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机:病理,病变机理病理,病变机理 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病机学说:病机学说: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和说。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和津液失常、脏腑和经络功能紊乱等内容津液失常、脏腑和经络功能紊乱等内容。第第 一一 节节 一、邪正盛衰与发病的关系一、邪正盛衰与发病的关系 (一)正(一)正邪的概念邪的概念 正: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正正:正气,与邪气相对而言。指人体的正常机能活动,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常机能活动,包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病邪的抵抗能力、病后的康复能力。病
2、邪的抵抗能力、病后的康复能力。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二)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二)正邪在发病中的作用1 1、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发病原理发病原理:正正邪是邪是引起疾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引起疾病发生的两个重要方面 正气不足正气不足 正邪斗争正邪斗争 破坏人体阴阳平衡破坏人体阴阳平衡邪气侵犯邪气侵犯 邪胜正负邪胜正负 导致发病导致发病强调正气在发病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中的主导主导地位地位 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 感受阳邪感受阳邪-
3、实热证;阴邪实热证;阴邪-实寒证实寒证 影响病情与病位影响病情与病位 六淫六淫-轻,疠气轻,疠气-重重 风邪风邪上,湿上,湿-下,燥下,燥-肺,湿肺,湿-脾脾 2、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3、不同条件下,正与邪的主导作用不同、不同条件下,正与邪的主导作用不同 正气的主导地位正气的主导地位 一般情况下,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一般情况下,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正气的盛衰。邪气的主导地位邪气的主导地位 疫疠毒邪、高温、触电、车祸、外伤等疫疠毒邪、高温、触电、车祸、外伤等正胜邪负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正胜邪负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 4 4、正邪相搏,邪正胜负决定发病与否、正邪
4、相搏,邪正胜负决定发病与否(三)影响发病的因素(三)影响发病的因素1 1、外环境与发病、外环境与发病(主要有气候、地理、生活工作、社会等因素)(主要有气候、地理、生活工作、社会等因素)2 2、内环境与发病、内环境与发病(主要有体质与精神状态等因素主要有体质与精神状态等因素)二、邪正盛衰与虚实病机的关系二、邪正盛衰与虚实病机的关系 概言之:即是概言之:即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1、实与实证、实与实证 实: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即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即“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邪气亢盛邪气亢盛 正邪斗
5、争剧烈正邪斗争剧烈 正气未衰正气未衰 亢盛有余的病变亢盛有余的病变(一)虚实的基本病机(一)虚实的基本病机 实证实证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或痰饮、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中期,或痰饮、瘀血等停留体内。瘀血等停留体内。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体质壮实、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体质壮实、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2 2、虚与虚证、虚与虚证 邪已去而正未复邪已去而正未复 以脏腑功能低下及以脏腑功能低下及 或仅留有微邪或仅留有微邪 精气血津液不足为主精气血津液不足为主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 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
6、、自汗、盗汗、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外感病后期,慢性病、大吐、大汗、大出血外感病后期,慢性病、大吐、大汗、大出血 概念概念 正虚与邪实同时存在的病理概括正虚与邪实同时存在的病理概括(二)虚实错杂的病机(二)虚实错杂的病机 证候类型证候类型虚中夹实虚中夹实 正虚为主,兼夹邪实正虚为主,兼夹邪实 脾虚水肿脾虚水肿实中夹虚实中夹虚 邪实为主,兼有正虚邪实为主,兼有正虚 热盛伤津热盛伤津(三)虚实转化的病机(三)虚实转化的病机 u 由实转虚由实转虚 邪气久留,损伤正气,邪气久留,损伤正
7、气,高热高热耗伤耗伤气阴,阳气暴脱气阴,阳气暴脱u 因虚致实因虚致实 正气不足,实邪积聚正气不足,实邪积聚 气虚气虚血瘀血瘀概念概念 疾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疾病现疾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所产生的疾病现象(假象)与病机本质不相一致的病理变化。象(假象)与病机本质不相一致的病理变化。真虚假实证真虚假实证 证候类型证候类型(四)虚实真假的病机(四)虚实真假的病机 含义:含义:形成形成举例:举例:真实假虚证真实假虚证 含义:含义:病机的本质为病机的本质为“实实”,表现为某些,表现为某些“虚虚”的临的临 床假象。床假象。形成: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气血阻滞经络,不邪气亢盛、结聚于内,气血阻滞经络,
8、不能畅达于外,外见虚象。能畅达于外,外见虚象。举例举例:瘀血崩漏;食积泄泻;瘀血崩漏;食积泄泻;内有瘀血阻滞胞宫,有腹部刺痛、肿块等实证内有瘀血阻滞胞宫,有腹部刺痛、肿块等实证 外见崩漏的大量出血,肌肤甲错等虚的假象外见崩漏的大量出血,肌肤甲错等虚的假象证候类型证候类型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的关系 正胜邪退则病愈正胜邪退则病愈 邪胜正衰则病进邪胜正衰则病进 正邪相持:疾病的迁延不愈、慢性病、后遗症正邪相持:疾病的迁延不愈、慢性病、后遗症第第 二二 节节阴阳失调 机体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机体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平衡,
9、所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对平衡,所出现的阴阳出现的阴阳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阴阳偏盛、偏衰、互损、格拒、亡失的病理变化失的病理变化。一、阴阳偏胜一、阴阳偏胜 阴阳偏胜指阴阳偏胜指阴邪阴邪或或阳邪阳邪侵入人体而形成的侵入人体而形成的实证实证(一)(一)阳偏胜:阳偏胜:阳邪偏盛,表现出阳气病理性偏盛,功能亢奋,阳邪偏盛,表现出阳气病理性偏盛,功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病机表现病机表现阳偏胜(阳盛而阴未虚)阳偏胜(阳盛而阴未虚)实热证(实热证(阳胜则热阳胜则热)阳邪易伤阴液阳邪易伤阴液 实热兼阴虚证(实热兼阴虚证(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热热壮热、面红、目赤壮热
10、、面红、目赤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 动动脉数、心烦、躁扰脉数、心烦、躁扰 阳胜则热阳胜则热 燥燥口渴、便干、苔黄口渴、便干、苔黄 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多因感受温热阳邪多因感受温热阳邪 形成形成 感阴邪从阳化热感阴邪从阳化热 原因原因 五志过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 气滞、血瘀、食积郁而化热气滞、血瘀、食积郁而化热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一、阴阳偏胜一、阴阳偏胜(二)(二)阴偏胜阴偏胜 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阴气偏盛,功能抑制,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阴气偏盛,功能抑制,代谢低下,产热不足,以及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状代谢低下,产热不足,以及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态。病机表现病机表现阴偏胜(阴
11、盛而阳未虚)阴偏胜(阴盛而阳未虚)实寒证(实寒证(阴胜则寒阴胜则寒)阴邪易伤阳气阴邪易伤阳气实寒兼阳虚证(实寒兼阳虚证(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寒寒恶寒、喜暖、肢冷恶寒、喜暖、肢冷静静舌淡、脉迟、蜷卧舌淡、脉迟、蜷卧 阴胜则寒阴胜则寒湿湿水肿、泄泻、痰液清冷水肿、泄泻、痰液清冷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二、阴阳偏衰二、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指阴液或阳气亏虚而形成的阴阳偏衰指阴液或阳气亏虚而形成的虚证虚证 (一)阳偏衰(一)阳偏衰 病机表现病机表现阳偏衰(阳虚不能制阴而阴盛)阳偏衰(阳虚不能制阴而阴盛)虚寒证虚寒证 (阳虚则寒阳虚则寒)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失养,劳倦内伤,久病伤阳先天禀赋
12、不足,后天饮食失养,劳倦内伤,久病伤阳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阳虚多见心脾肾阳虚,尤以肾阳虚最重要阳虚多见心脾肾阳虚,尤以肾阳虚最重要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面色白光白,神疲、畏寒肢冷,脘腹冷痛、面色白光白,神疲、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喜静蜷卧,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二、阴阳偏衰二、阴阳偏衰(二)阴偏衰(二)阴偏衰 机体阴液亏虚,滋润不足,阴不制阳,导机体阴液亏虚,滋润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致阳气相对偏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病机表现病机表现阴偏衰(阴虚不能制阳而阳亢)阴偏衰(阴虚不能制阳而阳亢)虚热证虚热证 (阴虚则热阴
13、虚则热)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阳邪伤阴、五志过极化火伤阴、久病伤阴阳邪伤阴、五志过极化火伤阴、久病伤阴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 阴虚多见阴虚多见心肺肝肾心肺肝肾阴虚,尤以阴虚,尤以肾肾阴虚最重要阴虚最重要 如: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如:骨蒸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消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消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三、阴阳互损三、阴阳互损 概念概念 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病变发展影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表现表现 1.1.阴损及阳阴损及阳阴虚到相当程度,累及阳气生化不阴虚到相当程度,
14、累及阳气生化不 足,形成以足,形成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2.2.阳损及阴阳损及阴阳虚较重,无阳则阴无以生,导致阳虚较重,无阳则阴无以生,导致 阴虚,形成阴虚,形成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阴阳互损形成原因阴阳互损形成原因由于阴阳互为根本,故阴或阳之间可以由于阴阳互为根本,故阴或阳之间可以发生互损;发生互损;由于肾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本,故无论阴由于肾阴阳为人体阴阳之本,故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虚或阳虚,多在累及肾阴或肾阳,及肾累及肾阴或肾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时,本身阴阳失调时,才易发生阴阳互损。才易发生阴阳互损。四、阴阳转化四、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的
15、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阳对立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阳证转阴证阳证转阴证 实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虚寒证 阴证转阳证阴证转阳证 表寒证表寒证-里热证里热证 概念概念 由于阴阳的一方偏盛至极或极度虚弱,盛者壅由于阴阳的一方偏盛至极或极度虚弱,盛者壅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遏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格拒”于外,使阴阳之于外,使阴阳之间不能维系,出现的间不能维系,出现的寒热真假寒热真假的病理变化。的病理变化。证候类型证候类型 阴盛格阳阴盛格阳 真寒假热证真寒假热证 “格阳格阳”-阳气阳气极虚,阳不制阴,阴寒偏盛,壅极虚,阳不制阴,阴寒
16、偏盛,壅遏于内,逼迫衰弱之阳浮越于外,阴阳之间不相维遏于内,逼迫衰弱之阳浮越于外,阴阳之间不相维系,出现内真寒外假热表现。系,出现内真寒外假热表现。戴阳证戴阳证四、阴阳格拒四、阴阳格拒 阳盛格阴阳盛格阴 真热假寒证真热假寒证 邪热炽盛,深伏于里,阳气遏阻于内不能外邪热炽盛,深伏于里,阳气遏阻于内不能外达,阴气格阻于外形成内有真热,外有假寒的一种达,阴气格阻于外形成内有真热,外有假寒的一种病理状态。病理状态。小儿的热深厥深小儿的热深厥深-:五、阴阳亡失五、阴阳亡失 概念:概念: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而导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亡失,而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17、证候类型证候类型 1、亡阳、亡阳2、亡阴、亡阴亡阳含义含义:指机体阳气发生大量脱失,致全身机能严重指机体阳气发生大量脱失,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邪气太盛,阳损太多邪气太盛,阳损太多 素体阳虚,劳伤过度素体阳虚,劳伤过度形成形成 汗吐下甚,气随津泄汗吐下甚,气随津泄 大量失血,气随血脱大量失血,气随血脱 慢性病长期大量耗阳慢性病长期大量耗阳 表现表现:极重的虚寒证。极重的虚寒证。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大汗淋漓,肌肤手足逆冷,面色苍白,精神萎靡,畏寒蜷卧,脉微欲绝畏寒蜷卧,脉微欲绝 等生命垂危之象。等生命垂危之象。亡阴含义含义:机体阴液急剧、大
18、量亡失,致全身机能严机体阴液急剧、大量亡失,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邪热炽盛伤阴,邪热久留,严重伤阴邪热炽盛伤阴,邪热久留,严重伤阴 形成形成:长期慢性消耗长期慢性消耗 大汗、剧烈吐泻、大出血大汗、剧烈吐泻、大出血 表现:表现:极重的虚热证极重的虚热证 烦躁不安、手足虽温但大汗欲脱、脉数烦躁不安、手足虽温但大汗欲脱、脉数疾躁动等危重征象。疾躁动等危重征象。阴阳互相维系的,任何一方出现亡失,另阴阳互相维系的,任何一方出现亡失,另一方将失去依附而随之亡失,最终导致阴阳离一方将失去依附而随之亡失,最终导致阴阳离决,生命终止。决,生命终止。亡阴亡阴-亡阳亡阳 亡阳亡阳-
19、亡阴亡阴 阴阳俱亡阴阳俱亡3 3、亡阳与亡阴的关系、亡阳与亡阴的关系第第 三三 节节一、精的失常一、精的失常 常见心气不足、脾气不足、肺气不足和肾气不足常见心气不足、脾气不足、肺气不足和肾气不足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精虚精虚肾精亏虚(主要)肾精亏虚(主要)水谷之精不足(脾胃虚弱)水谷之精不足(脾胃虚弱)二、气的失常二、气的失常(一)(一)气虚气虚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二)(二)气机失调(气机失调(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1 1、气滞、气滞 (气郁、气阻)(气郁、气阻)v 临床共同表现为闷、胀、痛临床共同表现为闷、胀、痛 v 常见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气上逆常见肺气上逆、胃气上逆、肝
20、气上逆v 常见肺气阻滞、肝气郁结、脾胃气滞常见肺气阻滞、肝气郁结、脾胃气滞2 2、气逆(气机升降失常而上逆)、气逆(气机升降失常而上逆)v 临床表现有气喘、呕吐、呃逆、头痛、易怒临床表现有气喘、呕吐、呃逆、头痛、易怒3 3、气陷、气陷v 是气虚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是气虚的一种,以气虚无力升举为主要特征 v 与脾有关,包括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与脾有关,包括上气不足与中气下陷 4 4、气闭、气闭 (气的出入异常,气不外达而内闭清窍(气的出入异常,气不外达而内闭清窍 )v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气厥、痰厥、痛厥气厥、痰厥、痛厥 包括气随血脱和气随液脱等包括气随血
21、脱和气随液脱等 “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吐下之余,定无完气”面色苍白,目闭口开、全身瘫软、二便失禁、脉虚面色苍白,目闭口开、全身瘫软、二便失禁、脉虚5 5、气脱、气脱 (气的出入异常,气不内守而大量外脱(气的出入异常,气不内守而大量外脱 )三、血的失常三、血的失常(一)血虚(一)血虚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以心血不足和肝血不足最常见以心血不足和肝血不足最常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二)血液运行失常(二)血液运行失常1 1、血瘀、血瘀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2 2、出血、出血3 3、血寒、血寒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以寒凝血瘀而引起的疼痛及紫绀症状为临床特征以寒凝血瘀而引起的疼痛及紫绀症状为临床特征 临
22、床表现临床表现4 4、血热、血热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以热象及动血症状为临床特征以热象及动血症状为临床特征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四、津液代谢失常四、津液代谢失常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伤津、脱液伤津、脱液(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二)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三)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三)津液与气血的功能失调(一)(一)津液不足津液不足 形成原因形成原因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第第 四四 节节四、脏腑关系失常四、脏腑关系失常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相生关系的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肾病及肝)母病及子(肾病及肝)子病及母(心病及肝)子病及母(心病及肝)相克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
23、传变 相乘(肝气犯脾)相乘(肝气犯脾)相侮(肝火犯肺)相侮(肝火犯肺)(金侮火)心火(金侮火)心火 (子病及母子病及母)脾土脾土 肺金肺金肾水肾水(母病及子母病及子)肝木肝木(金乘木金乘木)第第 五五 节节一、内风(一、内风(肝风内动肝风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生风、血虚生风内寒多见于脾、肾阳虚,尤以肾阳虚为关键内寒多见于脾、肾阳虚,尤以肾阳虚为关键 二、内寒(二、内寒(阳虚则寒阳虚则寒)外寒与内寒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两者的联系外寒与内寒各自的临床特点和两者的联系三、内湿(三、内湿(脾虚生湿脾虚生湿)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和联系外湿与内湿的区别和联系50写在最后写在最后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是为一个目标去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