、解剖观察法 对医学影响最深的是文化因素是哲学,西方主流哲学都强调实体特质及其对宇宙的构造。古希腊的留基伯、德谟克利和伊壁鸠鲁认为,宇宙由形体和虚空所组成,形体中有些是复合物,而有些是构成复合物的东西,也主是原子。一切物体各种自然理象都是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而造成的
2、。强调人是机器。1.人体特定的组织结构就如机器部件一样负载着特定的功能,该组织结构的器质性改变必然引起该组织结构的功能变化。从这个角度看,器质性结构改变是第一位的,功能性改变是第二位的。2.人体结构组织是人的整体分化的产物,整体的功能决定着各组织结构的状态,各组织结构上的器质性改变,除单纯外因致伤外,一般都是整体性功能异常在局部的恶化反映。在构造自然观和人是机器思想的指引下,西医自然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人体结构及构成人体的实体方面,而了解人体结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解剖-形态观察法。这一直是西医研究和认识人体的主要方法。反回要素质与还原方法要素质与还原方法西医主要使用还原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
3、1.整体由部分构成,应当而且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来认识,生命的整体性能,可以从它的组成部分的性能完全解释清楚。2.生命运动是由较低级的物理、化学等运动组成的,应当而且可以把生命的高级运动还原为分低级运动来认识,生命和疾病的现象完全可以用物理、化学规律来解释。不足:还原方法所发现要素质固然重要,但要素之质不能完全代表系统整体之质,各个要素之和也不等于整体。还原方法依然是我们认识自然和人体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它必须与认识整体的系统方法互补结合。正如美国学者艾伦在20世纪的生命科学一书说“只研究孤立的各部分不是认识事物本质的最精确的方法。.重要的不是各部分的总和,而是各部分如何相互作用。返回证实、
4、证伪与实验方法证实、证伪与实验方法 18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者强调用经验通过归纳逻辑去证实假说,强调“证实”。卡尔波普尔针对逻辑实证主义举起了批判理性主义的大旗,提出了“证伪”的概念。认为不仅单称陈太守不可能“证实”全称陈述,而且全称陈述中隐含许多可能的论断是在日后很久才会被人所认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不是“证实”而是“证伪”,只有具备可证伪性的理论才能被划入科学领域,而且证伪性越强,其科学性越高。无论是“证实”还是“证伪”,科学理论都需要在实践中去“证”。由于科学实验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条件控制影响实验结果的多种因素,使实验过程变成一个单因素函数的观察过程,从而能有效地揭示或验证因果规律。因此
5、科学 实验便成“证实”或“证伪”最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返回西医的逻辑特征西医的逻辑特征逻辑是构成科学知识的重要形式。西医的逻辑特征主要有:1.重视还原方法。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和方法去研究更高级运动形式的方法就是还原法。在这种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生理、生化、物理、化学等学科来研究人的生命。2.形式逻辑严密。通过概念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西医学推理严密,判断形式只有真假两个判断。形式逻辑的一切规律均适用于西医学。3.重视归纳法。虽然西方也有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也有归纳主义与反归纳主义之争,但是西医作为一门对经验依赖很强的科学却更多地依赖于归纳法。返回有机自然观、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有机自然观、
6、功能中心论和司外揣内法 在中国的自然科学发展史上,以元气论为核心的有机自然观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按照这种观点,整个自然界和其中的任何事物,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整体是在气化运动中不断产生和消逝的一种“过程流”,是一种自生自灭的自己运动。中医从有机自然观出发,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气”的生化运动,而不是形。中医观察的重点是功能和气的运动,而不形态。气的运动只能在机体存活的状态下才能存在,因此,中医学家不采用静态的解剖直观法,而采用动态的功能观察法。所谓“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返回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现代科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其中一个既形似又神似
7、的方面就是中医看重事物的系统质和研究系统质所运用的朴素系统方法。按照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确定性能的整体。人是最典型的系统,对人和疾病的考察与调节应当遵循系统规律。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正好符合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第一,它强调整体性,把握了人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的特征,把注意的重点放在人的整体水平,把握了只存在于人整体水平的一系列“系统质”,注重的是“人”、“人病”、“治人”。第二,注重联系性。系统论认为整体之所以不等于部分之和。关键不在于其要素的性能,而在于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学所关注的重点也不是体内诸要素,而是阴阳、
8、五行、正邪、天人等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第三,看重稳定性。耗散结构论指出,远离热力学平衡的开放系统可以产生负熵,使系统有序性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中医学自发地把人理解为开放的系统和耗散结构,用气化活动描述人的耗散活动和熵变化,用阴平阳发秘来表达人的有序稳定,各种“证”则是对有序稳定的偏离和破坏。第四,把握动态性。系统论认为自然系统是自我产生、自我发展、自我完成的;生命科学证实生命是自我更新、自我复制、自我调节的。中医学把握了人的这种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规律,强调恒动特性,主张养生知本、治病求本,注意遵循机体“阴阳自和”的规律,运用各种手段“调其阴阳之所自”,推动机体自我调节以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
9、。中医学对人和疾病的研究,不象西医那样去重点探索各层次要素的定位、结构及相关改变,而是指向人的整体水平的性能状态变化,即健康状态与各种“证”状态的相互转化,发展了“辨证施治”体系,与现代新老三论不谋而合。但是,中医忽视对各个要素的分解、还原和认识却是不恰当的。返回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系统质与朴素的系统方法“道道”与心悟诸法与心悟诸法无论是儒家、道家科学实验是医家,“道”都代表着最根本的规律和最高的真理。它不可能直接从感觉经验或知识技能中获得,也很难用语言文字来传递。所以人们首先要悟透经典著作的要义,苦读医经,“取其精微,间附已意,以及考验。”其次,要用心去感悟天地自然之理。中医还有一个非常重
10、要的认知方法,那就是取类比象的类比推理。中医的五行、五脏、五音、五色、五气等研究及中药四性五味归经之论述无不得益于取类比象之法。现代科学也开始重视类比方法,反映了现代科学相互渗透的整体化趋势。移植法、模拟法、仿生学及医学动物模型的建立等都与类比相关,而这一方法却是中医几千年来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医的逻辑特征主要有:1.重辨证逻辑,轻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都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形式和方法的科学。但后者是以固定范畴建立起来的思维科学,前者则是以变动范畴建立起来的思维科学。2.重演绎,轻归纳。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个别的思维运动,是从概念到概念、判断到判断的推理。在西方,它的发展晚于归纳
11、,是理论思维,特别是建立理论体系过程中的主要推理部分。然而在中国,归纳法到近现代才受到重视,而演绎法却很早就备受重用而得到发展。中医从反映普遍对立统一规律的太极图演绎出物质本原“气”的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以及诊断学、治疗学和中药学等。演绎推理贯穿于中医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反回基础理论的比较基础理论的比较中医的理论中医的理论西医的理论西医的理论1.哲医文浑然一体2.整体观和辨证施治3.中医全息论4.以功能为核心的藏象学说5.物质基础6.病因学说7.着眼于健,立足于调节1.两次分化后的西医理论2.结构学科与功能学科3.病因学说4.着眼于病,立足于防治哲医文浑然一体
12、哲医文浑然一体世界上的一切学科过去都包含在哲学的母体之中。历经几千年的发展,除中医学等少数学科外,其余学科都经过人类文化的两次分化而从哲学中独立出去。中医学则不然,它至今仍与哲学浑然一体,它的基础理论,如元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等,其实就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学是高度发达的经验医学,但是几千年的经验和技艺都越过科学阶段而直接上升到哲学理论的高度。哲学也直接插手于中医学的各种领域、各个层次的理论和实践环节,与中医学融为一体。在唯物观方面在唯物观方面:1.它肯定世界的物质性,人是由气、精、血、津液等特质组成。2.它肯定形神统一观,形是第一性的,神是第二性的,形与神 俱,不可分离。3.它肯定
13、了疾病的可知性和可防治性。在辩证方面在辩证方面:1.它肯定自然界和人体的运动都是阴阳的矛盾运动,整个物质世 界变化的根源在于世界的内部,而不是世界的外部。2.它肯定精神意识对机体健康的反作用,认为心理因素既能致病,又能治病。返回哲医文浑然一体哲医文浑然一体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整体观是中医的突出特点。第一,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强调“天人合一”。1.人为天地所生 2.天地人都源于共同的物质-“气”3.天地与人都遵守共同的规律-“道”4.人的生命物质和能量源于天地 5.人的形态与功能都与天地相对应 6.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应天地之道 第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1.脏腑间的整体性 2.
14、神形统一 3.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的优势,又是中医的特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正邪关系等,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正邪关系等等,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返回中医全息论中医全息论 中医学一直自发地坚持着全息论。从全息论出发,天人相应,人是自然和社会的全息元,是生物界的全息元,人能全息反映自然界的阴阳五行,并与自然界物的四性五味密切相关,人的五脏与五谷
15、、五果及动物的同名脏器相关。与此同时,人还全息地反映自然界的时间周期,如日节律、月节律和木星节律等等。在人体内,脏腑全息相关,脏象全息相关,内脏功能与外象表现相关。返回人类文化曾被分为三大领域三大领域,即以研究人及其相互关系为中心的社会科学、研究大自然本质与规律的自然科学和概括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中的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的哲学。在古代,这三大领域是融合在一起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哲学的母体内生成和发展。文艺复兴以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出,建立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独立学科。这是人类文化的第一次分化。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强调方观性的人文哲学与强调客观性的科学哲学矛盾日深,并进而影响了人类文化的第二次分化,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分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