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阅读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第二学时 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外交辞令,分析说话的结构;2.运用恰当的结构,提升语言运用能力。课堂互动探究: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开始逐步吞并其他六国,由此而展开了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涌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唐雎便是一位载入史册的外交英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外交风采。朗读课文体会写法1.运用对比和衬托,塑造人物形象。对比:秦王先倨后恭(使人谓不说怫然怒色挠,长跪而谢),唐雎先恭后倨(临危出使沉着应对针锋相对挺剑而起)。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一个临危不惧、机智果敢。通过对比,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衬托:安
2、陵君大敌当前有一国之君的见识,但无解决问题的方法,唐雎则出语不凡。2.对话描写,作用多样。(1)通过对话渲染了人物活动的环境。(2)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不同性格:安陵君貌似恭顺,实则坚定;唐雎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秦王骄横狡诈。(3)通过对话推动了情节发展。3.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多是外交辞令,委婉而富有深意,试加以分析。 从唐雎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说话技巧在与人交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勇敢与善辩是非常好的品质与能力。所以,在平时要多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1)教师示例: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面对秦王傲慢自大和
3、咄咄逼人,唐雎沉着应对。先重复之前已经说过的理由“守地于先王”不肯易地要守先人之土;进而以“虽岂”的措辞,强化了“守土不易地”的立场,同时揭露秦王以空言索人国土的蛮横无理。不过,作为外交辞令,唐雎的话只说己方态度,并未直斥暴秦,义正辞严,有礼有节。(2)学生合作: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明确:秦王明言易地,暗为巧取豪夺,安陵君当然明白其中的诈伪。但他却不作正面驳斥和申辩,而是顺着秦王的“好意”说下去。他首先肯定这是秦王的恩惠,是非常好的事;然后,语意陡转,表明坚守先王土地,定不可移、誓不可夺的决心。这样的外交辞令,言辞虽卑,意志不衰。既没有过分激怒秦王,
4、也表明了自己守土不易的严正立场,可谓敏于应对、善于言谈。(3)归纳君臣外交表达的完美结构:最高主题:先王之地天子信念、道义中间主题:终身守之诸侯情感、真诚最低主题:挺剑伏流士大夫行动、操作拓展迁移:1.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技术精益求精。包含的三个主题分别是:信念、情感、行动2.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义不欲、所恶弗受、不屑。包含的三个主题分别是:信念、情感、行动。课堂练习:运用说话的结构分析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和触龙说赵太后三篇文章。(提示:最高主题、中间主题、最低主题)方法指导: 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主旨情感比较法。议论抒情是重点;文
5、章首尾须看清;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2.人物性格评价法。概括事件窥个性;语言描写露性情;察言观色评性格。3.内容异同比较法。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语;注意词义、句义和语境义。4.写作手法比较法。常用写法记在心,细看文章精筛选。常用写作手法有:衬托、对比、托物言志、正侧面描写、烘托、拟人等。素材积累: 战国策中的成语“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五,意思是说要走一百里路的,走了九十里,只能算完成一半。也就是说,最后“十里”相当于“百里”中的“五十里”。这句成语劝勉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因为那短短的“十里路”而少加努力,使我们所做的事功亏一篑。战国策中至今保留下来的成语:安步当车不遗余力、不翼而飞侧目而视、反璞归真高枕无忧、汗马功劳狐假虎威、画蛇添足狡兔三窟、门庭若市亡羊补牢拓展延伸1.在战国时期有很多“士”,这个特殊的阶层流传下来许多故事,你能搜集一些吗?【交流】毛遂自荐、蔺相如完璧归赵、晏子使楚、荆轲刺秦2.你知道哪些关于说话能力和技巧的名言警句?【交流】荀子: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刘勰:一人之辩胜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西方:世界的三大战略武器:口才、美元、电脑。 圣经: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第 3 页