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83 ,大小:1.64MB ,
文档编号:3814886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381488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基础理论一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基础理论一课件.pptx

1、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1中医药学概论中医药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药学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气血津液气血津液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总论总论各论各论中药的炮制中药的炮制中药的性能中药的性能中药的配伍中药的配伍 解表药解表药清热药清热药 2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 绪绪 论论 历史悠久,丰富的经验总结历史悠久,丰富的经验总结 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优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指导古代哲学思想影响和指导 医学实践积累医学实践积累 其他学科相互影响渗透其他学科相互影响渗透3一、中医学一、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2、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中药、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中药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中医学: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摄生康:关于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及其摄生康复,具有独特理论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复,具有独特理论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 把人体看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宏观角度来研究人体把人体看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从宏观角度来研究人体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从而阐明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医疗动态的各种内在联系,从而阐明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包括预防保健服务。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基础理论、预防医学、临床医学 中医基础

3、理论中医基础理论:关于中医学:关于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思维方法法的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的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养身和诊疗疾病的原则识、中医养身和诊疗疾病的原则4 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个整体系统,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的一个整体系统,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

4、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传统医学体系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传统医学体系5 中药中药:以天然物质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认识和使:以天然物质为主要来源,在中医药理论指导认识和使用下的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清代中后期出现用下的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清代中后期出现 本草本草:又称本草学,是我国传统药学(中药学)的古代称谓:又称本草学,是我国传统药学(中药学)的古代称谓,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也指记载中药的书籍 中药学中药学: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

5、知识的一门学科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等知识的一门学科6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1.先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先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2.2.“四大经典四大经典”:3.黄帝内经黄帝内经、难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经7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简称为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简称为内经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最早著录于刘歆歆七略七略及班固及班固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原为,原为1818卷。医圣张仲景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晋皇甫谧撰

6、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时,称时,称“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灵枢经并予刊行。并予刊行。由此可知,由此可知,九卷九卷、针经针经、灵枢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素问、灵枢灵枢始成为始成为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组成的两大部分素问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基本理论;本理论;灵枢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则偏重于人

7、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藏象学说说”、“经络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机学说”、“病症病症”、“诊诊法法”、论治及、论治及“养生学养生学”、“运气学运气学”等学说等学说8难经难经 原名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黄帝八十一难经,3 3卷。原题秦越人(扁鹊)撰。卷。原题秦越人(扁鹊)撰。“难难”是是“问难问难”之义,或作之义,或作“疑难疑难”解。解。“经经”乃指乃指内内经经,即问难,即问难内经内经。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作者把自己认为难点和疑点提出,然后逐一

8、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释。全书共分然后逐一解释阐发,部分问题做出了发挥性阐释。全书共分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八十一难,对人体腑脏功能形态、诊法脉象、经脉针法等诸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内容包多问题逐一论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9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伤寒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

9、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所谓六经,就是三阳经方、药的理论基础。所谓六经,就是三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和三阴经和三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精选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

10、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精选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 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首次记载了在这部著作中,张仲景首次记载了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人工呼吸、药物灌肠和胆道蛔虫治疗治疗方法方法10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全书分三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全书分三卷,载药载药365365(植物药(植物药252252种,动物药种,动物药6767种,矿物药种,矿物药4646种),根据种),根据养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上、中、下三品养

11、生、治病、有毒无毒分上、中、下三品.总结了药物四气、总结了药物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等基础原则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等基础原则 上品上品120120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种,无毒。大多属于滋补强壮之品,如人参、甘草、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地黄、大枣等,可以久服。中品120120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种,无毒或有毒,其中有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的能补虚扶弱,如百合、当归、鹿茸等;有的能祛邪抗病,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如黄连、麻黄、白芷、黄芩等。下品125125种,有毒者多,能祛种,有毒者多,能祛邪

12、破积,如大黄、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邪破积,如大黄、甘遂、巴豆等,不可久服112.2.晋、隋、唐时期晋、隋、唐时期 晋代王叔和:晋代王叔和:脉经脉经 晋代皇甫谧: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针灸甲乙经 隋代巢元方: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 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要方和和千金翼方千金翼方123.3.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 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力倡刘完素以火热立论,力倡“六气皆从火化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五志过极皆能生火火”,用药多用寒凉,被称为,用药多用寒凉,被称为“寒凉派寒凉派”张从正传河间之学,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张张从正传河间之学,

13、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主张“邪去则正邪去则正安安”,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被称为,用汗、吐、下三法以攻邪,被称为“攻下派攻下派”李杲提出了李杲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内伤学说,治疗重在升的内伤学说,治疗重在升补脾阳,被称为补脾阳,被称为“补土派补土派”朱震亨重视相火妄动,耗伤真阴,提出朱震亨重视相火妄动,耗伤真阴,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被称为之论,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被称为“养阴派养阴派”134.4.明、清时期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温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吴这一时期温病学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医学

14、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吴又可创立了传染病病因学的又可创立了传染病病因学的“戾气学说戾气学说”的新概念,提出了治疗传染病的的新概念,提出了治疗传染病的较完整的学术见解,著成较完整的学术见解,著成温疫论温疫论,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叶,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叶天士天士温热论温热论,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首创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创三焦辨证。此期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论治的理此期创立了以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一套比较完整的温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从而使温病学在证因脉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温病学论和方法,从而使温病学

15、在证因脉治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温病学说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说,在治疗急性说和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热病的两大学说,在治疗急性热病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热病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45.5.近代和现代近代和现代 张锡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 曹炳章: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中国医学大成 中医学的历史,是学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此时期中医学的历史,是学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历史。此时期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方法上均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当代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及方法上均超过了历史任何时期。当代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以系统整

16、理、发扬提高为前提,运用传中医学理论的研究,以系统整理、发扬提高为前提,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多学科多途径地逐步揭示了中医学统方法和现代科学方法,多学科多途径地逐步揭示了中医学理论的奥秘,使中医学理论出现了不断深化、更新的态势理论的奥秘,使中医学理论出现了不断深化、更新的态势 15三、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三、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观念.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161.1.整体观念整体观念(1)(1)含义: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含义: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

17、间有密切的联系,整个宇宙也是一个大的整体个大的整体 中医: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统一中医:关于人体自身完整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统一性的认识性的认识(2)(2)内容内容: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中医学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部组织、器官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有机的整体,同时认为四时气候、地土方宜、周围环境等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素对人体生理病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一性,又重视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17 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18、 A.A.生理方面:生理方面:其一,就形体结构而言,人体是由若干脏腑器官构成的。这其一,就形体结构而言,人体是由若干脏腑器官构成的。这些脏腑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每一脏腑都些脏腑器官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相互关联的。每一脏腑都是人体有机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脱离开整体而独是人体有机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都不能脱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属于整体的部分立存在,属于整体的部分 其二,就生命物质而言,气、血、精、津、液是组成人体并其二,就生命物质而言,气、血、精、津、液是组成人体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运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们相互转化,分布、运行于全

19、身各脏腑器官,这种物质的同一性,保证了各脏腑器官于全身各脏腑器官,这种物质的同一性,保证了各脏腑器官机能活动的统一性机能活动的统一性 其三,就机能活动而言,人体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有其三,就机能活动而言,人体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机能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机能活动的组成部分,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活动的组成部分,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18B.B.病理方面:病理方面:内脏病变可反映到相应形体官窍,脏腑之间病变可相互影响,内脏病变可反映到相应形体官窍,脏腑之间病变可相互影响,并可以影响整个整体并可以影响整个整体C.C

20、.诊断上:有诸内,必形诸外诊断上:有诸内,必形诸外局部症状是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应,与全身脏腑、阴阳、局部症状是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应,与全身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虚实有关,因此治疗时主张通过整体加以调治气血的盛衰虚实有关,因此治疗时主张通过整体加以调治19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有着统一的本原和属性,人产生于自然,人的生命人与自然有着统一的本原和属性,人产生于自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性决定生命和自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性决定生命和自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 20季节气候与人体:

21、季节气候与人体:“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一年四时气候呈现出。一年四时气候呈现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节律性变化,人体也相应地发生适应性的变化,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节律性变化,人体也相应地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如“春弦夏洪,秋毛(浮)冬石(沉),四季和缓,是谓平脉春弦夏洪,秋毛(浮)冬石(沉),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天气炎热,。天气炎热,则气血运行加速,腠理开疏,汗大泄;天气寒冷,则气血运行迟缓,腠理固则气血运行加速,腠理开疏,汗大泄;天气寒冷,则气血运行迟缓,腠理固密,汗不出。这充分地说明了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人类适密,汗不出。这充分地说明了

22、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应性调节时,人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应性调节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有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行病有着明显的季节倾体就会发生疾病。有些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行病有着明显的季节倾向,如向,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善病痹厥(素问素问金匮真言

23、论金匮真言论)。此外,某些慢性宿疾,如痹证、)。此外,某些慢性宿疾,如痹证、哮喘等,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更替时发作或加剧哮喘等,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更替时发作或加剧21 昼夜晨昏与人体:人体随着昼夜的变化发生节律性的变化。昼夜晨昏与人体:人体随着昼夜的变化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如人体的阳气,随着昼夜阳气的朝始生、午最盛、夕始弱、如人体的阳气,随着昼夜阳气的朝始生、午最盛、夕始弱、夜半衰的波动出现规律性的波动。故有夜半衰的波动出现规律性的波动。故有“阳气者,一日而主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闭”(素问素问

24、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在病理上,一般而言,大)。在病理上,一般而言,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傍晚加重,夜间最重,呈现出周期性的起多白天病情较轻,傍晚加重,夜间最重,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故曰:伏变化。故曰:“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灵枢顺气一日为四时顺气一日为四时)22 地区方域与人体:一般而言,东南土地气候多湿热,人体腠地区方域与人体:一般而言,东南土地气候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体格多瘦削;西北地处高原,气候多燥寒,人体理多疏松,体格多瘦削;西北地处高原,气候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体格多壮实腠理多致密,体格多壮实 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应通过养生

25、等手段,积极主动地适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人应通过养生等手段,积极主动地适应自然。应自然。但一旦夕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个体适应调节能但一旦夕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个体适应调节能力较弱,不能对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则力较弱,不能对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则人就会进人非健康状态,乃至发生病理变化而罹病人就会进人非健康状态,乃至发生病理变化而罹病 2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社会生态变迁与人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社会生态变迁与人的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社会角色、地位的不同,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动不仅影响人们社会角色、地位的不同,以及社

26、会环境的变动不仅影响人们的心身机能而且疾病谱的构成也不尽相同。的心身机能而且疾病谱的构成也不尽相同。现代社会的现代社会的“抑抑郁症郁症”、“慢性疲劳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的发生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等的发生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关系242.2.辩证辩证/论治论治 (1)(1)含义:含义:症症:即症状,是疾病的表面现象,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即症状,是疾病的表面现象,是病人主观感觉到的异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则称为体征,如态改变,如头痛、发热、咳嗽等。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则称为体征,如舌苔、脉象等。广义的症状包括体征舌苔、脉象等。广义的症状包

27、括体征 病病: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正虚邪凑到之机体内外失调,阴阳: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正虚邪凑到之机体内外失调,阴阳失和,气血紊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适应能力下降失和,气血紊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形态结构发生改变,适应能力下降的异常生命过程。表现为症状和体征,由证候体现的异常生命过程。表现为症状和体征,由证候体现 证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能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病性和邪正关系,能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

28、的全面情况25辩证辩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辨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辨证的关键是证的关键是“辨辨”,辨证的过程是对疾病的病理变化作出正,辨证的过程是对疾病的病理变化作出正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分析确、全面判断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分析并找出病变的主要矛盾并找出病变的主要矛盾 论治论治: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

29、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研究: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辨病论治辨病论治 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26(2)(2)临床实践中常用辩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临床实践中常用辩证方法: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等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因辨证等 临床实践中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临床实践中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辩证论治的应用:辩证论治的应用:同病异治同病异治 同一种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阶段或类同一种病,

30、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体质有异,反映出证候不同,因此治疗不同型不同,或病人体质有异,反映出证候不同,因此治疗不同 异病同治异病同治 不同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不同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性质相同的证,可采用相同方法治疗相同方法治疗27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病为先,以辩证为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辨病为先,以辩证为主辨病:注重疾病发展全过程,提高辩证准确性辨病:注重疾病发展全过程,提高辩证准确性 整体认识整体认识 辩证:注重疾病发展阶段性,具体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辩证:注重疾病发展阶段性,具体体现了疾病发展过程中变化深化对疾病认识

31、,使诊断更全面、准确,从而治疗才更针对性深化对疾病认识,使诊断更全面、准确,从而治疗才更针对性28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四、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1.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2.2.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形体、官窍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腑、形体、官窍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3.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4.4.中医养身和治病原则中医养身和治病原则 29精气学说精气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

32、行学说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一章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中医学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思维方法30 中医学的方法体系,从上向下主要分三个层次:中医学的方法体系,从上向下主要分三个层次:中医的哲学方法: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等中医的哲学方法: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等 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比较、演绎、类比、试探等中医的一般思维方法:比较、演绎、类比、试探等 中医学中的具体方法:具体的理论研究方法,对疾病诊断方法、中医学中的具体方法:具体的理论研究方法,对疾病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治疗方法等 哲学方哲学方法法一般思维方法一般思维方法具体方法具体方法31 第一节第一节 精气

33、学说精气学说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自然界寒、暖、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自然界寒、暖、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 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怒,或使人发怒:气恼、气盛、忍气吞声、怒,或使人发怒:气恼、气盛、忍气吞声、欺压:受气欺压:受气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中医

34、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 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32 哲学的气: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古人称为哲学的气: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极细微物质。古人称为“无无形形”风水学中的气:风水学中的气:“气气”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是风水学的核心,在风水学古籍中被反复提到。风水学认为提到。风水学认为“气气”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是生发万事万物的根基,“有气有气”的地的地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方才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是“吉地吉地”,所以,风水实践的最,所以,风水实践的最终目

35、的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终目的就是寻找能够聚集或生发“气气”的那个地点的那个地点 围棋中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围棋中的气:一个棋子在棋盘上,与它直线紧邻的空点是这个棋子的子的“气气”节气:农历有二十四节气。在节气里,前者为节,后者为气。节节气:农历有二十四节气。在节气里,前者为节,后者为气。节以定月,气以置闰:以定月,气以置闰:“立春立春”是节,雨水是气;惊蛰是节,春分是节,雨水是气;惊蛰是节,春分为气;清明是节,谷雨为气;立夏是节,小满为气;依次而推为气;清明是节,谷雨为气;立夏是节,小满为气;依次而推 33 精的基本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精,又称精气,泛指气,是精

36、的基本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精,又称精气,泛指气,是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指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包括人体)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精气又指气的一部分,即气的体)的本原;在某些情况下,精气又指气的一部分,即气的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精粹部分,是构成人类的本原 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气的基本概念:气,是无形而运行不息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与气的概念是同一的成宇宙的本原。精与气的概念是同一的34 中医学精的概念中医学精的概念:又称精气,藏于脏腑中有形的液态精华物质,又称精气,藏于脏腑中有形的液态精华物质,

37、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中医学气的概念:人体内活力很强,不断运动无形的极细微中医学气的概念:人体内活力很强,不断运动无形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物质,既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具体物质,又是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总称,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能活动的总称,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 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的存在形式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的存在形式35精气:气中的精粹,生命产生的本原精气:气中的精粹,生命产生的本原一、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1.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精气是构成世界的

38、本原2.2.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气机:气的运动。气运动的形式:升、降、出、入气机:气的运动。气运动的形式:升、降、出、入气化:通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在气的作用下一切物质形态的变气化:通过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变化。在气的作用下一切物质形态的变化。分为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变化。分为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变化和更新、气与气之间转化。化和更新、气与气之间转化。形形:凝聚状态存在,细小而分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凝聚状态存在,细小而分散的气集中凝聚在一起,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质的形质3.3.精气

39、是天、地、万物之间联系的中介:联系并且相互感应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联系的中介:联系并且相互感应4.4.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的生死为气的聚散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的生死为气的聚散精气学说精气学说36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中国古代哲学的物质观,从五行的多元论到阴阳二气的二元论,最终统一于气的一元论。一于气的一元论。“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太极一气产阴阳,阴阳化合生五行,五行既萌,遂含万物含万物”天地万物天地万物“本是一气,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本是一气,分而言

40、之则曰阴阳,又就阴阳中细分之则为五行。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五气即二气,二气即一气”。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天地万物皆本于气,人亦因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构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生命的共同的本始物质,人的生死、物之盛毁,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都是气聚散变化的结果。总之,中国古代哲学用气一元论的单一物质概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念,说明了世界的物质本原,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是物质

41、(气)的不同形态,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根源于物质(气)的,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这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动态的、气一元论是中医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是一种动态的、有机的宇宙观,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有机的宇宙观,浓缩地反映出中华民族的特有传统 37二、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1.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是维持生命的根本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是维持生命的根本2.2.精气足,则生命活动正常有序精气足,则生命活动正常有序 人出生之前,在母体中已获得人出生之前,在母体中已获得先天

42、之精先天之精所化之气所化之气 人出生之后,通过肺吸入人出生之后,通过肺吸入自然界之精气自然界之精气 出生后,由脾胃消化、吸收的出生后,由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水谷精微所化之气所化之气3.3.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通畅人体气的运动必须协调通畅4.4.精、气、神的关系精、气、神的关系元气元气 38 精的不同含义:精的不同含义:自然界无形之气中的净化或精粹部分自然界无形之气中的净化或精粹部分 自然界的无形之气,此精即气,又称自然界的无形之气,此精即气,又称“精气精气”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的有形物质,如先天之精、水谷之精、泛指人体中一切有用的有形物质,如先天之精、水谷之精、血和津液等血和津液等 专指专指

43、肾所藏之精肾所藏之精,即肾精,即中医学精气神学说中所指之精,即肾精,即中医学精气神学说中所指之精 39 神的不同含义:神的不同含义: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内在规律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内在规律 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 人看生物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诊断学中所指的人看生物生命力的综合外在表现,诊断学中所指的“神气神气”专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心理活动专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心理活动40精气神学说精气神学说 主要阐释精、气、神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其在养身、防病、主要阐释精、气、神的概念、相互关系及其在养身、防病、治疗中的作用治疗中的作用 精:肾精精:肾精 气

44、:一身之气或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气:一身之气或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神: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神: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41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古代的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体现的对立统一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体现出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特殊精神出中华民族辩证思维的特殊精神 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阴阳范畴引入医学领域,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石,成为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基本的医学概念。在中医学中,阴阳是自然界的根本规

45、律,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是标示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和性态特征的范踌,既标示两种对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等,又标示两立特定的属性,如明与暗、表与里、寒与热等等,又标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如动与静、上与下、内与外、迟与数等外、迟与数等 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4243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1.1.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不特指某一具体事物的实体概念阴阳是个抽象的概念:不特指某一

46、具体事物的实体概念 2.2.阴阳只标注既相互关联又属性相反的事物和现象:阴阳只标注既相互关联又属性相反的事物和现象: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都可以用凡属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的内部,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如天与地、动与静、水与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如天与地、动与静、水与火、出与入等火、出与入等 44 3.3.阴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阴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凡属于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属于阳的范畴;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

47、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由此可见,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属于阴的范畴。由此可见,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4.4.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可再分阴阳 事物或现象的比较对象的改变,可引起其阴阳属性的改变事物或现象的比较对象的改变,可引起其阴阳属性的改变 5.5.阴阳自身具有的特定属性绝对不变,不能随意改变阴阳自身具有的特定属性绝对不变,不能随意改变45二、阴阳学说

48、的主要内容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1.1.阴阳交感互藏阴阳交感互藏阴阳交感:阴阳相互感应而发生作用阴阳交感:阴阳相互感应而发生作用阴阳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阴阳互藏: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阴阳互藏是阴阳交感的动力根源 阴阳互藏是阴阳相互依存为用的基础和纽带阴阳互藏是阴阳相互依存为用的基础和纽带 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互藏是阴阳消长和转化的内在根据462.2.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如阴阳对立:阴阳对立是阴阳双方

49、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如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天与地、上与下、内与外、动与静、升与降、出与入、昼与夜、明与暗等夜、明与暗等 阴阳相互制约:例如: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阴阳相互制约:例如:在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有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温、热、凉、寒气候的变化,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后阴气却渐次以生,用以制约火热的阳气;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春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春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

50、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夏之所以温热是因为春夏阳气上升抑制了秋冬的寒凉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秋冬之所以寒冷是因为秋冬阴气上升抑制了春夏的温热之气的缘故。这是自然界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的缘故。这是自然界阴阳相互制约、相互斗争的结果 阴阳相互排斥阴阳相互排斥473.3.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