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输血医学的进展输血医学的进展输血医学的新进展 一、法律法规二、血型与血型鉴定三、输血新观念四、去白细胞输血五、血小板血型及配血六、其他 输血医学的进展2法律法规(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10.1施行)2、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999.1.5施行)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10.1施行)4、血站管理办法(1998.10.1施行)5、血液制品管理条例(1996.12.30施行)6、血站基本标准(2001.1)7、单采血浆站基本标准(1994.8.22通知)8、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管理办法(1998.10.1施行)9、生物制品管理规定(1993.8.1执行)采供血机构和血液
2、管理办法(1993.3.20)旧输血医学的进展3法律法规(二)献血法摘要 1、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2、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得超过 400ml,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3、国家鼓励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4、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用血时免交或 减交费用的规定 输血医学的进展4法律法规(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摘要 1、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 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2、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
3、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3、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虽然我院使用的血液,均已按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但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输血仍有些不能预测或不能防止的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染病。4、凡遇有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作抗体筛查试验:交叉配血不合时;对有输血史、妊娠或短期内需要接收多次输血者。输血医学的进展5法律法规(四)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6、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7、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8、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9、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4、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10、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11、出现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输血医学的进展6血型与血型鉴定(一)1、1900年首次发现人类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是由单一基因位点,或二个以上紧密邻接的而其间又极少重组的同源基因所编码的一个或多个抗原组成。2、目前,应用血型血清学已检出人红细胞血型500余种,已确认的200余种,血型系统23个。血型系统有ABO、RH、MNS、P、LU、KEL、LW、FY等等。3
5、、人红细胞血型可分为两类,一类抗原表位为糖分子,另一类抗原表位为多肽。以糖分子为抗原表位的主要有:ABO、P、LE、H、I等,分布在除中枢神经细胞外的各种血细胞、组织细胞、体液、分泌液中,称为组织血型;以多肽为抗原表位的主要有:RH、MNS、KEL、JK等,绝大多数只分布在人体内红细胞或骨髓造血干细胞来源的血细胞膜上,称为器官血型。输血医学的进展7血型与血型鉴定(二)ABO血型系统 1、已确定的ABO血型抗原为:A、B、AB和A1,红细胞膜具有A或B 抗原,则为A型或B型红细胞;或两者都有,则为AB型红细胞;两者皆无,只有H抗原,则为O型红细胞。2、人体内ABO血型抗体最多是IgM类自然发生的
6、抗体,妊娠或输ABO不相容血液可产生IgG类免疫抗体。输血医学的进展8血型与血型鉴定(三)Rh血型系统 1、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仅次于ABO的血型系统。2、目前已明确Rh和LW是不同的血型系统。3、编码Rh血型抗原为两个不同高度同源性基因RHD基因和RHCE基因,RHD编码D抗原,RHCE编码Cc/Ee抗原。RHD无等位基因,因此不存在d抗原,也无抗-d抗体。4、Rh弱D抗原的个体的处理原则:作为献血员应作为Rh(D)阳性对待,作为受血者应作为Rh(D)阴性对待。输血医学的进展9血型与血型鉴定(四)血凝试验 1、血凝试验是指抗体和红细胞在液体介质中发生的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用于血型鉴定。根据操作
7、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下列3种:玻片法、试管法、微孔法。2、玻片法与其它两种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材料等特点,但它易造成操作人员被污染的机会,且易出现假阳性结果。3、试管法是目前大多数医疗机构常用的血凝试验方法,特点是快速、结果可靠。输血医学的进展10血型与血型鉴定(四)4、微柱凝胶法(微孔板技术)1)1986年Lapierre发明微柱凝胶技术 2)微柱凝胶试验是红细胞膜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介质中发生的凝集反应,是一种免疫学检测新技术。3)基本原理:通过调节凝胶的浓度来控制凝胶间隙的大小,使其间隙只能允许游离的红细胞通过,致游离红细胞与聚集红细胞分离,通过离心,如红细胞沉积在凝胶管底部,则表
8、明红细胞未发生凝聚、凝集,是阴性反应;若红细胞聚集在凝胶带上部,则表明红细胞发生凝集,是阳性反应。4)该技术具有更准确、更敏感、更简单,结果可较长期保存等特点,国外输血界已常规采用,国内尚处于引进阶段。输血医学的进展11血型与血型鉴定(五)A型Rh(D)阴性 A、B、D正定型,Ctl为质控管,/A1、B反定型 输血医学的进展12血型与血型鉴定(六)微柱凝胶试验定血型的常规设备见下图:输血医学的进展13输血新观念(一)一、更新全血比较一、更新全血比较“全全”的旧观念的旧观念1 1、全血并不、全血并不“全全”1)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2)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ACD,21天;CPD
9、,28天;ACDA、CPDA,35天。血液有效保存期:血液输入人体后24hr,RBC存活率超过70%的保存天数。3)血小板需要在 22 2 振荡条件下保存。4,12 小时后丧失大部分活性。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N不超过8小时)。5)因子和不稳定,要求18 以下保存,4 保存 1-3 天活性丧失 50,所以说全血除 RBC 外,其余成分浓度低,达不到补充 WBC、Pt、凝血因子的目的,并且全血疗效与 RBC 相似,而不良反应比 RBC 多。输血医学的进展14输血新观念(二)2 2、全血缺点:、全血缺点:1)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血浆扩容):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危重病人。
10、2)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细胞碎片多,血浆中钠、钾、氨高。3)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如 WBC 抗体引起的发热反应常见。4)保存期太长的全血中微聚物多:细胞碎片、变性蛋白、纤维蛋白等,20-80m大小,可致肺栓塞。输血医学的进展15输血新观念(三)二、更新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旧观念二、更新新鲜血比保存血好的旧观念1 1、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下定义、新鲜全血的新鲜度难下定义:ACD全血红细胞存活率,保存1天为100%、7天98%、14天85%、21天80%。2 2、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不一样、输血目的不同,新鲜全血的含义不一样 1)补充 RBC,保存期内的全血视为新鲜
11、血 2)补充粒细胞,8 小时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3)补充血小板,12 小时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4)补充凝血因子,当天的全血视为新鲜血 3 3、1-3 1-3 天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无科学依据天内的全血视为新鲜血无科学依据 4 4、从治疗效果看:、从治疗效果看:即使是“热血”,除 RBC 外,其余成分不足 1 个治疗剂量 输血医学的进展16输血新观念(四)5 5、输注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输注保存血比新鲜血更安全 1)某些病原体在保存血中不能存活。如 梅毒螺旋体4度3天可灭 活,疟原虫2周部分灭活。2)输保存血以便有充分时间对血液仔细检测:我国检测2次3)输当天的新鲜血最不安全,也无实际意义。6
12、6、符合下列个条件既为新鲜血、符合下列个条件既为新鲜血 1)RBC 存活率接近正常 2)2,3 DPG 接近正常 3)钾的含量不高 新鲜血:新鲜血:ACD 5 天(3 天)CPD 或 CPDA 1Log10,对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有效去白细胞输血(五)输血医学的进展28 2、去白细胞与降低传播白细胞、去白细胞与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相关传染性病原体(CMV、HTLV-I/)的危险性)的危险性 CMV、HTLV-I/等病原体只存在于WBC中,去白细胞可以显著减少这些病原体的传播。去白细胞输血(六)输血医学的进展29 去白细胞2Log10,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滤器能去除白细胞内C
13、MV DNA3Log10去白细胞输血(七)输血医学的进展30 3、去白细胞与防止、去白细胞与防止HLA同种免疫和血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小板输注无效 血液中HLA抗原主要存在白细胞上,以淋巴细胞膜表面最高。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对防止HLA同种免疫有良好的效果。防止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需要去白细胞3Log10。第四代滤器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去白细胞输血(八)输血医学的进展3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诸多原因中非同种免疫因素(包括药物、发热、自身抗体)高达80%以上,这些原因使血小板输血效果降低50%左右。去白细胞输血(九)输血医学的进展32 4、去白细胞与输血相关免疫抑制、去白细胞与输血相关免
14、疫抑制 同种异体输血可能引起受者淋巴细胞亚群改变,CD4+/CD8+比值降低,CD4+细胞绝对值下降和NK细胞功能低下。输血剂量和次数与感染发生率成正相关去白细胞输血(十一)输血医学的进展34 5、去白细胞与防止、去白细胞与防止PTGVHD PTGVHD是由供血者血液内活的淋巴细胞引起的致命的同种免疫反应。其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病人、放疗或化疗后免疫抑制病人。去白细胞输血(十二)输血医学的进展35 还包括这样一种人群,受血者因含有供血者的HLA型别,而不能识别供血者的淋巴细胞,供血者淋巴细胞不被清除而在受血者体内繁殖,但却可以识别受血者其它HLA抗原而发生GVHD。去白细
15、胞输血(十三)输血医学的进展36 输注血液进行照射是防止PTGVHD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其次就是使用滤器去除白细胞去白细胞输血(十四)输血医学的进展37 6、去白细胞与降低CJD和nvCJD输血传播的可能性 CJD是一种可怕的不治之症。淋巴细胞可能是携带者。去白细胞有可能降低CJD、nvCJD输血传播的危险性去白细胞输血(十五)输血医学的进展38血小板血型及配血(一)血小板表面复杂的血型抗原通常分为两种:一类是与其它表面或组织共有的抗原,称为血小板相关抗原,相关抗原主要与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以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有关。另一类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抗原由血小板特有的抗原决定簇组成,在其
16、它细胞和组 织上不能发现。输血医学的进展39血小板血型及配血(二)血小板血型抗原 1)ABO系统血型抗原 已经证明血小板表面存在A和B抗原,目前已有许多文献证明血小 板没有RhD抗原。2)HLA血型抗原 已经证明血小板膜上存在HLA-A和B位点的抗原,是否存在HLA-C位点的抗原,尚有争议。血小板上未发现有HLA-DR、DP、DQ等位点的抗原。输血医学的进展40血小板血型及配血(三)3)血小板特异性抗原 通过相应抗体的检出而发现的,具有独特的型特异性,并构成血小板膜结构中的一部分。ISBT确认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已有5个血型系统10个抗原,正式命名为HPA1-HPA5。抗原系统 抗原 HPA-1
17、 HPA-1a、HPA-1b HPA-2 HPA-2a、HPA-2b HPA-3 HPA-3a、HPA-3b HPA-4 HPA-4a、HPA-4b HPA-5 HPA-5a、HPA-5b输血医学的进展41血小板血型及配血(四)血小板配血和输注1)ABO血型 不合的血小板输注,血小板寿命将缩短。2)在我国通常进行ABO同型血小板输注。3)欧美国家血小板输注无效大多数是由于HPA-1a抗体引起。我国人和日本人,HPA-1a抗原的频率99.9%,至今未发现HPA-1a抗原阴性者,因此HPA-1a抗原对黄种人临床意义不大。据报道日本人中HPA-2b抗原频率约为26%,HPA-2b抗体是引起血小板输注
18、无效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输血医学的进展42其他(一)人造血红细胞代用品研究进展与临床试用制品种类:过氟碳化合物乳剂(日、俄、中,第一代)合成化学物质 氟碳溴化物乳剂(美国,第二代)人胎盘血(中国)过期人血(各国)人血红蛋白红细胞代用品 基因重组(美国)天然Hb(化学修饰)干细胞培养(加拿大)牛血红蛋白(美、中)合成血红素 人工红细胞(加、日、美)输血医学的进展43其它(二)临床试用:1、氟碳化合物类红细胞代用品:F-DA、中国号、OxygenTM 副作用:清除缓慢、肝功能损害、毒性大。前景:除OxygenTM正在进行期临床试用外,基本停止使用。2、Hb类红细胞代用品 品种较多rHb1.1、Po
19、lyheme、Hemdiak、Hemopare.副作用:生物安全性问题 前景:进入、期临床试用。输血医学的进展44其它(三)抗体筛选检查一、什么叫“抗体筛选”检查 1、不规则抗体的含义:通常把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中抗A、抗B抗体称为规则抗体,把抗A、抗B以外的所有红细胞血型抗体称为不规则抗体。如抗D、抗N、抗M、jk-抗体。2、“抗体筛选”的含义:用至少具备全部有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抗原的O型红细胞,检测病人血浆(含多种抗体);如果出现聚集现象,则提示病人有不规则抗体存在,可判为“抗体筛选”阳性;由此再开展抗体鉴定,以判断这种不规则抗体是针对哪种血型系统的;以便选择血型相配的红细胞供给病人,避免
20、溶血反应的发生。输血医学的进展45其它(四)二、为什么要开展输血前的“抗体筛选”检查 1、红细胞抗原的多样性决定了抗体的多样性,而目前常规检测的只是血型抗体中极少的几个,很有必要开展“抗体筛选”检查。目前已知红细胞有23个抗原系统(确认21个,如ABO、Rh、MN、LW、MNS、JK等),500多种抗原(确认200多种)。检测抗A、抗B、抗D(ABO血型、Rh血型)可确保绝大多数病人的输血安全,但仍不能避免因血型不合(ABO、Rh血型以外)而引发的溶血。无论从检测技术上讲,还是从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看,检测红细胞的全部血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开展“抗体筛选”检查。输血医学
21、的进展46其它(五)2、临床确实有病人出现过慢性(迟缓性)溶血反应,但未引起临床医师重视。理论上讲,成年人每输1U的浓缩红细胞,在不丢失、不被破坏(溶血)的前提下,应能提升Hb5-10g/L(0.5-1g/dl),保持15-30天。如果输3-4U RBC,病人Hb上升不到10g/L,或几天后(1周内)Hb仍旧下降到原来水平,甚至更低。这种情况,就要考虑是否有慢性溶血反应存在。输血医学的进展47其它(六)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明确规定部分病人应做“抗体筛选”检测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四章第17条:“凡遇以下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1、交叉配血不合的;2、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接受多次输血者”。第1种情况的病人很可能就是稀有血型的病人;第二种情况的病人是因为每次输血输入的红细胞或妊娠后进入母体的红细胞就是异体抗原,受血者可能产生ABO血型以外的红细胞抗体(不规则抗体),再次输血或妊娠时就有可能发生慢性溶血反应。输血医学的进展4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